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二)思想政治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西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二)思想政治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政治试题答案
1. A
2. A
3. C
4. D
5. D
6. B
7. B
8. C
9. A
10. B
11. A
12. C
13. D
14. A
15. B
16. B
17. A
18. D
19. A
20. C
21. A
22. A
23. A
24. C
25.
意义:低空经济成为发展新引擎,对中国国民经济综合贡献值大,能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拓展应用领域,创造更多经济价值。
武汉做法:
产业集聚方面,建成低空经济产业园,吸引全产业链企业入驻。
企业实力方面,有多家无人机相关企业,产业实力较强。
应用领域方面,无人机在多领域商业和公共应用广泛。
政策支持方面,出台措施,对相关项目和企业设置奖励补贴,设立产业基金。
26.
(1)
法治对改革的作用:法治能规范改革程序,确保改革有序进行;为改革提供法律依据,保障改革的合法性;通过法律手段解决改革中的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改革对法治的影响:改革推动法治的发展和完善,使法律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改革实践为法治建设提供经验,促进法律制度的创新。
(2)
深入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准确运用法律条文为当事人辩护。
收集充分证据,证明土地出让和发证程序违法。
合理运用法律程序,先申请行政复议,不成功后依法提起诉讼。
27.
(1)
联系客观性:贵南高铁建设尊重了沿线地理环境等客观条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施工,如针对地形地貌复杂多变等问题进行科研攻关,体现了联系客观性。
联系多样性:贵南高铁建设考虑了多种因素,如经济发展、民族交流、旅游资源整合等,综合各种联系制定建设方案,同时站房设计与当地传统建筑契合,体现了联系多样性。
(2)
创新思维方法: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相结合,多次召开会议集思广益形成多种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论证,最终制定科学方案。
联想思维,站房设计灵感取自当地民居,将建筑与民族风情相联系。
超前思维,从设计到建设充分考虑未来发展需求,如时速设计、线路规划等。
28.
主场外交是指在一国境内举办的,由东道国政府扮演重要角色,利用主场优势开展的外交活动。
新时代中国主场外交彰显中国智慧。通过举办博鳌亚洲论坛等,积极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繁荣,体现大国担当。举办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加强与非洲全方位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主场外交活动,提升了中国国际影响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也为各国合作提供广阔平台,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2022级高三第一学期月考(二)
考试试题
政治
本试卷共两大题,28小题;考试时长90分钟,卷面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准确粘贴
在条形码粘贴处。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涂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
2分,共48分)。
1.下列对“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两个必然”:
“两个决不会”: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
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
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
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
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现
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
在所说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
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
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
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①两者都依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阐释社会形态的更替问题
②两者都论证了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但过程是漫长的
③前者揭示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后者揭示其实现的条件性
④前者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方式,后者反映社会形态更替的实现方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进一步深入宜传阐释习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发展的社会共识。这是基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①对中国生态文明历程的洞察与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准确把握
②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能够为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③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能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奠定社会基础
④决定生态文明进程,让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生态保护基础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中央银行通过适时调整再贷款的总量及利率,能够调
控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和信贷投向。2024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设立科技创新和技
术改造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利率1.75%。这一举措的作用传导正确的是:
第1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