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陕西省教育联盟高三上学期仿真模拟生物试题(PDF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陕西省教育联盟高三上学期仿真模拟生物试题(PDF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届高三仿真模拟考试(一)
生物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这种病原微生物为单细胞,表明不是病毒;具有细胞壁,细胞内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表明不是真菌,因此这种生物最有可能是细菌,选项中只有痢疾杆菌是细
菌,故选 B。
2.C【解析】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在核糖体内合成,A错误;痢疾内变形虫分泌蛋白水解酶的过
程,是形成囊泡通过胞吐的方式完成的,B错误;痢疾内变形虫“吃掉”肠壁组织细胞的过程,
是通过胞吞的方式完成的,胞吞是将大分子物质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引起这部分细胞膜内陷
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故变形虫
的细胞膜面积会减少,C正确;痢疾内变形虫“吃掉”肠壁组织细胞的过程主要体现了细胞膜的
流动性,D错误。
3.B【解析】细胞内的生物膜将各种细胞器分隔开来,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
行,A正确;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能维持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许多细胞器,与细
胞运动以及物质运输有关,囊泡的运输依赖于细胞骨架,因此破坏细胞骨架会影响囊泡的形成
和转移,B错误;细胞内各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基本相似,均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
C正确;囊泡可以来自内质网、高尔基体,也可以来自胞吞时细胞膜的内陷,D正确。
4.C【解析】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变大,其吸水能力会增强,A正确;干旱环境下,内部细
胞中单糖合成多糖的速率比外层细胞快,则外层细胞的细胞液中单糖多,且外层细胞还能进行
光合作用合成单糖,故外层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比内部细胞的高,外层细胞的渗透压比内部细胞
的大,B正确;水分充足的情况下,内、外细胞液渗透压是相等的,当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
外层细胞的细胞壁伸缩性差,故外层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干旱环境下,内部细胞中
单糖合成多糖的速率比外层细胞快,有利于外层细胞光合作用产物向内部细胞转移,可促进外
层细胞的光合作用,D正确。
5.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氨基酸的种类,实验结果为是否有多肽链出现,
A正确;为了防止细胞提取液中的 DNA重新合成新的 mRNA以及原有 mRNA干扰最终结果,
因此需要将细胞提取液中的 DNA和 mRNA除去,B正确;只有加入苯丙氨酸的试管中出现了
多聚苯丙氨酸的肽链,因此,该实验说明在多聚尿嘧啶核苷酸序列的指导下合成了苯丙氨酸组
成的肽链,C正确;在不知道密码子包括碱基数目的情况下,该实验不能证明苯丙氨酸的密码
子是 UUU,D错误。
仿真模拟考试(一) 生物学答案 第 1 页(共 7 页)
{#{QQABCYiUggigQAAAAAgCUQXwCgKQkhAAAQgGxAAAIAAAiRFABAA=}#}
6.D【解析】由题推知,进行第二次分裂时,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一共带有 4个红色荧光点(AABB),
4个绿色荧光点(aabb),由于两基因之间存在一个交叉,发生了一次交换,会导致基因重组
的发生,着丝粒分裂后,一条染色体上带两个红色荧光点,一条染色体上带两个绿色荧光点,
两条染色体上带一个红色荧光点和一个绿色荧光点,无论如何随机分配,子代中都不可能出现
四个红色荧光点或四个绿色荧光点。D错误。
7.B【解析】根据图中杂交组合可知,亲本基因型为 HhZAW和 hhZaZa,则子代基因型为 HhZAZa
(黑羽雄鸟)、hhZAZa(黑羽雄鸟)、HhZaW(黄羽雌鸟)和 hhZaW(白羽雌鸟),黑羽∶
黄羽∶白羽=2∶1∶1,故 A、C、D正确,B错误。
8.D【解析】根据Ⅰ-1和Ⅰ-2不患甲病,Ⅱ-2患甲病,可确定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再根据题干
“Ⅰ-4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推断控制甲病的 A、a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根据Ⅱ-1和Ⅱ-2
不患乙病,而他们的女儿Ⅲ-3患乙病,确定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b位于常染色体上,
因此两对基因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只考虑乙病,Ⅱ-1和Ⅱ-2基因型均为 Bb,
Ⅲ-2基因型为 1/3BB、2/3Bb,Ⅲ-2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2/3,B正确;Ⅱ-3不患甲病,
生了一个患甲病的儿子,其基因型为 XAXa,Ⅲ-4不患甲病,但其父亲患甲病,则其基因型也
是 XAXa,C正确;Ⅲ-5含两条 X染色体且患有甲病,则其基因型可表示为 XaXaY,则Ⅲ-5两
条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的 X染色体可能两条均来自Ⅱ-3,即Ⅱ-3形成配子时,减数分裂Ⅱ发生
了异常;也可能一条来自Ⅱ-3、一条来自Ⅱ-4,即Ⅱ-4形成配子时,减数分裂Ⅰ发生了异常,
D错误。
9.B【解析】根据题意,如果将自尾巴回流的静脉结扎,再刺激该交感神经就只能引起尾巴上
的毛竖立,但心脏活动不加速,说明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可由静脉回流
至心脏,A正确;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刺激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是刺激反射弧的传出神
经,B错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传出神经,但二者对同一器官的支配作用往往相反,
故刺激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后可引起尾巴上的毛竖立,同时心脏活动加速,说明交感神经活
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C、D正确。
10.C【解析】胸腺是 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脾脏含有大量淋巴细胞,是进行免疫应
答的重要场所,A正确;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溶菌酶、抗体和细胞因子等,B正确;浆细胞可由 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也可由记忆 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C错误;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辅助性 T细胞表面的特定
分子发生变化并与 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 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 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
仿真模拟考试(一) 生物学答案 第 2 页(共 7 页)
{#{QQABCYiUggigQAAAAAgCUQXwCgKQkhAAAQgGxAAAIAAAiRFABAA=}#}
子能够促进 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在细胞免疫过程中,辅助性 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
够促进细胞毒性 T细胞增殖、分化为新的细胞毒性 T细胞和记忆 T细胞,D正确。
11.B【解析】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A
错误;由图分析,醛固酮处理组要比对照组 UACR高,但加入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时,这种作
用被明显减弱,证明醛固酮发挥作用提高了肾脏损伤程度,且是通过醛固酮受体实现的,B正
确;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是胰岛 B细胞被破坏的一种自身免疫病,C错误;糖尿病患者原尿中
含有大量糖,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D错误。
12.D【解析】由题意可知,在种子成熟过程中,ABA促进种子休眠,GA抑制种子休眠,二者
起拮抗作用,A错误;流水浸种有利于种子萌发的原因是降低了种子中脱落酸的含量,B错误;
光敏色素分布于植物体的各个部位,C错误;人为控制环境条件能够调控基因的表达过程,改
变激素的相对含量,D正确。
13.C【解析】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地域的所有生物的集合。图中所表示出的生
物并不是蚜虫所在区域的全部生物,A错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的,图中的实线单箭
头可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B错误;布氏菌与蚜虫共生,蚂蚁与蚜虫原始合作,均对蚜虫有益,
有利于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C正确;蚂蚁与蚜虫的关系为原始合作,不是捕食关系,D错误。
14.C【解析】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能量不能由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一营
养级,A错误;浮游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流入其内的能量只是浮游植物能量的一小部分
(10%~20%),B错误;第一营养级植物的残枝败叶中的有机物流入分解者,消费者的遗体
残骸中的有机物流入分解者,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消费者
通过捕食生产者获取能量,故流入分解者的有机物中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第一营养级固
定的能量,C正确;该生态系统是稳定的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大于第二营养级同
化的能量,D错误。
15.B【解析】在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可以使用离心机,也可以不用,A错误;设置
对照的目的是排除二苯胺加热后可能变蓝的干扰,B正确;研磨液在 4℃冰箱中进行沉淀,是
为了去除杂质,保留上清液,低温时 DNA酶的活性较低,可以防止 DNA降解,C错误;鉴
定过程中用沸水浴加热,DNA双螺旋结构会发生改变,D错误。
16.B【解析】步骤①是灼烧灭菌,可以杀死接种环表面的所有微生物,避免杂菌污染,A正确;
步骤②的主要目的是冷却接种环,这样可以防止接种时烫死菌种,B错误;步骤③是平板划线
仿真模拟考试(一) 生物学答案 第 3 页(共 7 页)
{#{QQABCYiUggigQAAAAAgCUQXwCgKQkhAAAQgGxAAAIAAAiRFABAA=}#}
法,该方法只能用来分离微生物,不能用来计数,C正确;接种后的培养皿需要放到恒温培养
箱中倒置培养,这样可以避免冷凝水滴落到培养基表面造成污染,D正确。
17.(10分,除标注外,每空 1分)
(1)ATP、NADPH(答全得分) 叶绿素 突变体小麦叶绿素分解速率慢;突变体小
麦合成叶绿素多(2分)
(2)叶绿体基质 叶片的光合产物主要以蔗糖的形式运输到籽粒处,而蔗糖转化酶催化蔗
糖分解为单糖,突变体蔗糖转化酶活性大于野生型,因此突变体内可向外运输到籽粒的蔗糖少
于野生型(2分)
(3)高 突变体气孔导度更大,而胞间 CO2浓度更小,而呼吸作用不受影响,说明相同
光照强度下,突变体光合作用消耗 CO2速率更大,因此突变体吸收利用光能的效率更高。在
其他限制因素相同的情况下,突变体可以利用更多的光能,因此光饱和点更高(2分)
【解析】(1)光反应产生的 ATP和 NADPH可用于暗反应 C3的还原。叶片变黄的原因是叶
绿素减少,叶子显现出类胡萝卜素的颜色,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叶片变黄更慢,原因应该是叶
绿素分解更慢或者合成更多。
(2)暗反应发生的场所为叶绿体基质,叶片的光合产物主要以蔗糖的形式运输到籽粒处,而
蔗糖转化酶催化蔗糖分解为单糖,突变体蔗糖转化酶活性大于野生型,因此突变体内可向外运
输到籽粒的蔗糖少于野生型。
(3)据表可知,突变体气孔导度更大而胞间 CO2浓度更小,而呼吸作用不受影响,说明相同
光照强度下,突变体光合作用消耗 CO2速率更大,因此突变体吸收利用光能的效率更高,在
其他限制因素相同的情况下,突变体可以利用更多的光能,因此光饱和点更高。
18.(12分,除标注外,每空 2分)
(1)花色和籽粒颜色 甲组子代中紫花的籽粒全是黄粒,红花的籽粒全是绿粒,且颜色性
状和茎秆高度可以自由组合
(2)显性(1分) 9/16
(3)②(1分) b、d位于一条染色体,B、D位于其同源染色体,A、a位于另一对同
源染色体
(4)aaBBDD
仿真模拟考试(一) 生物学答案 第 4 页(共 7 页)
{#{QQABCYiUggigQAAAAAgCUQXwCgKQkhAAAQgGxAAAIAAAiRFABAA=}#}
【解析】(1)观察表格,甲组的杂交子代中,紫花的籽粒全是黄粒,红花的籽粒全是绿粒,
且花色和籽粒颜色和茎秆高度可以自由组合,结合题干信息“花色、茎高和籽粒颜色三对相对
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可知,花色和籽粒颜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2)根据乙组杂交结果可知,黄粒是显性性状,用 D表示。设茎高的相关基因为 E/e,若高
茎为隐性性状,则甲组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 EeDd×eedd,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
循自由组合定律。F1中茎高相关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Ee∶ee=1∶1,F1随机交配,子代中高茎 ee
植株占比为 9/16。
(3)根据乙组亲本和子代的表型可知,亲本中关于叶形的基因型组合为 aaBB和 AAbb,关于
籽粒颜色的基因型组合为 DD和 dd,亲本的基因型组合可能为 aaBBDD×AAbbdd或 aaBBdd×
AAbbDD,F1的基因型为 AaBbDd。现以乙组 F1自交获得的 F2中所有锯齿叶绿粒植株的叶片
为材料进行电泳,结果只有图中三种情况,即 AaBbDd自交,子代基因型只有 3种。其中③和
④分别代表基因 a和 d,A可能是①或②,若①为 A,由Ⅱ可知②一定是 b,Ⅲ不能为锯齿叶
绿粒,与题意不符,而②为 A,则①为 b,符合题意。三种个体均不含有 B基因,故Ⅰ、Ⅱ和
Ⅲ三种基因型为:Aabbdd、AAbbdd及 aabbdd,由此可以推出 b、d位于一条染色体,B、D
位于其同源染色体,A、a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
(4)由以上分析可知,乙组亲本的基因型是 aaBBDD×AAbbdd,其中锯齿叶黄粒亲本的基因
型为 aaBBDD。
19.(10分,除标注外,每空 2分)
(1)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
(2)Na+ - K+泵(1分)
(3)会(1分) 血浆中,成熟红细胞膜上 Na+ - K+泵向外转运 3个 Na+的同时反向转运 2
个 K+,并保持与外界等渗,使用乌本苷后,抑制 Na+-K+泵活性,细胞内渗透压会变大,导致
红细胞吸水膨胀
(4)A区 配体门控通道受某些特定化学物质的调控,突触前膜可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
触后膜 A区
【解析】(1)Na+经 Na+ - K+泵跨膜转运为主动运输,经通道蛋白跨膜转运方式为协助扩散,
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且不需要消耗能量。
(2)由图可知,Na+在细胞内浓度低,在细胞外浓度高,因此 Na+逆浓度梯度转运出细胞,方
式为主动运输,所需的转运蛋白是 Na+ - K+泵。
仿真模拟考试(一) 生物学答案 第 5 页(共 7 页)
{#{QQABCYiUggigQAAAAAgCUQXwCgKQkhAAAQgGxAAAIAAAiRFABAA=}#}
(3)在血浆中,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膜上的 Na+-K+泵可向外转运 3个 Na+的同时反向转运 2
个 K+,并维持与外界溶液等渗,使用乌本苷后,Na+-K+泵被抑制,细胞内渗透压会变大,导
致细胞吸水膨胀。
(4)突触前膜可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 Na+内流,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配体门控通道受某些特定化学物质的调控,如神经递质,A区是神经递质作用区,因此 ACh 配
体门控 Na+通道主要存在于图中骨骼肌细胞膜的 A区。
20.(10分,除标注外,每空 1分)
(1)次生演替
(2)种间竞争 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
(3)衰退型(1分)和增长型(1分) 短叶松改良了土壤品质,为硬木林(栎等)生存
提供了环境(2分)
(4)增加 取样器取样 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
【解析】(1)弃耕农田所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2)由题意知,如果首先落到农田中的种子是须芒草,农田出现的优势物种可能就是须芒草,
而不必在飞蓬草和紫菀出现以后,据此推测演替初期各种植物间的种间关系主要是种间竞争,
研究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
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3)20~80年间,短叶松的数量在下降,而阔叶树的数量在增长,因此短叶松的年龄结构可
能为衰退型,阔叶树的年龄结构可能为增长型。硬木林(栎等阔叶树)无法直接在弃耕农田的
土壤环境中定居,说明此时环境不适宜硬木林的生存,但后来发展为优势物种,可能是因为前
一个群落给后一个群落提供了生存条件,结合上图分析,可能的原因是短叶松改良了土壤品质,
为硬木林生存提供了环境。
(4)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营养结构由简单趋于复杂。调查土壤中
小动物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采集、调查。仅仅统计物种数,不足以全面了解群落结构,
因此在统计群落物种数目的同时,还需要统计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
21.(10分,除标注外,每空 1分)
(1)4 2n(2分)
(2)能(1分),BamHⅠ、BclⅠ切割后的黏性末端相同(1分)
仿真模拟考试(一) 生物学答案 第 6 页(共 7 页)
{#{QQABCYiUggigQAAAAAgCUQXwCgKQkhAAAQgGxAAAIAAAiRFABAA=}#}
(3)目的基因的自身环化(或质粒的自身环化;或目的基因反向接入质粒;或目的基因与质
粒的任意连接)(2分) DNA连接酶
(4)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5)显微注射
【解析】(1)据图可知,图中①的 DNA上有 2个 BamHⅠ酶识别序列和 1个 HindⅢ酶识别
序列,用 HindⅢ、BamHⅠ完全酶切后,会得到 4种 DNA片段。PCR技术为体外 DNA复制,
由于每合成 1个 DNA需要 1个引物,扩增第 n次时,得到 2n个 DNA,即需要 2n个引物。
(2)据图可知,BamHⅠ、BclⅠ虽然识别序列不同,但切割后的黏性末端相同,因此假设图
中质粒上 BamHⅠ识别的碱基序列变为了另一种限制酶 BclⅠ识别的碱基序列,用 BclⅠ和
HindⅢ切割质粒,则图中①的 DNA右侧仍能选择 BamHⅠ进行切割,并能获得所需的重组质
粒。
(3)若只用一种酶切,产生的黏性末端完全一致,在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中,目的基因和质
粒都容易发生自身环化(或目的基因反向接入质粒;或目的基因与质粒的任意连接),所以用
HindⅢ、BamHⅠ两种酶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比只用 BamHⅠ一种酶好。②为构建基因表达载
体,需要用 DNA连接酶。
(4)干扰素是一种糖蛋白,可以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蛋白质产物。
(5)将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动物受精卵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
仿真模拟考试(一) 生物学答案 第 7 页(共 7 页)
{#{QQABCYiUggigQAAAAAgCUQXwCgKQkhAAAQgGxAAAIAAAiRFABAA=}#}2025届高三仿真模拟考试(一)
C,取水分充足环境下仙人掌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内部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
生物学试题
D.内部细胞合成多糖的速率更快,利于外层细胞在干旱环境中进行光合作用
5.向含有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和除去DNA和mRNA的细胞提取液的四支试管中,分
注意事项:
别加入酪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和半胱氨酸,一段时间后发现,加人苯丙氨酸的试管中出现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了多聚苯丙氢酸的肽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氨基酸的种类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B.细胞提取液中除去DNA和mRNA的目的是排除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C,该实验说明了多聚尿嘧啶核苷酸序列编码苯丙氨酸组成的肽链
D.该实验很好的证明了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
6.某二倍体生物进行减数分裂时,减数分裂I时期细胞不分裂,减数分裂Ⅱ时期每个四分体形
要求。
成的4条染色体中任意2条进人1个子细胞,不经受精作用即可发育为二倍体子代。现有一
1.某海关在进口食品中检疫出一种病原微生物,这种病原微生物为单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内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A和B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在其进行DNA复制时,用红色荧光物质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你认为这种生物最有可能属于
标记显性基因,用绿色荧光物质标记隐性基因,若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只发生一次交
A.流感病毒
B痢疾杆菌
C.酵母菌
D.青霉菌
2.痢疾内变形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能分泌蛋白水解酶,溶解肠壁组织,通过胞吞的方式“吃掉”
换,且交叉点位于两基因位置之间,不考虑其他变异,则该个体通过上述方式产生的子代中,
肠壁组织细胞,并引发阿米巴痢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有关荧光点数目的描述错误的是
A.溶酶体合成的水解酶会消化细胞中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A.该二倍体子代可能含有三个红色荧光点和一个绿色荧光点
B蛋白水解酶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分泌出细胞
B.该二倍体子代可能含有两个红色荧光点和两个绿色荧光点
C,痢疾内变形虫“吃掉”肠壁组织细胞后,变形虫细胞膜面积会发生改变
C.该二倍体子代可能含有一个红色荧光点和三个绿色荧光点
D.痢疾内变形虫“吃掉”肠壁组织细胞的过程主要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该二倍体子代可能含有四个红色荧光点或四个绿色荧光点
3.内膜系统构成了细胞器之间的天然屏障,细胞内的膜性结构之间的物质运输主要通过囊泡来
7某种鸟类的羽毛颜色有黑色(存在黑色素)、黄色(仅有黄色素,没有黑色素)和白色(无色素)3
完成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种。该性状由2对基因控制,分别是Z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A/a(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
A,细胞内膜系统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合成)和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H/(H基因控制黄色素的合成)。对图中杂交子代的描
B破坏细胞骨架不会影响囊泡的形成和转移
述,错误的是
C.细胞内各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都很相似
黑羽雌鸟
白羽雄鸟
HhZAW
hhZZ
D,囊泡可以来自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4.仙人掌茎的外层细胞含有叶绿体,且细胞壁伸缩性差:内部细胞不含叶绿体,且细胞壁伸缩性
黑羽雄鸟
黄羽雌鸟
白羽雌鸟
强。水分充足时,内外部细胞渗透压保持相等;干旱环境中,内部细胞中单糖合成多糖的速率
A.黑羽、黄羽和白羽的比例是2:1:1
比外层细胞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黑羽雄鸟的基因型一定是HhZAZ
A.细胞失水过程中,细胞吸水能力会增强
C.黄羽雌鸟的基因型是HhZW
B.干旱环境下,外层细胞的细胞液渗透压比内部细胞的大
D.白羽雕鸟的基因型是hhZW
仿真模拟考试(一)生物学试题第1页(共8页)
仿真模拟考试(一)生物学试题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