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第二节 地质灾害情境导入2019年10月28日,甘肃夏河县凌晨发生5.7级地震:部分房屋出现不同程度受损。请观看“新闻直播间”,了解此次带来哪些灾害?思考除了地震灾害,还有哪些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成灾原因地质灾害地震灾害泥石流灾害影响分布滑坡灾害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和弯曲,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形成地震。地震的概念地震能量大小用震级表示;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用地震烈度表示。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地震烈度的大小与震级、震源深度等有直接关系。受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影响,即使在震中距相同的地方,地震烈度有时相差很大。图6.11 地震构造示意地震的概念活动探究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东经96.7°,海拔4000多米)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当地很多民居为土木结构,外墙用红土夯建,此次地震玉树县结古镇约有85%的建筑倒塌,造成了比较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地震灾害容易引发哪些地质灾害? ?(2)分析此次地震损失较大的原因是什么?震级较大;震源较浅;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地震发生时间在清晨,大部分人还在睡眠,应急能力较差;海拔高,高原反应强烈,气温低,为救助带来困难;地震容易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等地质灾害。世界主要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带、环太平洋地带地震的分布我国地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世界两大地震带,地震害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是世界上地震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地震灾害发生频繁地区有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地震的分布滑坡的概念滑坡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滑坡的形成条件1.不稳定的山坡形态,如较陡的坡面;2.岩土软弱面,如岩体中的裂隙和松软夹层;3.触发因素,如地下水、地表水、降水对岩土软弱面的润滑作用,以及地震、河流侵蚀、人工活动等对坡体稳定性的破坏。滑坡的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截止目前,六盘水此次滑坡造成21栋房屋被埋,已搜救出31人(11人生还、20人遇难),25人仍然处于失联状态…… 2019年7月23日,贵州六盘水山体滑坡现场泥石流的概念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的形成条件1.地形陡峭2.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3.短时间的大量水流泥石流的危害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中国的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广泛,发生频繁,尤以西南地区最为多发。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例题1:地震的成因及影响题目:地震是如何形成的,它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解析:地震是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发生倾斜或弯曲。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的能量急剧释放,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地震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严重损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例题2: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题目: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是什么,它们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解析:滑坡是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它们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等,并有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例题3: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题目:全球主要的地震带有哪些,中国的地震分布特点是什么?解析:全球主要的地震带包括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中国的地震分布特点是地跨世界两大地震带,地震灾害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是世界上地震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地震灾害发生频繁的地区有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1. 地震发生时,地面先发生哪种震动?A. 上下颠簸B. 左右摇晃C. 旋转D. 以上都不是解析:正确答案是A。地震发生时,地面先上下颠簸,这是因为地震波中的纵波(P波)先到达地表,其速度比横波(S波)快,纵波到达地面时,地表会上下颠簸2.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有什么区别?A. 震级表示地震能量的大小,烈度表示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B. 震级和烈度都表示地震能量的大小C. 震级表示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烈度表示地震能量的大小D. 震级和烈度都表示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解析:正确答案是A。震级是衡量地震能量大小的指标,而烈度是表示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因为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和建筑结构等因素会影响地震的影响程度3. 地震主要分布于哪些地区?A. 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B. 赤道地区和两极地区C. 大陆内部和海洋深处D. 高原地区和盆地地区解析:正确答案是A。地震主要分布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这些地区是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因此地震多发4. 滑坡和泥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哪些?A. 破坏农田、道路和建筑物B. 增加土壤肥力C. 改善生态环境D. 提高土地利用率解析:正确答案是A。滑坡和泥石流会破坏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等,并有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5. 地震发生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多少秒的时间?A. 5秒B. 10秒C. 20秒D. 30秒解析:正确答案是B。根据地震波传播的特点,人们总结了地震救援领域的“黄金12秒”,即地震发生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10多秒的时间,这样在低楼层的居民可以迅速逃离6. 地震灾害发生频繁的地区有哪些?A. 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B. 北京、上海、广州C. 黑龙江、吉林、辽宁D. 内蒙古、甘肃、宁夏解析:正确答案是A。中国地震灾害发生频繁的地区有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这些地区地跨世界两大地震带,地震灾害频发7. 地震的震源深度和震中距有什么区别?A. 震源深度是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震中距是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B. 震源深度和震中距都是指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C. 震源深度是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震中距是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D. 震源深度和震中距都是指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解析:正确答案是A。震源深度是指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而震中距是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这两个概念都是描述地震位置的重要参数8. 地震波中破坏性较小的波和破坏性较大的波分别是?A. 纵波和横波B. 横波和纵波C. 表面波和体波D. 体波和表面波解析:正确答案是A。地震波中破坏性较小的是纵波(P波),它传播速度快,会使人们感觉到上下颠簸;破坏性较大的是横波(S波),它传播速度慢,会使人们感觉左右摇晃9. 地震发生时,如果时间紧迫,无法逃离,身处室内的你如何避灾?A. 躲在坚固的床或者桌下B. 跳楼逃生C. 乘坐电梯快速下楼D. 躲在窗户边解析:正确答案是A。如果地震发生时时间紧迫,无法逃离,身处室内应该躲在坚固的床或者桌下,远离窗户和可能坠落的物体,不要站在阳台上。这些地方可以提供一定的保护,减少受伤的风险10. 地震、火山、地热害等属于哪一类地质灾害?A. 气象灾害B. 人为灾害C. 地质灾害D. 生物灾害解析:正确答案是C。地震、火山、地热害等是由地球内部的地质活动引起的灾害,属于地质灾害。这些灾害的发生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地质过程有关11. 地震时,震级和烈度的关系是怎样的?A. 震级越大,烈度一定越大B. 震级越小,烈度一定越小C. 震级越大,烈度不一定越大D. 震级越小,烈度不一定越小解析:正确答案是C。震级是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指标,而烈度是表示地震在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震级越大,烈度不一定越大,因为烈度还受到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条件和建筑结构等因素的影响12. 地震发生后,哪些因素会影响地震烈度的大小?A. 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B. 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气候条件和地形C. 震级、气候条件、地形、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D. 震级、震源深度、地质构造、气候条件和地形解析:正确答案是A。地震烈度的大小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因素有直接关系。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地震在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