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榕江县乐里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监测七年级 生物学试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小龙虾 B.能歌善舞的机器人 C.美丽的珍珠 D.木质课桌2.下列现象能说明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时需要物质和能量的是( )A.鸟吃虫 B.花传粉 C.母狗与幼崽毛色相同 D.小象长成大象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A.由细胞构成 B.能繁殖后代C.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时需要物质和能量 D.能适应一定的环境4.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较暗,应该调节( )A.粗准焦螺旋 B.反光镜 C.细准焦螺旋 D.物镜5.小明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了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他应该( )A.转动目镜 B.调节光圈 C.挪动压片夹 D.调节细准焦螺旋6.关于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光学显微镜观察材料应该薄而透明,需要有光透过才可以B.如果移动玻片,污点在动,说明污点在玻片上C.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D.要使光线更亮一些,应该用大光圈和凹面镜7.下列有关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操作不正确的是( )A.污点只会出现在物镜上B.对光时使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C.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物镜D.目镜选用16×,物镜选用10×时,物像被放大160倍8.同学们发现学校附近有废水排入的水域中,蛙类的数量越来越少。于是思考“污染的水质会影响蛙类的生活吗”。这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过程的(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订计划 D.得出结论9.荀子《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但大雨过后,蚯蚓会爬到地面上。据题意分析,影响蚯蚓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是( )A.水 B.土壤 C.空气 D.温度10.韭菜在遮光条件下长出的叶片呈淡黄色,俗称韭黄。影响韭菜叶片颜色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空气 B.阳光 C.温度 D.水分11.某生物兴趣小组用鼠妇进行探究实验的方案如下表所示,这是为了探究( )鼠妇放在纸盒 的位置 鼠妇数量 (只) 光照 温度(℃) 湿度左半侧 20 阴暗 28 干燥右半侧 20 阴暗 28 湿润A.鼠妇数量对其分布的影响 B.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C.温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D.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12.生物圈的范围不包括( )A.大气圈的下层 B.整个水圈C.岩石圈的上层 D.大气圈的顶部13.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玻片标本的类型属于( )A.涂片 B.磨片 C.切片 D.装片14.研究光照对金鱼生活影响的实验正确的顺序是( )①提出问题 ②制订方案 ③作出假设 ④得出结论 ⑤表达交流 ⑥实施方案A.③①②⑥⑤④ B.①③②⑥⑤④ C.③①②⑤⑥④ D.①③②⑥④⑤15.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测量误差是人为造成的,完全可以避免B.进行探究实验时,需要控制变量并设置对照C.测量实验数据时,为减小误差通常设置重复组,实验数据应取其平均值D.抽样检测需随机取样16.某市四月份气温骤降,部分地区出现霜冻,可能会使果树减产,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适应生物 D.生物适应环境17.“苦寒坏我千竿绿,好雨还催众笋长。”下列选项中,与该诗句体现的生物与环境关系一致的是( )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 B.全球变暖使珊瑚虫死亡C.蚜虫滋生造成小麦减产 D.野兔泛滥加速草场退化18.蛔虫生活在人体内,从人体获得营养进行发育繁殖,且对人造成各种损害。蛔虫与人之间的生物关系是( )A.争斗关系 B.捕食关系 C.寄生关系 D.互助关系19.在茂密的森林中,一个潮湿腐烂的树桩上生长着蘑菇、霉菌、苔藓等生物,其内部还有蚂蚁、蜘蛛、鼠妇等多种小动物。这个树桩及其内外的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微型的( )A.食物链 B.食物网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20.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树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其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A.非生物成分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2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肺”B.草原生态系统在防风固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C.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动物大多能在水中游动D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产者是人类22.下列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A.昆虫→青蛙→蛇 B.草→昆虫→食虫鸟C.鲫鱼→水蚤→藻类 D.阳光→藻类→鲢鱼23.如图是芦苇荡生态系统中的部分成分关系简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的芦苇是生产者 B.蟹的数量减少可能会引发虫害C.若该生态系统被重金属铬污染,昆虫体内铬的含量最高D.即使该生态系统环境适宜,昆虫的数量也不会无限增加24.近年来,垃圾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海洋生态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以水域环境为主,与陆地上的草原、森林等生态系统间没有联系C.有毒有害垃圾进入海洋,危害海洋生物,但对人类自身没有影响D.海洋生态系统具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该能力是有限的25.下列有关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安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大力开发清洁能源B.开展黄河、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C.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都属于可更新的资源D.推行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26.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7.在生物学实验室进行实验时,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28.物像的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和。( )29.巴斯德认为细菌是肉汤自身产生的。( )30.如果事实或证据与假设不符,可以直接修改实验数据。( )31.控制单一变量可以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从而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3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绝对、完全适应。( )33.在调查过程中,水中和天空中的生物可以直接忽略,不需要记录。( )34.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动植物种类繁多。( )35.有时一种生物消失,就会使这个食物链中断,导致捕食这种生物的生物数量锐减。( )三、简答题(共30分)36.(16分)学习了显微镜后,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尝试跨学科实践活动,利用水滴、放大镜、平面镜、透明玻璃杯和可调支架等制作了一台“水滴显微镜”,实现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1)图甲中的放大镜相当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中的 ,水滴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结构中的 ,上下大幅度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节普通光学显微镜的 。 (2)为便于观察,水滴显微镜观察的标本材料要求 ,利于图甲中 (填结构名称)反射的光线穿过。 (3)标本经过水滴成 (填“正立”或“倒立”)的放大的像。 (4)观察时,要将视野中左下方的细胞移到中央,应将装片向 移动。 (5)在显微镜视野直径范围内,可看到图乙所示的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已作数字标记①~⑧),此时目镜为 5×、物镜为10×。若目镜不变,只把物镜更换为20×,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的细胞是其中的 。 37.(14分)图甲是小军同学绘制的某湿地生态系统的示意图,图乙是芦苇、睡莲单独种植和混合种植对污水中重金属的去除率,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甲 乙(1)图甲中的生产者体内的部分有机物会通过 关系转变为鱼体内的有机物。物质传递的同时也伴随着能量流动,鱼体内的有机物所含能量最终来源 能。 (2)从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上来分析,除图甲中生物代表的成分外,还包括 。 (3)重金属是湖泊湿地环境中的常见污染物。为寻找一种生态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的方法,研究人员利用芦苇和睡莲为实验材料,测定了单独种植和混合种植对污染水体中重金属的去除率,结果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最合理的种植方案是 。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是有一定 的,为最终实现对该水体的净化,种植一段时间后,应定期更换水生植物,同时兼顾不污染其他生态系统的原则,需进一步对水生植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4)对该湿地治理前后的生物种类调查发现,浮游植物由65种增加至146种,鱼类由55种增加至68种,鸟类由153种增加至273种。由此推测,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 ,其原因是 。 四、实验与探究(每空2分,共10分)38.(10分)番茄是一种常见的果蔬。广西某学校的学生在劳动实践园地种植番茄幼苗,有一段时间他们忘记浇水,发现幼苗生长缓慢,部分甚至死亡。为此,研究小组设计实验,探究水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方案及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组别 每次实验番茄幼苗数(株) 在人工智能气候箱内培养时间(天) 实验 处理 实验 次数 单株番茄幼苗增加有机物的量(克)A 12 20 定期 浇水 3 4.98B 12 20 干旱 2.46(注:人工智能气候箱是一种模拟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相关因素的实验设备)(1)[制订计划] 本实验的变量是 。为了减少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上述实验方案中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答出一点即可)。 (2)[实施计划] 为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研究小组根据实验方案进行了 实验,并取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 (3)[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干旱条件下番茄幼苗增加有机物的量 (填“少”或“多”)。 (4)[进一步探究] 若想进一步了解干旱条件下,番茄幼苗的哪种营养器官增加有机物的量最少,可以分别称取番茄幼苗中 的有机物的量并计算、比较。 答案: 1.(A)2.(A)3.(B)4.(B)5.(D)6.(C)7.(A)8.(A)9.(C)10.(B)11.(D)12.(D)13.(C)14.(D)15.(A)16.(A)17.(B)18.(C)19.(C)20.(B)21.(D)22.(B)23.(C)24.(D)25.(C)26.(√)27.(√)28(×)29.(×)30.(×)31.(√)32.(×)33.(×)34.(×)35.(√)36.(1) 目镜 , 物镜 , 粗准焦螺旋 。 (2) 薄而透明 , 平面镜 。 (3) 倒立 。 (4) 左下方 。 (5) ③④⑤⑥ 。 37.(1) 捕食 。 太阳 能。 (2) 分解者 。 (3) 睡莲+芦苇(混合种植) 。 限度 的,(4) 增强 , 生物数量和种类增多,生态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 38.(1) 水 。 每次实验都用12株番茄幼苗(或在人工智能气候箱内培养20天) (2) 重复 。 (3) 少 。 (4) 根、茎、叶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答案.docx 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乐里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生物学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