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节 声音的特性核心素养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并训练学生学习用物理语言达结论的能力。教学设想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学生自己的听、看、想、做等探究过程,使学生体验声音的特性,并能实中分辨这些特性,不宜过分强调概念的记忆与辨析。相对来讲,本节课的重点是表示声音特性的三个要素。教学目标物理观念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科学思维学会根据声音的特性将各种声音进行分类,能利用常见物品设计、制作简易乐器.会用不同的方法改变乐器发出的声音。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响度的大小与振幅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教师引导,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声乐基础知识的兴趣。2.通过学习声音的三要素,提高学生对乐音的审美能力。3.通过介绍我国在研究声现象方面的成就,渗透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教育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声音的三要素;音调与频率关系;响度跟振幅关系。2.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及归纳得出结论的能力。难点音调和响度的区别。教学突破通过大量实验和举例进行声音的三要素及其影响因素的教学,采用对比的方法,同时加强听音的反复训练,区别音调和响度。教学准备1.小鼓一架(含鼓槌)、米粒若干。2.粗齿和细齿的木梳各一把、硬卡片一张。3.小电动机一台、干电池两节导线若干。4.录音机一台、磁带一盒(录有钢琴、吉他、提琴等演奏曲的音乐片段和班上不同学生所说的一句话)、二胡一把、竖笛一把、刻度尺一把等。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刻度尺一把。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我们已经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器材,如桌子、凳子、书本、铅笔盒和笔等,使它们轻轻发出声音。仔细听,它们正在发声时,声音有什么不同 学生演示:同时让两名学生利用鼓和二胡来动手做实验,全班同学听。学生讨论。(可能会提出声音现象在多方面的不同)教师总结:这些都是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大小(或强弱)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区分不同的乐器是音色。点评:设置情境,展开讨论,激发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题二、探究声音强弱(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讲解:同学们在刚才的活动中已经发现,小鼓的声音特别响,请敲鼓的同学再次谈谈,你怎样做使小鼓特别响 边说边做给同学们看看。提问:1.请你介绍一下,特别响时鼓面的振动有何特点。学生回答:特别响时鼓面振动的振幅大。讲解:声源振的幅度叫振幅。2.请家想一想:怎样让全班同学也能看到鼓面振幅大小。学生回答:在鼓面上撒上一些纸屑、米粒、黄豆等。教师按照同学们设计的方案做一次3.根据这一现象,你认为声音的响度与什么有关 是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讨论: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响。4.换了声源,上述结论还成立吗 教师演示:换用二胡做同样的实验,两次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同一弦时比较声音响度,也能得到上述结论。(5)请同学们用手边的刻度尺来研究“声音响度与振度的关系”。能否根据表格的内容设计实验来验证 拨动形式 振动幅度 声音响度轻轻拨用力拨结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响。点评:教师和学生通过大量的实验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以及分析、归纳能力,并注重物理方法的渗透,如控制变量法、对比法和转化法等。三、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过渡:声音不但有大有小,还有高有低,我们称为音调。同学们在讲话时,女同学的音调高,男同学的音调低。物理学中的音调大小,在生活中常用尖细、粗哑来表示,而在音乐中常用音阶来区分。提问:音调的大小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同学们能根据日常生活的事实或刚才各种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中,对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或看法吗 学生讨论……猜测:音调的高低可能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引导归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可能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教师演示1;用一张硬卡片分别在粗齿和细齿的木梳各划一下,你听到的卡片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后回答。教师演示2:把齿轮固定在一台小电动机的转轴上,接上两节干电池,通电,使齿轮敲打硬卡片,改变电动机的转速,你听到的卡片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后回答。学生实验:我们仍用刻度尺来探究这个问题,根据表格的内容设计实验来验证。振动部分长度 振动快慢 声音高低锯条长锯条长结论学生活动:固定刻度尺的一端,用手在另一端用力去拔,但每次伸出桌面的长度不一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振动越快,音调越高。讲解:发声体振动快慢用频率来表示,即1秒内振动次数,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例如某人的心跳每分钟72次,合每秒1.2次,其频率就是1.2 Hz。人歌唱的频率从60 Hz到2 500 Hz,通常,男子说话的频率为90~140 Hz,而女子说话声音的频率为270~550 H ,所以女子说话声的音调比男子高。点评:自然过渡,如同响度学习,也通过大量的教师和学生实验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以及分析归纳能力,并注重物理方法的渗透。四、辨别声音——音色讲解:声音是丰富多彩的,各种不同乐器演奏时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也能分辨出它们的声音。学生活动;1.请两位同学分别用二胡和笛子来演奏同一首歌曲,利用对比来听音。2.录音机播放钢琴、吉他、提琴等演奏曲的音乐片段,提问:这段音乐中有哪些乐器 3.录机播放上不同学生所说的一句话,提问:请同学们猜一猜,录音中有哪些同学的声音 归纳:我们之所以能听出熟悉的乐器声,熟悉的人声,是因为不同的乐器,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特色,这种特色叫作音色。讲解:各种发声器,由于它们的结构材料不同,即使发出的响度与音调完全相同,我们听到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就是它们的音色不同。我们还可以借助仪器观察它们发出的声音的波形。(展示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教材中图1-16所示)请同学们阅读“生活 物理 社会”,介绍:古代编钟,音色优美。小结:①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②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③响度、音调和音色是声音的三要素。点评:通过播放音乐和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什么是音色,寓教于乐,轻松愉快,并通过展示不同乐器的波形图,使学生对声波的波形有更直观的认识;通过阅读古代编钟的有关材料,渗透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五、小结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学生由发言: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六、作业布置1.阅读教材。2.完成教材第22页“实践与练习”第1~4题。 板书设计第2节 声音的特性声音三要素:(1)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大小)响度大小是由振幅大小决定的(2)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①频率;每秒振动次数,单位:赫兹②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频率大小决定的,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越低(3)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影响音色的因素:材料结构可用来区别不同的人、不同乐器、不同的动物等发出的声音教学探讨与反思在学习音调时,由于本节课引入时的讨论为此做了铺垫,导入时不需再花大量的时间和篇幅。在学习音色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课堂上用示波器显示出不同乐器的波形图,则更加有说服力,使教学效果更佳。- 1 -- 1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