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政治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政治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调研试卷
政治
2024.11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规定位置。
2.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从下列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爱得我所! ——《国风·魏风·硕鼠》
①劳动人民对贪婪的剥削者的愤恨 ②剥削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
③君主专制、等级森严的国家特征 ④当时的劳动者没有任何人身自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深刻揭露资本主义罪恶的同时,也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了美妙的设想。以下属于空想社会主义局限性的是( )
①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②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③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④未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为应对就业市场疲软、经济衰退等局面,美联储于9月19日宣布降息50个基点,试图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投资和消费。据此,有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可以通过经济政策调整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这一观点( )
A.肯定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促进作用
B.否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具有自我调节功能
C.否定了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痼疾
D.肯定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必然趋势
4.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道,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这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全面描绘
B.共产主义社会将形成平等互助的生产关系
C.共产主义社会是按照个人的需要进行分配
D.追求人的自由发展是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但了解其形成和发展的脉络,认识其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应该拉长时间尺度,放在世界社会主义演进的历程中去把握。这一历程说明( )
①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各国都焕发出了强大生机活力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世界社会主义振兴增添了强大力量
④21世纪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全改变了世界社会主义低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艺作品应反映时代精神。下列讴歌时代的歌曲,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歌词节选 《春天的故事》: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绿水青山》:稻田上东篱下山水美如画,爆竹声声除旧岁,春雨点点洗旧愁,青山绿水盼丰收,无虑也无忧····· 《红船向未来》:一艘红船哎,南湖浪里来,经风雨历险滩,奋勇向前开,虽说是航道上常有迷雾阴霾,却总能看得清金色未来······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
A.③①②④ B.④①②③ C.①③②④ D.③④①②
7.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要“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 )
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属于资产阶级的革命
B.发展经济是中国革命胜利后的主要任务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共产主义社会
D.革命胜利后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到农村
8.“中国不仅发展自己,也积极拥抱世界担当大国责任。”“世事变迁,和平发展始终是主旋律,合作共赢始终是硬道理。”这主要体现了我们( )
A.坚持守正创新,把握前进航向并引领时代
B.坚持胸怀天下,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坚持问题导向,回答并指导解决现实问题
D.坚持自信自立,提振实现伟大事业的信心
9.小明同学将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绘制成一个年代尺,对年代尺中标注的时间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
A.①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B.②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③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④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10.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坚持独立自主,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历史一再证明:什么时候坚持独立自主,我们的事业就会开新局;什么时候偏离这原则,就会走弯路。这是因为,坚持独立自主( )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的特征
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③才能抓住历史机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④才能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在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朝廷制度、税赋制度、科举制度等一整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形成了一系列国家治理思想,为治国理政提供了丰富滋养。推进我国治理现代化,同样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这说明
A.党的领导是我们国家的最大优势,国家间的竞争就是制度竞争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
C.我们国家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心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
12.“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日之中国,已经开启逐梦新征程。下图所示①和②处,所填正确的是( )
A.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②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
D.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3.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2024年是五四爱国运动105周年,为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 )
①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自觉担当时代责任
②接续拼搏奋斗,练就本领,立足个人梦想发展
③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认真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④练就过硬本领,砥砺奋斗,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曾经一穷二白的大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曾经积贫积弱的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75年栉风沐雨、砥砺奋进,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A.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最大同心圆
B.可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解决重大矛盾
C.需要提高斗争本领,发挥伟大斗争的决定性作用
D.需要发挥中国共产党的主体作用,推进伟大事业
15.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下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
A.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行动指南
B.“十三个方面成就”反映了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贡献
C.“十个明确”从各个领域全景展示了党中央治国理政理念、成就和经验
D.“十四个坚持”是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路线图”和“方法论”
16.下列诗句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上所引用的“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体现的思想对应的是( )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分。
17.某班级通过阶级社会演进的学习,梳理了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特点,
整理形成如下表格: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生产力 生产工具改进,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 金属工具广泛使用 工场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 劳动者在同生产资料直接结合的条件下进行联合劳动,生产效率提高
生产关系 A__________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占有少量土地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D__________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B__________ 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
奴隶主占有全部劳动成果,奴隶只获得维持生存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地主通过地租、高利贷等方式对农民进行剥削,少部分劳动成果归农民支配 C__________ 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1)请依据表格思路,在A、B、C、D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4分)
(2)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请你指出上述材料体现的道理并简要阐述。(6分)
18.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形象呈现,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每一张图片都叙说了一段历史。
列宁在莫斯科红场讲话 二战后欧亚社会主义国家
结合以上图片,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论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10分)
19.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75载风云激荡,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谱写了恢弘壮丽的史诗,铸就了人民共和国彪炳史册的伟业。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实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12分)
20.从1978年到2024年,党的历次三中全会皆围绕经济发展做改革文章,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不断推进强国复兴伟业。
时间 会议 会议主要内容
1978年12月 十一届三中全会 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
1984年10月 十二届三中全会 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1988年9月 十三届三中全会 确定治理经济环境、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
1993年11月 十四届三中全会 制定市场经济制度基本框架,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8年10月 十五届三中全会 坚持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3年10月 十六届三中全会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
2008年10月 十七届三中全会 推进农村改革,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2013年11月 十八届三中全会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2018年2月 十九届三中全会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2024年7月 二十届三中全会 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根据上述材料,有同学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靠的就是改革开放。请运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相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10分)
21.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改革战略举措。二十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见下图)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请运用“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相关知识论证其必然性。(1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