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思想政治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思想政治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南阳一中2024秋期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共产党宜言》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的歌中之歌”,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影响最深远广泛的
经典著作,它的问世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正式诞生。毛泽东一生对《共产党宣言》推崇备至,
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说,是他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念的理论之源,也是他解决中国革命
和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行动指南。关于《共产党宜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它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②它的发表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跨越
③它在正确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合理提出科学社会主义这一构想
④它的内容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理论,可以作为指导我们行动的具体方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4年是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70周年。习近平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下列对新中国1954年宪法的解读,正确的

①标志着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②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
③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④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4
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
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三个务必”,是对新时代赶考之路上全党应当秉
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的集中概括,是对毛泽东同志曾说的“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
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继承和发扬。从“两个务必”
到“三个务必”,其共同点是
①旨在树立和提高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政治保证
③要求全党要永远牢记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
④要求全党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河北省保定市打造“保定小院”项目,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通过引导农村成立党支部
领办的专业合作社,将闲置宅基地和房屋流转到村集体,再出租给保定市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
司或民营企业进行建设运营,发展民宿产业和庭院经济。该项目通过
①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
②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发展现代农业
③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实现城乡协同发展
④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方式,促进农民实现共同富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月考二政治试题
1

Q夸克扫描王
极速扫描,就是高效2024 年秋期高三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C C D B B A D B
9 10 11 12 13 14 15 16
C C B B B C C D
17.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越尖锐,终将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3分)②社会主义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经济快发展和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向世界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中国崩溃论”不攻自破;(3分)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挫折,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历史终结”,它为社会主义发展积累经验和教训,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四个自信。(3分)
18.①从自身实际出发,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②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不断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③推进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产业平台共建,应用市场互通,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19.①“建筑可阅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回应人民城市发展需求;②深度利用数字化方式,优化公共服务,通过建设智能高效的政府,促进上海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③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推动数字信息技术与文旅产业融合,使科技创新在文旅产业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④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的文旅消费需求,推动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
20.①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具有监督权,(地位或职权2选1,1分)加强备案审查工作有利于规范地方立法工作,(或依法立法,1分)维护法律的尊严,(1分)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1分)②有利于地方立法尊重客观规律,(或科学立法,1分)符合当地实际情况,(1分)提高立法质量。(1分)③有利于地方立法充分尊重不同群体的意见,(或民主立法,1分)广泛凝聚社会共识,(1分)保障公民合法利益。(1分)
21.①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是实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②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有利于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③依靠法治力量落实改革,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改革全过程,有利于更好发挥法治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