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新教材】5.1 走近老师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新教材】5.1 走近老师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和谐的师生关系》第一框《走近老师》内容,是在第一单元的基础上,围绕着学生经常交往的人群——老师进行学习。第一框聚焦了解教师职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师的职业;第二框在此基础上要学会和不同风格的老师相处,增进学生与教师的情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珍惜师生间的情谊。
学情分析
师生关系是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重要关系之一,对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学生具有向师性,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增长、获取信息的多元化,学生会对老师的权威性产生怀疑。由于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差异,师生之间可能产生矛盾和冲突。有些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老师,不善于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不善于用积极的方式增进与老师的感情,不能正确对待老师表扬与批评,影响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甚至有的学生会讨厌老师、讨厌学习。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专业性,尊重并适应不同风格的教师,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成为新时代学生的需求。因此,要引导学生理解老师、体谅老师、尊敬老师,从而达成师生和谐、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落实以人为本的信念。
核心素养分析
1.政治认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教师观,理解教师职业的崇高性,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
2.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客观、理性地分析教师职业特点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法治意识:使学生了解我国教师职业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增强法治意识。
4.公共参与: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参与教师职业相关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老师的职业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老师、体谅老师、主动培养尊敬老师的道德品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何为教师》 思考:1.你了解教师这个职业吗? 2.教师的存在价值是什么? 引入课题: 走近老师 学生思考感悟,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通过展示提问,可培养学生观察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为新知学习做铺垫,自然而然的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一)(PPT图片+材料呈现) 思考:(1)你知道他们是谁吗?他们的职业有什么特点? (2)他们的思想对今天的时代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成长历程中,对你影响最深刻的老师是谁?她(他)对你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教师总结:教师:所以,从原始社会的口耳相传到现在的专职教师,说明该职业历史悠久;而且在不同时代还有其各自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张,从而为人类文明的延续发挥重要作用。 知识点1:1.教师的职业特点?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 (2)教师对人类数千年文明的延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3)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活动二:你了解教师的任职条件吗? 教师:既然教师自古就有,那是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教师?或者说当教师需要哪些条件? 教师:在现代社会,当教师首先需要有学历要求,在建国后不少人中专、大专即可进去学校入职,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绝大部分的教师学历皆在本科及以上;其次,还要有从业的资格证和其他的辅助性证书——即教师资格证,和普通话证书、外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明等。再次,教师需要通过学习过各地教育局组织的招聘考试,入职后,还需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其中明确规定了教师资格、任用、培养和培训要求。所以,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活动三:(PPT图片+材料呈现) 思考:1.你同意上述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2.你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怎样的认识? 提示:老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师是我们锤炼品格的引路人,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引路人,是我们创新思维的引路人,是我们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活动四:观看视频 思考:为什么教师的若干渺小会成为时代的中流砥柱? 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重任。视频:《万能的教师》。思考:段子和视频材料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教师: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师正在不断改变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拓展:“四有”好老师的内涵。 材料阅读 思考感悟 各抒己见 思考感悟 各抒己见 置身情境, 结合时代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阅读 思考感悟 各抒己见 材料阅读 思考感悟 各抒己见 观看视频,分析时代新变化、新要求。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以积极饱满的姿态投入到新课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教师的职业特点和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分析教师的作用。 利用视频中一线教师的自嘲和网络的看点,理解时代发展下教育事业对教师的要求,并深入理解习近平主席所说的“四有”好老师的内涵。
三、课堂练习 【课堂训练】——掌握怎么样,我来试一试 课堂练习: 1.一位从事多年教育的工作者谈道:“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首先应当做到;凡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首先坚持不做。”这说明老师的巨大力量在于( )。 A. 丰富的学识 B. 无私的奉献 C. 人格和榜样 D. 崇高的职业 2.袁枚的《苔》,这首20字的小诗被乡村支教老师梁俊和山里的孩子唤醒。感动亿万观众的不单是孩子们质朴无华的天籁之声,更多的是梁老师给予孩子们“即使渺小如苔米,也要在自己的王国里绽放出牡丹一样的光彩”的鼓励。做孩子们的好老师,要( ) ①有理想信念 ②有道德情操 ③有鲜明个性 ④有仁爱之心 ⑤有扎实学识 ①②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 3.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被誉为中国近代教师的代表和楷模,他有一句至理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说明教师所承担的使命是( )。 A. 传授学生理论知识 B. 培养学生道德情感 C. 解答学生疑难问题 D. 教书育人 4.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教师“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由此可见,教师能够( )。 A.确保社会公平正义真正得以实现 B.保证每一位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C.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D.解决每位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矛盾 5.下列名言古语能体现教师职业特点的是( ) 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③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④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当今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甚至在某些方面,我们可以比老师知道的还多。因此,小明认为现代社会不需要老师了。下列哪些观点能作为驳倒小明的依据( ) ①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 ②老师的巨大力量在于作出榜样 ③我们可以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学习可以不用老师 ④教师用人格影响人格,用情感唤醒情感。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按照要求完成练习。 课堂练习有助于检测学习效果,从而针对性的查缺补漏。
四、课堂小结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教师职业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充分了解教师职业的价值和作用。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教师职业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教师职业的定义、特点、价值。通过讲授、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以及PPT、视频等教学资源的使用,学生对教师职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在讲授教师职业的定义和特点时,我采用了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但部分学生仍然难以理解。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更加直观和形象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其次,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讨论不够积极。这可能是由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不足,也可能是由于我对小组讨论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再次,在课堂展示和点评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和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偏差。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培养,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知识。
最后,在课后作业布置环节,我布置了一篇关于教师职业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但在批改作业时,我发现部分学生的作业质量不高,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和认识仍然存在偏差。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