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多校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课堂作业(一)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多校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课堂作业(一)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多校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课堂作业(一)试卷
1.(2024八上·柯桥月考)下列有关水的认识和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天然水洁净清澈,提倡直接作饮用水
B.“水能载舟”是由于水有浮力,物体浸没在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C.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可利用蒸馏法从海水之中提取淡水
D.用来盛开水的热水瓶底常沉积一层水垢,这说明自来水是纯净物
2.(2024八上·柯桥月考)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B.植物油和水混合,水是溶剂,植物油是溶质
C.冰和水混合在一起,冰是溶质,水是溶剂
D.油脂溶解在汽油中,油脂是溶质,汽油是溶剂
3.(2024八上·柯桥月考)关于电解水的实验,错误的是(  )
A.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C.水电解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有氢气和氧气
D.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氧气
4.(2024八上·柯桥月考)打开啤酒瓶盖时,你会发现啤酒会自动喷出,喝了啤酒后又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溶解性与外界的压强和温度有关,下列关于气体溶解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压强减少,气体溶解度增大 B.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
C.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D.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增大
5.(2024八上·柯桥月考)我国自主研制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一号”质量为3万吨,于2022年3月15日被顺利装上驳船运往珠江口盆地海域。驳船因载有“海基一号”而多排开海水的质量(  )
A.等于3万吨 B.大于3万吨 C.小于3万吨 D.都有可能
6.(2024八上·柯桥月考)要配制100g5%的氯化钠溶液,除了需要托盘天平和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一组仪器(  )
A.烧杯试管玻璃棒 B.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
C.烧杯胶头滴管漏斗 D.烧杯酒精灯玻璃棒
7.(2024八上·柯桥月考)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
A.酒精和水—蒸馏 B.泥沙和水—过滤
C.食盐和碘—加热 D.汽油和水—过滤
8.(2024八上·柯桥月考)某同学做“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步骤乙中水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是2N
B.步骤乙中物体排开水的重力为1N
C.步骤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该是2N
D.步骤乙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是1N
9.(2024八上·柯桥月考)在粗盐提纯实验中最后进行氯化钠溶液蒸发时,一般有如下操作:①固定铁圈位置②放置蒸发皿③放置酒精灯④加热并搅拌⑤停止加热,借余热蒸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③①②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③②①④⑤
10.(2024八上·柯桥月考)如图所示,将同一个小球分别放入甲、乙、丙三种不同液体中,静止时小球在甲液体中漂浮、在乙液体中悬浮、在丙液体中下沉到底部。如果用ρ甲、ρ乙、ρ丙分别表示三种液体的密度,则关于三种液体密度大小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ρ丙 B.ρ甲=ρ乙>ρ丙
C.ρ甲>ρ乙>ρ丙 D.ρ甲<ρ乙<ρ丙
11.(2024八上·柯桥月考)大桥施工时,要向江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构件,假设一正方体构件被缓缓吊入江水中(如图甲),在沉入过程中,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逐渐增大,随着h的增大,正方体构件所受浮力F1、钢绳拉力F2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浮力F1随h变化的图线是图乙中的①图线
B.构件的边长为4m
C.构件所受的最大浮力为1.2×105N
D.构件的密度为2.5×103kg/m3
12.(2024八上·柯桥月考)在不同温度下,将一定量的氯化钠和硝酸钾分别加入100g水中,实验情况记录于下表中,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
序号 温度 溶解情况
实验1 20℃ 最多溶解36g氯化钠 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
实验2 40℃ 加入36g氯化钠全部溶解 加入31.6g硝酸钾全部溶解
实验3 80℃ 最多溶解38.4g氯化钠 最多溶解169g硝酸钾
A.硝酸钾的溶解能力一定大于氯化钠
B.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一定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C.将实验3所得溶液分别降温至20℃后,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氯化钠<硝酸钾
D.将实验2所得溶液分别升温至80℃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硝酸钾
13.(2024八上·柯桥月考)将一个密度为0.9×103kg/m3的实心小球,先后浸没在水和酒精中,松开手后,小球静止时,排开水和酒精的体积分别为V1和V2,小球在水和酒精中所受的浮力分別为F1和F2。以下判断正确的是(ρ酒精=0.8×103kg/m3)(  )
A.V1:V2=1:1F1:F2=5:4 B.V1:V2=4:5F1:F2=1:1
C.V1:V2=8:9F1:F2=10:9 D.V1:V2=9:10F1:F2=9:8
14.(2024八上·柯桥月考)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物体,当物体浸入水中1/4体积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5N;当物体浸入水中1/2体积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取下该物体放入水中,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是(  )
A.12N B.10N C.7N D.6N
15.(2024八上·柯桥月考)如图所示,将一体积为10cm3的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木块轻轻放入一盛满某种液体的溢水杯中,溢出液体的体积为8cm3;若将木块从中间锯掉一半,将剩余部分再次轻轻放入装满该液体的溢水杯中,则该液体会溢出(  )
A.3cm3 B.4cm3 C.5cm3 D.6cm3
16.(2024八上·柯桥月考)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Ⅱ为电解水生成的气体体积与时间关系图,并查阅资料可知,在20℃时,气体的压强为1.01×105Pa,1升水可以溶解气体的体积:氢气为0.01819L,氧气为0.03102L。试完成下列问题:
(1)这个现象说明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的变化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证明气体A的方法是   ;
(2)从理论上看,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应为   ,但从图Ⅱ发现,反应开始时几分钟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于2:1,几分钟后气体的体积比接近2:1,试问其原因可能是   。
(3)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   组成的。
(4)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5)电解水的过程可用图示表示,粒子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
17.(2024八上·柯桥月考)有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为100克的水,在相同的温度下,向四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200g、150g、100g、50g某溶质,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请回答:
(1)   (填序号)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D烧杯中的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不分层,这说明溶液具有   特点。
(3)要使C烧杯与D烧杯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可向C烧杯继续加入水   克。
18.(2024八上·柯桥月考)下图是小明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8.5%的蔗糖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配制上述溶液,小明要称取蔗糖   g。
(2)用图中所示的序号表示正确配制该溶液的操作顺序为   。
(3)若上图③中砝码的质量为15g,游码的读数为3.5g,则小明称得的蔗糖质量实际为   g。若所量取的水的质量没有错误,实际配制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9.(2024八上·柯桥月考)如图所示,一支重0.4N的试管管口朝下,管内封住适量的空气恰好悬浮在水中,此时它受到的浮力是   N。若用手指轻轻按压一下试管底,则试管将会   (填“先下沉后上浮”“一直下沉”或“先下沉后悬浮”)。
20.(2024八上·柯桥月考)台秤上放半杯水,台秤的示数为20牛,再将重为7牛的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当金属块全部浸入水中时,如图所示,测力计的示数为5牛,则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是   牛,此时台秤示数为   牛。若再将金属块缓慢向下移动一段距离(没有碰到杯子底部),台秤示数将   (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21.(2024八上·柯桥月考)探究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液体温度的变化实验如表所示,请回答问题:
探究目的 了解物质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情况:学习测量液体温度变化的方法
实验用品 药匙、烧杯、玻璃棒、氢氧化钠固体、水
操作过程 (如图所示)
(1)图示③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   。
(2)图示③中错误操作改正后,上述实验能否测得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范围?为什么?   
22.(2024八上·柯桥月考)某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和量筒研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多少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表格:①在量筒中加入水,读出量筒内水面位置的刻度。②把系有细线的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测出铁块的重力。③把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铁块浸没在盛有水的量筒里,再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④读出量筒内水面位置升高后的刻度。⑤计算铁块排开水的体积,求出铁块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
铁块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铁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N 水的体积/cm3 水和铁块的总体积/cm3 排开水的体积/cm3 排开水受到的重力/N
(1)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发现设计的表格中缺少一项,该项是   。补充完整后,完成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量筒中不能加太多的水,否则无法直接测出   ,从而不能得出实验结论。
(3)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结论不可靠,理由是____(多选)。
A.没有进行多次重复实验
B.没有换用其他液体进行实验
C.没有进行物体部分浸入水中时的实验
23.(2024八上·柯桥月考)从自然界中获得的粗盐,含有较多的杂质,需要精制。为了除去粗盐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 A、B、C 三个步骤。
(1)B 步骤称为   。
(2)B、C 两个步骤中玻璃棒各自的作用分别是   和   。
(3)C 步骤中, 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该____(填字母)。
A.移去酒精灯,停止搅拌
B.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
C.继续加热蒸干水分,再移去酒精灯
(4)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操作⑤是图甲中的哪个步骤   (填“字母”)。
24.(2024八上·柯桥月考)如图所示,小亮在做探究“圆锥体所受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有水和某种液体,请你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由图中步骤A、B、C可得结论:   。
(2)由图中步骤A、C、D可知,当物体浸没在水中并增大所处深度时,浮力的大小将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3)如果在步骤E中不小心使圆锥体接触了容器底而造成拉力减小,则由此所计算出的浮力大小将   (填“偏大”或“偏小”)。
(4)F图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圆锥体从其底部刚好接触水面开始缓慢下降进入水中,直到快接触到杯底,能大致反应圆锥体所受水的浮力F浮的大小与物体进入水中的深度h深关系的图象是下列图中的   (填字母)。
25.(2024八上·柯桥月考)使用一定浓度消毒液对物品和环境进行消毒,可以阻止传染病传播。图甲为某含氯消毒片的相关信息。图乙为不同消毒对象所对应的消毒液含氯浓度。
(1)消毒液需即配即用,因为存放过程中有效成分挥发而导致浓度变   。
(2)小红将10片消毒片加入1L水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消毒液,计算分析其所配制消毒液的消毒对象。
26.(2024八上·柯桥月考)现实验室要把20%的硫酸配制成5%的稀硫酸,小洪同学看了室内温度计上的示数为25℃。查了书本中不同温度下各溶质质量分数下的硫酸密度(g/mL),部分数据如下:
硫酸质量分数% 15℃时密度 20℃时密度 25℃时密度 30℃时密度
15 1.1045 1.1020 1.0994 1.0968
20 1.1424 1.1394 1.1365 1.1335
25 1.1816 1.1783 1.1750 1.1718
(1)从表中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硫酸密度和其质量分数的关系为:   。
(2)要配制20g5%的稀硫酸,需要量取水多少mL,需要20%的硫酸为多少ml?
27.(2024八上·柯桥月考)一个不规则的实心物体,质量55g,放入装满纯水的烧杯中,沉入底部,排开0.5N的水。然后向烧杯中加盐并搅拌,直到物体悬浮为止。g=10N/kg。求:
(1)物体在纯水中所受的浮力。
(2)物体的体积。
(3)物体悬浮时盐水的密度。
28.(2024八上·柯桥月考)小明学了浮力的知识后,想制造一台浮力秤,他将一段密度为0.5×103 kg/m3、横截面积为0.02 m2、长度为50 cm的粗细均匀的木料进行不吸水处理后,上部装上轻质秤盘,再将其竖立水中,如图所示.(ρ水=1.0×103
kg/m3)
(1)空载时浮力秤所受的浮力是多少牛?
(2)浮力秤的0刻度线的位置距木料下表面多少厘米?
(3)此浮力秤的最大测量值是多少?
(4)为了使其量程更大,可以将此浮力秤放入密度   (选填“更大”或“更小”)的液体中。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A、根据天然水与饮用水的要求是否相符来分析;
B、根据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来分析;
C、根据制备淡水的方法来分析;
D、根据自来水的成分来分析。
【解答】A、天然气中含有很多杂质、微生物,不能直接饮用,故错误;
B、“水能载舟”是由于水有浮力,物体浸没在水中,只要是完全浸没,则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受到的浮力不变,故错误;
C、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可虑用蒸馏法从海水之中提取提取淡水,故正确;
D、自来水加热后能形成水垢,这又说明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的化合物,所以自来水是混合物,故错误。
故答案为:C。
2.【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A、被溶解的物质是溶质,能溶解溶质的物质是溶剂;
B、根据溶液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溶液是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溶质与溶剂的判断分析。
【解答】A、稀盐酸是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的;氯化氢是溶质,水是溶剂,故错误;
B、植物油和水混合,属于乳浊液,没有溶质和溶剂,故错误;
C、冰和水混合在一起,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没有溶质和溶剂,故错误;
D、油脂溶解在汽油中,油脂是溶质,汽油是溶剂,故正确;
故答案为:D。
3.【答案】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
【解答】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B、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该选项说法正确;
C、水电解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不能说明水中有氢气和氧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氧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4.【答案】A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进行分析,温度越低,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解答】解:A、打开瓶盖,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故A错误;
B、打开瓶盖,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啤酒会自动喷出,故B正确;
C、喝了啤酒后,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会打嗝,故C正确;
D、喝了啤酒后,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故若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增大,故D正确;
故选A.
5.【答案】A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一号”质量为3万吨,于2022年3月15日被顺利装上驳船运往珠江口盆地海域,驳船漂浮,多排开海水的质量等于导管架“海基一号”的质量。
【解答】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一号”质量为3万吨,于2022年3月15日被顺利装上驳船运往珠江口盆地海域,驳船漂浮,
Δm排=Δm=3万吨,多排开海水的质量等于导管架“海基一号”的质量。
故答案为:A。
6.【答案】B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实验室配制100g5%的NaCl溶液操作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溶解,根据各操作所需要使用的仪器,判断所列仪器是否需要。
【解答】A、配制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试管,该组仪器不合适,故选项错误。
B、托盘天平用于称取固体氯化钠、量筒与胶头滴管用于准确量取水、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故选项正确。
C、配制100g5%的NaCl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漏斗,该组仪器不合适,故选项错误。
D、配制100g5%的NaCl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加热,则不需要使用酒精灯,该组仪器不合适,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7.【答案】D
【知识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
【解析】【分析】根据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是指人们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的不同点,采用适当的方式将混合物中各物质分离开来的科学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A、酒精易溶于水,但是它们的沸点不同,可以使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选项说法正确。
B、泥沙难溶于水,可采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泥沙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碘易升华,可用加热的方法分离食盐和碘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汽油呈液态,且难溶于水,不能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8.【答案】A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D.根据称量法F浮=G-F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
B.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G排=F浮 计算排开水的重力;
C.桶和水的总重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与桶的重力之和;
A.浮力等于物体在液体中上下两个表面的压力差。
【解答】 D.乙受到的浮力F浮=G-F=3N-1N=2N,故D错误;
B.因为乙受到的浮力F浮=2N,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排开水的重力G排=F浮=2N,故B错误;
C.由B知,排开水的重力G排=2N,所以F丙=F4+G排=2N+0.2N=2.2N,故C错误;
A.由D可知,F浮=2N,所以水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应等于2N,故A正确。
故选A。
9.【答案】A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根据蒸发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组装仪器时,要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顺序,首先放置酒精灯,固定铁圈位置,放置蒸发皿,将液体加入,然后加热并搅拌,待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借余热蒸干,故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①②④⑤。
故答案为:A。
10.【答案】C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 根据小球在甲、乙、丙三种液体中的状态,利用物体浮沉条件比较其密度大小。
【解答】 静止时,小球在甲液体中漂浮,乙液体中悬浮,丙液体中沉底,则根据浮沉条件可得:ρ球<ρ甲,ρ球=ρ乙,ρ球>ρ丙;所以,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ρ甲>ρ乙>ρ丙。
故答案为:C。
11.【答案】D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 (1)先分析构件下沉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变大,因此构件受到的浮力变大,当构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时,构件受到的浮力也不再改变;
(2)当构件完全淹没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为构件的边长;
(3)当构件全部淹没时,排开水的体积最大,则构件受到的浮力最大;从乙图中可以判断出最大浮力的范围;
(4)根据图中可知构件完全浸没时的拉力,此时构件受到的浮力、重力以及拉力的关系为F浮=G-F2,然后将密度和体积代入可得ρ水gV排=ρgV-F2,将已知数据代入即可求出构件的密度。
【解答】 A、由图可知,构件在浸入水中的过程时排开的水的体积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构件受到浮力逐渐变大;当构件浸没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以浮力不变,由图乙可知,浮力F1随h变化的图线是图乙中的②,故A错误;
B、从乙图中可以看出,当构件完全浸没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为2m,所以构件边长为2m,故B错误;
C、从乙图中可以看出,当构件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小于1.2×105N,故C错误;
D、构件完全浸没时,构件排开水的体积V排=V=L3=(2m)3=8m3,
由图乙可知,此时的拉力F2=1.2×105N,
根据称重法可知,F浮=G-F2,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密度公式和重力公式可知,ρ水gV排=ρgV-F2,
代入数据可得:1×103kg/m3×10N/kg×8m3=ρ×10N/kg×8m3-1.2×105N,
解得:构件的密度:ρ=2.5×103kg/m3,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2.【答案】D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A、由实验情况记录表可知,20℃,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NaCl,而最多溶解31.6gKNO3,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40℃,100g水中加入36gNaCl全部溶解,加入31.6gKNO3也全部溶解,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20℃,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NaCl,而最多溶解31.6gKNO3,进行分析判断。
D、80℃,100g水中最多溶解38.4gNaCl,最多溶解169gKNO3,进行题意分析判断。
【解答】 A、由实验情况记录表可知,20℃,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NaCl,而最多溶解31.6gKNO3,则20℃,KNO3的溶解能力一定小于NaCl,故选项说法错误。
B、40℃,100g水中加入36gNaCl全部溶解,加入31.6gKNO3也全部溶解,但由于不知溶液是否饱和,无法比较NaCl与KNO3的溶解度大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C、20℃,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NaCl,而最多溶解31.6gKNO3,即20℃,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则将实验3所得溶液分别降温至20℃后,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NaCl>KNO3,故选项说法错误。
D、80℃100g水中最多溶解38.4gNaCl,最多溶解169gKNO3;实验2所得溶液即40℃100g水中加入36gNaCl全部溶解、加入31.6gKNO3全部溶解形成的溶液,将实验2所得溶液分别升温至80℃后,由于溶液的组成未发生改变,则溶液的浓度NaCl>KNO3,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13.【答案】D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分别比较小球与水和酒精的密度关系,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得出浸没在水和酒精中,松开手后,小球静止时的状态,设小球的质量为m,然后根据物体漂浮,浮力等于重力,以及密度公式分别列出排开水和酒精的关系式,然后相比即可解答;
(2)已知小球排开水和酒精的体积之比,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其所受浮力之比。
【解答】 (1)设小球的质量为m,
因为ρ球<ρ水,所以将小球浸没在水中,松开手后,小球静止时漂浮在水面上,则浮力F1=G=mg,又因为F浮=ρ液gV排,所以排开水的体积,
因为ρ球>ρ酒精,所以将小球浸没在酒精中,松开手后,小球静止时沉底,
则根据可得,排开酒精的体积,
所以,排开水和酒精的体积之比为:;
(2)小球在水和酒精中所受的浮力之比:。
故答案为:D。
14.【答案】D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 (1)利用称重法和F浮=ρgV排列出方程组求出该物体的重力和体积;
(2)根据F浮=ρgV排求出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然后与重力比较,即可判断物体在水中所处的状态,最后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求出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
【解答】 设物体的体积为V,其重力为G,
当物体浸入水中体积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5N,
根据称重法测浮力可得:F浮1=G-F拉1,
即ρ水g×V=G-3.5N---------①,
当物体浸入水中一半体积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
根据称重法测浮力可得:F浮2=G-F拉2,
即ρ水g×V=G-1N---------②,
②式÷①式,解得:G=6N,
将G=6N代入②式可得:V=1×10-3m3,
取下该物体放入水中,假设其浸没在水中,则它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1×103kg/m3×10N/kg×1×10-3m3=10N>6N(即浸没时浮力大于木块的重力),
因为F浮>G,
所以,取下该物体放入水中,该物体将上浮最终处于漂浮状态,
则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F浮'=G=6N。
故答案为:D。
15.【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 由图示和题意可知,木块漂浮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G=mg可得:ρ液V排=m木,根据V排与m木关系得出结论。
【解答】 将正方体木块轻轻放入一盛满某种液体的溢水杯中,溢出液体的体积为8cm3,根据阿基米德可得:F浮=G排=ρ液gV排;
由图知木块漂浮,所受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即:F浮=G木,故ρ液gV排=G木=m木g,则:ρ液V排=m木;
若将木块从中间锯掉一半,将剩余部分再次轻轻放入装满该液体的溢水杯中,由于木块和液体的密度不变,木块仍处于漂浮状态,则有:ρ液V排'=m木',当木块的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也变为原来的一半,为4cm3,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16.【答案】(1)化学;用点燃的火柴去点燃看是否有蓝色火焰
(2)2:1;相同条件下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
(3)氢和氧
(4)水氢气+氧气
(5)④③①②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
【解答】(1)证明气体A的方法是点燃,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说明气体是氢气;这个现象说明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2)从理论上看,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应为2:1,但从图Ⅱ发现,反应开始时几分钟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于2:1,几分钟后气体的体积比接近2:1,试问其原因可能是相同条件下氢气比氧气更难溶于水。
(3)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4)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水氢气+氧气。
(5)电解水的过程可用如图示表示,粒子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④③①②。
17.【答案】(1)D
(2)稳定性
(3)100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 (1)条件不变时,烧杯中有固体溶质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没有固体溶质的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根据溶液的具有稳定性分析;
(3)根据分析。
【解答】 (1)AB中都含有固体溶质,因此都是饱和溶液,C中没有固体溶质,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D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D烧杯中的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不分层,这说明溶液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3)C烧杯溶质是100g,溶剂是100g,D烧杯中溶质是50g,溶剂是100g,故要使C烧杯与D烧杯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可向C烧杯继续加入水100克。
18.【答案】(1)18.5
(2)⑤③①④②
(3)11.5;12.4%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据②是溶解操作,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主要基本步骤,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图③中,使用了游码,砝码和蔗糖的位置放反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 配制上述溶液,小明要称取蔗糖:100g×18.5%=18.5g。
(2)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8.5%的蔗糖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蔗糖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配制该溶液的操作顺序为⑤③①④②。
(3)图③中砝码的质量为15g,游码的读数为3.5g,使用了游码,砝码和蔗糖的位置放反了,
小明称得的蔗糖质量实际为15g-3.5g=11.5g;
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则所需水的质量=100g-18.5g=81.5g,
若所量取的水的质量没有错误,实际配制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9.【答案】0.4;一直下沉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管内封住空气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1)知道试管悬浮,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求试管受到的浮力;
(2)若将试管向下轻轻一压,所处深度变大,压强变大,使试管内空气的体积变小,排开水的体积变小,受到水的浮力变小,而自重不变,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
【解答】 (1)因为试管悬浮,管内封住空气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F浮=G管=0.4N;
(2)若将试管向下轻轻一压,所处深度变大,由p=ρgh可知试管内空气受到的压强变大,使试管内空气的体积变小,排开水的体积变小,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V排g可知,受到水的浮力变小,而自重不变,所以可得F浮<G,试管将下沉、沉到水底。
20.【答案】2;22;不变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与弹簧测力计示数之差,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将容器、水和金属块看作一个整体,然后根据台秤的示数等于物体的重力减去拉力;根据浮力的影响因素以及作用判断在弹簧测力计拉环上力的大小,从而判断台秤示数的变化。
【解答】金属块受到的浮力:F浮=G-F示=7N-5N=2N;
将容器、水和金属块看作一个整体,则容器、水和金属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为20N+7N=27N,弹簧测力计对金属块竖直向上的拉力为5N,则台秤的示数为27N-5N=22N;
将金属块缓慢向下移动一段距离(没有碰到杯子底部),金属块受到浮力不变,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故台秤示数也不变。
21.【答案】(1)应该用玻璃棒搅拌
(2)不能,因为没有测量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前水的温度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温度计的用处和溶解的操作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目的是测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液体温度的变化,需要测出溶解前后的温度进行解答。
【解答】(1)温度计不能用来搅拌,这样可能使水银球破裂,应用玻璃棒搅拌。
(2)实验目的是测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液体温度的变化,需要测出溶解前后的温度,所以不能,因为没有测量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前水的温度。
22.【答案】(1)铁块的重力/N
(2)水和铁块的总体积
(3)A;B;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F浮=G排和F浮=G-F可判断缺少的内容;
(2)向量筒中不能加入太多的水,应该注“适量”水,水要能浸没物体,而且在放入物体后不能超过量筒的量程;
(3)为得到普遍性的规律,应换用不同液体进行多次重复实验以及进行物体部分浸入水中时的实验,多测几组数据进行分析。
【解答】 (1)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F浮=G排和根据称量法F浮=G-F测量浮力,需要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空气中物体的重力和水中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故表格少“铁块的重力/N”;
(2)向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不能太少,否则不能把固体完全浸没,也不能加入太多的水,否则在放入物体后超过量筒的量程不能测量出排开水的体积,从而不能得出实验结论;
(3)为得到普遍性的规律,应换用不同液体进行多次重复实验以及进行物体部分浸入水中时的实验,多测几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故ABC正确;
故答案为:ABC。
23.【答案】(1)过滤
(2)引流;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B
(4)C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B步骤的名称;
(2)根据过滤操作和结晶操作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
(3)根据结晶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4)从滤液中得到晶体的过程叫蒸发结晶,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B步骤为过滤;
(2)B为过滤,C为结晶,其中玻璃棒的用途为: 引流和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
(3) C 步骤中, 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该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故选B。
(4)根据图片可知,操作⑤,即从滤液中得到精盐,应该为蒸发结晶,故选C。
24.【答案】(1)物体在同一种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2)不变
(3)偏大
(4)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 (1)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研究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时,要控制物体液体的密度相同,体积不相同;
(2)根据称重法,由A、C、D可知物体在水中完全浸时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无关;
(3)由称重法可知:圆锥体所受液体的浮力F浮E=G-FE,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步骤E中不小心使圆锥体接触了容器底而造成拉力减小了,称重法得到的F浮将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变大;
(4)明确横纵轴表示的内容,再分析F随h的变化趋势,与表格中的实验结果相对照。
【解答】 (1)由图中步骤A可知圆锥体的重力大小,B、C中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不同,根据F浮=G-F示可知,B、C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可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由A、C、D可知,物体在水中完全浸时受到的浮力,与物体在水中的深度无关;
(3)由称重法可知:圆锥体所受液体的浮力F浮E=G-FE=4.4N-3.4N=1N,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步骤E中不小心使圆锥体接触了容器底而造成拉力减小了,称重法得到的F浮将偏大;
(4)在F图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圆锥体从其底部刚好接触水而开始缓慢下降进入水中,直到快接触到杯底,在完全浸没前,随着深度的增加,它排开水的体积不断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它受到的浮力增大。完全浸没后,深度增加,但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此时受到的浮力不变,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5.【答案】(1)变小
(2)食具果蔬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 (1)根据溶质质量对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来分析;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 (1)消毒液需即配即用,因为存放过程中有效成分挥发而导致浓度变小;
(2)1L水的质量约为1000g。
小红将10片消毒片加入1L水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消毒液,
其所配制消毒液的含氯量为,
因此其所配制消毒液的消毒对象为食具果蔬。
答:其所配制消毒液的消毒对象为食具果蔬。
26.【答案】(1)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密度越大
(2)解:设需要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的体积为x
x×1.1365g/mL×20%=20g×5%
解得:x≈4.4mL,
需要水的质量为:20g-4.4mL×1.1365g/mL=15g,
即水的体积是:15mL。
需要量取水15mL,需要20%的硫酸4.4mL 。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变化关系分析硫酸密度和其质量分数的关系;
(2)根据溶质质量不变原理分析计算;
【解答】 (1)从表中数据分析,可以得 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密度越大 。
27.【答案】(1)解: 物体在纯水中所受的浮力F浮力=G排=0.5N;
(2)解:物体的体积;
(3)解:物体的密度:;
当物体悬浮在盐水中时,盐水的密度等于物体的密度,即盐水的密度为1.1g/cm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G排计算;
(2)当物体完全浸没水中时,根据计算物体的体积;
(3)首先根据计算出物体的密度,再根据悬浮条件计算盐水的密度。
28.【答案】(1)解:F浮 = G物 = ρ物V物g = ρ物shg
F浮 = 0.5×103Kg/m3×0.02m2×0.5m×10N/Kg = 50N
(2)解:V排 = F浮/ρ水g = 50N/(1.0×103Kg/m3×10N/Kg) = 5×10-3 m3
h排 = V排/s = 5×10-3 m3/2×10-2 m2 = 25 cm
(3)解:F总浮 = ρ水gV物 = ρ水gsh
F总浮 = 1.0×103Kg/m3×10N/Kg×0.02m2×0.5m = 100N
F量程 = F总浮 - G物 = 100N - 50N = 50 N
(4)更大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公式G物 = ρ物V物g = ρ物shg计算出浮力秤的重力,再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计算出空载时它受到的浮力;
(2)首先根据计算出浮力秤空载时排开水的体积,再根据公式计算0刻度线的位置距离木料下表面的距离;
(3)首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总浮 = ρ水gV排计算出木料全部浸没时受到的总浮力,再根据F量程 = F总浮 - G物计算出浮力秤的最大测量值。
(4)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 = ρ液体gV排可知,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能够测量的物体重力就越大,即量程越大。
1 / 1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多校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课堂作业(一)试卷
1.(2024八上·柯桥月考)下列有关水的认识和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天然水洁净清澈,提倡直接作饮用水
B.“水能载舟”是由于水有浮力,物体浸没在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C.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可利用蒸馏法从海水之中提取淡水
D.用来盛开水的热水瓶底常沉积一层水垢,这说明自来水是纯净物
【答案】C
【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A、根据天然水与饮用水的要求是否相符来分析;
B、根据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来分析;
C、根据制备淡水的方法来分析;
D、根据自来水的成分来分析。
【解答】A、天然气中含有很多杂质、微生物,不能直接饮用,故错误;
B、“水能载舟”是由于水有浮力,物体浸没在水中,只要是完全浸没,则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受到的浮力不变,故错误;
C、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可虑用蒸馏法从海水之中提取提取淡水,故正确;
D、自来水加热后能形成水垢,这又说明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的化合物,所以自来水是混合物,故错误。
故答案为:C。
2.(2024八上·柯桥月考)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B.植物油和水混合,水是溶剂,植物油是溶质
C.冰和水混合在一起,冰是溶质,水是溶剂
D.油脂溶解在汽油中,油脂是溶质,汽油是溶剂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A、被溶解的物质是溶质,能溶解溶质的物质是溶剂;
B、根据溶液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溶液是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溶质与溶剂的判断分析。
【解答】A、稀盐酸是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的;氯化氢是溶质,水是溶剂,故错误;
B、植物油和水混合,属于乳浊液,没有溶质和溶剂,故错误;
C、冰和水混合在一起,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没有溶质和溶剂,故错误;
D、油脂溶解在汽油中,油脂是溶质,汽油是溶剂,故正确;
故答案为:D。
3.(2024八上·柯桥月考)关于电解水的实验,错误的是(  )
A.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C.水电解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有氢气和氧气
D.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氧气
【答案】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
【解答】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B、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该选项说法正确;
C、水电解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不能说明水中有氢气和氧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氧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4.(2024八上·柯桥月考)打开啤酒瓶盖时,你会发现啤酒会自动喷出,喝了啤酒后又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溶解性与外界的压强和温度有关,下列关于气体溶解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压强减少,气体溶解度增大 B.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
C.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D.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增大
【答案】A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进行分析,温度越低,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解答】解:A、打开瓶盖,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故A错误;
B、打开瓶盖,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啤酒会自动喷出,故B正确;
C、喝了啤酒后,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会打嗝,故C正确;
D、喝了啤酒后,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故若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增大,故D正确;
故选A.
5.(2024八上·柯桥月考)我国自主研制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一号”质量为3万吨,于2022年3月15日被顺利装上驳船运往珠江口盆地海域。驳船因载有“海基一号”而多排开海水的质量(  )
A.等于3万吨 B.大于3万吨 C.小于3万吨 D.都有可能
【答案】A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一号”质量为3万吨,于2022年3月15日被顺利装上驳船运往珠江口盆地海域,驳船漂浮,多排开海水的质量等于导管架“海基一号”的质量。
【解答】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一号”质量为3万吨,于2022年3月15日被顺利装上驳船运往珠江口盆地海域,驳船漂浮,
Δm排=Δm=3万吨,多排开海水的质量等于导管架“海基一号”的质量。
故答案为:A。
6.(2024八上·柯桥月考)要配制100g5%的氯化钠溶液,除了需要托盘天平和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一组仪器(  )
A.烧杯试管玻璃棒 B.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
C.烧杯胶头滴管漏斗 D.烧杯酒精灯玻璃棒
【答案】B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实验室配制100g5%的NaCl溶液操作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溶解,根据各操作所需要使用的仪器,判断所列仪器是否需要。
【解答】A、配制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试管,该组仪器不合适,故选项错误。
B、托盘天平用于称取固体氯化钠、量筒与胶头滴管用于准确量取水、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故选项正确。
C、配制100g5%的NaCl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漏斗,该组仪器不合适,故选项错误。
D、配制100g5%的NaCl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加热,则不需要使用酒精灯,该组仪器不合适,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7.(2024八上·柯桥月考)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
A.酒精和水—蒸馏 B.泥沙和水—过滤
C.食盐和碘—加热 D.汽油和水—过滤
【答案】D
【知识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
【解析】【分析】根据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是指人们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的不同点,采用适当的方式将混合物中各物质分离开来的科学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A、酒精易溶于水,但是它们的沸点不同,可以使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选项说法正确。
B、泥沙难溶于水,可采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泥沙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碘易升华,可用加热的方法分离食盐和碘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汽油呈液态,且难溶于水,不能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8.(2024八上·柯桥月考)某同学做“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步骤乙中水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是2N
B.步骤乙中物体排开水的重力为1N
C.步骤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该是2N
D.步骤乙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是1N
【答案】A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D.根据称量法F浮=G-F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
B.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G排=F浮 计算排开水的重力;
C.桶和水的总重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与桶的重力之和;
A.浮力等于物体在液体中上下两个表面的压力差。
【解答】 D.乙受到的浮力F浮=G-F=3N-1N=2N,故D错误;
B.因为乙受到的浮力F浮=2N,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排开水的重力G排=F浮=2N,故B错误;
C.由B知,排开水的重力G排=2N,所以F丙=F4+G排=2N+0.2N=2.2N,故C错误;
A.由D可知,F浮=2N,所以水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应等于2N,故A正确。
故选A。
9.(2024八上·柯桥月考)在粗盐提纯实验中最后进行氯化钠溶液蒸发时,一般有如下操作:①固定铁圈位置②放置蒸发皿③放置酒精灯④加热并搅拌⑤停止加热,借余热蒸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③①②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③②①④⑤
【答案】A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根据蒸发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组装仪器时,要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顺序,首先放置酒精灯,固定铁圈位置,放置蒸发皿,将液体加入,然后加热并搅拌,待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借余热蒸干,故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①②④⑤。
故答案为:A。
10.(2024八上·柯桥月考)如图所示,将同一个小球分别放入甲、乙、丙三种不同液体中,静止时小球在甲液体中漂浮、在乙液体中悬浮、在丙液体中下沉到底部。如果用ρ甲、ρ乙、ρ丙分别表示三种液体的密度,则关于三种液体密度大小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ρ丙 B.ρ甲=ρ乙>ρ丙
C.ρ甲>ρ乙>ρ丙 D.ρ甲<ρ乙<ρ丙
【答案】C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 根据小球在甲、乙、丙三种液体中的状态,利用物体浮沉条件比较其密度大小。
【解答】 静止时,小球在甲液体中漂浮,乙液体中悬浮,丙液体中沉底,则根据浮沉条件可得:ρ球<ρ甲,ρ球=ρ乙,ρ球>ρ丙;所以,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ρ甲>ρ乙>ρ丙。
故答案为:C。
11.(2024八上·柯桥月考)大桥施工时,要向江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构件,假设一正方体构件被缓缓吊入江水中(如图甲),在沉入过程中,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逐渐增大,随着h的增大,正方体构件所受浮力F1、钢绳拉力F2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浮力F1随h变化的图线是图乙中的①图线
B.构件的边长为4m
C.构件所受的最大浮力为1.2×105N
D.构件的密度为2.5×103kg/m3
【答案】D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 (1)先分析构件下沉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变大,因此构件受到的浮力变大,当构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时,构件受到的浮力也不再改变;
(2)当构件完全淹没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为构件的边长;
(3)当构件全部淹没时,排开水的体积最大,则构件受到的浮力最大;从乙图中可以判断出最大浮力的范围;
(4)根据图中可知构件完全浸没时的拉力,此时构件受到的浮力、重力以及拉力的关系为F浮=G-F2,然后将密度和体积代入可得ρ水gV排=ρgV-F2,将已知数据代入即可求出构件的密度。
【解答】 A、由图可知,构件在浸入水中的过程时排开的水的体积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构件受到浮力逐渐变大;当构件浸没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以浮力不变,由图乙可知,浮力F1随h变化的图线是图乙中的②,故A错误;
B、从乙图中可以看出,当构件完全浸没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为2m,所以构件边长为2m,故B错误;
C、从乙图中可以看出,当构件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小于1.2×105N,故C错误;
D、构件完全浸没时,构件排开水的体积V排=V=L3=(2m)3=8m3,
由图乙可知,此时的拉力F2=1.2×105N,
根据称重法可知,F浮=G-F2,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密度公式和重力公式可知,ρ水gV排=ρgV-F2,
代入数据可得:1×103kg/m3×10N/kg×8m3=ρ×10N/kg×8m3-1.2×105N,
解得:构件的密度:ρ=2.5×103kg/m3,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2.(2024八上·柯桥月考)在不同温度下,将一定量的氯化钠和硝酸钾分别加入100g水中,实验情况记录于下表中,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
序号 温度 溶解情况
实验1 20℃ 最多溶解36g氯化钠 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
实验2 40℃ 加入36g氯化钠全部溶解 加入31.6g硝酸钾全部溶解
实验3 80℃ 最多溶解38.4g氯化钠 最多溶解169g硝酸钾
A.硝酸钾的溶解能力一定大于氯化钠
B.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一定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C.将实验3所得溶液分别降温至20℃后,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氯化钠<硝酸钾
D.将实验2所得溶液分别升温至80℃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硝酸钾
【答案】D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A、由实验情况记录表可知,20℃,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NaCl,而最多溶解31.6gKNO3,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40℃,100g水中加入36gNaCl全部溶解,加入31.6gKNO3也全部溶解,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20℃,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NaCl,而最多溶解31.6gKNO3,进行分析判断。
D、80℃,100g水中最多溶解38.4gNaCl,最多溶解169gKNO3,进行题意分析判断。
【解答】 A、由实验情况记录表可知,20℃,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NaCl,而最多溶解31.6gKNO3,则20℃,KNO3的溶解能力一定小于NaCl,故选项说法错误。
B、40℃,100g水中加入36gNaCl全部溶解,加入31.6gKNO3也全部溶解,但由于不知溶液是否饱和,无法比较NaCl与KNO3的溶解度大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C、20℃,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NaCl,而最多溶解31.6gKNO3,即20℃,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则将实验3所得溶液分别降温至20℃后,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NaCl>KNO3,故选项说法错误。
D、80℃100g水中最多溶解38.4gNaCl,最多溶解169gKNO3;实验2所得溶液即40℃100g水中加入36gNaCl全部溶解、加入31.6gKNO3全部溶解形成的溶液,将实验2所得溶液分别升温至80℃后,由于溶液的组成未发生改变,则溶液的浓度NaCl>KNO3,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13.(2024八上·柯桥月考)将一个密度为0.9×103kg/m3的实心小球,先后浸没在水和酒精中,松开手后,小球静止时,排开水和酒精的体积分别为V1和V2,小球在水和酒精中所受的浮力分別为F1和F2。以下判断正确的是(ρ酒精=0.8×103kg/m3)(  )
A.V1:V2=1:1F1:F2=5:4 B.V1:V2=4:5F1:F2=1:1
C.V1:V2=8:9F1:F2=10:9 D.V1:V2=9:10F1:F2=9:8
【答案】D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分别比较小球与水和酒精的密度关系,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得出浸没在水和酒精中,松开手后,小球静止时的状态,设小球的质量为m,然后根据物体漂浮,浮力等于重力,以及密度公式分别列出排开水和酒精的关系式,然后相比即可解答;
(2)已知小球排开水和酒精的体积之比,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其所受浮力之比。
【解答】 (1)设小球的质量为m,
因为ρ球<ρ水,所以将小球浸没在水中,松开手后,小球静止时漂浮在水面上,则浮力F1=G=mg,又因为F浮=ρ液gV排,所以排开水的体积,
因为ρ球>ρ酒精,所以将小球浸没在酒精中,松开手后,小球静止时沉底,
则根据可得,排开酒精的体积,
所以,排开水和酒精的体积之比为:;
(2)小球在水和酒精中所受的浮力之比:。
故答案为:D。
14.(2024八上·柯桥月考)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物体,当物体浸入水中1/4体积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5N;当物体浸入水中1/2体积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取下该物体放入水中,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是(  )
A.12N B.10N C.7N D.6N
【答案】D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 (1)利用称重法和F浮=ρgV排列出方程组求出该物体的重力和体积;
(2)根据F浮=ρgV排求出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然后与重力比较,即可判断物体在水中所处的状态,最后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求出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
【解答】 设物体的体积为V,其重力为G,
当物体浸入水中体积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5N,
根据称重法测浮力可得:F浮1=G-F拉1,
即ρ水g×V=G-3.5N---------①,
当物体浸入水中一半体积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
根据称重法测浮力可得:F浮2=G-F拉2,
即ρ水g×V=G-1N---------②,
②式÷①式,解得:G=6N,
将G=6N代入②式可得:V=1×10-3m3,
取下该物体放入水中,假设其浸没在水中,则它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1×103kg/m3×10N/kg×1×10-3m3=10N>6N(即浸没时浮力大于木块的重力),
因为F浮>G,
所以,取下该物体放入水中,该物体将上浮最终处于漂浮状态,
则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F浮'=G=6N。
故答案为:D。
15.(2024八上·柯桥月考)如图所示,将一体积为10cm3的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木块轻轻放入一盛满某种液体的溢水杯中,溢出液体的体积为8cm3;若将木块从中间锯掉一半,将剩余部分再次轻轻放入装满该液体的溢水杯中,则该液体会溢出(  )
A.3cm3 B.4cm3 C.5cm3 D.6cm3
【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 由图示和题意可知,木块漂浮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G=mg可得:ρ液V排=m木,根据V排与m木关系得出结论。
【解答】 将正方体木块轻轻放入一盛满某种液体的溢水杯中,溢出液体的体积为8cm3,根据阿基米德可得:F浮=G排=ρ液gV排;
由图知木块漂浮,所受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即:F浮=G木,故ρ液gV排=G木=m木g,则:ρ液V排=m木;
若将木块从中间锯掉一半,将剩余部分再次轻轻放入装满该液体的溢水杯中,由于木块和液体的密度不变,木块仍处于漂浮状态,则有:ρ液V排'=m木',当木块的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也变为原来的一半,为4cm3,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16.(2024八上·柯桥月考)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Ⅱ为电解水生成的气体体积与时间关系图,并查阅资料可知,在20℃时,气体的压强为1.01×105Pa,1升水可以溶解气体的体积:氢气为0.01819L,氧气为0.03102L。试完成下列问题:
(1)这个现象说明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的变化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证明气体A的方法是   ;
(2)从理论上看,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应为   ,但从图Ⅱ发现,反应开始时几分钟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于2:1,几分钟后气体的体积比接近2:1,试问其原因可能是   。
(3)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   组成的。
(4)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5)电解水的过程可用图示表示,粒子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
【答案】(1)化学;用点燃的火柴去点燃看是否有蓝色火焰
(2)2:1;相同条件下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
(3)氢和氧
(4)水氢气+氧气
(5)④③①②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
【解答】(1)证明气体A的方法是点燃,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说明气体是氢气;这个现象说明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2)从理论上看,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应为2:1,但从图Ⅱ发现,反应开始时几分钟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于2:1,几分钟后气体的体积比接近2:1,试问其原因可能是相同条件下氢气比氧气更难溶于水。
(3)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4)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水氢气+氧气。
(5)电解水的过程可用如图示表示,粒子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④③①②。
17.(2024八上·柯桥月考)有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为100克的水,在相同的温度下,向四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200g、150g、100g、50g某溶质,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请回答:
(1)   (填序号)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D烧杯中的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不分层,这说明溶液具有   特点。
(3)要使C烧杯与D烧杯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可向C烧杯继续加入水   克。
【答案】(1)D
(2)稳定性
(3)100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 (1)条件不变时,烧杯中有固体溶质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没有固体溶质的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根据溶液的具有稳定性分析;
(3)根据分析。
【解答】 (1)AB中都含有固体溶质,因此都是饱和溶液,C中没有固体溶质,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D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D烧杯中的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不分层,这说明溶液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3)C烧杯溶质是100g,溶剂是100g,D烧杯中溶质是50g,溶剂是100g,故要使C烧杯与D烧杯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可向C烧杯继续加入水100克。
18.(2024八上·柯桥月考)下图是小明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8.5%的蔗糖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配制上述溶液,小明要称取蔗糖   g。
(2)用图中所示的序号表示正确配制该溶液的操作顺序为   。
(3)若上图③中砝码的质量为15g,游码的读数为3.5g,则小明称得的蔗糖质量实际为   g。若所量取的水的质量没有错误,实际配制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18.5
(2)⑤③①④②
(3)11.5;12.4%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据②是溶解操作,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主要基本步骤,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图③中,使用了游码,砝码和蔗糖的位置放反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 配制上述溶液,小明要称取蔗糖:100g×18.5%=18.5g。
(2)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8.5%的蔗糖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蔗糖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配制该溶液的操作顺序为⑤③①④②。
(3)图③中砝码的质量为15g,游码的读数为3.5g,使用了游码,砝码和蔗糖的位置放反了,
小明称得的蔗糖质量实际为15g-3.5g=11.5g;
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则所需水的质量=100g-18.5g=81.5g,
若所量取的水的质量没有错误,实际配制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9.(2024八上·柯桥月考)如图所示,一支重0.4N的试管管口朝下,管内封住适量的空气恰好悬浮在水中,此时它受到的浮力是   N。若用手指轻轻按压一下试管底,则试管将会   (填“先下沉后上浮”“一直下沉”或“先下沉后悬浮”)。
【答案】0.4;一直下沉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管内封住空气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1)知道试管悬浮,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求试管受到的浮力;
(2)若将试管向下轻轻一压,所处深度变大,压强变大,使试管内空气的体积变小,排开水的体积变小,受到水的浮力变小,而自重不变,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
【解答】 (1)因为试管悬浮,管内封住空气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F浮=G管=0.4N;
(2)若将试管向下轻轻一压,所处深度变大,由p=ρgh可知试管内空气受到的压强变大,使试管内空气的体积变小,排开水的体积变小,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V排g可知,受到水的浮力变小,而自重不变,所以可得F浮<G,试管将下沉、沉到水底。
20.(2024八上·柯桥月考)台秤上放半杯水,台秤的示数为20牛,再将重为7牛的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当金属块全部浸入水中时,如图所示,测力计的示数为5牛,则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是   牛,此时台秤示数为   牛。若再将金属块缓慢向下移动一段距离(没有碰到杯子底部),台秤示数将   (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答案】2;22;不变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与弹簧测力计示数之差,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将容器、水和金属块看作一个整体,然后根据台秤的示数等于物体的重力减去拉力;根据浮力的影响因素以及作用判断在弹簧测力计拉环上力的大小,从而判断台秤示数的变化。
【解答】金属块受到的浮力:F浮=G-F示=7N-5N=2N;
将容器、水和金属块看作一个整体,则容器、水和金属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为20N+7N=27N,弹簧测力计对金属块竖直向上的拉力为5N,则台秤的示数为27N-5N=22N;
将金属块缓慢向下移动一段距离(没有碰到杯子底部),金属块受到浮力不变,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故台秤示数也不变。
21.(2024八上·柯桥月考)探究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液体温度的变化实验如表所示,请回答问题:
探究目的 了解物质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情况:学习测量液体温度变化的方法
实验用品 药匙、烧杯、玻璃棒、氢氧化钠固体、水
操作过程 (如图所示)
(1)图示③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   。
(2)图示③中错误操作改正后,上述实验能否测得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范围?为什么?   
【答案】(1)应该用玻璃棒搅拌
(2)不能,因为没有测量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前水的温度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温度计的用处和溶解的操作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目的是测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液体温度的变化,需要测出溶解前后的温度进行解答。
【解答】(1)温度计不能用来搅拌,这样可能使水银球破裂,应用玻璃棒搅拌。
(2)实验目的是测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液体温度的变化,需要测出溶解前后的温度,所以不能,因为没有测量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前水的温度。
22.(2024八上·柯桥月考)某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和量筒研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多少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表格:①在量筒中加入水,读出量筒内水面位置的刻度。②把系有细线的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测出铁块的重力。③把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铁块浸没在盛有水的量筒里,再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④读出量筒内水面位置升高后的刻度。⑤计算铁块排开水的体积,求出铁块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
铁块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铁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N 水的体积/cm3 水和铁块的总体积/cm3 排开水的体积/cm3 排开水受到的重力/N
(1)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发现设计的表格中缺少一项,该项是   。补充完整后,完成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量筒中不能加太多的水,否则无法直接测出   ,从而不能得出实验结论。
(3)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结论不可靠,理由是____(多选)。
A.没有进行多次重复实验
B.没有换用其他液体进行实验
C.没有进行物体部分浸入水中时的实验
【答案】(1)铁块的重力/N
(2)水和铁块的总体积
(3)A;B;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1)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F浮=G排和F浮=G-F可判断缺少的内容;
(2)向量筒中不能加入太多的水,应该注“适量”水,水要能浸没物体,而且在放入物体后不能超过量筒的量程;
(3)为得到普遍性的规律,应换用不同液体进行多次重复实验以及进行物体部分浸入水中时的实验,多测几组数据进行分析。
【解答】 (1)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F浮=G排和根据称量法F浮=G-F测量浮力,需要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空气中物体的重力和水中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故表格少“铁块的重力/N”;
(2)向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不能太少,否则不能把固体完全浸没,也不能加入太多的水,否则在放入物体后超过量筒的量程不能测量出排开水的体积,从而不能得出实验结论;
(3)为得到普遍性的规律,应换用不同液体进行多次重复实验以及进行物体部分浸入水中时的实验,多测几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故ABC正确;
故答案为:ABC。
23.(2024八上·柯桥月考)从自然界中获得的粗盐,含有较多的杂质,需要精制。为了除去粗盐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 A、B、C 三个步骤。
(1)B 步骤称为   。
(2)B、C 两个步骤中玻璃棒各自的作用分别是   和   。
(3)C 步骤中, 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该____(填字母)。
A.移去酒精灯,停止搅拌
B.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
C.继续加热蒸干水分,再移去酒精灯
(4)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操作⑤是图甲中的哪个步骤   (填“字母”)。
【答案】(1)过滤
(2)引流;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B
(4)C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B步骤的名称;
(2)根据过滤操作和结晶操作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
(3)根据结晶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4)从滤液中得到晶体的过程叫蒸发结晶,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B步骤为过滤;
(2)B为过滤,C为结晶,其中玻璃棒的用途为: 引流和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
(3) C 步骤中, 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该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故选B。
(4)根据图片可知,操作⑤,即从滤液中得到精盐,应该为蒸发结晶,故选C。
24.(2024八上·柯桥月考)如图所示,小亮在做探究“圆锥体所受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有水和某种液体,请你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由图中步骤A、B、C可得结论:   。
(2)由图中步骤A、C、D可知,当物体浸没在水中并增大所处深度时,浮力的大小将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3)如果在步骤E中不小心使圆锥体接触了容器底而造成拉力减小,则由此所计算出的浮力大小将   (填“偏大”或“偏小”)。
(4)F图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圆锥体从其底部刚好接触水面开始缓慢下降进入水中,直到快接触到杯底,能大致反应圆锥体所受水的浮力F浮的大小与物体进入水中的深度h深关系的图象是下列图中的   (填字母)。
【答案】(1)物体在同一种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2)不变
(3)偏大
(4)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 (1)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研究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时,要控制物体液体的密度相同,体积不相同;
(2)根据称重法,由A、C、D可知物体在水中完全浸时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无关;
(3)由称重法可知:圆锥体所受液体的浮力F浮E=G-FE,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步骤E中不小心使圆锥体接触了容器底而造成拉力减小了,称重法得到的F浮将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变大;
(4)明确横纵轴表示的内容,再分析F随h的变化趋势,与表格中的实验结果相对照。
【解答】 (1)由图中步骤A可知圆锥体的重力大小,B、C中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不同,根据F浮=G-F示可知,B、C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可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由A、C、D可知,物体在水中完全浸时受到的浮力,与物体在水中的深度无关;
(3)由称重法可知:圆锥体所受液体的浮力F浮E=G-FE=4.4N-3.4N=1N,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步骤E中不小心使圆锥体接触了容器底而造成拉力减小了,称重法得到的F浮将偏大;
(4)在F图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圆锥体从其底部刚好接触水而开始缓慢下降进入水中,直到快接触到杯底,在完全浸没前,随着深度的增加,它排开水的体积不断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它受到的浮力增大。完全浸没后,深度增加,但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此时受到的浮力不变,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5.(2024八上·柯桥月考)使用一定浓度消毒液对物品和环境进行消毒,可以阻止传染病传播。图甲为某含氯消毒片的相关信息。图乙为不同消毒对象所对应的消毒液含氯浓度。
(1)消毒液需即配即用,因为存放过程中有效成分挥发而导致浓度变   。
(2)小红将10片消毒片加入1L水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消毒液,计算分析其所配制消毒液的消毒对象。
【答案】(1)变小
(2)食具果蔬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 (1)根据溶质质量对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来分析;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 (1)消毒液需即配即用,因为存放过程中有效成分挥发而导致浓度变小;
(2)1L水的质量约为1000g。
小红将10片消毒片加入1L水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消毒液,
其所配制消毒液的含氯量为,
因此其所配制消毒液的消毒对象为食具果蔬。
答:其所配制消毒液的消毒对象为食具果蔬。
26.(2024八上·柯桥月考)现实验室要把20%的硫酸配制成5%的稀硫酸,小洪同学看了室内温度计上的示数为25℃。查了书本中不同温度下各溶质质量分数下的硫酸密度(g/mL),部分数据如下:
硫酸质量分数% 15℃时密度 20℃时密度 25℃时密度 30℃时密度
15 1.1045 1.1020 1.0994 1.0968
20 1.1424 1.1394 1.1365 1.1335
25 1.1816 1.1783 1.1750 1.1718
(1)从表中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硫酸密度和其质量分数的关系为:   。
(2)要配制20g5%的稀硫酸,需要量取水多少mL,需要20%的硫酸为多少ml?
【答案】(1)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密度越大
(2)解:设需要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的体积为x
x×1.1365g/mL×20%=20g×5%
解得:x≈4.4mL,
需要水的质量为:20g-4.4mL×1.1365g/mL=15g,
即水的体积是:15mL。
需要量取水15mL,需要20%的硫酸4.4mL 。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变化关系分析硫酸密度和其质量分数的关系;
(2)根据溶质质量不变原理分析计算;
【解答】 (1)从表中数据分析,可以得 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密度越大 。
27.(2024八上·柯桥月考)一个不规则的实心物体,质量55g,放入装满纯水的烧杯中,沉入底部,排开0.5N的水。然后向烧杯中加盐并搅拌,直到物体悬浮为止。g=10N/kg。求:
(1)物体在纯水中所受的浮力。
(2)物体的体积。
(3)物体悬浮时盐水的密度。
【答案】(1)解: 物体在纯水中所受的浮力F浮力=G排=0.5N;
(2)解:物体的体积;
(3)解:物体的密度:;
当物体悬浮在盐水中时,盐水的密度等于物体的密度,即盐水的密度为1.1g/cm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G排计算;
(2)当物体完全浸没水中时,根据计算物体的体积;
(3)首先根据计算出物体的密度,再根据悬浮条件计算盐水的密度。
28.(2024八上·柯桥月考)小明学了浮力的知识后,想制造一台浮力秤,他将一段密度为0.5×103 kg/m3、横截面积为0.02 m2、长度为50 cm的粗细均匀的木料进行不吸水处理后,上部装上轻质秤盘,再将其竖立水中,如图所示.(ρ水=1.0×103
kg/m3)
(1)空载时浮力秤所受的浮力是多少牛?
(2)浮力秤的0刻度线的位置距木料下表面多少厘米?
(3)此浮力秤的最大测量值是多少?
(4)为了使其量程更大,可以将此浮力秤放入密度   (选填“更大”或“更小”)的液体中。
【答案】(1)解:F浮 = G物 = ρ物V物g = ρ物shg
F浮 = 0.5×103Kg/m3×0.02m2×0.5m×10N/Kg = 50N
(2)解:V排 = F浮/ρ水g = 50N/(1.0×103Kg/m3×10N/Kg) = 5×10-3 m3
h排 = V排/s = 5×10-3 m3/2×10-2 m2 = 25 cm
(3)解:F总浮 = ρ水gV物 = ρ水gsh
F总浮 = 1.0×103Kg/m3×10N/Kg×0.02m2×0.5m = 100N
F量程 = F总浮 - G物 = 100N - 50N = 50 N
(4)更大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公式G物 = ρ物V物g = ρ物shg计算出浮力秤的重力,再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计算出空载时它受到的浮力;
(2)首先根据计算出浮力秤空载时排开水的体积,再根据公式计算0刻度线的位置距离木料下表面的距离;
(3)首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总浮 = ρ水gV排计算出木料全部浸没时受到的总浮力,再根据F量程 = F总浮 - G物计算出浮力秤的最大测量值。
(4)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 = ρ液体gV排可知,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能够测量的物体重力就越大,即量程越大。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