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中思想政治一轮复习:单元检测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中思想政治一轮复习:单元检测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含解析)

资源简介

单元检测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一、选择题
1.2023年7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新规: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生鲜灯”。“生鲜灯”会通过特定的光线和颜色,使农产品看起来更加鲜艳。然而,这种改变色泽的手段容易让消费者误以为农产品的品质更好,从而对商品的感官认知产生偏差。禁止使用“生鲜灯”的哲学考量是(  )
①增强人们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科学性
②保证人们能够在认识范围内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③推动人们正确发挥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④促使人们在正确意识指导下实现改造客观世界的预期目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3年7月,西藏大学科研团队在帕隆藏布流域典型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在本项目研究的基础上预测了重要灾害点在今后可能的频率与规模特征,绘制了一套帕隆藏布流域地质灾害分布图,形成了地质灾害监测网。该研究成果对研究地质灾害的形成、高原地区重大工程灾害风险与防治技术等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由此可见(  )
A.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B.人们可以根据主观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C.人类可以通过发挥意识作用化害为利
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来征服自然
3.2023年8月16日,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科研人员,为在科研中发现抗病小体并阐明其结构和在抗植物病虫害中的功能作出开创性工作,获得2023“生命科学奖”。首个抗病小体的发现,为植物如何控制细胞死亡和免疫提供了线索,显著地推进了人们对植物免疫机制的认识。这说明(  )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正确的能动的反映
②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④实践活动是获得首个抗病小体认识的来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3年7月26日,《自然》杂志发表了围绕中国天眼FAST的最新科研成果。国际研究团队历时两年合作提升了对宇宙的观测能力,成功发现黑洞存在微弱的射电脉搏。这对于揭示致密天体相对论性射电喷流的起源与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上述材料表明(  )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
B.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服务于实践
C.实践可以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5.“长大后才发现,语文课本里全是人生!”这是说,初读不识书中意,待历经千帆少年不再,再读已识得其中的世味辛酸。时光流逝,才终于真正体会《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清凉月夜、知己难遇,在夜半时分找到人“相与步于中庭”的可贵,读懂《我与地坛》的深意。再读语文课本之“变”是基于(  )
①感性认识经过岁月沉淀发展为理性认识
②人们的生活实践推动了对语文课文理解的深化
③真理是具体的,在人生的特定阶段才能体会文中之意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目前,人们对身体健康的美好向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增强。更多人把注意力放在了自身健康情况的提前判断上,“有病早治、无病预防”的健康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从“患病求医”到“健康管理”的转变也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思想。这体现了(  )
A.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B.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社会意识能够转化为改变社会存在的物质力量
D.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根源于生产生活的变化发展
7.2023年7月,中国共产党发布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信事业发展综述》强调,强化网络空间综合治理,互联网必须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基本建成,推动实现互联网由“管”到“治”的根本性转变,让人民享受信息化发展成果。可见,我国(  )
①基于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调整生产关系
②上层建筑适应社会发展得以优化完善
③把网络空间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重点
④用法治力量护航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面对国际科技竞争和外部遏制打压的严峻形势,为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攻坚克难,优化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党和国家组建了中央科技委员会,重组了科学技术部。这一机构改革的举措表明(  )
A.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能推动现代化建设全局发展
B.促进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要发挥意识能动作用
C.克服外部矛盾影响才能为科技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D.不断调整上层建筑旨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9.城市具有高强度社会、经济、自然集聚效应等特征,城市人口密集,资源消耗量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大。城市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会对自然环境进行必要的改造,但城市规划建设需要有节制、有计划,避免过度破坏生态环境。这表明城市规划建设要(  )
①以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为最高衡量标准
②承认城市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③善于保护利用城市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
④与上层建筑的发展状况相适应、相匹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奋进“百年梦想”,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坚决不辱使命。航天高科技的技术成功转化应用,为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起到了引领支撑作用,通信卫星让天地互通、世界互联,远程通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服务越发便捷;北斗系统广泛应用为大众出行、智慧物流、远洋运输、精准农业等领域提供精准定位导航……赓续传承的强国事业,接力奋斗的复兴梦想,需要(  )
①发挥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历史主体地位,接续奋斗
②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③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一切经验,实现繁荣发展
④小我融入大我,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坚信“干部干部,就是要先干一步”的姜仕坤,磨穿了鞋底、跑白了头发,换来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放弃大城市高薪工作的黄文秀,扎根乡土、奉献家乡,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新时代十年来,无数党员干部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不为名所缚、不为物所累、不为利所驱,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创造了光辉业绩。这启示我们(  )
①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②价值观能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④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第二十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颁奖活动于2023年5月4日举办。纵览获奖者名单,新时代好青年在乡村带动农民致富,在车间工厂钻研节能降耗,在体育赛场上拼尽全力……他们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以自信自强、向阳而生的劲头,以胸怀梦想、脚踏实地的笃行,写下壮美的青春华章。这启示我们,实现中国梦需要广大青年(  )
①无私奉献,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②脚踏实地,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③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实现人生价值
④砥砺自我,为实现个人利益而努力奋斗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3.某科技公司研发团队不畏艰难困苦,锚定光模块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光芯片技术难题,经过上百次实验,制定十几个版本技术方案,最终掌握芯片原始设计和核心工艺,实现10G光芯片量产,为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了突出贡献。这说明(  )
①攻克科技难题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②研发团队攻克科技难题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
③人生价值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的
④攻克科技难题是一个不断突破客观规律制约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23年7月,浙江发布10条青少年红色旅游研学线路,这些线路以“红色根脉 薪火相传”为主题,遴选省内外革命文物、革命纪念馆等红色资源,让党史教育走新走实。这对青少年的意义在于(  )
①主动高擎理想之灯,点亮信念之光
②感受党在民族复兴中的主体力量
③践行核心价值观,不断书写人生华章
④自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5.“我是文明市民,要为城市争光;我是燕赵儿女,要为河北争气。”2023年6月“时代新人·河北好人”发布,栾钰堃等25人荣登“河北好人榜”。这些身边好人坚守初心本色,用小爱凝聚人间大爱,是社会文明风尚的领跑者,为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了文明典范、精神榜样和行动指引。河北好人(  )
①是历史的创造者以及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表明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
③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作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④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和实现了人生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身处于当前的“流量时代”,人们的注意力被电子产品、短视频等事物所吸引,“无纸化”阅读受到不少读者的青睐,但纸质书的魅力依旧不减。为满足市民群众的阅读需求,海口市龙华区在辖区设置10个共享智慧书屋,唤醒“沉睡”的书籍,让市民群众尽享“悦读”时光。共享智慧书屋的正式“上岗”,有助于营造“全民阅读”的书香氛围,让更多市民群众走进阅读的世界,让市民群众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让椰城满溢书香。
不是读了一本书就有立竿见影的功效,只有让阅读成为一种持续的习惯和氛围,才能让书香在无形中洗涤心灵、润泽生活。如今,我们倡导持续“充电”、终身学习,让书籍成为我们的必需品、营养品,“全民阅读”的氛围才能蔚然成风。2023年4月23日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让我们读一读想读的好书,让椰城满溢书香。
有人认为,饱读诗书能走得更远。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相关知识加以辨析。
17.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能够基于在预训练阶段所见的模式和统计规律,来生成回答,真正像人类一样来聊天交流。作为全新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被认为正在掀起新一轮“AI革命”。美国顶级咨询调查机构麦肯锡调研发现,由于ChatGPT、Midjourney等生成式AI的出现,加速了自动化应用进程。有观点认为,ChatGPT等AI工具的发展,会进一步使资本主义得以扩展,成为资本积累的工具,并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与规模渗透到资本主义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进一步加剧社会不平等和阶级分化。正如马克思所说:“不论是机器的改进,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都不能消除劳动群众的贫困;在现代这种邪恶的基础上,劳动生产力的任何新的发展,都不可避免地要加深社会对比和加强社会对抗。”因此,必须彻底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才能让人们共享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福利。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成效显著,人工智能创新指数近三年一直保持全球先进水平,在人才、教育、专利产出等方面均有所进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经突破了5 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 300家。另外,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布局算力、整合数据、深挖场景、培育企业和保障安全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为实体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知识,阐述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广西万村篮球赛自2006年开始举办,是广西最具影响力的群众体育品牌赛事之一。2023年7月22日,第七届广西万村篮球赛暨广西社区运动会在玉林市兴业县蒲塘镇举行开幕式,以“篮球提升人民体质,体育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覆盖广西14个设区市、111个县(市、区)。
这场参赛单位为行政村和社区、运动员为村(居)民的篮球赛开幕式吸引了近万名村民及篮球爱好者到场观看,现场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醒狮舞龙助威,还有丰富多彩的壮乡文艺表演;篮球赛以兴业茶、香草猪、兴业三黄鸡、沙塘米、蒲塘米粉等乡村土特产为奖品,为特色农产品走出本地,助力乡村振兴奠定良好基础。
结合材料,请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广西万村篮球是如何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的青藏高原既是生态脆弱区,也是经济发展相对薄弱的区域。在新发展阶段,必须坚持保护优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区域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刚性约束。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努力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青海,并多次对青海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青海发展擘画蓝图、把脉定向,为做好青海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10年来,青海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以绿色低碳为导向,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奋力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代在变,矛盾在变,要解决的问题也在变。一个个时代之问,一声声人民之问,检验着应考者的智慧和勇气。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当选的中央领导三次集体宣示具有重大意义。
——从提出中国梦,到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再到谋划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人把光荣梦想书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个光荣梦想而不懈奋斗。
——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到“全党同志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
——从“我们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宣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方向。
结合材料并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解读党中央领导集体宣示。
单元检测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A [从材料可以看出,“生鲜灯”的使用容易使消费者产生认知偏差,进而作出错误的选择,这说明要增强人们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科学性,禁止使用“生鲜灯”可以推动人们正确发挥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①③符合题意。检验认识真理性必须超出认识范围,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说法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认识世界,没有涉及到改造世界,④与题意不符。]
2.A [该团队在科研中预测了重要灾害点在今后可能的频率与规模特征,绘制了一套帕隆藏布流域地质灾害分布图,表明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A正确。人们可以根据主观需要建立新的联系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B说法错误。意识没有直接现实性,人类要通过在正确意识指导下,通过实践才能化害为利,C不符合题意。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征服自然,D不选。]
3.D [正确的认识才是主体对客体正确的反映,①错误。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不一定是正确的认识,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②错误。科学家在科学实验中发现抗病小体并阐明其结构和在抗植物病虫害中的功能,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也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③④正确。]
4.C [国际研究团队的发现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可以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A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不是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最终目的,也没有体现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B、D与题意不符。]
5.C [再读语文课本之“变”是基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的生活实践不断发展,推动了对语文课文理解的深化,也是基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②④正确。感性认识仅凭岁月沉淀不一定发展为理性认识,①排除。材料强调人们再读语文课本感受的变化,不涉及真理,③排除。]
6.D [人们对身体健康的美好向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增强,这体现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人民群众创造精神财富”,B不符合题意。社会意识能够指导人们实践,转化为改变社会存在的物质力量,但材料并不涉及社会意识转化为物质力量,C不符合题意。]
7.C [网络空间综合治理法治化属于上层建筑的改革,而不是生产关系的调整,①排除,②入选。把网络空间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重点不符合事实,③错误。互联网必须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让人民享受信息化发展成果,④正确。]
8.D [党和国家组建了中央科技委员会,重组了科学技术部,这一机构改革的举措表明不断调整上层建筑旨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促进关键核心技术上的突破和科技成果的转化,D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这一机构改革的举措,有利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而没有强调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有利于推动现代化建设全局发展,A不符合题意。重组科学技术部强调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不强调促进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要发挥意识能动作用,B与题意不符。重组科学技术部以促进关键核心技术上的突破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强调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C与题意不符。]
9.C [城市规划建设的最高衡量标准不是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①说法错误。城市规划建设要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④说法错误。城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在对自然环境进行必要的改造的时候要保护生态环境,②③符合题意。]
10.D [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①说法错误。实现复兴梦想,需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来实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②符合题意。不能“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一切经验”,要结合本国实际,汲取有益成果,③说法错误。实现复兴梦想,需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来实现,必须小我融入大我,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④符合题意。]
11.D [材料中姜仕坤、黄文秀扎根基层、无私奉献,带领群众致富体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③④正确。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①错误。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能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②错误。]
12.B [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是广大青年,①错误。实现中国梦需要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脚踏实地,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努力实现人生价值,②③正确。广大青年应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为实现个人利益而努力奋斗”表述错误,④排除。]
13.B [某科技公司研发团队不畏艰难困苦,坚定信念攻克科技难题,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为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了突出贡献,佐证了人生价值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的,①③正确。人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但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研发团队攻克科技难题既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也是为了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因此不能说仅仅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②排除。规律是客观的,我们可以利用客观规律,但不能突破客观规律制约,④错误。]
14.A [这一活动有利于青少年传承红色根脉,主动高擎理想之灯,点亮信念之光,践行核心价值观,不断书写人生华章,①③符合题意。人民群众是民族复兴中的主体力量,而不是党,②错误。材料强调对青少年的意义,不是对党的意义,④与题意不符。]
15.D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错误。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②错误。“河北好人”坚守初心本色,用小爱凝聚人间大爱,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作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为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了文明典范、精神榜样和行动指引,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和实现了人生价值,③④正确。]
16.①片面的。
②合理性:饱读诗书有助于走得更远。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读好书有助于人们获得更多知识、进行更好的实践,读书使人“腹有诗书气自华”,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饱读诗书有助于走得更远。
③不合理性:饱读诗书不一定走得更远。不同的认识作用不同,我们要接受正确的知识,我们不仅要爱读书,还要有选择地读好书、善读书。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所以,要走得更远,不仅要饱读诗书,获得更多的间接知识,还必须重视实践,积极参加实践。题中观点没有看到不同书籍的不同作用,也没有看到读书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从这一角度上看,是不合理的。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我们要让阅读成为一种持续的习惯和氛围,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要善于把书本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书本知识(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既能直接获取新的知识,又能扩展和深化已有的知识)。
17.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
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人工智能工具的发展能够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社会化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
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更能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优越性,资本主义社会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8.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开展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提升人民体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调动村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夯实群众基础,打造群众体育品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人民群众实际出发设置奖品,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19.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青藏高原既是生态脆弱区,也是经济发展相对薄弱的区域,这就决定了我国要努力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青海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努力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绩。
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青海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以绿色低碳为导向,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0.党中央领导集体宣示是基于正确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的正确价值选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真理,遵循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领导集体宣示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针对不同问题找到不同策略,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