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新世纪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六安新世纪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六安新世纪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4年央视春晚主题为“龙行龘龘,欣欣家国”。有人认为,活用生僻字不仅用词贴切、生动,而且唤起了大家对生僻字的关注和兴趣,能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也有人认为,生僻字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应该大胆舍弃。对生僻字的不同态度体现了( )
A.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 B.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并影响人们的行动 D.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农民要面对和处理耕作收获的计划与耕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这说明( )
A.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B.在实际生活和实践中人们都会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和必须回答的问题
D.在生活和实践中,要做到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下列观点与漫画中所反映的世界观属于不同派别的是( )
①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②天命有定端,守分绝所欲
③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 ④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由此可知( )
①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违背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
②旧唯物主义没有正确处理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③实践的观点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钥匙,也是其重要特征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了旧唯物主义,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在哲学史上一直存在着两大对立的阵营,两大派别的斗争。下列能体现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
①“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与“理生万物”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我思故我在”
③“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与“天命有定端,守分绝所欲”
④“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与“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习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改变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②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
③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方法论指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运动 B.主观能动性 C.客观实在性 D.客观存在性
8.人的身体是抗击病毒的机器,当病原体进入人体,人会发烧,升高的体温刺激免疫系统打败病毒。在理想的情况下,热量创造了一个环境,让病原体难以生存。科学家研究发现,随着自然界的温度不断升高,病原体生存的环境也在整体升温,在这种情况下,它们更加能够适应人体发烧的体温,一旦病原体适应更高的温度,人的免疫系统就无法发挥作用。材料表明( )
①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人类要保护自然环境
②人类在受自然环境制约的同时也改变自然环境
③人类只能适应自然环境变化而不能改变自然环境
④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人类不能随意改变自然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永动机”的研究已被证明了是不可能成功的,若继续在这个问题上花费人力、物力去研究,要么是别有用心的骗子,要么是痴迷于永动机幻想的非专业人士。很久以前,物理学家焦耳就成功测出热功当量的数值,并且具体阐述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关于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B.尊重客观规律是对规律进行改造的前提
C.正确认识规律是想要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D.主动感知规律,才能预设规律
10.2024年3月28日,农业农村部在湖北宜昌组织开展中华鲟保护宣传和增殖放流活动,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华鲟繁育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本年度成功培育超过百万尾放流规格中华鲟幼鱼,将对补充中华鲟自然种群发挥重要作用。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应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人类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战胜自然
③要在把握人与自然对立统一中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
④人类可以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创造出新的物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贵州,落后的交通曾经是长期制约发展的突出瓶颈。而今,“万桥飞架”突破山水阻隔,覆盖于千沟万壑上的“高速平原”持续铺就,当地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可见( )
①实践能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②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③实践能够突破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
④地理环境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之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近年来,人民群众参与户外运动的热情十分高涨,但户外运动设施建设及服务相对滞后。为此,2023年10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该方案的实施有望推动户外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体现了( )
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④意识源于物质,并能促进事物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智谱AI是国内最早入局大模型赛道的公司之一,2024年1月,新一代基座大模型GLM-4正式推出,GLM-4智能体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可根据用户意图,自动理解、规划指令以完成复杂任务;GLMs个性化智能体定制功能亦同时上线。由此可知( )
①GLM-4智能体的工作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
②AI可以有效帮助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④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2024年“五一”节假日期间,各大景点均迎来客流高峰,“无痕旅游”一词再度爆火。“无痕旅游”提倡游客不随意丢垃圾、触摸文物古迹等,尽可能保持景区原貌。“无痕旅游”是文明力量的传递,要从现在开始践行,让自己成为风景的一部分。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要在遵循生态规律客观性的基础上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②要以“无痕旅游”理念为依据,正确处理好人与景区的关系
③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要将“无痕旅游”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④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无痕旅游”是符合时代发展的理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将进行多次出舱活动,开展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完成空间站碎片防护加固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平台设备安装与回收等各项任务。从哲学上看,该发射任务的完成体现了( )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④主观能动性的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2024年1月11日,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吉祥物发布。吉祥物“滨滨”和“妮妮”原型是出生于黑龙江的小东北虎,寓意“哈尔滨欢迎您”。吉祥物面部特征参考了北方特色的传统民俗玩具布老虎,耳朵和额头上的装饰,借鉴了哈尔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方正剪纸的视觉语言。材料说明( )
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吉祥物的创作来源于设计者的灵感
②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吉祥物形象展示了东北人民的热情
③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吉祥物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④意识是对物质的如实反映,吉祥物真实反映了东北虎的形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四大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贝克莱说某个东西存在,无非是说它被我们感知到。我们无法把存在与被感知分离开来,离开被感知去设想存在。由此可见,存在和被感知是一回事,“存在就是被感知”。朱熹说,“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材料二 17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伽森狄,认为宇宙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原子是永恒运动的,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
(1)材料中的哲学家在共同思考什么问题?(2分)
(2)材料一中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他们有什么共同点?(6分)
(3)材料二属于哪种基本哲学派别?请你评析这个观点?(6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伟大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关注和回答新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从而得到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习近平文化思想深邃,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引领世界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
习近平文化思想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结合材料并运用“时代精神的精华”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2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团结奋斗创未来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们今天所要创造的复兴伟业,不是在风平浪静下的马到成功,不是在鲜花掌声中的乐享其成,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见及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发扬团结斗争精神。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
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分析说明“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这一论断给我们的启示。(12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质生产力是建立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要求下,以新理念、新技术、新形态为主要内涵的先进的生产力。当前,我国具有产业体系完备、超大规模市场等优势,同时又存在着产业竞争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不足等问题。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未来产业。一方面,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加快形成引领产业发展的强大动能。另一方面,引领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未来产业技术路线不确定、发展模式不固定、技术范式有待形成,要加快各方面的探索实践。
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14分)
高二政治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C
2.B
3.D
4.D
5.A
6.D
7.C
8.A
9.A
10.B
11.B
12.A
13.D
14.B
15.C
16.C
17.(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源。(2分)
(2)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朱熹认为理生万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二者都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意识,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6分)
(3)材料二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评价: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6分)
18.①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伟大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具有实践性。(4分)②这一重要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问题,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4分)
③习近平思想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独特理论品质。(4分)
19.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能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6分)②新征程创造新伟业,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发扬团结斗争精神,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又要勇于实践,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更要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巩固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依靠人民团结奋斗,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分)
20.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正确看待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抓住机遇,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7分)②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在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要尊重经济运行规律,迎难而上,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各方面的探索实践,形成引领产业发展的强大动能。(7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