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松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复习分条梳理松鼠相关信息的方法。2.通过对比,体会课文生动、活泼、有趣的语言风格,了解本课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体会大百科全书式简洁、平实、准确的语言风格。3.改写《白鹭》第2-5自然段,能自主选择语言风格进行改写。【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比,体会课文生动、活泼、有趣的语言风格,了解本课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体会大百科全书式简洁、平实、准确的语言风格。2.改写《白鹭》第2-5自然段,能自主选择语言风格进行改写。【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的白鹭相关资料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学习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某种动物的特点。【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复习回顾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这只可爱的小松鼠,梳理了松鼠的相关信息,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2.我们的作业是把这些信息分条梳理一下,下面哪位同学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3.《松鼠》是一篇说明性文章,作者在介绍松鼠的特点时,采用的方法是一个自然段写一种特点、一个自然段写一种特点,这叫做……4.前一篇课文儿是《太阳》。我们以前三个自然段为例,这篇说明文是不是也用过这样的方法呢?5.如果让我们来介绍一种事物,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分段介绍。体会课文的语言风格同学们,请把你们的目光聚焦到这里,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1)我们已经知道本段的第一句总领全文,请问:作者布封把小松鼠的外形总结为什么特点呢?对,是”漂亮”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把松鼠“漂亮”的特点说具体的呢?(3)这些身体部位,谁的笔墨所用最多?对,是“尾巴”。请同学们找到这个句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老师有个疑问:松鼠身上好几个部位,作者为什么单挑尾巴来写呢?我想采访一下同学们:你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心里有什么感受?这一自然段,还有哪个句子让你对松鼠心生喜爱呢?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汇报。作者把松鼠写的这么可爱,他有没有运用什么说明方法呢?(打比方)。师:打比方的方法能够使一些不太好理解的东西具体地说出来,使读者更加清楚明白。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6)请同学们欣赏松鼠吃东西的时候的画面!(7)松鼠这篇说明文有好几处都写得很生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你找一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你觉得生动有趣,找出来之后跟你的同桌交流交流。(8)师总结:这篇文章语言生动活泼有趣,我们称之为:文艺性说明文。对比语言风格1.对比两种语言风格请同学们还回到第一自然段。老师把这一段文字变一下,变成这样的文字(出示:“松鼠体形细长,体长17~26厘米,尾长15~21厘米,体重300~ 400克。”)。这段文字也是在描写松鼠的外形,请问你能读出你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吗?这样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不要小看他呀,他可是出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儿,看课后题第二题,请你认真读一读剩下的两句。你能在文中给它找到相对应的语句吗?来,两相对比一下,你会发现:大百科全书式的语言,它的风格是什么?2.理解“说明文以‘说明白’为成功。”(1)老师还摘录了一部分文字。请同学们读一读,把你获得的信息批注在旁边儿,或者是在文中直接圈划出关键词。好,哪位同学能来前边儿?一边读,一边儿圈画。(2)这些文字,把小松鼠说明白了没有?(说明白了)(3)所以叶圣陶爷爷告诉我们,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4)同学们,你更喜欢哪种语言风格呢?有没有人愿意把这两种风格结合在一起,既有大百科全书式的平实、准确,又有松鼠这篇课文儿的生动、活泼?这两种表达方式可以融合在一起,不割裂开,只要我们把事物说明白即可。改写《白鹭》1.大家还记得我们这册课本的第一课《白鹭》吗?这是一篇散文,作家用特别生动、抒情、诗意的语言介绍了白鹭。咱们试着把课文儿的第2-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的文字吧?2.同学们快速浏览这几个自然段,都写了白鹭的什么?3.请同学们选一个自然段开始改写。作业:改写《白鹭》第2--5自然段。板书17. 松 鼠贴图片 生动 简洁活泼 平实有趣 准确分段介绍 主要特点 说明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