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多种多样的生物 人教版 ?生物?七年级?上册?课件 第三章 微生物 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布 授课教师:某老师 学习目标 1 通过对比观察,说出细菌和真菌菌落的特点,能从菌落的特点区分细菌和真菌; 2 熟悉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形成微生物分布广泛的意识,并说出它们分布的特点; 3 通过检测手上微生物的实验,注意养成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 想一想,议一议 空间站中的水资源极为珍贵。我国 空间站有冷凝水、尿液收集与处理系统, 以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同时,要检测水 中的微生物和空间站内空气、设备表面 的微生物。 1. 航天员为什么要检测回收水中和空间站内的微生物? 2. 微生物与空间站内的航天员的健康有什么关系? 3. 你知道微生物有哪些吗 微生物 定义: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在我们身体表面及内部、以及空气、土壤和水中都有微生物。 细菌 真菌 病毒 细菌和大部分真菌个体微小。如何才能一睹它们的“庐山真面目”? 1、借助于显微镜,观察到它们的形态结构。 2、根据发酵和腐烂等现象,推测微小生物的存在。 3、培养基培养并观察菌落。 微生物 什么是菌落呢? 观察菌落 定义:由一个或多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 可见的子细胞群体,叫菌落。 菌落 细菌菌落 真菌菌落 一个菌落只能由一种细菌或真菌形成! 观察菌落 细菌菌落 真菌菌落 大肠杆菌菌落 放线菌菌落 霍乱弧菌菌落 酵母菌菌落 结节链霉菌菌落 曲霉菌菌落 紫链霉菌菌落 白色念珠菌菌落 白、黄、红等多种颜色 有白、红、褐、绿、黑、黄等不同颜色 无法单独根据颜色判断细菌或真菌。 {00A15C55-8517-42AA-B614-E9B94910E393}项目 细菌菌落 真菌菌落 图示 大小 形态 观察菌落 从菌落的形态、大小等方面,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 较小 比细菌大几倍到几十倍 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 实验·探究: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如果请你和小组成员帮幼儿园的老师想个办法,让小朋友们知道手上就有细菌或真菌,饭前必须洗手,你有什么办法? 生活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吗?哪种环境中更多一些? 提出问题 探究思路 小明:配置好培养基就可以培养细菌和真菌了! 小芳:要问老师怎样配置培养基。 小红:应该将手上的细菌或真菌接种在培养基上。 小军:怎样确定培养基上长出的细菌或真菌是来自手上的呢? 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方法步骤 ①配置培养基 ②高温灭菌 ③冷却、接种 ④恒温培养 阅读教材P100页,归纳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方法步骤。 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方法步骤 培养基 培养皿 琼 脂 牛肉汁 ①配置培养基 为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与繁殖提供营养物质 配制固体培养基的原料: 把琼脂、牛肉汁放入烧杯加热煮沸,倒入培养皿,冷却后胶化成固体培养基 煮沸冷却后能胶化为固态 培养皿 烧杯 其他用具: 方法: 琼脂+牛肉汁 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方法步骤 经高温处理后,可以将培养皿上、培养基内混有的细菌和真菌及它们的孢子杀死,这样就排除了实验外其他环境的污染。 为什么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要高温灭菌? ②高温灭菌 高温高压灭菌锅 用具: 将培养皿及盖子、培养基放入高压灭菌锅进行高温灭菌 方法: 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方法步骤 为什么需要培养基冷却后,才能接种? 避免高温杀死接种的细菌或真菌。 ③冷却、接种 为什么要在无菌条件(无菌棉棒)进行接种? 防止杂菌污染培养基,从而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将少量细菌或真菌转移到培养基上的过程叫做接种。 等高温灭菌的培养基冷却后,确保无菌条件下,把要培养的细菌和真菌转移到培养基上 方法: 冷却的培养基、蜡烛、无菌棉签 用具: 未想好如何操作前,可以打开培养皿吗? 不可以,避免杂菌污染。 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方法步骤 ④恒温培养 恒温培养箱 用具: 把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培养箱中恒温培养,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 方法: 为什么要放在恒温箱里培养? 给细菌、真菌的生长与繁殖提供适宜的温度。 探究实验一 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或真菌。 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或真菌吗?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饭前必须洗手“,如何让幼儿园小朋友知道,手上有细菌或真菌,饭前必须洗手? 在这个实验中,至少要准备多少套培养皿?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①如何确保培养皿中长出的细菌或真菌是来自手上而不是环境中? ②每一组若只有一个同学参与,得到的结果是否可以保证准确? 探究思路 需准备:9个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经高温灭菌)、无菌棉棒、透明胶带、标签纸、放大镜等。 再分别设置对照组(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 洗手前、洗手后各一组; 可能会有其他情况影响,比如参与实验的同学平时就比较爱干净,那手上的细菌可能就比较少,和洗手后的对比不大。 探究实验一: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或真菌吗? 1.将9个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经高温灭菌)平均分为“洗手前”“洗手后”和“空白”三组(每组3个培养基); 制定并实施计划 洗手前 洗手后 空白 A B C A B C A B C 2.用无菌棉棒分别在A、B、C三位同学洗手前的手心取样,并轻轻涂抹在标有“洗手前”的3个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上; 3.再请刚才的3位同学用肥皂将手洗干净,然后用无菌棉棒分别在刚才的三位同学洗手后的手心取样,并依次轻轻涂抹在标有“洗手后”的3个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上; 4.“空白对照”组不处理。这个三个培养基依次是三个同学的对照。 在标签纸上标出组别、实验日期等,将标签贴在培养皿的底面。 探究实验一: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或真菌吗? 5.将三组培养皿都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天后取出观察; 6.设计观察记录的表格,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并记录各培养皿中细菌的菌落数(过程中尽量不打开培养皿),求出各组的平均值。 制定并实施计划 {7E9639D4-E3E2-4D34-9284-5A2195B3D0D7} A B C 平均值 洗手前 洗手后 空白 A B C A B C A B C 洗手前 洗手后 空白 9 4 0 8 3 0 10 5 0 9 4 0 探究实验一: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或真菌吗? 三组都放在相同的环境中培养,还是不同的环境? 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或真菌。 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或真菌吗?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并实施计划 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或真菌。 得出结论 饭前便后要洗手,因为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或真菌。 交流与讨论 探究实验一: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或真菌吗? 实验时,应按照要求穿实验服、戴口罩。实验结束后,应将培养物等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 探究实验一: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或真菌吗? 请你就本实验方案进行评价,说出实验设计中要注意哪些原则? 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 目的: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避免偶然性,确保实验准确性。 洗手前 洗手后 空白 A B C A B C A B C 对照原则 重复原则 单一变量原则 将三组培养皿都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天后取出观察; 探究实验二 教室里有细菌或真菌。 教室里有没有细菌或真菌?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请根据提出的问题制订计划。 6套装有相同培养基的培养皿(已经高温灭菌),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空白对照)。打开实验组的3套培养皿的盖子,暴露在教室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盖子。对照组不做处理。 将两组培养皿放室内温暖的地方培养一段时间,观察结果。 制定并实施计划 接种 实验·探究: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什么环境条件下可能没有细菌和真菌?在这个探究中,有这样的情况存在吗?为什么?(P101“讨论”第3题) 根据探究结果进行总结: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P101“讨论”第4题) 讨论 经过严格的高温灭菌的环境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的存在。如对照组的一套培养皿,因为对照组的培养皿经高温灭菌后一直处在密封状态。 水、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特殊条件:比如有些必须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存。 食物的腐败 知识拓展 {912C8C85-51F0-491E-9774-3900AFEF0FD7}与微生物有关的生活现象或应用 生物学原理 食品储存 冷冻和冷藏 脱水、干燥 灭菌后密封 加盐 夏天食物容易腐烂,冬天食物能保存更长的时间 潮湿的粮食容易长霉,而潮湿的沙子不容易长霉 做泡菜的坛子要加盖密封,敞开则无法成功 低温,不利于绝大多数细菌和真菌的生活 无水,缺少细菌和真菌生活的必要条件 高温可杀死食品中原有的细菌和真菌,密封可防止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侵入 提高食品的含盐量,高盐的环境不利于绝大多数细菌和真菌的生活 细菌和真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 细菌和真菌的生长需要有机物 有些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不需要氧气 抑菌 抑菌 灭菌 抑菌 阅读·分析: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细菌和真菌是广泛分布的生物。 资料1:科学家在温泉、火山地区及海 底火山口附近等地发现嗜热细菌,超嗜热菌 的最适生长温度为80~110℃。而在极地、 深海、高山等地则发现了耐寒的嗜冷菌。 资料2:科学家在深海底部的火山口等极端特殊的环境中,发现了大量的古细菌(硫细菌)、管状蠕虫等。 火山口嗜热菌 小资料 病毒寄生在活细胞内。 课堂小结 分布广泛 结合本节你所做的探究活动,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培养基中的牛肉汁可为细菌和真菌提供营养物质。 ( ) (2)细菌和真菌都能够形成菌落,因此无法从菌落上区分细菌和真菌。( ) 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检测 √ X 二、拓展应用 1.真空包装的食品耐储存,为什么?日常生活中防止食品腐败的方法还有哪些?说说其中的生物学道理。 许多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空气(主要是氧气),真空包装中几乎没有空气,不利于防止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因此真空包装可以起到防止食品腐败的作用。 谢谢观看 授课教师:某老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