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课前回顾(3min)第12课 新文化运动(1915年—1919年,资产阶级发起)1.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2.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3.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4.内容:★★★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代表作: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新文学的典范。②提倡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德先生”和“赛先生”(常考)。③文学革命。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5.评价:★★★★(考材料题)①进步性: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②局限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③性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导入新课图中的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从而引发了什么运动?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3课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时空观念: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等基本概况。2.史料实证、唯物史观:认识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性质、意义,知道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探讨五四运动的经过与结果,加深对五四运动的认识。3. 家国情怀:感悟五四青年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五四精神,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奋斗。重点1.五四运动的背景2.五四运动的过程(运动中心、主力)3.五四运动的影响 4.五四运动精神素养目标一、青年的呐喊—五四运动的背景导火线——巴黎和会召开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即将召开的和会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机会,中国可以借此谋求某种程度的公平待遇,并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所遭到的惨痛后果加以改正。”——《顾维钧回忆录》充满期待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正当要求:①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②废除“二十一条”③收回青岛主权结果: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遭到拒绝一、青年的呐喊—五四运动的背景1、背景拒绝欧洲最大的一战华工墓地法国滨海努瓦耶勒市诺莱特华工墓园强权战胜公理弱国无外交(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中国未对大战牺牲一兵一卒,没有花费一个先令。——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华工应募在法国北部参战人数达130618人,死伤者数至不鲜。VS二、民众有担当—五四运动的过程时间地点主力口号要求斗争方式结果1、五四运动的爆发阅读课本p62页完成以下表格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合约上签字游行、罢课北洋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爱国学生。二、民众有担当—五四运动的过程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的性质天安门集会东交民巷请愿火烧曹宅不妥协、彻底性宁为救国死 毋作亡国奴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时间地点:1919.6 上海主力:工人斗争方式: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上海学生罢课上海商界罢市上海工人罢工为什么工人成为主力?民族工业发展,工人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觉醒。二、民众有担当—五四运动的过程2、五四运动的扩大思考五四运动的扩大有什么表现?中心与主力发生了什么变化?1919.5.4先锋:学生斗争形式:罢课时间:1919.6.5后主力: 工人斗争形式:三罢中心:北京——上海主力:学生——工人阶级标志: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①释放学生释②罢免三人罢③拒绝签字拒二、民众有担当—五四运动的过程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3.结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职务;拒签“巴黎和约”民气一致之效果(时政漫画)1919年马星驰作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是什么??4.初步胜利之因:胜利根本原因:国民觉醒,广泛的群众参与和团结。二、民众有担当—五四运动的过程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1919年6月12日《上海学联告同胞书》学生工人商人群众广泛参与三、民族有希望—五四运动的意义1、性质对比历次救亡运动口号思考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太平天国运动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辛亥革命反封建反帝反封建反帝反封建不妥协,彻底性性质:①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革命性三、民族有希望—五四运动的意义彻底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不仅地域广泛,而且涉及各界人士,社会名流、公务人员甚至军警官兵都以不同方式参与或支持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画传》广泛性“联合各校一致行动为露天演说,唤醒国民自决”:说明五 四运动的学生想要用新思想、新文化启蒙民众,唤醒民众。进步性③思想启蒙运动;②社会革命运动;材料一 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万~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200万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国民党重视“农民运动”,开办农民讲习所,共产党注重“工人运动”,双峰并峙、齐头并进的革命大好形势出现。 ——《孙中山与“五四运动”互动再探》材料三 陈独秀是五四时期的总司令。……五四时期,这个行动实际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是起很大作用的。 ——毛泽东材料四 五四运动是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一九二一年党的成立,又准备了五卅运动和北伐战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①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③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分析材料,思考五四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②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和工人运动相结合三、民族有希望—五四运动的意义2、意义分析材料,思考五四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三、民族有希望—五四运动的意义2、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④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3、五四精神结合所学思考五四精神是什么?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核心:爱国主义精神)三、民族有希望—五四运动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课堂小结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中心:北京上海主力:学生工人结果:取得重大胜利意义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意义: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一些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考材料题考选择题中考再现1.(2024·内蒙古兴安盟、呼伦贝尔·6)毛泽东对五四运动评价道:“五四运动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不曾有的姿态”是指( )A.五四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B.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C.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走向联合之路D.五四运动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B2.(2024·山东济宁·11)近代中国有报刊登载了一篇“特约通讯”,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由该标题可知( )A.爱国浪潮已遍及全国 B.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先锋C.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D.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3、(2024·山东潍坊·13)1919年,“学生罢课”“游行示威”“提倡国货”“抗日救国”等成为社会热词。这说明当时( )A.工农运动高涨 B.封建军阀割据 C.民族企业发展 D.爱国运动兴起D4、(2024·黑龙江绥化·9)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C5、(2024·四川宜宾·9)五四运动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斗争实践中懂得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的振兴,中国人民的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这说明五四运动( )A.形成反侵略的统一战线 B.成为了民主革命的开端C.促使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D.启迪了民众的思想觉悟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