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下列关于“天问一号”的说法,正确的是6.图中西北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的原因最可能是丘北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卷(一)A.在飞行过程中会穿过小行星带A.地形B.天气C.纬度D.昼长地理B.与水星、金星天体类型相同地层是研究地球形成和演化的重要依据。图4为某地层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7~9题C.进入到火星捕获段所属最低级天体系统是行星系统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4页,第D.在火星运行期间面临强降水威胁Ⅱ卷第5页至第6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图2为NASA制作的2023年6月某种太阳活动(太阳脸上“小黑痣”数量明显增■3时75分钟。多)的图像。据此完成3~4题①恐尼化石②侏罗纪时代的裸子植物化石③渔类化石④三叶虫化石第1卷(选择题,共48分)】图47.图中①②③④地层中,最古老的是注意事项A.①B.②c.③D.④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8.图中必然属于中生代地层的是题卡上填写清楚。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紫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图29.②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3.该种太阳活动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A.中后期出现了鸟类B.出现冰河时期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A.日核层B.光球层C.现代海陆格局形成D.海生藻类繁盛C.色球层D.日冕层4.当太阳脸上“小黑痣”数量明显增多时,最可能发生的现象是我国古生物学者在福建省发现一处距今约1500万年的化石宝库—漳浦生物群。这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生物群中保存着大量的琥珀和植物化石,生动展现出远古生物在热带雨林中的生活图“揽星九天”是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的标识(图1左图),图中太A.中纬度地区的极光增多B.信鸽准确传递书信景。图5为地质年代划分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阳系八大行星依次排开成字母“C”,代表了中国(Chia)行星探测和国际合作精神C.树木年轮生长异常D.航天器运行轨道稳定460040002500541距今时间/百万年图3为“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局部图”,据此完成5~6题。(Cooperation)。图1右图示意“天问一号”经历的不同阶段。读图,完成1-2题。甲乙丙显生宙北A地火转移段@②③541252660距今时间/百万年离轨着陆毁发射民图510.漳浦生物群所处地质年代是星捕获段A,甲B.乙C.②D.③11.漳浦生物群生存的地质年代A.生物从海洋向陆地发展B.类人猿出现图3图1C.生物从陆地向海洋发展D.是重要的成煤时期5.重庆太阳年辐射总量与周围地区差异明显,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12.在丙地质时期,地球形成与演化的特点是1.浩瀚无限的宇宙总是吸引着人类去探索。宇宙中两种最基本的天体是A.纬度B.海陆位置A.重要的铁矿成矿期B.哺乳动物出现A.恒星、行星B.行星、卫星C.彗星、星云D.恒星、星云C.地形D.人类活动C.被子植物繁盛D.裸子植物繁盛高一地理·第1页(共6)高一地理·第2页(共6页)高一地理·第3(共6页)2024~2025 学年高一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卷(一)地理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 48 分)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D C B C C B D A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A D B A B B A B第Ⅱ卷(综合题,共 52 分)17.(17 分)(1)(3 分)③(1 分) ④(1 分) 彗星(1 分)(2)(4 分)太阳(1 分) 区别:太阳属于恒星,(1 分)体积和质量大,(1 分)自身能发光。(1 分)(3)(5 分)运动特征:同向性;(1 分)共面性。(1 分)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1 分)安全的宇宙环境;(1 分)适中的日地距离。(1 分)(4)(5 分)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在火星表面,(1 分)可推断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1 分)液态水充足,(1 分)表面温度适宜,(1 分)有适宜的大气环境。(1 分)(言之有理即可)18.(20 分)(1)(7 分)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内核 (完全)消失 (突然)下降 固 液态或熔融状态(2)(7 分)连续而不规则(1 分) 地壳厚度分布不均匀;大陆地壳较厚,高原和高山地区的地壳更厚,大洋地壳较薄。(每点 3 分)(3)(6 分)水圈 大气圈 岩石圈 生物圈 联系 制约19.(15 分)(1)(3 分)乙(1 分)变化特征:气温的日变化幅度较大;(1 分)最高温和最低温出现的时间早(于海洋)。(1分)(2)(6 分)①④②③(1 分) 东北风(1 分)形成过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夜间陆地气温相对较低,海洋温度相对较高,海陆间形成热力环流,近地面大气从陆地吹向海洋,(2 分)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形成东北风。(2 分)(3)(6 分)热岛(2 分)影响:白天陆地的温度被加大,增大了海陆之间的温差,使海风加强;(2 分)晚上减弱了海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2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卷(一)地理-答案.pdf 丘北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卷(一)地理-试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