统编版二年级上册2.8《装扮我们的教室》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2.8《装扮我们的教室》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装扮我们的教室》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 让学生深刻理解班级环境布置对于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意义,包括对学习氛围的营造、班级文化的体现以及对同学们心理和行为的积极影响。
2. 使学生明确班级环境是大家共同学习和生活的空间,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其维护和美化,增强对班级环境守护者这一角色的认知。
(二)技能目标
1. 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和布置教室的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包括沟通、分工、协调等方面,让学生学会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2. 在设计和实践过程中,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使用工具、制作装饰品、摆放物品等,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水平。
3. 激发学生的创意设计能力,鼓励他们突破传统思维,提出独特新颖的班级环境布置方案,包括色彩搭配、空间利用、主题选择等方面的创新。
(三)情感目标
1. 大力增强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让他们在参与班级环境布置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重要一员,与班级紧密相连,为班级贡献力量是一种荣誉。
2. 切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对班级环境的影响,从而自觉承担起维护班级环境的责任,对班级环境的保持和持续美化充满热情。
二、教学内容
(一)讨论环节
1. 展示多个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其他班级教室布置照片,包括色彩鲜艳、充满活力的风格,温馨舒适的风格,富有文化气息的风格等。引导学生从整体布局、各个功能区(如图书角、植物角、荣誉墙、学习展示区等)的设计、装饰品的选择和运用等方面仔细观察照片中的优点。
2. 在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看到这些布置后的感受,比如哪些地方让他们觉得特别吸引人、舒适或者有创意,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布置对班级氛围和同学们学习状态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
(二)设计环节
1. 学生分组后,首先进行头脑风暴,充分交流各自对教室不同区域的初步设想,包括希望每个区域呈现出什么样的氛围和功能。例如,对于图书角,有的学生可能希望营造出安静、神秘的氛围,像一个小小的图书馆;对于植物角,有的学生可能想设计成一个充满生机的绿色小天地。
2. 在设计方案时,指导学生考虑各个区域之间的协调性,如整体色彩的搭配要和谐统一,不能某个角落过于突兀。同时,要根据教室的实际空间大小和形状进行合理规划,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比如利用教室的角落设置温馨的休息阅读区,或者利用墙壁的空白处打造展示同学们作品的文化墙。
3. 要求学生在设计图上详细标注各个部分的尺寸、使用的材料、装饰品的摆放位置等信息,使设计图尽可能清晰、准确,为后续的实践操作提供明确的指导。
(三)实践环节
1. 在学生动手布置教室之前,教师详细讲解各种布置材料(如绿藤、花盆、书籍、画笔、颜料等)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例如,讲解如何正确修剪绿藤使其更美观地装饰墙面,如何安全使用颜料进行绘画,如何合理摆放花盆以保证植物的生长环境和整体美观。
2. 根据设计图,指导学生进行合理分工。例如,安排有绘画特长的学生负责绘制装饰画或书写标语,力气较大的学生负责搬运较重的物品或调整家具的位置,细心的学生负责整理图书角的书籍和摆放小装饰品等。在实践过程中,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互相监督,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高质量完成。
3. 教师在学生布置教室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比如,当学生在粘贴装饰品时遇到困难,教师可以示范正确的粘贴方法;当发现某个区域的布置与设计图有偏差或者存在不合理之处时,引导学生一起思考解决方案,调整布置方案。
(四)分享环节
1. 每组学生在展示自己的布置成果时,不仅要介绍设计思路和布置过程中的体会,还要分享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是如何解决的。例如,某个小组可能在制作手工装饰品时遇到材料不足的问题,他们是通过寻找替代材料或者调整设计方案来解决的。
2. 鼓励其他小组的学生认真倾听,并在每组分享结束后进行提问和评价。评价可以从美观性、实用性、创意性等多个角度进行,如“你们组设计的植物角很有创意,把不同种类的植物高低错落摆放,看起来像一个小花园,而且还在旁边放了养护小提示,很实用。”通过这种互动,让学生从不同的布置方案中学习优点,同时也增强他们的表达和评价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收集丰富多样的教室布置材料,如不同种类的绿藤(绿萝、常春藤等)、各种形状和风格的花盆(陶瓷花盆、木质花盆、创意卡通花盆等)、适合不同年龄段阅读的书籍(包括文学、科普、艺术等类别)、多种类型的画笔(水彩笔、油画棒、毛笔等)和颜料(水彩颜料、丙烯颜料等)、彩色纸张、剪刀、胶水、彩带、气球、废旧物品(用于制作创意装饰品)等。
2. 准备充足的设计图纸和工具,包括不同大小的白纸、各种型号的笔(铅笔、中性笔、马克笔等)、尺子、三角板、圆规等,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材料进行设计。
3. 准备专门的展示板或在教室的墙面上划分出展示区域,提前清理干净并准备好展示用的挂钩、夹子等工具,以便学生能够清晰、美观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可以准备一些标签纸,用于学生标注作品名称、小组成员等信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活动:在教室的大屏幕上或用投影仪展示一组精心挑选的其他班级的教室布置照片,照片内容涵盖教室的各个角落和不同功能区。教师微笑着引导学生:“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欣赏一些其他班级的教室布置,大家仔细看看,这些教室看起来怎么样?你们觉得它们有哪些地方做得特别好呢?”在展示过程中,教师可以简单介绍每张照片的特点,比如:“看这张照片,他们的图书角布置得非常温馨,有柔软的坐垫和彩色的书架。”“这张照片里的植物角,各种各样的绿植摆放得错落有致,就像一个小小的热带雨林呢。”
学生活动:学生们专注地观看照片,被各种各样的布置所吸引,纷纷举手发言,积极讨论照片中教室布置的优点。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喜欢某个教室色彩鲜艳的装饰,觉得很有活力;有的学生会注意到某个教室利用了很多自制的装饰品,很有创意;还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到某个教室的功能区划分很合理,看起来很整齐。
(二)讨论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人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 6人。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张大白纸和一支笔,提出问题:“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讨论一下我们自己的教室可以怎么布置。大家可以把你们的想法和建议写在纸上哦。”教师在各小组间巡视,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比如:“我们可以想想,我们希望走进教室有什么样的感觉?是温馨的、充满活力的还是其他的感觉呢?”“我们教室的哪些地方可以利用起来,增加一些有趣的功能呢?”
学生活动:小组内学生展开热烈讨论,每个学生都积极分享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在教室后面设置一个手工展示区,展示同学们的手工作品;有的学生可能会建议在窗户边挂一些彩色的风铃,增加一些灵动的感觉。讨论结束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分享小组讨论的初步结果。
设计
教师活动:教师对学生说:“现在,每个小组根据刚才讨论的结果,开始设计我们教室的布置方案吧。大家可以用老师准备的纸、笔、尺子等工具,把你们想象中的教室画出来哦。要注意标注清楚各个部分的设计细节,比如用什么材料、尺寸是多少。”教师在教室里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比如:“这个图书角的设计看起来很棒,不过你们要考虑一下书架的大小是否能容纳我们班级现有的图书数量哦。”“植物角这里,如果要放大型绿植,要确保有足够的阳光照射哦。”
学生活动:每组学生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构思整体布局,有的负责绘制具体的区域设计,有的负责记录设计细节和标注尺寸、材料等信息。在设计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结合小组讨论的结果,绘制出各具特色的教室布置设计图。
(四)实践
教师活动: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布置材料,并详细讲解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例如,拿起一盆植物和一个花盆,向学生演示如何移栽植物:“同学们,我们在移栽植物的时候,要先小心地把植物从原来的花盆里取出来,注意不要损伤根部,然后在新花盆里铺上一些土,把植物放进去,再填满土,轻轻压实。”讲解完材料使用方法后,教师根据设计图指导学生进行合理分工:“第一组,你们负责布置图书角,力气大的同学可以先把书架搬到合适的位置,细心的同学可以整理图书和摆放装饰品。第二组,你们来布置植物角……”在学生布置教室的过程中,教师密切关注每个小组的进展,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比如,当发现某个小组在挂装饰品时遇到困难,教师走过去说:“这里我们可以先用绳子把装饰品系好,然后再把绳子固定在墙上的挂钩上,这样会更牢固。”
学生活动:学生们根据分工,有条不紊地开始布置教室。他们运用所学的材料使用方法,积极投入到实践中。在布置过程中,学生们相互协作,有的搬运物品,有的裁剪装饰材料,有的进行绘画和书写,教室里充满了忙碌而又欢快的气氛。
(五)分享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集中到教室前方,留出足够的空间展示布置成果。教师微笑着说:“现在,每个小组轮流来展示你们的布置成果吧。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你们的设计思路和布置过程中的体会。其他小组的同学要认真倾听,等会儿可以提问和评价哦。”
学生活动: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代表一边指着布置好的区域,一边介绍:“我们组设计的图书角是想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空间,所以我们选择了暖色调的装饰,还放了几个柔软的坐垫。在布置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书架不够用的问题,后来我们想到可以用废旧的纸盒制作一些简易书架,效果还不错。”其他小组的学生认真倾听,在每组分享结束后,积极提问和评价,如“你们的装饰画是怎么画得这么好看的?”“我觉得你们的色彩搭配很协调,尤其是植物角和图书角的过渡部分。”
(六)总结
教师活动:教师微笑着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大家都表现得非常棒!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我们的教室变得更加美丽了。每个小组的设计和布置都有自己的亮点,大家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精神,一起克服了很多困难。大家看,现在我们的教室是不是更温馨、更有活力了呢?我们要好好爱护我们共同创造的环境哦。而且,我们可以定期更新教室的布置,让它一直保持新鲜感。”教师再次强调团队合作在这次活动中的重要性,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学生进行表扬。
学生活动:学生们看着焕然一新的教室,脸上洋溢着自豪和满足的笑容,认真聆听教师的总结,感受着团队合作带来的成就感。
五、教学反思
1. 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对于参与度较低的学生,分析是因为性格内向、对活动不感兴趣还是其他原因,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2. 观察学生在讨论、设计、实践和分享环节的表现,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创意设计和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例如,看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是否能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在设计过程中是否有创新思维,在实践中是否能熟练运用工具和材料,在分享时是否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思路和体会。
3. 根据教室布置的最终效果,评估学生对班级环境布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检查各个区域的布置是否符合设计初衷,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或不合理之处。同时,关注学生对布置材料的使用情况,是否存在浪费或不合理使用的现象。
4. 收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反馈意见,包括他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活动组织等方面的看法。例如,询问学生是否觉得活动有趣、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任务、是否对某个环节有更好的建议等。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观察,反思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合理性,以便在下次教学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如优化分组方式、调整活动时间、改进指导方法等。
六、作业布置
1. 让学生回家后,和家人一起讨论如何布置自己的房间。可以先向家人介绍今天在学校布置教室的过程和自己的设计思路,然后一起根据房间的功能(如卧室、书房等)、个人喜好和家庭实际情况(如空间大小、家具风格等)制定一个房间布置方案。方案可以用文字描述、画图或者制作简单模型的方式呈现。
2. 在实施房间布置方案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如色彩搭配、空间利用、材料使用等。同时,记录下布置过程中的有趣瞬间、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下次课上和同学们分享自己布置房间的经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