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知识梳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知识梳理

资源简介

2025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知识梳理
第一部分 课标要求
一、 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1.理解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各国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做出的努力。
2.认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潮流。
3.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意义。
二、 世界多极化
1.通过世界多极化现象,了解现代世界的基本特点。
2.明确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潮流。
3.掌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意义。
三、 社会信息化
1.通过社会信息化现象,了解现代世界的基本特点。
2.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传染病、社会治理等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
四、 重要考点
1.联合国:成立背景、时间、总部、主要机构、宗旨、作用、维护和平的方式、中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
2.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原因、表现、影响(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时间、总部、宗旨、职能、作用;联合国与世贸的共同影响
3.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时代特征、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世界多极化趋势产生的背景、推动因素、影响;中国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不结盟运动的背景、成立、意义
4.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社会信息化-计算机网络的兴起、普及、影响(积极、消极);文化多样性的概况、认识;妇女地位的提高表现、局限性;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生态问题、人口问题)、对策
5.其他相关考点:工业革命的历程、国际组织的成立和世界局势的变化、信息时代的到来
第二部分 主题梳理
一、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1.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进入了一个新旧交替的时期。
2.世界正处于一个动荡和变革的时代,世界形势总体趋向缓和。
3.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阻碍和挑战。
二、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1.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
2.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活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三、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1.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2.这一趋势的表现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主导地位受到挑战,中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国家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3.多极化的发展有利于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四、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1.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2.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推动了全球贸易的繁荣和世界经济的增长。
3.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挑战,如贫富差距扩大、风险全球化、经济不稳定等。
五、 思想文化多元化
1.社会信息化快速推进,推动了思想文化领域的多元化发展。
2.现代文学艺术呈现多样化趋势,更加反映时代特色和人民的需求。
六、 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
1.全球性问题不断出现,如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
2.这些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解决。
3.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中国力量。
七、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各国尊重彼此主权,坚持共同发展,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3.这一理念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第三部分 热门考点
一、 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
1.联合国的宗旨和作用
2.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职能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二、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1.当今世界的主题和重大任务
2.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表现和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
3.中国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家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努力
三、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1.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2.妇女地位的提高
3.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
4.解决人类重大问题的途径
四、 备考建议
1.熟练掌握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等重要国际组织的背景、宗旨、职能、作用等。
2.理解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变化,关注世界多极化趋势以及世界和平面临的挑战。
3.深入思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机遇和挑战。
4.关注现代科技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包括信息化带来的积极和消极方面,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5.理解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等,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中国在其中的作用。
6.关注中国在联合国和世界事务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第四部分 核心知识素养
一、 历史解释
1.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等方式形成的全球范围内有机的经济整体的过程。
2.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
3.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二、 唯物史观
1.现代社会不断发展,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2.辩证看待生态和人口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要全面、客观地认识经济全球化,既要看到它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它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4.认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性,加强国际合作,共同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三、 时空观念
1.梳理世界格局的演变历程,把握重要时间节点,认识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变化趋势。
2.明确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全球发展中的作用。
3.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中国在促进经济全球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做出的努力。
4.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增强历史学习的现实意义。
四、 探究与批判
1.深入探究经济全球化背后的原因、表现形式和影响,分析其对不同国家、不同阶层的利弊。
2.批判性地思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探讨其现实可行性和意义,并思考如何更好地实现。
3.对世界局势变化的敏感性,思考全球治理的现状和未来方向。
五、 价值观与责任
1.树立世界公民的意识,理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必要性,认识到国际合作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的重要意义。
2.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行动中。
3.在生活中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保护环境,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部分 知识梳理
一、联合国
(一)背景:
1.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上决定在战后成立联合国。
2.联合国是二战结束后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而建立的国际组织。
(二)时间、总部: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总部位于美国纽约。
(三)主要机构:
1.联合国大会:是联合国的主要权力机构,有权通过决议。
2.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负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首要责任,对所有涉及和平与安全的事务,负有主要责任。
3.联合国秘书处:联合国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的决议。
(四)首要宗旨: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
(五)作用:
1.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
2.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维护和平的方式:
1.向冲突地区派出“联合国维和部队”,通过调解、监督等方式,为冲突地区的和平解决发挥作用。
2.通过人道主义援助,为受战争或自然灾害影响的地区提供紧急救助和重建。
3.推动国际法和国际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维护世界秩序的稳定。
(七)中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
1.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是联合国的坚定支持者、重要合作伙伴。
2.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3.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同世界各国建立友好平等关系。
4.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维和部队维护世界和平。
5.中国在联合国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二、世界贸易组织
(一)背景:
1.二战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国际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但贸易壁垒也越来越明显,世界贸易秩序混乱。
2.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贸易制度势在必行。
(二)成立:1995年1月1日,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三)宗旨:
1.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等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
2.旨在通过贸易促进就业、收入和需求增长,提高人类生活水平。
(四)职能:
1.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例如《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
2.组织贸易谈判,帮助各国达成贸易协议。
3.帮助解决贸易争端,维护贸易规则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五)作用:
1.WTO 成员的关税水平普遍降低,贸易壁垒进一步减少,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2.推动了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促进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3.帮助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贸易体系,分享经济全球化的红利。
(六)影响:
1.积极:
(1)有利于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参与国际分工,拓展海外市场,推动经济发展。
(2)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扩散和推广,加速了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
(3)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
2.消极:
(1)拉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
(2)增加了风险的全球化和破坏性,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3)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阻碍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七)中国在 WTO 中的参与:
1.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拓展区域性合作。
2.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开启了融入世界经济的新篇章。
3.中国积极参与 WTO 规则的制定和完善,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公平公正。
4.中国积极利用 WTO 平台,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实现自身发展和世界的共同繁荣。
(八)中国参与 WTO 带来的机遇:
1.利用全球先进科技,推动自身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2.利用开放的市场环境,吸引外资,拓展海外市场。
3.与其他成员国建立贸易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共赢。
(九)中国参与 WTO 带来的挑战:
1.如何应对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如何克服发展模式转换中的困难,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3.如何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方面的差距,参与国际竞争。
(十)中国应对挑战的策略:
1.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
2.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3.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更加强大的经济体。
三、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一)时代特征:
1.冷战结束,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世界格局从两极格局演变为多极化趋势。
3.世界各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仍然存在,但总体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二)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以美国为代表的霸权国家,企图维持自身世界主导地位,干涉其他国家内政,引发地区冲突和战乱,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
2.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 民族矛盾、宗教冲突、领土争端、资源争夺等因素,在不同地区引发局部战争和冲突,威胁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3.恐怖主义抬头: 恐怖主义活动具有跨国性,利用恐怖手段进行袭击和破坏,给世界和平与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三)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1.背景:
(1)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两极格局被打破,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2)但是,其他国家和力量崛起,对美国的世界主导地位构成挑战,推动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2.推动因素:
(1)欧盟成立,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增强国际影响力。
(3)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4)俄罗斯力求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积极维护自身利益。
(5)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3.影响:
(1)有利于削弱和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家政治经济新秩序。
(3)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四)中国的力量:
1.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
3.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五)华约:
1.背景:二战结束后,苏联在东欧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阵营,为了应对北约的军事威胁,于1955年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华约),旨在巩固苏联在东欧的影响力,维护自身的安全。
2.宗旨: 共同防御和军事合作,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与北约对抗。
3.特点: 以苏联为核心,军事力量集中在苏联和东欧国家。
4.作用: 维护了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安全,也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冷战的对峙局势。
5.瓦解: 1991年,苏联解体,华约也随之解体。
(六)北约:
1.背景: 二战结束后,为对抗苏联的影响,维护欧洲的安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于1949年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
2.宗旨: 共同防御和军事合作,旨在防止苏联共产主义的扩张,维持西方的军事同盟关系。
3.特点: 以美国为核心,军事力量集中在北美和西欧国家。
4.作用: 遏制了苏联和华约,成为冷战时期世界两极对峙的关键力量,但也引发了冷战期间的军备竞赛。
5.发展: 冷战结束后,北约进行了多轮扩大,增加了新的成员国,并扩大了自身的职能范围,开始干涉一些地区性的冲突,引起了一些国家的反对。
四、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一)概况:
1.二战后,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
2.全球范围内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更加频繁,社会发展迈入了新的阶段。
3.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人类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福祉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
(二)社会信息化: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数字库和计算机网络建立起来。
2.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3.积极影响: 互联网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人际交往等领域,使现代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4.消极影响: 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网络犯罪、网络谣言、网络欺凌等现象不断出现。
(三)妇女地位的提高:
1.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妇女开始获得选举权。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欧美发达国家妇女的独立意识增强。
3.女性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女性就业率持续增长,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4.197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为促进全球妇女平等发展提供法律依据。
(四)文化的多样性:
1.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2.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推动了文化多样化的发展。
3.世界文化更加多元,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思考。
(五)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
1.生态问题: 温室效应、化学污染、淡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乱砍滥伐森林资源等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2.人口问题: 人口过快增长给环境和资源带来巨大压力,粮食安全、教育、就业等问题日益突出。
3.此外还有重大传染性疾病、网络安全、跨国刑事犯罪、社会治理等问题。
(六)解决人类重大问题的途径:
1.全世界需要共同努力,认真应对,实现合作共赢。
2.发展科学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使用率,建设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3.制定恰当的政策,致力于发展经济,促进全球生态平衡。
4.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七)现代科技革命: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科技革命迅速发展,例如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等,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推动了工业文明的发展。
2.20世纪中后期,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例如电子计算机、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等的发展,进一步解放了人力,提升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水平。
3.现代科技革命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
第六部分 知识拓展
一、工业革命的历程
1.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主要发明创造:蒸汽机、火车、轮船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60-70年代,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主要发明创造:内燃机、汽车、飞机
3.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40-50年代,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技术为标志,主要发明创造:计算机、互联网、航天技术
二、国际组织的成立和世界局势的变化
1.1882年:国际红十字会成立,致力于人道主义救助。
2.20世纪初:国际联盟成立,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但未能有效阻止二战爆发。
3.1945年:联合国成立,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
4.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致力于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
三、现代化的类别
1.工业化:指生产力的提高,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例如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电力的大规模应用等。
2.城市化:指城市人口比重的增加,城市规模的扩大,例如城市的扩张,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交通网络的改进等。
3.全球化:指世界各地区之间联系更加密切,全球经济和文化的融合,例如世界贸易的繁荣、国际文化交流的增多等。
4.多元化:指不同国家、地区之间文化差异增大,社会更加包容,例如,不同国家之间交流增多,文化的融合等。
5.信息化:指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网络信息的普及,例如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使用,移动支付的发展等。
6.区域集团化: 指多个国家或地区之间建立区域性经济和政治组织,例如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等。
第七部分 易混易错点
1.联合国是在二战期间雅尔塔会议上决定建立,正式建立是在二战结束后。
2.联合国是战后世界各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而建立的国际组织。
3.不结盟运动的“不结盟”是指不同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成联盟,是一个国家政治组织。
4.不结盟运动是指二战后一些新独立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独立,摆脱美苏两大集团的控制,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而形成的运动。
5.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正在形成中,并未定型。
6.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会一蹴而就,目前还处于形成阶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