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 动物的类群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下图中的鲎是一种古老的海洋节肢动物,它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蜕皮现象。依靠鲎的蓝色血液制造的“鲎试剂”可用于检测细菌内毒素。下列关于鲎的形态和生理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身体不分节B.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使运动更加灵活C.身体呈两侧对称D.鲎蜕下的“皮”实际上是鲎的外骨骼2.下列诗词中描述的动物,不具备“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均分节”特征的是( )A.春江水暖鸭先知 B.春蚕到死丝方尽C.清风半夜鸣蝉 D.早有蜻蜓立上头3.海马的头部像马,尾巴像猴,眼睛像变色龙,身体像有棱有角的木雕,有鳍,用鳃呼吸,终生生活在水中。把海马归为鱼的主要原因是( )A.海马游泳的姿态很特别,头部向上,身体稍斜直立于水中B.海马能适应不同的海水区域,甚至在淡水中也能存活C.海马是稀奇的水族箱观赏动物D.海马用鳃呼吸,并且用鳍来控制前进的方向和掌握平衡4.下列关于鱼的呼吸和鱼鳃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A.呼吸时,鱼口和鳃盖后缘同时张开和闭合B.①和②代表的结构分别是鳃盖和鳃丝C.鳃丝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D.水从鳃盖后缘流出时,水中的氧气含量减少5.问天实验舱内搭载的生命生态实验柜中有金鱼藻和斑马鱼,其中选择斑马鱼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其生命力旺盛,繁殖能力强,更重要的是它和人类基因有87%的高度相似性。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生命生态实验柜需要长时间提供人工照明B.金鱼藻为斑马鱼提供氧气,斑马鱼为金鱼藻提供二氧化碳C.斑马鱼在水中通过鳃盖完成气体交换D.研究斑马鱼在太空的生存适应性对人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6.下列有关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毒蛇会伤人,对人类有害无益B.人工养殖的鳖可以食用,鳖甲可以入药C.避役能捕食危害林木的昆虫D.青蛙可以捕食农田害虫7.下图是蜥蜴、鲫鱼、青蛙的共同特征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可以代表卵生B.乙可以代表用肺呼吸C.丙可以代表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D.丁可以代表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8.下图所示为兔和狼的牙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表示兔的牙齿,图乙表示狼的牙齿B.①指的是门齿,作用是切断食物C.②指的是臼齿,作用是撕裂食物D.两者牙齿的分化与它们的食性相适应9.下图表示两类动物的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是恒温动物 ②乙是恒温动物 ③甲是变温动物 ④乙是变温动物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0.下列有关会“飞”的动物的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A.黑蹼树蛙——用鳃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B.飞鱼——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C.鼯鼠——体表被毛,胎生、哺乳,体温恒定D.草原雕——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体温恒定11.氧气是绝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必需物质。下列动物与其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对应正确的是( )①鲸—肺 ②蚯蚓—湿润的体壁 ③蜥蜴—肺 ④鲫鱼—鳃 ⑤青蛙—肺和皮肤 ⑥家鸽—肺和气囊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12.鲸、海豚、海豹等海洋哺乳动物的皮下普遍有厚厚的脂肪,而生活在同水域的鱼、爬行动物却没有,导致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呼吸方式的差别 B.运动方式的差别C.营养方式的差别 D.体温是否恒定的差别13.某同学尝试填写鸟部分特征关系图(如下图所示),其中填写错误的是( )A.④体温不恒定B.③有气囊,辅助肺呼吸C.②变成翼,是鸟的飞行器官D.①流线型,可以减小飞行中遇到的阻力14.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诗词里蕴含着不少生物学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鲈鱼和鲸一样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龟和蛇的体表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甲或鳞片C.“地迥鹰犬疾,草深狐兔肥”,鹰、犬、狐、兔都具有牙齿分化现象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鹊和蝉都能飞行,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两对翅15.下列有关阴影部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甲是缢蛏,乙是蝗虫,则阴影部分可表示有外骨骼B.若甲是蟒蛇,乙是家兔,则阴影部分可表示体温恒定C.若甲是鳄鱼,乙是鳖,则阴影部分可表示用肺呼吸D.若甲是海马,乙是大鲵,则阴影部分可表示仅用鳃呼吸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6.大肠杆菌、酵母菌、秀丽隐杆线虫、黑腹果蝇、斑马鱼、非洲爪蟾、小鼠等生物,常常被用于科学研究,以揭示生命活动的规律,因此它们被称为模式生物。科学研究中,选择何种模式生物往往取决于所研究的生物学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药物研发的过程中,人们会选择___________作为模式生物,进行前期实验,以推测药物对人体的作用和影响,因为它与人类均属于___________动物,亲缘关系较近。(2)秀丽隐杆线虫的体表具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属于___________动物。它容易繁殖,生活周期短,是研究遗传、发育、衰老等过程的重要实验材料。(3)非洲爪蟾在水中生活,但长时间接触不到空气会被“淹死”,因为它主要依靠__________呼吸,属于___________动物。非洲爪蟾的受精卵在___________中发育,且卵细胞和胚胎较大,便于进行显微注射、胚胎切割和移植等研究,是进行胚胎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17.学习完有关鸟的呼吸方式的知识后,某校生物社团的成员利用输液袋、输液管、橡皮圈和气球等制作了一个鸟的呼吸系统模型(如下图所示),其中输液管模拟的是气体进出鸟的肺的通道。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输液袋模拟鸟的呼吸系统中的___________(填器官名称),能进行___________。(2)气球模拟的结构是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的作用。鸟这种特殊的呼吸方式可以提高___________的效率,适于飞行生活。18.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下图所示是我们学过的几种动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是缢蛏,其身体柔软,具有贝壳,属于___________动物。(2)B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定期蜕“皮”,是因为___________会限制其生长。(3)C是很多农田害虫的天敌,被称为“农田卫士”。其幼体生活在水中,用_____呼吸。(4)E的很多特征都与飞行生活相适应,如身体呈_______型,可以减小飞行中空气的阻力。(5)F生殖发育的特点是___________,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6)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柱可以把以上六种动物分成两类,其中与D属于同一类的还有___________(填字母)。19.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资料一:雀形目的鸟所吃的谷物、果实或昆虫,经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残渣,1.5小时后随粪便排出。绿头鸭吃进的食物,经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残渣,0.5小时后随粪便排出。雀形目的鸟一天所吃食物的质量相当于自身质量的10%~30%,蜂鸟一天所吃蜜浆的质量约等于自身质量的2倍。质量为1 500克的雀鹰,一昼夜能吃掉800~1 000克肉。资料二:人与鸟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及每分钟心搏次数的比较(因个体差异,数据可能有所不同)。资料三: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物种,体表被黑白两色毛,脸颊圆,憨态可掬,深受人们喜爱。与人的生殖发育一样,大熊猫的胚胎也在雌性体内发育,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从母体中产出;幼崽出生后,雌性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幼崽。大熊猫主要以冷箭竹等植物为食,但也会捕食竹鼠等动物。大熊猫长期生活于茂密的竹林里,光线较暗,因此大熊猫的视力不发达,它们在寻找食物、判断风险时首先用到的是灵敏的嗅觉和听觉。大熊猫的双眼外有能够吸收阳光、避免紫外线刺激眼睛的“黑眼圈”,“黑眼圈”和几乎没有眼白的眼球看上去就像一个整体,所以大熊猫的眼睛看上去很大。(1)资料一说明,鸟的消化特点是食量大,食物消化时间__________,粪便可及时排出。(2)资料二说明,鸟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________,每分钟心搏次数多。(3)鸟的心脏的特点和消化特点有利于其在飞行过程中获得充足的___________和大量的___________;粪便及时排出有利于减轻自身体重,这些特点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4)大熊猫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___,大熊猫体表被毛且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调温结构,属于___________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强。(5)根据食性分析,大熊猫的牙齿分化特点是___________,这大大提高了大熊猫摄食和消化的能力。(6)根据资料三可知,大熊猫在寻找食物、判断风险时首先利用到的感觉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大熊猫的“黑眼圈”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鲎为节肢动物,身体和附肢都分节。2.【答案】A【解析】具备“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均分节”特征的动物为节肢动物。蚕、蝉和蜻蜓都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均分节;鸭不属于节肢动物。3.【答案】D【解析】海马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4.【答案】A【解析】鱼呼吸时,鱼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5.【答案】C【解析】斑马鱼用鳃呼吸,鳃盖没有气体交换的功能。6.【答案】A【解析】毒蛇能伤人,但蛇毒也能治病,因此毒蛇不只对人类有害处,还有益处。7.【答案】A【解析】青蛙、鲫鱼和蜥蜴都是卵生,因此甲可以代表卵生,A项正确;鲫鱼用鳃呼吸,因此乙不可以代表用肺呼吸,B项错误;蜥蜴的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因此丙不可以代表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C项错误;鲫鱼和青蛙的卵表面都没有坚韧的卵壳,因此丁不可以代表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D项错误。8.【答案】C【解析】①是门齿,作用是切断食物;②是臼齿,作用是磨碎食物;③是犬齿,作用是撕裂食物。图甲中的牙齿只有门齿和臼齿,没有犬齿,表示兔的牙齿,这与兔的植食性生活相适应;图乙中的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表示狼的牙齿,这与狼的肉食性生活相适应。9.【答案】D【解析】由题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甲的耗氧量逐渐减少,说明呼吸作用强度降低,散失的热量减少;当环境温度达到一定值时,动物自身的调节功能使耗氧量维持稳定。乙的耗氧量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升高,可见乙并没有体温调节功能,只是由于呼吸酶的活性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导致呼吸作用加强,耗氧量增多,由此可判断出甲是恒温动物,乙是变温动物。10.【答案】A【解析】黑蹼树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11.【答案】B【解析】①鲸属于哺乳动物,依靠肺进行呼吸;②蚯蚓属于环节动物,依靠湿润的体壁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③蜥蜴属于爬行动物,依靠肺进行呼吸;④鲫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⑤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可在水中游泳,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⑥家鸽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经过肺,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12.【答案】D【解析】鱼、爬行动物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是变温动物;鲸、海豚、海豹等海洋哺乳动物为恒温动物,它们的皮下普遍有厚厚的脂肪,具有保温作用,有利于维持体温的恒定。13.【答案】A【解析】鸟是恒温动物,体温恒定。14.【答案】B【解析】鲸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鹰属于鸟,有喙无齿;鹊属于鸟,前肢变为翼,且只有一对翅膀。15.【答案】C【解析】缢蛏属于软体动物,体表有贝壳;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A项错误。蟒蛇属于爬行动物,体温不恒定;家兔属于哺乳动物,体温恒定,B项错误。鳄鱼和鳖均属于爬行动物,都用肺呼吸,C项正确。海马属于鱼,用鳃呼吸;大鲵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D项错误。16.(1)【答案】小鼠 哺乳【解析】大肠杆菌、酵母菌、秀丽隐杆线虫、黑腹果蝇、斑马鱼、非洲爪蟾、小鼠中,小鼠和人同属于哺乳动物,亲缘关系最近,故在药物研发的过程中,人们会选择小鼠作为模式生物,进行前期实验。(2)【答案】线虫【解析】秀丽隐杆线虫属于线虫动物,它容易繁殖,生活周期短,是研究遗传、发育、衰老等过程的重要实验材料。(3)【答案】肺 两栖 水【解析】非洲爪蟾属于两栖动物,主要依靠肺呼吸,但肺不发达,还需要湿润的皮肤辅助呼吸,若长时间接触不到空气,非洲爪蟾会被“淹死”。17.(1)【答案】肺 气体交换【解析】由题图可知,输液袋模拟鸟的呼吸系统中的肺,能够进行气体交换。(2)【答案】气囊 辅助呼吸 气体交换【解析】题图中的气球模拟的结构是气囊,气囊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鸟的这种特殊的呼吸方式可以提高气体交换的效率,适于飞行生活。18.(1)【答案】软体【解析】A是缢蛏,其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属于软体动物。(2)【答案】外骨骼【解析】B蝗虫生活在陆地上,为适应陆地干燥的环境,蝗虫的身体表面有坚硬的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身体的长大而长大,会限制蝗虫的发育,故其会出现蜕皮现象。(3)【答案】鳃【解析】被称为“农田卫士”的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但肺不发达,兼用皮肤辅助呼吸。(4)【答案】流线【解析】E家鸽的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小飞行中空气的阻力。(5)【答案】胎生、哺乳【解析】F家兔等哺乳动物的生殖发育的特点是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6)【答案】C、E、F【解析】A缢蛏和B蝗虫的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而C青蛙、D蜥蜴、E家鸽、F家兔的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19.(1)【答案】短【解析】鸟有许多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征,如食量大、消化时间短、粪便可及时排出等。(2)【答案】大【解析】分析资料二可知,鸟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大,每分钟心搏次数多。(3)【答案】氧气 能量【解析】鸟的心脏的特点和消化特点有利于其在飞行过程中获得足够的氧气和大量的能量。(4)【答案】胎生 恒温【解析】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生殖方式是胎生,体表被毛且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调温结构,属于恒温动物。(5)【答案】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解析】分析可知,大熊猫属于杂食性动物,其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6)【答案】耳朵和鼻子 吸收阳光,避免紫外线刺激眼睛【解析】分析资料三可知,大熊猫在寻找食物、判断风险时首先用到的是灵敏的嗅觉和听觉,相应的感觉器官是鼻子和耳朵。大熊猫“黑眼圈”的作用是吸收阳光,避免紫外线刺激眼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