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语文园地六——六上第七单元任务一:交流平台任务二:词句段运用任务三:日积月累壹交流平台读古诗词的时候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你会怎么办?读古诗词的时候,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借助注释理解。①借助注释读古诗词的时候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你会怎么办?有画面感的诗句,可以通过想象来体会。如,读到“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象。带着这样的想象读,让我体会到了诗歌的美。②想象画面读古诗词的时候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你会怎么办?读李商隐的《嫦娥》时,联系嫦娥奔月的故事,体会诗中写到的嫦娥在月宫的孤独寂寞,更容易理解这首诗的意思。看来,多了解一些传统文化常识,对我们学习古诗词很有帮助。③了解古代文化常识方法总结③了解古代文化常识②想象画面①借助注释阅读古诗词②想象画面贰词句段运用为了生活环境更舒适,人们在城市里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这些树木花草是城市的“绿色卫士”,守护着城市的环境。人们把它们比作“城市之肺”,是十分形象和贴切的。因为这些“绿色卫士”,不仅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调节城市空气,而且能降低灰尘污染——叶子表面的绒毛和黏液能吸附飘尘,阻止灰尘微粒蔓延。1、读一读,说说下面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观点。第一句:2、逐句理解,理清关系。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花草树木有调节城市空气、降低灰尘污染的作用。人们把花草树木比作“城市之肺”。花草树木是城市的“绿色卫士”。花草树木让城市的生活环境更舒适。我们通过段落中第一句的“为了”和第三句的“因为”发现这段话中的第二句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段的关键句。花草树木之所以被比作“城市之肺”,是因为它们具有调节城市空气、降低灰尘污染的作用,能“使生活环境更舒适”。因此,把花草树木比作“城市之肺”是十分形象和贴切的。中心句方法:①抓住关键句,把握主要观点方法:①抓住关键句,把握主要观点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全文中心句3、激活生活经验,提取关键信息。阅读站牌和泡泡中的提示,你从中读出了哪些信息?阅读站牌和泡泡中的提示,你从中读出了哪些信息?站牌目的地票价首末班车时间途经站点线路泡泡提示抓住关键句,把握主要观点首末班车的含义任务驱动,你能找到哪些乘车的关键信息?读材料,想一想:小林同学家住温泉镇,他希望早上9点以前赶到在宋家洼的外婆家,好跟舅舅一起去爬山。他怎样乘车最合适?起终点温泉镇宋家洼时间点早上9点以前选择标准最顺利、最快捷小组合作,拟定方案×坐763路车直达,从自己家温泉镇站出发坐五站到宋家洼站外婆家下车。方案一起点终点小组合作,拟定方案温泉镇宋家洼宋家洼换乘先坐65路车,从自己家温泉镇出发坐五站到桐荫街站下车,换乘86路车,坐一站到宋家洼站外婆家下车。方案二经过5个站点小组合作,拟定方案温泉镇宋家洼四通桥先坐65路车,从自己家温泉镇站出发坐四站到四通桥站下车,再换乘86路车,坐四站到宋家洼站外婆家下车。方案三换乘经过8个站点坐763路车直达,从自己家温泉镇站出发坐五站到宋家洼站外婆家下车。方案一先坐65路车,从自己家温泉镇出发坐五站到桐荫街站下车,换乘86路车,坐一站到宋家洼站外婆家下车。方案二先坐65路车,从自己家温泉镇站出发坐四站到四通桥站下车,再换乘86路车,坐四站到宋家洼站外婆家下车。方案三方法:②提取重要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方法总结②想象画面①抓住关键句,把握主要观点阅读文段②提取重要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叁日积月累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谷:稻、麦、黍、菽、稷五音:宫、商、角、徵、羽五彩:黄、青、赤、白、黑你知道哪些与“五”相关的文化常识?“五行”是我国自古以来道学的一种系统观。五行的意义包涵五种基本动态:水(代表润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敛)、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我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五行”平常俗称的“五谷”指五种谷物:稻、麦、黍、菽、稷“五谷”“五音”指中国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相当于现行简谱上的哆、来、咪、索、拉。“五音”五彩是指黄、青、赤、白、黑。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金、木、火、水、土。发展到现在也可以代表各种颜色。“五音”除了上面提到的五行、五谷、五音、五彩之外,还有五常、五教、五毒、五味等。你知道哪些与“五”相关的文化常识?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语文园地六【教学目标】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归纳理解古诗意思的方法。2.学习如何从一段话中,提取作者所表达的观点。【语文要素】3.能够借助图片信息及文字信息,在情境中运用提取信息的语文能力解决实际问题。4.了解“五行”“五谷”“五音”“五彩”的相关知识。【教学重难点】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归纳理解古诗意思的方法。2.能够从一段话中,提取作者所表达的观点。【教学准备】优翼教学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归纳理解古诗意思的方法。2.学习如何从一段话中,提取作者所表达的观点。◆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回顾古诗,交流学法1.检查本单元古诗积累的情况: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浪淘沙》(其一)、《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请三位同学背诵古诗。2.引导学生回顾第17课《古诗三首》中学习古诗的方法。明确:借助注释,通过想象画面进行体会。多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词的意思。3. 结合阅读经历与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拓展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理解古诗的方法。比如,文白对照、查阅古汉语词典,结合地域特色,借助插图等。二、词句段运用:回顾单元要素,把握文章主要观点1.(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1题)学生自己读读这段话,了解大意,再具体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2.理清句子间的关系,找找这段话主要是围绕哪句话说的。抓住第一句的“为了”和第四句的“因为”,“为了”是说明目的,“因为”是解释原因。把握第二句这个关键句承前启后的作用,从而抓住关键句,掌握了这段话要表达的观点——树木花草是城市的“绿色卫士”。3.师:读下面文段,提取中心意思。示例:在人口集中,交通、工矿企业发展很快的城镇,噪声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据资料记载,噪声在50分贝以下,对人没有什么影响;当噪声达到70分贝,对人会有明显危害;如果噪声超过90分贝,人就无法持久工作了。目前在我国很多城市,噪声超过70分贝的环境很多,因此,噪声作为一种公害,已引起人类普遍重视。明确:噪声作为一种公害,已引起人类普遍重视。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能够借助图片信息和文字信息,在情境中运用提取信息的语文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难点)2.了解“五行”“五谷”“五音”“五彩”的相关知识。一、词句段运用:提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1.(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2题)公交车是我们常用的交通工具,选择合适的乘车方案,能保证出行更顺利、更快捷。自由读材料,了解公交车出行路线,并结合小林要到达的目的地,为其选择合适的乘车线路。明确:先坐65路车,从自己家温泉镇站出发坐5站到桐荫街站下车,再换乘86路车,坐1站到宋家洼站下车即可。2. 拓展阅读乘坐地铁、火车等交通工具的非连续性文本,迁移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日积月累:拓展积累,传承文化1.引导学生借助字典把“五行、五谷、五音、五彩”这几个条目中的生字读正确。2.利用图片、资料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大意。“五行”:自然界中“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我国古代思想家试图用这五种物质说明世界的起源。“五谷”:通过观察实物认识“五谷”,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含义——在传统文化中,是五谷孕育了人类文明。“五音”:有别于西方,唱名对照西乐的七个音阶,少去了“发(fa)”和“西(si)”。“五音”分别对应哆(do)、来(re)、咪(mi)、索(sol)、拉(la)。“五彩”:有时也泛指多种颜色。3.反复朗读,积累成诵。4.拓展积累:五官、五脏、五味。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六上课件】第六单元语文园地.pptx 语文园地六 教学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