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复习】浙教版科学七上 第1章《科学并不神秘》核心知识选题训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中复习】浙教版科学七上 第1章《科学并不神秘》核心知识选题训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第1章《科学并不神秘》核心知识选题训练
(按章节顺序)
1.科学要求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推进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种子为什么会长出幼苗 B.哪种品牌牛奶的味道好
C.鸟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鸟 D.插在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折断”
2.下列属于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是(  )
①洗碗机能让我们饭后不发愁 ②可视电话改变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③网上购物不用再逛市场 ④神舟十六号的成功发射 ⑤嫦娥一号卫星的绕月飞行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3.科学研究的尺度由微观到宏观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原子、细胞、地球、宇宙 B.宇宙、地球、细胞、原子
C.原子、地球、细胞、宇宙 D.宇宙、原子、细胞、地球
4.列常见的危险警告标志中,表示易燃的是( )
A. B. C. D.
5.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
(1)酒精及有机物燃烧,小面积着火,应迅速用 盖灭。
(2)若被烧伤或烫伤,用 ;若被化学物质灼伤,用 。如果意外伤害较严重,则应在老师指导下及时去医务室或者医院。
6.在酒精灯、温度计、量筒、玻璃棒、体温计、镊子等实验室常见仪器中:
(1)用于搅拌的仪器是   。用于取用固体大颗粒的仪器是   。
(2)用于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   。
7.下列取用试剂的操作图示错误的是(  )
A.用药匙取用粉末 B.用纸槽取用粉末 C.倾倒液体 D.取用块状固体
8.从下图中选择合适的仪器名称填入空格中。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填写名称,下同)   ;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搅拌液体使食盐加速溶解用   ;用于吸取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
9.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仪器名称:A   ,D   ,G   。
(2)用于加热约10毫升液体需要用到哪些仪器   (填名称)。
10.在排队等待做核酸时,我们要自觉地与前面的人保持1米距离。以下最接近1米的是(  )
A.一块橡皮的长度 B.一只鞋子的长度 C.一张讲台桌的高度 D.一间教室的长度
11.如图1.2-1所示的是立定跳远的常见场景。你的立定跳远成绩是 ,想一想,这个测量选用的公认的标准量是 。
12.请给下面的测量数据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1)我国长江的长度约为 6300
(2)小明的身高为 172
(3)一层楼房的高度约为 3.2
(4)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 7.5
13.1999年9月23日,于1998年12月美国发射的火星气候探测器与地面失去联系。当时记录的是:
火星大气层的最小安全距离:大约 85km~100km;
探测器预定高度:140km~150km;
探测器实际高度:探测器距火星表面最近仅57km。
最终,探测器在火星大气中被烧毁。而事故发生的原因是飞船每天两次启动小推进器,来调整航向。导航员认为启动小推进器的力是以公制的“牛顿”为单位,不料操作手册却是以英制的“磅”为单位,结果导致太空船的航向出现偏差。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14.某同学用刻度尺量出粉笔的长度为5.62cm,那么这位同学使用的刻度尺最小刻度值为 ,本次读数的准确值为 ,估计值为 。
15.下图是四位同学分别用不透明的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正确的是( )
A. B. C. D.
16.如图4中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___;小明用该刻度尺测得橡皮的宽度应是__________厘米;用它测得《科学》课本200页的厚度为10.0毫米,则每一张纸厚度为__________毫米。
17.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放置正确的是________刻度尺,其分度值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cm。
18.小科在测量某一物体长度时,进行多次重复测量获得了如下数据:L1=2.11cm,L2=2.30cm,L3=2.11cm,L4=2.12cm,则该物体长度为( )
A. 2.113cm B. 2.11cm C. 2.16cm D. 2.10cm
19.用你的工具盒中的刻度尺测量科学教科书中一张纸的厚度。简要写出测量过程。
20.请你能用自行车当里程表测量你家到学校的路程,试说出具体方法。
21.如图所示的四个图中,能正确测出圆柱体截面直径的方法是(  )
22.如图所示,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8圈,所测得的总长度为 厘米,铜丝的直径是 毫米。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1匝,则测量值将偏 ;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留有空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 。
23.小浙同学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0.53m×10m(宽×长),厚度0.63mm”,小浙选取一张废弃的墙纸,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废弃墙纸长度为 L1; B.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
C.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 D.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除没必要实验步骤后合理的顺序是   。
(2)测得墙纸厚度的表达式是   。 (用所给字母表示)
(3)该同学一共测了三次,每次墙纸都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的不同位置进行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
A.每次绕的松紧程度不同 B.墙纸厚度不均匀 C.读数时小数点点错
24.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选择合适的量筒,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上
B.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待测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C.注入液体后,待附着在内壁上的液体流下进行读数
D.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方便读数时,可举起量筒进行读数
25.如图所示的量筒是以 为单位标度的,最小刻度是 ;读数时如果视线如图所示,那
么液体体积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26.如图,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测量一小石块的体积。其实验步骤如下:
(1)测出水的体积记作V1为________毫升。
(2)测出水和合金块的总体积记作V2为________厘米3。
(3)计算得小石块体积=V2-V1,即合金块的体积为________。
(4)交流讨论:兴趣小组同学认为量筒中加入的水要适量,适量指的是 。那么量筒中的水最多不能超过 。
27.小科同学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此时烧杯底部还用酒精灯加热。实验步骤如下:
A.选取合适的量程和分度值的温度计; B.估计沸水的温度;
C.让玻璃泡和沸水充分接触; D.取出温度计;
E.读取温度计的示数; F.整理仪器。
请将这些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起来:
若在测量过程中玻璃泡接触到烧杯底部,测量值会 (填“偏大”、“偏小”或“没偏差”)。
小科发现在同一个实验室里测量同一杯热水的温度时,不同小组得到的实验结果不同。他猜测可能是温度计不准确,于是按照以下方法校验普通水银温度计:
(1)检查温度计的玻璃部分是否有破损、刻度是否清晰,否则更换;
(2)用一个大烧杯盛放适量冰块,让它自然熔化,形成冰水混合物;
(3)将待校验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读出此时示数为2℃;
(4)取另一个大烧杯盛放适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
(5)将待校验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沸水中,读出此时示数为98℃。
根据小科的测量结果,若用该温度计测量实际温度为50℃的物体时,该温度计的示数为 。
28.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体温计与普通温度计的区别仅是长度不同
B. 体温计内有一弯曲的细管,温度计没有细管
C. 使用体温计前,需要用力甩动,把液体甩到35℃以下
D. 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后,可离开身体读数,普通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29.小江选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
(1)水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制成的.
(2)当把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发现温度计的水银液面慢慢升高。此时温度计内水银的:
①体积, ②质量, ③密度
没有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 (选填序号)。
30.疫情期间,每天都要测量体温。用体温计测得小柯的体温为 37.3℃后,忘了甩一下,就去测量小妍和小丽的体温,如果小妍和小丽的实际体温为 37.1℃和 38.4℃, 那么两次测量结果应该是( )
A.37.3℃和 37.4℃ B.37.1℃和 38.4℃ C.37.1℃和 37.3℃ D.37.3℃和 38.4℃
31.①瓶里装满滴有红墨水的水,②瓶里装一半滴有红墨水的水,③瓶里装满水,④瓶里装一半水;给每
个瓶都配一个插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并将橡皮塞塞住瓶口,如图所示,要制作液体温度计应选择   (选择序号)瓶。为了提高此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写出一项可行的改进措施:   。
3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史实历程进行”自制温度计”的项目化学习。
[史料研究]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温度计的发明历程:
[原理分析]以上四种温度计均足利用了物质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1)图甲是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若环境温度升高时,玻班管内液柱   (填”上升”或”下降”)。
(2)[方法研究] 比较图乙和图丙发现,图丙的温度计比图乙精确度更高,除了用酒精代替水之外,还有哪些原因?(请写出一个)   
(3)温标定义:为了给温度计标刻度,他们测量了不同温度时的水柱高度(如下表所示),请判断该温度计的刻度是否均匀并说明理由   。
气温(℃) 10 14 18 22 26 30
水柱高度(cm) 13 15 17 19 21 23
(4)[产品制作]有了相应的知识储备,研究学习小组各自完成了简易温度计制作。如图所示,A和B是不同小组上交的两种不同类型的温度计产品。
[产品评价]你认为上述A、B两支温度计,   温度计
测量结果更准确。
[产品迭代]小组同学继续研究测量更准确、使用更方便
的温度计……
33.长时间玩手机会影响视力,学校每学期都会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查,以评估学校学生视力变化情况。“视力检查”这一过程相当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 D.收集事实与证据
34.小科在学习了人的脚印长度与身高的关系后,对人的身高与头部高度关系也产生了兴趣,他通过上网搜索,得到以下数据:
人的年龄段 1岁 3岁 5岁 10岁 15岁 成人
身高与头部高度的比例 4∶1 5∶1 6∶1 7∶1 15∶2 8∶1
(1)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 。
(2)小科还想知道人的身高与臂展的关系(如图),他找来卷尺测出自己的身高为160.0cm,臂展为162.0cm。于是小科立即得出结论:人的身高与臂展的比例关系约为1∶1,小明认为小科的结论不可靠,小明的理由是 。
35.进入秋天,学校的梧桐树叶不断地飘落下来,成了校园一处风景。小科在想为什么很多植物在秋天落叶?他的想法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设计方案 D.解释与结论
3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表所示,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
项目 水质 水质 水质 蛙卵数 孵出的蝌蚪数
甲组 河水 500mL 22℃ 300个 280只
乙组 蒸馏水 500mL 10℃ 300个 90只
A.含有两个变量 B.缺少对照实验 C.蛙卵数过少 D.结果不明显
37.柿子营养丰富,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等功效。某科学兴趣小组对影响柿子成熟的因素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选取品种、大小、色泽、软硬相同、成熟度相似的柿子若干个,分成5组,分别置于不透光的盒内,置于不同的温度环境下,三天后观察,结果如下:(成熟度越高越软)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温度/℃ 17 20 26 32 35
软硬 硬 硬 有点硬 偏软 很软
(1)根据上述实验设计,本实验探究中,兴趣小组提出的猜想是   。
(2)有同学提出,柿子的成熟可能还受到光照的影响,为此,小组同学在相同温度条件下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为该实验设计一张记录表。
38.炎炎夏日,风扇为人们带来了凉爽,风扇产生的风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柯猜想可能与风扇的扇叶宽度、扇叶长度都有关系。为此他制作了几个不同的小风扇,并用相同转速的小风扇去吹动同一纸片(如下图所示)。
序号 扇叶宽度/厘米 扇叶长度/厘米 纸片被吹起角度α
1 3 7 30°
2 2 7 20°
3 3 4 20°
(1)小柯想通过观察纸片被吹起的角度a来比较风扇产生的风力大小,所以三次实验的纸片应放置在   。
(2)比较1和2,可得出风扇产生的风力跟   有关。
(3)风扇产生的风力还可能跟   有关。
39.小科观察到蚂蚁搬运食物回巢时,提出疑问“蚂蚁发现食物 后,是怎么传递信息给伙伴的呢?”
【建立假设】观察发现:①蚂蚁搬运食物过程中会用触角彼此接触;②后面的蚂蚁会沿着前面蚂蚁的路线爬行。据此小科建立了2种假设。
假设1:蚂蚁间传递信息是依靠 进行的;
假设2:蚂蚁间传递信息是依靠气味进行的。
【实验过程】为验证假设 2 ,小科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1:将蚂蚁从T型玻璃管的下端开口放入后,立即用橡皮塞塞住,观察记录蚂蚁从装置中逃出所需的时间t1;
步骤2:仍旧用这只蚂蚁和这套装置,重复步骤1,记录逃出所需的时间t2;
步骤3:仍旧用这套装置,但换用同一窝的其他蚂蚁重复步骤1,记录逃出所需的时间t3;
步骤4:换用一套新装置,用另外一窝蚂蚁重复上述步骤1、2、3;
步骤5:多次重复步骤4。
(1)补充实验假设 1   。
(2)【得出结论】若假设2成立,则每次重复步骤1、2、3获得的三个时间的大小关系是 。
A.t1>t2>t3 B.t1> t2≈t3 C.t1≈t2> t3
(3)【方案评价】方案中步骤4和5能否省略,为什么?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第1章《科学并不神秘》核心知识选题训练(按章节顺序)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科学要求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推进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种子为什么会长出幼苗 B.哪种品牌牛奶的味道好
C.鸟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鸟 D.插在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折断”
【答案】B
【解析】科学问题是科学认识主体与客体之间矛盾的表现,是科学认识中需要探讨和解决的课题。
2.下列属于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是(  )
①洗碗机能让我们饭后不发愁 ②可视电话改变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③网上购物不用再逛市场 ④神舟十六号的成功发射 ⑤嫦娥一号卫星的绕月飞行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答案】A
3.科学研究的尺度由微观到宏观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原子、细胞、地球、宇宙 B. 宇宙、地球、细胞、原子
C. 原子、地球、细胞、宇宙 D. 宇宙、原子、细胞、地球
【答案】A
4.列常见的危险警告标志中,表示易燃的是( )
A. B. C. D.
【答案】B
5.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
(1)酒精及有机物燃烧,小面积着火,应迅速用 盖灭。
(2)若被烧伤或烫伤,用 ;若被化学物质灼伤,用 。如果意外伤害较严重,则应在老师指导下及时去医务室或者医院。
答案:(1)湿抹布 (2)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缓缓流水冲洗 1 分钟以上
6.在酒精灯、温度计、量筒、玻璃棒、体温计、镊子等实验室常见仪器中:
(1)用于搅拌的仪器是   。用于取用固体大颗粒的仪器是   。
(2)用于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   。
【答案】(1)玻璃棒;镊子(2)量筒
【解析】(1)玻璃棒用于搅拌;用于取用固体大颗粒的仪器选用镊子;(2)量筒用来测量液体的体积。
7.下列取用试剂的操作图示错误的是(  )
A.用药匙取用粉末 B.用纸槽取用粉末 C.倾倒液体 D.取用块状固体
【答案】D
【解析】A、用药匙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药品,操作要领是:一斜二送三直立,选项A正确。
B、用纸槽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药品,操作要领也是:一斜二送三直立,选项B正确。
C、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标签要向着手心,试剂瓶口与试管口要口对着口,选项C正确。
D、向试管中加入块状的固体药品的操作要领是:一横二放三慢竖,图中试管口竖直向上,容易打破试管底部,选项D错误。故选D。
8.从下图中选择合适的仪器名称填入空格中。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填写名称,下同)   ;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搅拌液体使食盐加速溶解用   ;用于吸取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
【答案】试管;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滴管)
【解析】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试管;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烧杯;搅拌液体使食盐加速溶解用玻璃棒;用于吸取少量液体的仪器是胶头滴管。
9.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仪器名称:A   ,D   ,G   。
(2)用于加热约10毫升液体需要用到哪些仪器   (填名称)。
【答案】(1)胶头滴管;试管;镊子(2)酒精灯,试管,试管夹
【解析】(1)根据图片可知,A为胶头滴管,D为试管,G为镊子;
(2)加热液体时,要将液体装在试管中,用试管夹固定后放在酒精灯上,则需要仪器为:酒精灯、
10.在排队等待做核酸时,我们要自觉地与前面的人保持1米距离。以下最接近1米的是(  )
A.一块橡皮的长度 B.一只鞋子的长度 C.一张讲台桌的高度 D.一间教室的长度
【答案】C
【解析】根据实际情况估算长度
11.如图1.2-1所示的是立定跳远的常见场景。你的立定跳远成绩是 填写实际成绩 ,想一想,这个测量选用的公认的标准量 是 1米 。
12.请给下面的测量数据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1)我国长江的长度约为 6300 千米
(2)小明的身高为 172 厘米
(3)一层楼房的高度约为 3.2 米
(4)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 7.5 分米
【答案】见上
【解析】根据实际情况对事物进行估算。
13.1999年9月23日,于1998年12月美国发射的火星气候探测器与地面失去联系。当时记录的是:
火星大气层的最小安全距离:大约 85km~100km;
探测器预定高度:140km~150km;
探测器实际高度:探测器距火星表面最近仅57km。
最终,探测器在火星大气中被烧毁。而事故发生的原因是飞船每天两次启动小推进器,来调整航向。导航员认为启动小推进器的力是以公制的“牛顿”为单位,不料操作手册却是以英制的“磅”为单位,结果导致太空船的航向出现偏差。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正确使用“单位”对于科学研究至关重要!统一“单位”才能方便运算和研究!
【解析】导航员认为启动小推进器的力是以公制的“牛顿”为单位,不料操作手册却是以英制的“磅”为单位,由于选用的单位不同,结果导致太空船的航向出现偏差,也造成了探测器实际高度小于火星大气层的最小安全距离。最终,探测器在火星大气中被烧毁。体现了正确使用“单位”对于科学研究至关重要!
14.某同学用刻度尺量出粉笔的长度为5.62cm,那么这位同学使用的刻度尺最小刻度值为__1mm______,本次读数的准确值为___5.6cm____,估计值为___0.02cm____。
【答案】见上。
【解析】认识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正确记录测量值。
15.下图是四位同学分别用不透明的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A.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故A错误。
B.刻度尺使用规范,方法正确,故B正确;
C.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故C错误;
D.刻度尺的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故D错误。 故选B。
16.如图4中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___;小明用该刻度尺测得橡皮的宽度应是__________厘米;用它测得《科学》课本200页的厚度为10.0毫米,则每一张纸厚度为__________毫米。
【答案】1mm 2.30 0.1
【解析】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即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mm;橡皮左端与5.00cm对齐,右端与7.30cm对齐,橡皮的宽度为:;由于《科学》课本共200页的一本书,合100张纸。则每张纸的厚度是0.1mm。
17.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放置正确的是________刻度尺,其分度值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cm。
【答案】 A,1mm,2.20cm,
【解析】测量时应将刻度尺上有刻度的一边紧贴物体,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应与教科书长边的一端对齐。
18.小科在测量某一物体长度时,进行多次重复测量获得了如下数据:L1=2.11cm,L2=2.30cm,L3=2.11cm,L4=2.12cm,则该物体长度为( )
A. 2.113cm B. 2.11cm C. 2.16cm D. 2.10cm
【答案】 B
【解析】采用多次重复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实验误差,可提高测量的准确性。但排除实验中测量错误的数据,如L2=2.30cm是实验测量错误。
19.用你的工具盒中的刻度尺测量科学教科书中一张纸的厚度。简要写出测量过程。
答:除去教科书的封面与封底,压紧其他纸张,用刻度尺测出它有厚度记为L,然后除以被测量的总张数n,则科学教科书中一张纸的厚度L/n。
20.请你能用自行车当里程表测量你家到学校的路程,试说出具体方法。
答:(1)使用卷尺或其他测量工具来测量车轮的周长(C)。方法:在地面标记车轮接触的点,然后让车轮滚动一圈来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
(2)记录行驶的圈数:在自行车上绑一个明显的标记(如红布条),然后推着自行车行驶,同时数出车轮转动的圈数(n)。如果路程较远,也可以考虑一个人骑车,另一个人计数。
(3)计算路程:从家到学校的总路程nC。这里n代表车轮转动的圈数,C代表车轮的周长。
21.如图所示的四个图中,能正确测出圆柱体截面直径的方法是(  )
答案: B
解析:A、圆柱体的端点与刻度尺零刻度线没有对齐,故A错误;
B、读出三角板两个直角点的长度,两者之差为圆柱体的直径,故B正确;
C、圆柱体的端点与刻度尺零刻度线没有对齐,故C错误;
D、水平方向圆柱体的端点没有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无法读数,故D错误.
22.如图所示,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8圈,所测得的总长度为 厘米,铜丝的直径是 毫米。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1匝,则测量值将偏 ;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留有空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 。
【答案】 1.80;1.0;大;大.
【解析】测量微小物体的长度采用累积法求平均值的方法。在读取线圈总长度时注意读数的起点和终点。在操作时应规范,如紧密排列等。
23.小浙同学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0.53m×10m(宽×长),厚度0.63mm”,小浙选取一张废弃的墙纸,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废弃墙纸长度为 L1; B.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
C.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 D.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除没必要实验步骤后合理的顺序是   。
(2)测得墙纸厚度的表达式是   。 (用所给字母表示)
(3)该同学一共测了三次,每次墙纸都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的不同位置进行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
A.每次绕的松紧程度不同 B.墙纸厚度不均匀 C.读数时小数点点错
【答案】(1)A;CBD (2) (3)A;B
【解析】
(1)“缠绕法”测墙纸厚度的方法: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C和D中的直径之差就是2n圈墙纸厚度和,据此可以计算出墙纸的厚度,因此没有必要的步骤为A,合理的实验顺序为:CBD。
(2)设墙纸的厚度为h,那么得到:nh+D1 = D2;
则墙纸的厚度为:。
(3)
A.每次绕的松紧程度不同,那么测出的圆环的直径 D2 就不同,必然导致计算结果不同,故A符合题意;
B.墙纸厚度不均匀,那么计算出的厚度就是一个平均值,必然导致测量结果不同,故B符合题意;
C.读数时小数点点错,这是错误操作,而不是实验误差,故C不合题意。
24.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选择合适的量筒,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上
B.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待测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C.注入液体后,待附着在内壁上的液体流下进行读数
D.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方便读数时,可举起量筒进行读数
答案:D
解析:学会使用量筒正确测量液体体积的操作。读数时,量筒应放在水平桌面上。
25.如图所示的量筒是以 毫升 为单位标度的,最小刻度是 2毫升 ;读数时如果视线如图所示,那
么液体体积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答案:D
解析:测量仪器的分度值读取要根据实际情况,不可凭感觉;读数时,俯视凹液面最低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26.如图,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测量一小石块的体积。其实验步骤如下:
(1)测出水的体积记作V1为________毫升。
(2)测出水和合金块的总体积记作V2为________厘米3。
(3)计算得小石块体积=V2-V1,即合金块的体积为________。
(4)交流讨论:兴趣小组同学认为量筒中加入的水要适量,适量指的是 。那么量筒中的水最多不能超过 。
答案:(1)110 (2)130 (3)20厘米3
(4)能浸没小石块,且小石块和水的体积之和不超过量筒的量程 180mL
解析:升、毫升是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固体不用这个单位。用排水法测量能沉下水底的固体,应控制加入适量的水。
27.小科同学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此时烧杯底部还用酒精灯加热。实验步骤如下:
A.选取合适的量程和分度值的温度计; B.估计沸水的温度;
C.让玻璃泡和沸水充分接触; D.取出温度计;
E.读取温度计的示数; F.整理仪器。
请将这些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起来:
若在测量过程中玻璃泡接触到烧杯底部,测量值会 (填“偏大”、“偏小”或“没偏差”)。
小科发现在同一个实验室里测量同一杯热水的温度时,不同小组得到的实验结果不同。他猜测可能是温度计不准确,于是按照以下方法校验普通水银温度计:
(1)检查温度计的玻璃部分是否有破损、刻度是否清晰,否则更换;
(2)用一个大烧杯盛放适量冰块,让它自然熔化,形成冰水混合物;
(3)将待校验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读出此时示数为2℃;
(4)取另一个大烧杯盛放适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
(5)将待校验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沸水中,读出此时示数为98℃。
根据小科的测量结果,若用该温度计测量实际温度为50℃的物体时,该温度计的示数为 。
【答案】B、A、C、E、F,偏大,50℃
【解析】学会正确使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读数时,普通温度计不能取出被测液体。由于烧杯还在加热,因此,烧杯底部的温度比沸水的温度要高。校验不准的温度计,根据比例知识解题。
(100-0)(/98-2)=(t-0)/(50-2) 可得:t=50
28.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体温计与普通温度计的区别仅是长度不同
B. 体温计内有一弯曲的细管,温度计没有细管
C. 使用体温计前,需要用力甩动,把液体甩到35℃以下
D. 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后,可离开身体读数,普通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答案】 A
【解析】能区分温度计和体温计的结构,学会规范使用温度计。
29.小江选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
(1)水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制成的.
(2)当把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发现温度计的水银液面慢慢升高。此时温度计内水银的:
①体积, ②质量, ③密度
没有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 (选填序号)。
【答案】(1)热胀冷缩 (2)②
【解析】水银温度计内水银由于热胀冷缩,因此,温度计的水银液面慢慢升高时,水银的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30.疫情期间,每天都要测量体温。用体温计测得小柯的体温为 37.3℃后,忘了甩一下,就去测量小妍和小丽的体温,如果小妍和小丽的实际体温为 37.1℃和 38.4℃, 那么两次测量结果应该是( )
A.37.3℃和 37.4℃ B.37.1℃和 38.4℃ C.37.1℃和 37.3℃ D.37.3℃和 38.4℃
【答案】D
【解析】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因此水银柱不能依靠重力流回液泡。当温度增大时,水银柱会上升,此时示数是准确的;当温度等于或低于现在的示数时,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据此分析判断。 小妍的实际体温37.1℃<37.3℃,因此水银柱不会下降,仍然显示37.3℃;小丽的体温38.4℃>37.3℃,因此水银柱会上升,显示38.4℃,故D正确。
31.①瓶里装满滴有红墨水的水,②瓶里装一半滴有红墨水的水,③瓶里装满水,④瓶里装一半水;给每
个瓶都配一个插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并将橡皮塞塞住瓶口,如图所示,要制作液体温度计应选择   (选择序号)瓶。为了提高此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写出一项可行的改进措施:   。
【答案】①;换细玻璃管(或更换容积更大的瓶)
【解析】(1)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为液体的热胀冷缩,因此瓶内应该灌满液体,不能有空气。如果液体加注颜色,那么更方便读数,故选①。
(2)为了提高此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可行的改进措施:换细玻璃管(或更换容积更大的瓶)。
3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史实历程进行”自制温度计”的项目化学习。
[史料研究]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温度计的发明历程:
[原理分析]以上四种温度计均足利用了物质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1)图甲是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若环境温度升高时,玻班管内液柱   (填”上升”或”下降”)。
(2)[方法研究] 比较图乙和图丙发现,图丙的温度计比图乙精确度更高,除了用酒精代替水之外,还有哪些原因?(请写出一个)   
(3)温标定义:为了给温度计标刻度,他们测量了不同温度时的水柱高度(如下表所示),请判断该温度计的刻度是否均匀并说明理由   。
气温(℃) 10 14 18 22 26 30
水柱高度(cm) 13 15 17 19 21 23
(4)[产品制作]有了相应的知识储备,研究学习小组各自完成了简易温度计制作。如图所示,A和B是不同小组上交的两种不同类型的温度计产品。
[产品评价]你认为上述A、B两支温度计,   温
度计测量结果更准确。
[产品迭代]小组同学继续研究测量更准确、使用更方便
的温度计……
【答案】(1)下降
(2)图丙玻璃管更细长,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长度变化更明显
(3)均匀:由表格数据知气温每升高4℃,水柱高度升高2厘米
(4)A
【解析】(1)伽利略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故环境温度升高,玻璃泡内的空气膨胀,使玻璃管内的液柱下降;
(2)图丙玻璃管更细长,在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长度变化更明显,可以做的精确度更高。
(3)由表格数据知气温每升高4℃,水柱高度升高2厘米,故该温度计的刻度均匀。
(4)在同等情况下酒精热胀冷缩效果明显,故A温度计测量结果更准确。
33.长时间玩手机会影响视力,学校每学期都会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查,以评估学校学生视力变化情况。“视力检查”这一过程相当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 D.收集事实与证据
【答案】D
【解析】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主要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34.小科在学习了人的脚印长度与身高的关系后,对人的身高与头部高度关系也产生了兴趣,他通过上网搜索,得到以下数据:
人的年龄段 1岁 3岁 5岁 10岁 15岁 成人
身高与头部高度的比例 4∶1 5∶1 6∶1 7∶1 15∶2 8∶1
(1)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 。
(2)小科还想知道人的身高与臂展的关系(如图),他找来卷尺测出自己的身高为160.0cm,臂展为162.0cm。于是小科立即得出结论:人的身高与臂展的比例关系约为1∶1,小明认为小科的结论不可靠,小明的理由是 ▲ 。
【答案】(1)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与头部高度的比例越来越大。
(2)应多次实验,避免偶然性,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35.进入秋天,学校的梧桐树叶不断地飘落下来,成了校园一处风景。小科在想为什么很多植物在秋天落叶?他的想法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设计方案 D.解释与结论
【答案】A
【解析】小科在想为什么很多植物在秋天落叶? 属于提出问题的阶段;
3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表所示,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
项目 水质 水质 水质 蛙卵数 孵出的蝌蚪数
甲组 河水 500mL 22℃ 300个 280只
乙组 蒸馏水 500mL 10℃ 300个 90只
A.含有两个变量 B.缺少对照实验 C.蛙卵数过少 D.结果不明显
【答案】A
【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该实验存在水质和温度两个变量;
37.柿子营养丰富,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等功效。某科学兴趣小组对影响柿子成熟的因素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选取品种、大小、色泽、软硬相同、成熟度相似的柿子若干个,分成5组,分别置于不透光的盒内,置于不同的温度环境下,三天后观察,结果如下:(成熟度越高越软)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温度/℃ 17 20 26 32 35
软硬 硬 硬 有点硬 偏软 很软
(1)根据上述实验设计,本实验探究中,兴趣小组提出的猜想是   。
(2)有同学提出,柿子的成熟可能还受到光照的影响,为此,小组同学在相同温度条件下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为该实验设计一张记录表。
【解析】
(1)从表格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温度越高,柿子成熟的较快;
(2)柿子的成熟可能还受到光照的影响,在其他的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将变量改为无光、微光、稍强光、强光、超强光五个变量。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光照强度 无光 微光 稍强光 强光 超强光
软硬          
38.炎炎夏日,风扇为人们带来了凉爽,风扇产生的风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柯猜想可能与风扇的扇叶宽度、扇叶长度都有关系。为此他制作了几个不同的小风扇,并用相同转速的小风扇去吹动同一纸片(如下图所示)。
序号 扇叶宽度/厘米 扇叶长度/厘米 纸片被吹起角度α
1 3 7 30°
2 2 7 20°
3 3 4 20°
(1)小柯想通过观察纸片被吹起的角度a来比较风扇产生的风力大小,所以三次实验的纸片应放置在   。
(2)比较1和2,可得出风扇产生的风力跟   有关。
(3)风扇产生的风力还可能跟   有关。
【答案】(1)与扇叶距离相同(2)扇叶宽度(3)风扇转速
【解析】
(1)风扇产生的分力可能与扇叶的宽度、扇叶长度和与扇叶距离等因素有关,本实验中研究的是与扇叶宽度和扇叶长度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原则,需要控制与扇叶距离相同
(2)比较1和2,改变的是扇叶宽度,因此可得出风扇产生的风力跟扇叶宽度有关
(3)根据生活经验可得知风扇产生的风力还跟风扇转速有关。
39.小科观察到蚂蚁搬运食物回巢时,提出疑问“蚂蚁发现食物 后,是怎么传递信息给伙伴的呢?”
【建立假设】观察发现:①蚂蚁搬运食物过程中会用触角彼此接触;②后面的蚂蚁会沿着前面蚂蚁的路线爬行。据此小科建立了2种假设。
假设1:蚂蚁间传递信息是依靠 进行的;
假设2:蚂蚁间传递信息是依靠气味进行的。
【实验过程】为验证假设 2 ,小科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1:将蚂蚁从T型玻璃管的下端开口放入后,立即用橡皮塞塞住,观察记录蚂蚁从装置中逃出所需的时间t1;
步骤2:仍旧用这只蚂蚁和这套装置,重复步骤1,记录逃出所需的时间t2;
步骤3:仍旧用这套装置,但换用同一窝的其他蚂蚁重复步骤1,记录逃出所需的时间t3;
步骤4:换用一套新装置,用另外一窝蚂蚁重复上述步骤1、2、3;
步骤5:多次重复步骤4。
(1)补充实验假设 1   。
(2)【得出结论】若假设2成立,则每次重复步骤1、2、3获得的三个时间的大小关系是 。
A.t1>t2>t3 B.t1> t2≈t3 C.t1≈t2> t3
(3)【方案评价】方案中步骤4和5能否省略,为什么?   。
【答案】(1)触角 (2)B(3)不能省略。多次重复实验,能够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加科学。【解析】
(1)根据观察现象①提出猜想假设1中填的是触角;
(2)蚂蚁间传递信息是依靠气味进行的 ,那么t1的时间最长,t2照着气味,t3照着气味,所以结果应该
是t1> t2≈t3;
(3)不能省略,因为多次重复实验,能够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