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教学设计思路
(一)设计思路本课立足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以统一多民族国家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为线索,采用大通史的思路,着重强调清朝疆域的开拓体现出来的鼎盛局面。盛极必衰,鼎盛背后隐藏着危机,层层递进,帮助学生梳理时空脉络,对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趋势有所思考。(二)内容主旨清朝疆域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疆域版图,疆域面积总体而言在增加,政府实现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也形成了“有疆有界”的边疆意识。因此,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走向成熟的阶段。但是盛极必衰,疆域辽阔是清朝国力鼎盛的表现,但是这个时候重陆疆轻海疆,沿海地区面临着外来侵略者的骚扰,统治者闭关自守,也逐渐和世界向外扩张的潮流相脱轨。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清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清朝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康乾盛世时期的君主专制与疆域奠定,以及康乾盛世后期统治危机的出现。以康乾盛世为中心,本课的三个子目一脉相承: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使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促使康乾盛世出现并延续,而疆域的开拓与奠定则是康乾盛世的重要表现;但康乾盛世之中也埋藏着危机,并于盛世后期逐渐显露,使清王朝对内遭遇起义,对外渐趋落伍。学生情况分析近年来清宫剧热播使多数学生对清史有所了解,且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较感兴趣。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与逻辑分析能力,在纵向对比上已经能做得比较好,但由于知识体系还不够完善,在横向对比上还略有不足。
教学目标
了解清朝疆域与历代疆域的不同,知道清朝疆域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成熟阶段。分析盛世危机并进行横向比较,认识康乾盛世后期出现的统治危机。在分析史料、神入历史、填写表格及阅读地图的过程中,锻炼材料分析能力、归纳梳理能力,培育时空观念与历史解释能力。通过清朝故步自封与世界变化发展的横向对比,理解保持开放心态、顺应世界潮流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国家发展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成熟阶段教学难点:世界形势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历史图片、文字材料、影像资料、多媒体平台(二)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法、读书指导法、情感陶冶法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以《乾隆朝上谕档》和乾隆皇帝画像引入提问:乾隆皇帝最得意的事情是什么?揭晓答案,引出课题。过渡:和历史上历代的疆域相比,这样的疆域有什么让乾隆帝值得得意的地方呢? 结合教师给出的材料和舌吻进行思考。 通过有趣的导入和层层深入的问题链,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探究一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很满意,一问何以称“盛” 1.展示西周、秦、元、清朝的形势图提问:请同学们根据左边四幅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疆域发生的变化。提示:我们看地图,不仅可以看具体的方位,还可以关注地图中的文字信息2.展示新中国的地图和清朝的形势图提问:同学们可以对比一下如今中国的地图和清朝的疆域图,发现了什么?过渡:在辽阔的土地上,满清王朝实行的并不是一刀切的管理制度。3.展示清朝1820年形势图提问:在不同的民族聚居区实行不同的政策,反映了清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存在着什么样的特点呢?4.总结归纳古代中国疆域发生的变化。疆域面积总体而言在增加,政府实现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也形成了“有疆有界”的边疆意识。因此,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走向成熟的阶段。 学生上台写思路结合教材内容回答长得很像,到了清朝中期,疆域基本奠定。结合材料回答:因地制宜 通过对地图的解读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走向成熟的阶段,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探究二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很得意,二问何以称“盛” 过渡:我们经常说国土辽阔,人口众多。那么清朝的有没有实现人口众多呢? 1.展示公元700-1800年中国人口与世界人口对比数提问1:为什么这一时期人口很多,增长地这么快呢?提问2:这个时候的中国,还存在着哪些问题?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学生上台写思路): 1. ①疆域面积,垦荒与耕地面积的扩大; ②中央垂直管理,政局稳定;③外来农作物的传入和广泛种植;(玉米甘薯)④出现赋税政策变革,人身依附关系松动。2. 官吏腐败、人口膨胀、农民起义 通过对表格信息的解读,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归纳梳理能力。
探究三 皇帝的野望很丰满,洋人的日记很骨感——盛世下的危机 播放《向天再借五百年》视频过渡:面对清朝辽阔的版图,康熙皇帝说他还想再活五百年。他想长生不老!展示材料:“可怜的半饥饿的中国人,......喜欢吃各种动物肉,甚至腐坏的都吃”在法庭上金钱万能,钱多的人总是有理。 “任何进步在那里都无法实现” 提问:这样功勋卓著的皇帝,如果再活五百年,中国会变成什么样?你希不希望康熙再活五百年?如果不希望,请说明理由 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小组讨论,并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与前文清朝的鼎盛形成鲜明对比,增加教学冲击力与起伏感,激发学生思考意愿。
总结升华 康乾盛世是最美的落日余晖。在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发展地如火如荼的时候,清王朝的统治者仍然做着天朝上国、四夷来朝的美梦。乾隆皇帝仍然浩浩荡荡七下江南寻花问柳、大修离宫别院,宠信大贪官和珅,在肆无忌惮的挥霍着他爷爷和爸爸留给他的国本。殊不知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工业文明、殖民扩张正向东方古老的中国袭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对康乾盛世做出理性的看待 巧妙总结本课所学,并引出下节课的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古代史整体学习过程其实就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初建、发展、进一步发展乃至成熟的过程。因此,在设计本课时,采用了一个大通史的思路,着重强调清朝疆域的开拓体现出来的鼎盛局面。盛极必衰,鼎盛背后蕴含着隐患,层层递进,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脉络。除此之外,我们现在谈的更多的是历史教育,也就是服务于我们生活与人生的教育。然而,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如何把历史教育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成为一个问题,如何避免过多的现实投射与牵绊?又如何避免绝口不提现实?其实也是笔者在探讨的一些问题。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已做了些许尝试,但还有着很大的探索空间,应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做进一步的尝试与努力。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