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8.1认识生命-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8.1认识生命-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认识生命》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八课的第一框的内容。本框内容旨在带领学生从课堂出发感知到生命的价值,体悟生命的特点,知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不可逆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审视代际生命的继续;精神生命的传承,初步培养学生作为个体生命的“我”在人类生命接续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初一学生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探问“生命”,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并受自身的认知水平所限,他们对生命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甚至会产生偏差,导致其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甚至漠视生命。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如何坚守善待生命道德底线,追求生命的美好,对初中学生来说也是巨大的考验。因此,设计本科内容,引领学生探问生命,对学生进行生命观、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它将有助于初中生正确审视个人生命与他人社会和人类的关系,有助于初中学生科学理解生命的发展规律,培养他们赶感激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
核心素养分析
1.政治认同:认同生命的独特性、不可逆性、有限性以及生命接续的重要意义,增强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2.健全人格:引导学生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培养感激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 3.道德修养:了解生命的特点,懂得生命的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学会热爱生活,提升道德修养。 4.责任意识:体悟生命有接续,明白生命接续和精神传承的意义,培养责任意识,积极担当社会使命和责任。
教学重点
生命的特点。
教学难点
生命的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热点新闻导入】2024年10月15日,我国宣布将开展地外生命探寻,中科院、国家航天局等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将地外生命探寻列为优先发展方向,旨在探索太阳系及系外行星的宜居性。 关于我国的这个决定,你有哪些感想? 【导入语】 人类对于生命的探索,从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延伸至地外生命的探寻,从未停歇。生命本身蕴含着无尽的奥秘与可能性,探索生命不仅能够加深人类对自我及宇宙的认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还能激发我们改造世界的动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帮助我们发现和深刻体悟生命的真正意义。本节课让我们一起——《认识生命》。 认真阅读新闻内容,思考并发表感想。
二、讲授新课 【自主学习】时间:2分钟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60-63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好标记。 1.生命的重要性? 2.生命的特点? 探究一 探问生命起源 提问:你知道第一个人类从何而来吗? 播放视频《人类的起源》 再次提问:观看视频后,请你谈谈你对生命的感悟。 提示:人的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是地球上最为珍贵的财富。有了生命,我们才能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才能体验生活的多姿多彩,才能拥有追求幸福生活的种种可能,才能创造璀璨的人类文明。 【总结归纳】1.生命的重要性(意义)? P61 ①人的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是地球上最为珍贵的财富。 ②有了生命,我们才能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才能体验生活的多姿多彩,才能拥有追求幸福生活的种种可能,才能创造璀璨的人类文明。 探究二 追寻生命特点 (一)猜一猜:全国最像的双胞胎VS最精准的人脸识别系统谁更胜一筹? 播放视频《国最像的双胞胎VS最精准的人脸识别系统》 思考:这个结果说明了人的生命具有什么特点? 提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外形相貌、天资禀赋等各不相同,每个生命都不可替代。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会汲取不同的物质和精神养分,形成独特的个性品质,拥有不同的人生道路。 (二)论一论:人可以返老还童吗? 思考:由此说明人的生命具有什么特点? 提示: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不可逆的。从婴孩成长为儿童,又从儿童成长为青少年,再到中年和老年,生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们要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三)观察我国一级行政区人均预期寿命排行,思考:人的生命具有什么特点? 提示1:人均预期寿命是根据某一年度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口死亡率来计算的。对于当年新生儿而言,如果按照当前的死亡率计算,他们预期能生存的平均年数就是人均预期寿命。例如,如果2023年出生的人,其人均预期寿命为80岁,这意味着他们在不发生意外的情况下,可以预期活到80岁 。 提示2: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新陈代谢、生老病死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四)探究分享:奶奶因病去世。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地接触死亡。奶奶临终前对大家说:“你们要好好活着。“这引发了我的思考:怎样算是好好活着? 我不断寻找答案,渐渐认识到生命是有限的。重新审视生命,我发现本来习以为常的、不起眼的东西变得珍贵和美好起来。从此,我开始认真对待生命,努力让每一天变得丰富、充实,并且有意义。 思考:怎样算好好活着?如何让有限的生命变得有意义? 提示1: 提升2:我们应感恩生命的获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和奉献之中,让生命的每一段历程都变得精彩和有意义。 (五)探究分享: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 马克思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 1.上述人物的思想、精神为什么会流传至今?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理解点拨:“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指的是那些虽然生理上存在,但精神上已经死亡的人。这些人可能因为道德败坏、无所作为或者缺乏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使得他们的生命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和价值。而“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则是指那些虽然肉体已经消逝,但他们的精神、思想和贡献却永远被人们铭记的人。这些人通过他们的高尚品德、卓越贡献或者深刻的思想影响了后人,使得他们的精神得以永存。他们的生命在人们的心中延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提示:人的精神生命是不断传承的。 (六)请举例说说精神生命包含哪些? 提示:伟大的思想、崇高的信仰、高尚的道德等都是精神生命的体现。在生命的传承中,人类的精神不断积淀和丰富。 【总体知识归纳】2.生命的特点?P61-63 ①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 ②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不可逆的。 ③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 ④人的生命是代代接续的。 ⑤人的精神生命是不断传承的。 预习教材并思考问题,并做好笔记。 根据问题思考,带着问题认真观看视频,并发积极表感悟。 大胆猜测,回答问题。 参与讨论,发表看法。 观察图片表格,思考回答。 参与探究分享弄,积极回答问题。
三、课堂练习 1.展示课件、导学案的练习题目。 2.点拨答案。 完成练习,主动回答问题。
四、课堂小结 1.邀请学生谈本节课收获。 2.回顾本节知识点,呈现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明确本堂课重点、难点。 学生谈收获,并自主归纳总结本节课知识。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