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3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生物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上册随堂小练1.科学工作者通过实验验证“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假设时,利用了两只死老鼠,这两只死老鼠的唯一区别应为( )A.个体大小 B.死亡时间C.年龄 D.是否被响尾蛇袭击过2.科学工作者提出“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下列哪项不是为作出这一假设提供的信息( )A.响尾蛇的视力不好 B.响尾蛇的舌能感受空气中的气味C.凭空想象猜测 D.响尾蛇不追踪没有被它咬过的动物3.运用实验法探究“光照对某种植物生活的影响”一般分为下列几个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①→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②→③→得出结论,其中的③为( )A.实施实验 B.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C.分析实验现象 D.记录实验现象4.在研究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的活动中,王梅推测鼠妇怕光,这是科学探究的哪一步骤( )A.发现并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 D.总结交流5.将柿子放在清水中易脱涩,有人说放在盐水中更易脱涩,现在设计一个对照实验进行验证,你认为正确的是( )A. B.C. D.6.在收获玉米的季节,人们发现晒干的玉米不容易发霉,没有晒干的玉米很容易发得。有同学观察到这一现象后提出: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这属于科学探究方法中的(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实施实验 D.得出结论7.小明问妈妈:“为什么蚂蚁总是排成一队向前爬?”妈妈说:“可能是前面的蚂蚁留下了信号。”妈妈的回答在探究方法中属于( )A.观察 B.实验 C.作出假设 D.提出问题8.小红观察发现,在冬季,十几条蚯蚓将50g垃圾完全分解需要15天的时间。在春季,这些蚯蚓分解相同重量的垃圾,只需要2~3天。因此她提出:温度对蚯蚓的活动有影响吗?这属于科学探究步骤中的( )A.提出问题 B.实验C.作出假设 D.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9.以下关于对照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时只需要设置一个实验组,不需要对照组B.可以有两个变量C.只能有一个变量D.实验过程中若出现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应忽略不计10.黄粉虫,又名面包虫,原是粮仓中常见的害虫。如果往饲养黄粉虫的容器里放一片面包片,它们会聚集在面包片下面吃面包片;如果把面包片翻过来,暴露在明亮处的黄粉虫会很快爬到面包片的下面。(1)从以上叙述可知,黄粉虫喜欢生活在________(填“明亮”或“阴暗”)环境中。(2)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3)针对此探究实验,应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4)若将10只黄粉虫放入如图的装置中,2分钟后记录两种环境中的黄粉虫数量,重复进行五次实验,统计记录如表。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计算五次数据的________值。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1只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9只(5)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本实验中两只死老鼠唯一区别为是否被响尾蛇袭击过,其他条件如个体大小、年龄、死亡时间等应尽量相同。2.答案:C解析:作出假设首先要收集和查找相关资料,获取相关信息,而不能凭空想象和猜测就随便作出假设。3.答案:C解析:实验法的一般步骤包括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4.答案:B解析:在研究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的活动中,王梅推测鼠妇怕光,这属于作出假设。5.答案:C解析:应将柿子分成两组,分别放入等量清水和盐水中。柿子的数量不能为1个,否则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6.答案:A解析:“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是提出的问题。7.答案:C解析:分析题干可知,妈妈的回答是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假设。8.答案:A解析: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小红提出:温度对蚯蚓的活动有影响吗?这属于科学探究步骤中的提出问题。故选A。9.答案:C解析:对照实验需要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并控制单一变量,若出现误差则需要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10.答案:(1)阴暗(2)光照(3)光会影响黄粉虫的生活吗(4)平均(5)光会影响黄粉虫的生活,黄粉虫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解析:(1)把面包片翻过来,暴露在明亮处的黄粉虫会很快爬到面包片的下面,说明黄粉虫喜欢生活在阴暗环境中。(2)根据题干可知,面包片的上面和下面形成明亮和阴暗两个环境,其他的实验条件相同,故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光照。(3)该实验应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黄粉虫的生活吗?(4)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计算五次数据的平均值。(5)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光会影响黄粉虫的生活,黄粉虫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