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二章 动物的类群 能力提升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第二章 动物的类群 能力提升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二章 动物的类群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水蚯蚓又称红丝虫,身体细长,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节上有刚毛,生活在淡水水域中,体色鲜红或肉红,常聚集成团,是金鱼和锦鲤喜食的饵料。下列可作为区分红丝虫和丝虫的主要依据的是(  )
A.身体细长 B.身体呈圆筒形 C.有口有肛门 D.身体分节
2.下列关于无脊椎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以利用从蛭的唾液中提取的蛭素生产抗血栓药物
B.蚯蚓能疏松土壤,排出的粪便能提高土壤肥力
C.大多数刺胞动物寄生在人体内,使人患病
D.蛾对人类既有益也有害
3.某同学用滴管吸取少量的BTB溶液(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遇到二氧化碳后颜色会由蓝色变成黄色),慢慢地滴在金鱼口的前方,将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
A.从鳃盖后缘流出黄色的溶液
B.从鳃盖后缘流出无色的溶液
C.从鳃盖后缘流出红色的溶液
D.从鳃盖后缘流出蓝色的溶液
4.科研人员在水底洞穴中新发现了一种盲高原鳅,其眼睛高度退化,用鳃呼吸,体表光滑无鳞,有鳍、侧线和触须。下列有关盲高原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适于生活在黑暗环境中
B.靠侧线和触须感知水体变化
C.体表光滑无鳞有利于在洞穴中钻行
D.体表无鳞,一定不属于鱼
5.蝾螈的四肢短小,有时也会爬到陆地上来,人们常常会将其误认成蜥蜴。与蜥蜴相比,下列属于蝾螈的特征的是(  )
①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 ②体表裸露 ③在陆地上产卵 ④水陆两栖 ⑤皮肤可辅助呼吸 ⑥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6.鳄鱼相较于大鲵在进化上高等的主要依据是(  )
A.能在陆地上爬行
B.只用肺呼吸,不需要皮肤辅助呼吸
C.能在陆地上产卵
D.生殖、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
7.下图是家鸽的呼吸系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和③都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B.气体进入体内的途径是①→②→③
C.①是气管,②是肺,③是气囊
D.空气在①→③→②和②→③→①的流动过程中都发生了气体交换
8.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称为“水中大熊猫”,近年来在长江流域频频现身,体现了长江“十年禁渔”的积极生态效应。长江江豚每胎只产1崽,由雌豚授乳。下列有关长江江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鳃呼吸
B.属于恒温动物
C.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
D.身体呈流线型以减小在水中游动时的阻力
9.日本血吸虫是一种人体寄生虫,对人体危害极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日本血吸虫的名称中带“虫”字,所以属于昆虫
B.日本血吸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
C.日本血吸虫的消化器官发达
D.日本血吸虫的生殖器官简单
舟山群岛附近的舟山渔场是我国四大渔场之一,这里生活着长足七腕虾、大黄鱼、长鳍真鲨、红海龟等多种生物。请回答第10~13题。
10.长足七腕虾在生长过程中会定期蜕“壳”,所蜕的“壳”是(  )
A.外骨骼 B.贝壳 C.角质层 D.皮肤
11.大黄鱼、长鳍真鲨均属于鱼类,下列不属于其主要特征的是(  )
A.身体呈流线型 B.用鳍协调游泳 C.用肺呼吸 D.体表覆盖鳞片
12.红海龟在陆地上产卵,体表覆盖甲,用肺呼吸。红海龟在分类上属于(  )
A.鱼 B.两栖动物 C.爬行动物 D.哺乳动物
13.舟山渔场每年都有一段时间的休渔期,禁止进行渔业捕捞。这种做法可以避免(  )
A.废水排入海洋 B.渔业资源枯竭 C.台风造成损失 D.藻类大量繁殖
14.“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诗中描述的两种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有脊柱 B.有两对翅 C.有口无肛门 D.呈辐射对称
15.动物的形态结构都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下列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搭配正确的是(  )
A.青蛙的肺很发达——可完全满足身体对氧的需要
B.蛔虫的体表有角质层——避免被寄主肠道内的消化液所侵蚀
C.蚯蚓的体壁能分泌黏液——适于在干燥的沙地中生活
D.蝗虫的体表有外骨骼——适于进行气体交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6.小贝为了探究鱼的鳃脱离水后和在水中的不同状态,进行了以下实验。请根据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一:手指并拢(如图甲),掌心紧贴桌面上的白纸,用铅笔沿手画出1条轮廓线。
步骤二:5个手指分开(如图乙),掌心紧贴桌面上的白纸,用铅笔沿手画出1条轮廓线。
步骤三:准备2根足够长的棉线,沿着上述2条轮廓线放置,剪去多余部分;用尺子量出这2根棉线的长度。
(1)图_______模拟的是鱼的鳃在水中的状态,手指模拟了图丙所示鳃的结构_______(填序号)。
(2)棉线的长度能否模拟鳃的表面积的变化?________。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鱼儿离不开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中国大鲵和扬子鳄都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它们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下图为它们的形态以及肺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大鲵的皮肤裸露,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________;扬子鳄的体表覆盖_______
________,能减少体内____________,卵的表面有坚韧的________。
(2)图丙中的A和B分别为大鲵和扬子鳄肺的结构示意图,大鲵的肺结构简单,不能满足其对氧气的需求,还需要靠湿润的________辅助呼吸。
(3)综上所述,两者相比,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是________。
18.斑头雁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之一,能飞越海拔接近9 0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脉。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斑头雁飞越喜马拉雅山脉需要克服低温和空气含氧量低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它们适应这样的飞行环境与其自身的形态特点有关,表现在其体表有丰厚的__________可以保温。
(2)斑头雁适于长途飞行与其身体结构密切相关。如上图所示,斑头雁的[ ]胸骨上附着发达的肌肉,能牵动两翼快速飞行。飞行中双翼上举(吸气时),吸进肺的空气大部分进入[ ]________,两翼下垂(呼气时),这部分气体进入[B]________内进行气体交换。每呼吸一次能够在肺部进行________次气体交换。
19.我国民间有很多谚语和歇后语都与动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如“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燕子飞得低,出门带蓑衣”等,黄鼠狼和燕子都属于脊椎动物亚门,它们的形态结构各异,却都能适应各自的生活环境。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黄鼬,俗称黄鼠狼,属于哺乳纲的动物,体表________,具有保温作用。黄鼬用________呼吸,体温___________,生活环境较为多样。
(2)与人的生殖、发育一样,黄鼬的胚胎也在母体内发育,胎儿通过母体获取营养物质和排出废物,这种生殖方式称为___________;幼崽出生后,母体还会对其进行__________,这样的生殖、发育方式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燕子飞得低,出门带蓑衣”描述了降雨前燕子降低飞行高度的现象,降雨之前气压降低,空气湿度大,不利于燕子的高空飞行。此外,燕子捕食的某些昆虫也会因翅膀沾湿而低空飞行。由此可见,这句谚语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4)列举两个燕子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身体细长,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节上有刚毛”可知,红丝虫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而丝虫属于线虫动物,身体不分节。
2.【答案】C
【解析】大多数刺胞动物生活在海洋中。
3.【答案】A
【解析】把BTB溶液滴在金鱼口的前方,BTB溶液随水流从口流入,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中的氧就进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就从毛细血管排到水中,BTB溶液遇到二氧化碳后颜色由蓝色变为黄色,所以从鳃盖后缘流出黄色的溶液。
4.【答案】D
【解析】盲高原鳅用鳃呼吸,有鳍、侧线和触须,属于鱼。
5.【答案】D
【解析】蝾螈属于两栖动物,蜥蜴属于爬行动物。②体表裸露、④水陆两栖、⑤皮肤可辅助呼吸均为蝾螈不同于蜥蜴的特征。
6.【答案】D
【解析】鳄鱼属于爬行动物,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大鲵属于两栖动物,生殖和幼体的发育都在水中进行。因此鳄鱼相较于大鲵在进化上高等的主要依据是生殖、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
7.【答案】D
【解析】②气囊起储存空气的作用,可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③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A项错误。在飞行时,当两翼举起时,气囊扩张,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和气囊,在肺内进行一次气体交换;当两翼下垂时,气囊收缩,气囊里的气体进入肺完成第二次气体交换后排出体外,B项错误,D项正确。题图中的①是气管,②是气囊,③是肺,C项错误。
8.【答案】A
【解析】长江江豚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
9.【答案】B
【解析】日本血吸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属于扁形动物。日本血吸虫营寄生生活,消化器官结构简单,生殖器官特别发达。
10.【答案】A
【解析】长足七腕虾属于节肢动物,体表具有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长大而长大,长足七腕虾在生长过程中所蜕的“壳”就是外骨骼。
11.【答案】C
【解析】鱼用鳃呼吸。
12.【答案】C
【解析】红海龟在陆地上产卵,体表覆盖甲,用肺呼吸,属于爬行动物。
13.【答案】B
【解析】设置休渔期,在休渔期禁止进行渔业捕捞,目的是防止渔业资源枯竭。
14.【答案】B
【解析】“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描述的两种动物分别是蝴蝶、蜻蜓。蝴蝶、蜻蜓的体内都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蝴蝶、蜻蜓都有两对翅、三对足,都属于昆虫;蝴蝶、蜻蜓都有口有肛门;蝴蝶、蜻蜓的身体都呈两侧对称。
15.【答案】B
【解析】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用肺呼吸,肺不发达,需要皮肤辅助呼吸;蛔虫属于线虫动物,营寄生生活,体表有角质层,能避免被寄主肠道内的消化液所侵蚀;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蝗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16.(1)【答案】乙  ③
【解析】题图丙中的①是鳃耙,②是鳃弓,③是鳃丝。鱼的鳃丝数量多、细、长,在水中是展开的,所以,图乙模拟的是鱼的鳃在水中的状态,手指模拟了鱼鳃中的鳃丝。
(2)【答案】不能  棉线的长度只能模拟鱼鳃丝平面长度的变化,不能模拟鳃丝立体表面积的变化
【解析】棉线的长度只能模拟鱼鳃丝平面长度的变化,不能模拟鳃丝立体表面积的变化。
(3)【答案】鳃丝离开水后会粘连在一起,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变小,导致鱼缺氧死亡
【解析】鳃丝离开水后会粘连在一起,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变小,导致鱼缺氧死亡,因此鱼儿离不开水。
17.(1)【答案】水  角质的鳞片  水分的蒸发  卵壳
【解析】大鲵属于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扬子鳄的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卵表面具有坚韧的卵壳。
(2)【答案】皮肤
【解析】由题图可知,扬子鳄的肺结构复杂,肺泡数量多,能够供给充足的氧气。大鲵的肺结构简单,不能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要,还需要靠湿润的皮肤辅助呼吸。
(3)【答案】扬子鳄
【解析】通过比较可知,扬子鳄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动物。
18.(1)【答案】羽毛
【解析】斑头雁属于鸟,体表覆羽,具有保温作用。
(2)【答案】②  C  气囊  肺  两
【解析】题图中的A是气管,B是肺,C是气囊,①是尺骨,②是胸骨。斑头雁属于鸟,②胸骨上附着发达的肌肉,能牵动两翼快速飞行。飞行中双翼上举(吸气时),吸进肺的空气大部分进入C气囊,两翼下垂(呼气时),这部分气体进入B肺内进行气体交换。每呼吸一次能够在肺部进行两次气体交换。
19.(1)【答案】被毛  肺  恒定
【解析】黄鼬属于哺乳动物,体表被毛,具有保温作用。黄鼬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生活环境较为多样。
(2)【答案】胎生  哺乳
【解析】黄鼬的胚胎在母体的子宫内发育,胎儿通过母体获取营养物质和排出废物;幼崽出生后,母体还会对其进行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答案】有
【解析】由题意可知,这句谚语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4)【答案】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骨骼轻、薄;胸肌发达;消化能力强,食物残渣能及时排出等(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燕子属于鸟,其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是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骨骼轻、薄;胸肌发达;消化能力强,食物残渣能及时排出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