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第3课《坚若磐石中流砥柱--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整体教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单元第3课《坚若磐石中流砥柱--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整体教学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22课)
1.2022年课标要求
〖导论〗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战场也是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内容要求〗“1.5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 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意义;通过了解中共七大,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2.2022年课标解读
⑴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线索和重要的事件、人物,知道重大史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⑵知道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了解西安事变重要历史意义。知道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及南京大屠杀史实及历史意义,树立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的民族观念。知道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基本史实,体会抗日将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抗日精神。知道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了解抗日民族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知道正面战场和敌后战争的配合对抗战的重要意义,认识中国军民抵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优良传统。
①准确识记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时空观念)
②通过史料分析,归纳国共合作、井冈山道路的创建、遵义会议及长征在中国革命的重要地位,说明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革命探索中逐渐走向成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③通过共产党革命方针政策的转变,理解共产党始终立足国情,坚持实事求是。(唯物史观)
④通过感悟仁人志士英勇斗争的精神,坚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家国情怀)
本单元教材共五课。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的教学:本课为抗日战争的开篇之课,它对于促进民族觉醒、推动民族团结、激发民族抗争都有着重要作用。九一八事变,日本在东北的暴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抗争,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中国开始了十四年抗日;华北危急,一二·九学生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高潮促进了民族觉醒,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在社会各界爱国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助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教学:本课分为四个子目: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七七事变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起点,也进一步影响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而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南京大屠杀则是中华民族永远无法痊愈的民族伤痛。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乃至整本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的教学:本课主要内容有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日史实。抗日战争中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重要会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都有着重大意义。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的教学:本课主要包含了平型关大捷、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百团大战。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在中华大地上肆意践踏,祖国山川为之变色。在这场血与火交融的战争中,敌后战场的中国军民为保家卫国而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的教学:本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在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教材地位,本课承接了本单元中前四课的内容,全民族坚持抗战是前面四课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的一个总结,中国七大则是在胜利前夜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作的准备,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则是整个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结果。同时,本课还是下一个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开端,抗战胜利后,针对出现的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又开启了人民解放战争的新阶段。
⑶能结合语文、地理、音乐等课程的学习,通过阅读近代的文献材料、图像材料,观察实物材料,查阅地图,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通过探究与讨论,强化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1、本单元教材主要内容:
本单元由五节正课组成。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担当起反对民族敌人的历史重任,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同各方面一起努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在正面战场,中国军队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展开人民游击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经过14年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单元大概念架构
1).政治:日本侵略加剧,国共两党合作领导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了近代以来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2).经济:长期的战乱和日本侵略,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3).思想:毛泽东思想逐步走向成熟,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中外联系:经济大危机波及日本,日本为转嫁危机,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组成部分。
5)、专题线索:
一条主线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次会议 中共七大。
两大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产党敌后战场。
两个阶段 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
三次胜利 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五次事变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皖南事变。
3、整体教学流程透视
(1)课堂导入环节以科学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启发性原则,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采用设疑、悬念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开门见山法、直接破题法、温故知新等方法导学激趣。
(2)导入新课后,出示学习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学习的重难点和要求,明晰地让学生知道通过本节学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形成何种能力,从而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3)自主学习,让学生整体感知教材,对基本史实有一定了解,再对重难点进行精细预习,标画重点内容。
(4)小组合作,问题探究要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展开,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5)当堂检测,着重在于以各种形式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通过口答、自背、做题等方式完成。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掌控教学环节,每节课至少留出3至5分钟进行测验训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堂堂清,不欠账。
4、本单元教材体例
(1)设计导语激发兴趣,引出重点;
(2)设计插图增强感染力;
(3)设计正文宋体内容明确基本知识;
(4)设计正文楷体内容补充说明;
(5)设计相关史事教会学生提炼有效信息;
(6)设计“问题思考”栏目,引起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7)设计“材料研读”培养学生研读材料的能力,活学活用;
(8)设计“课后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9)设计“知识拓展”,扩大学生知识面。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知道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发生的基本概况及重要历史意义。
2.通过阅读教材,知道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及南京大屠杀重要史实及历史意义。
3.通过阅读教材,知道正面战争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不怕牺牲的精神。
4.通过阅读教材,知道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基本情况,了解抗日根据地建立和发展情况,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配合对抗战的重要历史意义。
5.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日本对华政策调整和汪精卫叛变及皖南事变的基本史实,掌握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内容和意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6.尝试阅读古代的文献材料、图像材料,观察实物材料,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尝试运用可靠的、典型的史料对历史问题进行论证,有根据地说明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看法。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中共七大和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前日本政府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争的抗战;对敌后战场抗战的评价;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第3课时)第六单元第3课《坚若磐石中流砥柱--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
素养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地图,了解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毛泽东《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和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重点)2.通过研读地图、史料和图片,了解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情况。(史料实证、时空观念)(难点)3.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配合对抗战的重要意义,认识中国军民抵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优良传统。(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重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板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分三部分:平型关战役的相关史实;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这一理论推动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百团大战的内容和影响。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以非凡的胆略和坚定无畏的革命精神深入敌后,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将敌人后方变成抗日前线。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在敌后战场的日益发展壮大及其英勇作战,给日本侵略者以越来越沉重的打击,敌后战场也由战略上配合正面战场作战逐步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为支撑持久抗战、夺取最后胜利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本课关键词:(平型关大捷、《论持久战》、百团大战)为了便于教学,依据大单元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将21课整合为四部分:1、平型关大捷--据险伏击鬼狼嚎2、毛泽东《论持久战》--剖幽析微驳谬论3、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众志成城抗顽寇4、百团大战--主动出击破囚笼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初步具备了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抓住他们思维比较活跃,爱发表见解,爱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表扬等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语言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预设一些问题,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教学方法 (1)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归纳,学会正确分析、归纳历史资料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2)通过分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3)学生通过学习后明白抗击外来侵略者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单元整合】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敌后战场:指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深入到日本占领区而开辟的战场。一般特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依靠有利地形在日本军队占领区所形成的有一定军事控制范围的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以游击战和运动战为主。【导入新课】PPT展示:教师:在反“扫荡”斗争中,五名八路军战士为掩护大部队和老百姓转移,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的主峰棋盘坨。在消灭了50多个敌人后,五名战士砸碎了手中的武器,纵身跳下了万丈悬崖。这就是敌后战场的英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 第六单元第3课《坚若磐石中流砥柱--敌后战场的抗战》,去了解更多的英雄故事吧! 读图,思考问题。 单元整合,整体感知抗日战争的史实。播放视频,设置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自然导入新课,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讲授新课(一) 任务一、平型关大捷--据险伏击鬼狼嚎1.背景教师:总体上来讲,共产党主要领导的是敌后战场,但也有少数在正面战场的战斗,平型关大捷就是其中的典型,展示材料:1937年9月至11月,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内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Q1.八路军为什么选择在平型关设伏?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1937年9月,日军板垣师团一部向平型关开进。教师:平型关离太原非常近,不仅如此,他还是通往太原最便捷的通道,可以说是日军的必经之地。从地形上看,他两边都是大山,中间有一条狭窄的小道,可以说是地形险要,易守难攻,非常适合打伏击战。2.概况【播放视频】阅读教材,结合视频,梳理平型关大捷的相关史实。平型关大捷时间地点指挥歼敌经过: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隐蔽设伏。当日军1000多人进入伏击圈时,八路军从不同方向全线开火。日军乱作一团,死伤惨重,最终全歼日军。学生回答后PPT展示:3.影响:Q2.平型关大捷为什么会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教师:平型关一战,八路军取得了胜利,消息传开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国民党主席蒋介石就先后两次发来贺电对八路军表示嘉奖,那老师的问题来了,从歼敌的数量上来看,1000多人并不算是最多的,为什么却在全国引起如此大的轰动?结合教材和老师给出的材料回答这个问题。材料1:时间战役结果1937年7月七七事变失败1937年7月平津保卫战失败1937年8月南口战役失败1937年9月天镇战役失败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胜利材料2:“谨按平型关战役,八路军大捷,其估价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我方士气。我军士气高涨,未尝不是平型关歼灭战的影响。” —国民党战地动员会主任续范亭材料3:八路军进驻山西五台山后,一些店铺里出现两种价格,对抗日有功的八路军实行优惠,而对败退的国民党晋绥军、中央军则卖高价……【知识拓展】夜袭阳明堡:为配合忻口战役,1937年10月19日夜,八路军129师第769团发起对山西代县日军阳明堡机场的夜袭。经过1小时激战,歼灭日军100余人,击毁击伤飞机24架,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播放视频】平型关战役与敌后战场有什么关系 ①八路军首战平型关取得胜利,提高了八路军与共产党的威望,为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扩大影响。②平型关战役后八路军陆续开往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教师:自全面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平型关大捷是我们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击了日军嚣张的气焰,更是打出了八路军的威风,八路军一战成名。教师:但是,遗憾的是,平型关大捷只是一个局部性的胜利,他迟滞了日本的侵华脚步,却没有改变整个战役的结局,太原最终还是沦陷了,不仅如此,国民党的其他正面战场也是节节败退,上海、南京先后失陷。一时间亡国论甚嚣尘上,他们认为中国国力太过于弱小,最终难以摆脱亡国的命运,不如早早投降;与此同时,还有一种言论认为,虽然中国的国力不行但是我们可以依靠美国的支持,这样就可以迅速取得胜利,这就是速胜论。纵观这两种言论,我们会发现一个过于悲观,一个又过于乐观,不管是哪种言论,其实都是没有正确地认识到中国和日本的国情,所以他们都是错误的。他只会干扰我们的思想,不利于抗战,那么面临这样的思想困境,共产党又该如何应对呢?【教学过渡】:中国共产党在积极领导抗战的同时,还积极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回忆思考日本侵华及正面战场抗战相关史实根据教师引导,分析教材提示:时间——1937年9月;地点:山西平型关;指挥员——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结果——经过近一天的激战,将日军全部歼灭。提示: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赢得了人民的支持。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历史阅读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了解平型关大捷的背景和概况。通过设问引发学生的好奇,认识平型关大捷在当时特殊的意义。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史料,学生独立思考,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体现新课标中的“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鼓励教学方式的创新”新理念。
讲授新课(二) 任务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剖幽析微驳谬论1、背景局部的胜利未能阻止日本侵略的步伐,太原、上海、南京等相继沦陷……材料1:牺牲两字是严酷的,我们牺牲自己,我们并且要牺牲全国同胞一齐牺牲。因为我们是弱国,我们是弱国之民,我们所谓抵抗,无他内容,其内容只是牺牲。——汪精卫《最后关头》材料2:再战半年,最多一年,敌人虽胜于战场,亦必因经济之破产,而全局瓦解。中国获得最后胜利,为期不远也。 ——1938年10月,《中央周刊》教师:九一八事变后,汪精卫大唱中国速亡论。1940年3月汪精卫彻底沦为汉奸,成立了汪伪中央政权。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幻想依靠英美的先进武器等支持,宣扬“速胜论”。[多媒体展示“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1937—1940年)”]2、目的: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相继攻陷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地。一时间,对抗战失去信心者大肆宣扬悲观失望的中国“亡国论”,严重扰乱抗战军心民心。一九三八年三四月间,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大捷,于是又有人高唱迅速击败日本的中国“速胜论”,但就当时中日两军的实际情况而言是不太现实的。为彻底批驳“亡国论”“速胜论”,毛泽东决定撰写一部关于抗战的理论著作,对全面抗战10个月来的战争经历和经验做个总结性的概括与解释,回应全国人民关于抗战前途、抗战策略、抗战方式的关切,从而指明抗日战争的前进方向。3、时间、内容、意义:师:阅读教材,简述毛泽东《论持久战》发表的时间、主要内容和意义。材料:日本是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日本是个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个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日本的非正义战争失道寡助,中国的正义战争得道多助。 ——整理自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6【重点突破】那么在《论持久战》里毛泽东是如何来反对这两种言论呢?学生: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取得胜利;但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失道寡助;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正义的,得道多助。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教师:经过毛泽东对中日两国的分析,他认为中国既不能迅速取得胜利,也不会亡国,最后的胜利一定是属于中国的!那么毛泽东认为战争胜利的根源在哪里呢?学生:实行人民战争路线教师:随着《论持久战》的发表,人们的思想逐渐发生了改变,发生了什么改变呢?教师:《论持久战》他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极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1.背景:全民族抗战爆发初期,国民党内流行“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错误观点。2.目的: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3.时间:作于1938年5月26日-6月3日主要内容: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5.意义:《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极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通过史料分析抗战时期“亡国论”和“速胜论”,学生独立思考,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通过史料分析《论持久战》内容,学生独立思考,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讲授新课(三) 任务三、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众志成城抗顽寇概况:阅读教材,梳理抗日根据地建设的相关史实。材料: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目的)。到1940年,在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创建了有1亿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1)时间:(2)发展:(3)作用:(4)指挥中枢:(5)战略:学生回答后PPT展示:2.人民游击战争师: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有哪些?指挥中枢? ( 新建文件夹 (2) / 3.根据地的建设.mp4 )提示:主要有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提示: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链接视频:老电影《地道战》。地道战示意图展示材料:地雷战:是晋察冀根据地的民兵在反“扫荡”中创造的。当年,河北安国县民兵无意间将两枚手榴弹埋入地下,炸伤了两个日本兵,群众欣喜之余,纷纷仿效,利用瓷瓶子、瓦罐子等装上炮药或炸药,埋在田边地头、 井台路面,打击前来“扫荡”的敌人。麻雀战:“‘麻雀’虽小威力大,闹得鬼子难招架。”抗战期间,抗日军民通常编成若干个战斗小组,出没于山野密林、狭谷隘口、地道暗洞、街头巷尾,如同麻雀啄食,避实击虚,伺机而动,逐步消耗敌人有生力量。敌人反击时,就立即撤离,隐蔽得无影无踪。后来,这种战法被刘伯承元帅总结为“麻雀战”,是广大地方武装打击日本鬼子最主要、最常用的一种游击战法。师: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根据地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打击日军,取得了巨大成就。找一找人民游击战争有哪些特点。出现了哪些著名的战法?教师:在军事上展开人民游击战争,开创了很多不同的战法,比如说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我们会发现这些战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非常的灵活,让日军防不胜防,疲于奔命,牵制了大量日军。3.巩固抗日根据地【播放视频】【小组合作】教师:那么共产党在建立了这些抗日根据地之后又是如何进行巩固和建设的呢?这个问题我们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老师提示,大家分成3个小组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来思考。师: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争取了中间势力,孤立了顽固势力,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增加了抗战的力量。PPT展示:措施政治: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经济: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思想:1941-1945年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全党空前团结。影响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知识补充】:在政治上建立抗日民主政权,这里老师要给大家拓展一个知识:三三制原则,即在抗日民主政权的机构成员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有代表工农的共产党,有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左派进步分子,也有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抗日民主政权代表性广,包容性强,有利于团结各个阶层,巩固与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抗日根据地作用Q: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说一说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作用?材料:整个中国战场上,六年来的作战,实际上是被划分为正面与敌后两大战场,这两大战场的作用,是互相援助的,缺少ー个,在目前就不能制止法西斯野兽的奔窜,在将来就不能驱逐这个野兽出中国,因此必须增强这两个战场互相援助的作用。——中共中央为纪念抗战六周年宣言 ( C:\\Documents and Settings\\ywq\\桌面\\百团大战.rm )《抗日根据地抗击日军兵力比例表》1938年1942年1944年敌后抗击日军兵力比例58%63%64%师:总的来说,共产党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来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巩固和建设,共产党的经营也使得根据地成为敌后战场得以坚持和胜利的基地。总之,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与国民党领导的敌后战线,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抗日战争的整体。抗日根据地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知识拓展】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医生。他看到斯诺所写的《西行漫记》, 1938年到达中国延安,后率医疗队到前线进行战地救治,因感染败血症病逝。 柯棣华:印度人医生,国际主义战士。1938年随同印度援华医疗队到中国协助抗日,先后在延安和华北抗日根据地服务,1942年病逝于河北。【教学过渡】:随着抗日根据地的发展,日本对共产党的政策也逐步发生转变,从开始认为共产党是杂牌军,不重视,到后来认为共产党是致命祸患,要严厉打击。那么日军是如何对共产党实行打击的呢?学生:囚笼政策教师:什么是“囚笼”政策学生: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教师:囚笼政策就是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并配以封锁墙,封锁沟,试图把抗日根据地分割和困死。那么面对日军的进攻,共产党又该如何应对呢? 带问题阅读教材,归纳出答案。小组合作(1)时间:1937-1940年(2)发展:1940年1亿人口(3)作用: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4)指挥中枢:延安(5)战略:人民游击战争提示:人民游击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的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主要有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战法。我们会发现这些战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非常的灵活,让日军防不胜防,疲于奔命,牵制了大量日军。学生第一组:在政治上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学生第二组:在经济上,实行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学生第三组:在思想上,1941-1945年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全党空前团结。 了解抗日根据地分布地域及特点。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理解共产党巩固和建设抗日根据地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结合地图与文字史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加强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素养的培养。尝试由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地道战、地雷战等游击战术,认识其特点,理解人民是战争舞台的真正主角。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之中。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完成梳理,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层层设问,揭示地图的显性信息,引发学生对地图隐性信息的关注,进而领会中国共产党深入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的非凡胆略和智慧。
讲授新课(四) 任务四、百团大战--主动出击破囚笼1.背景师:1940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对日军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在什么背景下发动的呢?材料: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2.概况【播放视频】链接视频:1940年百团大战。展示材料: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作战1 800余次,击毙日、伪军2.5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 500多千米,桥梁和隧道260多个,一度恢复县城四五十座,并缴获大量武器。阅读教材,结合视频,梳理百团大战的相关史实。①学生回答后PPT展示:时间:1940年8月②指挥员、部队:彭德怀,八路军;一百多个团③地点:华北④主要目标: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⑤战果:毙伤俘日伪军4万多人,破坏交通线2000多公里,拔掉据点近3000个⑥影响:Q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说一说百团大战的影响?教师:我们确实可以看到,百团大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以说百团大战是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主动对日发起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那这样一场战役对抗战来说带来了什么影响呢?材料:日本防卫厅编写的《华北治安战》一书提到百团大战时说:“共军乘其势力的显著增强,突然发动的‘百团大战’,给了华北方面军以极大打击。“日方从未想到中共势力竟能扩大到如此程度”。……这次战役,使我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声誉大增。……边区广大民兵英勇参战,群众热烈支前,涌现出无数感人事迹。 ——《聂荣臻元帅回忆录》节选战役时间战斗次数毙伤俘日伪军数破坏交通线拔掉据点三个半月1800多次4万多人2000多千米近3000个教师:地位:抗战时期八路军主动对日发起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学生: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重点突破】Q2.请结合以下史料分析敌后战场的地位和作用。材料1:材料2:(共产党)发动全面游击与反击,……使平汉铁路方面之日军始终未能越过黄河,对徐州会战及而后之武汉会战协力甚大。 —国民党《国民革命战史第三部》材料3: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而何来 ……其中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人后方的游击战争……八路军的将士尤其应该感谢给予自己各种善意援助与忠忱鼓励的友军将士。”—毛泽东《八路军军政杂志》1939年 【知识整合】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 阅读教材完成问题;①时间:1940年8月;②指挥员、部队:彭德怀,八路军;一百多个团;③地点:华北;④主要目标: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⑤战果:毙伤俘日伪军4万多人,破坏交通线2000多公里,拔掉据点近3000个。感悟百团大战的意义。敌后战场是相持阶段抗战的主战场。在战略上有力的配合敌后战场,为维护持久抗战的局面创造了条件。敌后根据地的建立,是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能够长期坚持下来的战略基地和后方,它的存在和发展,增强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保存和壮大了革命力量,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为后来的新中国建设积累了政治、经济经验。 图文史料展示,了解日本“囚笼政策”,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引导学生学会在时空观念的特定情境下,以唯物史观为方法,根据搜集整理的史料形成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达成历史解释的素养目标。通过对百团大战作战特点的分析,理解敌后战场依托抗日根据地,变被动为主动,中国共产党坚持在敌后抗战对抗战的胜利产生了重要影响。理解百团大战的意义与其中凸显的抗战精神。学生分组讨论,表达观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进一步认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所起到的作用,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课堂小结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与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同时积极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并逐步巩固壮大,成为抗日战争后期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的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根据教师小结内容。形成对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客观评价。 加强对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堂练习 1.(2021·江苏镇江·中考真题)伏击战胜利后的第二天(1937年9月26日),旅长陈赓在日记中记载:“这是八路军参战的第一次胜利,也是中日开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这次伏击战是( )A.平型关大捷B.淞沪会战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答案】A2.(2024·江苏苏州·中考真题)邓子恢主持下的华中抗日根据地由主七佃三的“三七分租”,逐渐改变为佃七主三的“倒三七分租”;为打击农村高利贷而规定为“分半给息”,即实行一分半利息,以保护贫苦农民利益。这些举措实施的土地政策是( )A.打土豪、分田地 B.减租减息政策 C.耕者有其田 D.包产到户【答案】B3.(2024·重庆·中考真题)1939年1月颁布的《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组织条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文化程度之差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该规定的实施( )A.巩固了中华苏维埃政权B.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C.改变了边区的土地政策D.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答案】B4.(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1940年8月,八路军在华北广阔的地域上发起了一场大规模战役,他们在敌人后方扒铁路、炸桥梁、毁公路、围攻炮楼和据点,历时四个多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这场战役是( )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答案】D 课堂随练,检查了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又是对本课知识进行小结和梳理,强化了本课重点,很好地落实本课课标要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课后反思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要围绕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的主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学时可通过多种图文资料的补充,让学生直观感受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的战斗场面及重要影响,了解抗日根据地军民的作战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式教学、小组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教育教学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其能够正确评价敌后战场的抗战活动。 反思得失,不断前进。
附1:板书设计
附2:【学史崇德】
走进英雄,感悟抗战精神
彭德怀在前线对日军阵地做近距离的观察。当时日军的炮弹不时打过来,但他不顾个人安危,依然手拿望远镜,全神贯注地观察日军动向。摄影记者徐肖冰抓住时机抢拍下了这一珍贵的画面。照片上彭德怀背依壕壁、手持望远镜瞭望时泰然自若的姿态,表现出八路军将领英勇无畏的精神。
阅读材料,从彭德怀身上,你能体会到什么精神?
提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附3:【作业布置】
八年级(1)班以“抗战歌曲中的历史”为主题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选取了《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的歌词为研习素材。(注:《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是电影《铁道游击队》的插曲,该电影叙述了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历史。)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歌词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车站和铁道线上,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我们扒飞车那个搞机枪,闯火车那个炸桥梁;就像钢刀插入敌胸膛,打得鬼子魂飞胆丧!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哎嘿
——摘自童心编著《经典老歌400首》
问题:周老师请同学们为材料中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歌词语曲,小历同学采用低沉、舒缓的旋律,史同学采用铿锵有力的旋律。你认为应采用怎样的旋律才符合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情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抗日战争的知识,说明理由。
【答案】答案:采用铿锵有力的旋律。《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反映的是山东南部枣庄矿区一支英雄抗日武装力量,沉重打击日本侵略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