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课标: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史事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四单元第16课
CONTENTS
目录
CONTENTS
东汉末年,天下分崩离析,军阀割据混战。先有董卓祸乱朝纲,后有李傕、郭汜攻打长安,汉献帝一路逃亡,狼狈不堪。
谁来救朕
挟天子而令诸侯
沮授
奉天子以令不臣
毛玠
袁绍
徒生事端
曹操
此计甚秒
思考:为何同一种战略,袁曹二人有不同的选择?
父亲为宦官养子;
占据兖州、徐州,部分豫州,处于四战之地,受战乱涂炭。
出身望族,四世三公;
占据黄河以北,地广人众,兵多粮足。
出身名门,刚愎自用
起于微末,知人善任
战 役 官渡之战
时 间
地 点
作战双方
经 过
结 果
战争特点
影 响
公元200年
官渡
曹操和袁绍
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烧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
曹操胜利
以少胜多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思考:不同选择,有怎样的结果?请阅读教材,梳理官渡之战概况。
曹操赤脚迎许攸
招揽人才,重用人才!
材料一:当时的汉献帝,虽有名无权,却是封建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于是曹操借机发兵洛阳,迎献帝到许,借皇帝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从而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
材料二:提倡“唯才是举”,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不论其出身地位如何,都提拔重用。他曾三次发出《求贤令》,因而曹操周围“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材料三:曹操招募流民在许昌附近屯田,除了民屯还有军屯,兵士平时屯种,战时打仗。屯田制的推行,使荒地大量开发,军粮供应有了保证,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
材料四: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乌巢,烧掉粮草。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用人上:招揽人才,重用人才
经济上:实行屯田,重农业生产
军事上:采取正确的战术
思考:曹操以弱胜强,有哪些原因?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千里之志是什么?
面对曹操的野心,他的对手该如何应对?
统一天下!
CONTENTS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裴松之《三国志吴主传》
诸葛亮
鲁肃
孔明,如之奈何?
刘备
子敬,是战是降?
孙权
公元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统一全国。
曹操大兵压境,刘备退往夏口后,谋划联吴抗曹。
曹军占领荆州后,刘备、孙权联合迎战曹军于赤壁。
赤壁之战示意图
战 役 赤壁之战 时 间 作战双方
力量对比
战争特点 战 术
结 果 影 响 公元208年
曹军
孙刘联军
兵力20余万
兵力约5万
以少胜多
不习水战,连接船舰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操败兵北撤。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黄盖诈降,借东风,火烧赤壁
思考:请阅读教材图文,梳理赤壁之战概况。
战败原因:
①官兵疲敝,且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②曹操骄傲自满,战术失误;
③孙刘联军战略战术得当。
经验教训:
①谦虚谨慎,骄兵必败;
②重视利用自然条件;
③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
思考: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战败?我们可以吸取哪些教训?
统一大业,难啊!
CONTENTS
赤壁之战后各政治力量分布示意图
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占领北方,无力南下)
刘备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四川、云贵地区。(巩固和发展西南)
孙权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又抢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巩固东南)
1.背景:
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国名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220年
曹丕
洛阳
221年
刘备
成都
229年
孙权
建业
2.形成
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派卫温到达夷洲。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屯田兴农
到达夷洲
七擒孟获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发展:



请同学们说一说三国经济的发展的概况?
探究:根据两幅图的变化,思考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何历史意义?你认为这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三国鼎立改变了天下分崩的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为此后走向最终统一奠定基础。所以,是历史的进步。
三国鼎立形势图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分崩离析
局部统一
1.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记录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东汉末年,曹操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战役是( )
A. 赤壁之战 B. 长平之战
C. 官渡之战 D. 巨鹿之战
C
2.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割据混战,终成三国。如反映“三国鼎立”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