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标题 5.2《凝聚价值追求》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核心 素养 目标 1.政治认同:体会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弘中道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道德修养:在生活中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白己的道德素养。 3.责任意识:掌握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知道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做传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践行者,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 重点 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影响。教学 难点 民族精神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过程导入 新闻链接:众志成城,防汛救灾,萤火相聚,同担风雨! 2023年8月,我国北方受到台风、强降雨影响,发生了严重的洪水灾害。灾难发生后,人们全力互助自救,同时全国迅速增援受灾地区,解放军逆向而行连续作战、昼夜值守,大量受灾被困群众被安全疏散。其中不乏很多感人的故事。 讨论井交流:看了上述同担风雨的故事,请谈谈你的感受和想法。 提示:同舟共济、众志成城,中国人的力量无与伦比!这份团结的力量。来自每一个普通人,来自于我和你,这也是我们战胜困难、守护家园的力量。 授新课 每年9月30日为中国烈士纪念日,纪念本国英雄。 习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一个有希望、有前途的民族不能忘却英雄。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思考:1.你还知道哪些英雄的故事? 2.英雄的身上的哪些精神品质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提示: 我还知道钱学森、袁隆平、孙家栋等英雄的故事 。钱学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为我国科技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袁隆平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为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作出开创性贡献;孙家栋被誉为中国的“卫星之父”,为中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等作出了重大贡献。 英雄身上的勇敢、坚韧、无私和责任感等精神品质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奋不顾身,英勇牺牲,展现了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些精神品质是我们面对困难、挑战时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笔记:中国人民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图片分享: 思考:中国人民具有什么精神? 提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图片分享: 思考: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说明民族精有什么品格? 提示: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探究分享: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抗美援朝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北京冬奥精神 材料分享:不畏艰险丈量祖国山河、67年初心不改的国测一大队.两下南极,7测珠峰,39次进驻内蒙古荒原,52次深入高原无人区,52次踏入沙漠地……67年来,国测一大队徒步行程累计6000多万公里。为国家苦行,为科学先行,他们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用血水汗水乃至生命绘出祖国的壮美蓝图! 思考:国测一大队为何不畏艰险67年不改初心? 根据材料讨论民族精神在其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提示:①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巴黎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国选手潘展乐以46秒40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夺得金牌。随后,他又和队友拿下男子4x100米混合泳接力的金牌,打破美国游泳队在该项目上40年的金牌垄断。在其个人社交媒体上,潘展乐也晒出了自己的奖牌并配文道“一个人的泳池,可以游得很快!一群人的泳池,可以游得更快!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背后是强大的中国队!大家的期望,我在下水前的一刻感受到了。我的这块金牌,献给伟大的祖国!” 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向奥运冠军潘展乐学习 提示:①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②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③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④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探究分享:捡到他人财物时....... 有的人选择拾金不昧 有的人选择据为已有 思考:从思想上看,造成这两种不同选择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 教师:不同的价值观。 地位:价值观是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 作用:判断是非曲直和决定行为取向。 特点:1.具有人类的基本共性 2.不同领域、不同的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价值观念存在显著差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展示图片: 思考:为什么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提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对一个国家而言,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对一个人而言,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努力活出什么样的人生。 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板书 设计课堂 检测 1.抗美援朝期间,身为连长的杨根思发出“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英雄宣言,他的“三个不相信”精神被其生前所在的中部战区陆军第83集团军某旅官兵传承至今。对这一精神理解正确的是 A.只有人人上战场英勇杀敌才算报效祖国 B.在国家危难的关头挺身而出,舍身忘死 C.要一成不变地传承,无需融入时代内涵 D.能把所有人锤炼成攻无不克的民族英雄 2.2023年11月23日,空军专机迎接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回国。2014年至今,我国已经连续10年迎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安葬。此举意义在于 ①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②锤炼品格意志,实现个人伟业 ③立足小康目标,厚植家国情怀 ④缅怀英雄烈士,铭刻国家记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同学们分小组探讨了“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下列结论正确的是,它们都 ①对勤劳和法治作了明确规定 ②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③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④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