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雷雨【教学目标】1.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垂”2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背诵描写雷雨前的段落。3.能说出雷雨前的景色变化,能用多种方法体会“压、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教学重难点】1.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背诵描写雷雨前的段落。2.能说出雷雨前的景色变化,能用多种方法体会“压、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教学流程】一、识雨1.古诗导入:跟老师读诗句,发现诗句的共同点。(板书:雨)联系生活猜猜三句诗分别写的是什么样的雨,说说当时的情景怎样。(教师适时介绍诗句意思)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毛毛雨)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连阴雨)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暴雨)2.认识雷雨:大自然中的雨可真有意思,它们各有不同的本领,有的雨还会在天空变魔术呢!(出示词语)乌云密布 雨过天晴 电闪雷鸣 彩虹高挂 狂风大作 倾盆大雨 空气清新3.揭题:下雨前后真是截然不同的世界。猜猜它是什么雨?伴随着雷声的雨就是雷雨,是夏季常见的自然现象。创编儿歌,范写“雷”字:雨字头写得宽,第二笔是一点,第三笔是横钩。雨点落在田野里。二、知“语”1.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读准字音,标注自然段序号。2.开火车认读生字。教师指导学生巧记生字。古诗中识字:垂,万条垂下绿丝绦。做动作识字:扑,猫扑老鼠、扑萤火虫、扑蝴蝶;压,体育课上做压腿运动。字谜识字:一只孤单的虫子。(蝉)字理识字:双扇门是“门”,单扇门是“户”。3.填字游戏:“压、垂、扑”都是与动作有关的生字,把它们填在下列诗句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 )枝低。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 )下绿丝绦。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 )流萤。4.再读课文,梳理脉络。(1)读文要求:将生字送入课文中,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景物。(2)梳理脉络:(展示学生画的图)三位同学给这三幅图取名为“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请大家结合圈画的词句,说出图画对应的名字。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1~3自然段写“雷雨前”,4~6自然段写“雷雨中”,7~8自然段写“雷雨后”。三、懂“语”1.(播放雷雨前视频)结合课文说一说雷雨前的景物是什么样子的。2.体会“压、垂”的运用之妙,并有感情地朗读句子。(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①指导朗读:“压下来”是轻声词,“来”字要读得短又轻。②联系生活理解:天空中乌云密布,乌云越来越多,越来越厚,越来越低。当你抬头看着这样的乌云,你有什么感受?(害怕、透不过气……)③体会“压”之妙:其实是“压”字让我们有这种感觉,难怪诗人李贺说:“黑云压城城欲摧。”乌云要把整座城市都压塌了,带着这种感觉,想象着画面再读。(2)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①指导朗读:“垂下来”也是轻声词,“来”字也要读得轻又短。②换字理解:什么是“垂下来”?换个词说一说。(掉下来、落下来……)③结合字理理解:“垂”,指的是挂着果实的枝头坠向地面。(出示下图)④指导书写:根据甲骨文了解“垂”的字形及四横间距;强调第三笔是竖,第四笔是横。⑤组词理解:垂泪,眼泪流下来。垂涎,口水流下来。⑥联系生活理解:大自然中也藏着“垂”,与“落”区分。饱满的稻穗( )下来 小狗的耳朵( )下来 果子从树上( )下来 ( )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⑦在语境中体会“垂”之妙:(动作演示蜘蛛垂下来)蜘蛛从网上垂下来有蛛丝连着。东西的一头朝下,另一头还有东西牵连着,就是“垂”。⑧指导朗读:聪明的蜘蛛能预感雷雨的来临,它慌慌张张地逃走了。请你当小蜘蛛读一读、演一演。大自然还有很多和蜘蛛一样聪明的动物,能预感到雷雨的来临。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蜻蜓低飞、蚂蚁搬家、鱼浮出水面等自然景象。)四、用“语”过渡:雷雨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出示电闪雷鸣的图画)1.体会“越来越……”。(1)师生合作读: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2)体会“越”之妙:“越来越……”就是一次比一次强烈。用上“越来越……”可以准确地说出事物发生的变化。(3)用“语”:用“越来越……”说一说雷雨前的景物变化。雷雨前,乌云越来越( ),空气越来越( ),( )越来越( )。2.借关键词,背诵语段:雷雨离我们越来越近,瞧,它打湿了我们的文章,模糊得看不清了。借助词语,背一背。(出示以下语段)( )的乌云,( )地( )下来。树上的叶子( ),蝉( )。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一只蜘蛛( ), ( )。闪电( ),雷声( )。3.总结延伸:这节课我们见识了雷雨的本事,欣赏了雷雨前的情形。课后同学们可以结合图片和课文,用“越来越……”说一说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变化。相信大家会越说越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