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真题汇编——实验题(教科版)含答案(23-24·浙江杭州·期末)美丽的蓝色星球从昼夜交替到四季变换,从潮汐变化到风的产生,都离不开地球的运动。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我们共同生活的星球,了解它的运动,理解它的韵律,欣赏它的美丽。图1 图21.在绘制地球内部结构模型示意图时,同学们查阅了资料,知道地壳厚度约17千米,地幔厚度约2900千米,地核平均半径约3500千米。以下模型示意图比较接近地球内部结构的是________。A. B. C. D.2.如图1所示,当地球运行到B位置时,杭州刚好是__________节气。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3.如图1所示,D位置的地球模型上贴有一个黑色圆片,黑色圆片代表的地方处于________。A.凌晨 B.正午 C.黄昏 D.子夜4.如图2所示,做“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时,9名同学围成的圆圈代表________。A.太阳 B.地球 C.月球 D.地球公转轨道(23-24·浙江杭州·期末)村民在木板车上搭木板,将装满水的水桶推上车(如图)。5.将水桶推上车需要的推力,与水桶所受的重力相比,( )。A.推力大 B.重力大C.推力和重力一样大 D.无法判断大小6.接上题,如果想更省力,可以( )。(提示:结合下边图表资料进行判断。)读数直接提升 3.0牛A斜面 2.3牛B斜面 1.8牛A.直接提上车 B.换成短一些的木板C.减小木板的坡度 D.增大木板的坡度(23-24·浙江杭州·期末)经过研究发现,小电动机转动快慢与转子通电后产生的磁性强弱有关。为更好地研究转子上线圈匝数对磁性强弱的影响,我们用一个铁芯、一段细导线,一个电池和若干大头针来研究磁力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7.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A.线圈缠绕方向 B.电流大小C.磁性强弱 D.线圈匝数8.实验后,数据记录见表格,你有什么发现?次数吸引大头针个数线圈匝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50 30 29 31100 81 81 82150 96 97 969.使用该装置将大头针搬运到另外一个地方,在这个过程中,能量形式是怎样转换的?(23-24·浙江杭州·期末)小科最喜欢科技馆的实践体验区,他在这里体验了“探索电磁铁”的主题研究。他领取了四节相同的新电池、三根完全相同的铁芯、三段相同的导线、很多大头针和一份研究单。他制作的三个电磁铁研究装置,示意图如下。甲 乙 丙10.小科先研究了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要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应该选择装置(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D.任意两组11.下表是小科的实验记录,请根据自己所学,结合装置图,填写记录表中的装置编号。我这样填写的理由是: 。装置编号 吸引的大头针个数(枚)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 13 12 13( ) 8 7 8( ) 6 5 512.(23-24·浙江温州·期末)为了探索斜面坡度大小对斜面作用影响,小瑞做了一个模拟测试。实验次数 直接提升重物的力(牛) 沿不同斜面提升物体的力(牛)斜面A 斜面B 斜面C 斜面D第一次 2.0 1.8 1.5 1.6 1.1第二次 2.1 1.3 1.6 1.3 1.2第三次 2.0 1.8 1.6 1.3 1.2第四次 2.0 1.8 1.6 1.3(1)观察表格,哪个数据可能有误,请将它圈出。(2)斜面D的第四次数据最有可能的是 。(3)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保持不变的条件是 。(4)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发现: 。13.(23-24·浙江杭州·期末)某科学实验小组在研究电磁铁时作出了以下猜想:猜想 A: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磁性消失。猜想 B: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电磁铁的南北极会发生改变。猜想 C: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猜想 D:改变线圈匝数,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会发生改变。为了验证这几个猜想是否正确,该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几个实验方案。(1)通过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目的多少可以判断电磁铁的磁性 。(2)通过比较 (填序号,下同)两个实验,可以验证猜想B。(3)通过比较 两个实验,可以验证猜想C。(4)如果实验材料相同,以上5个电磁铁中,磁性最强的是 。(5)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猜想D。研究的问题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吗我的假设 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线圈匝数越少,磁性越弱改变的条件不变的条件 铁芯大小、 、线圈的缠绕方向实验方案(填序号)14.(23-24·浙江嘉兴·期末)制作玻片标本。(1)奇奇制作洋葱内表皮细胞玻片标本的第一步是“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那么他接下来应该如何操作,请填写你认为正确的操作顺序 (填序号)。①染色 ②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 ③盖好盖玻片④用镊子把撕下的洋葱内表皮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展平(2)盖盖玻片时,奇奇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该操作主要是为了避免玻片标本中出现 。(3)制作玻片标本时,可用 给洋葱内表皮细胞染色。(23-24·浙江嘉兴·期末)使用显微镜。奇奇拿出爸爸给他买的显微镜,准备对制作的玻片标本进行观察。15.奇奇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安放→对光→调焦→上片→观察B.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C.对光→安放→调焦→上片→观察16.奇奇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他的眼睛看目镜观察时应该( )。A.左眼睁开,右眼闭拢B.左眼闭拢,右眼睁开C.两眼都保持睁开17.实验中将镜筒下降时,奇奇的眼睛应该注视 (填“物镜”或“目镜”)。18.如下图是奇奇在显微镜下观察玻片标本时的视野,若要使“视野①”转换成“视野②”,则应向 方移动标本才能实现。(23-24·浙江台州·期末)同学们把物体沿斜面从低处拖到高处,获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力的大小(单位:牛)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1.9 2 1.8 ?19.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测量时可以超过最大测量值B.使用前无需调零,直接使用C.读数时,视线与指针平齐20.表格中“?”处的数值是( )。A.1.8 B.1.9 C.221.利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提升相同物体到高处,如图所示。此时所用的力为( )。2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23.(23-24·浙江衢州·期末)橘子摘下来后要经过一段陡坡才能运到家里。如何让爸爸搬运橘子更省力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科进行了如下实验:斜面状况 直接提起 甲斜面 乙斜面所用拉力(N) 5.0 3.6 2.24.8 3.5 2.34.6 ? 2.2(1)表格中少了一个数据,请分析上图并思考,这个数据应该填 N。(2)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3)根据上述结论,请画出爸爸用手推车推橘子上坡更省力的路线。(4)科科回家的路上捡到一颗带刺壳的板栗,他用石头将其砸开。从工具和技术角度来说,在这个过程中“石头”就是科科的 ,用石头“砸”是一种 。(5)关于工具与技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A.所有的工具使用起来都省力方便B.工具和技术都是可以不断改变、不断进步的C.信息的交流和传播推动工具和技术的共同发展D.工具和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2-23·浙江温州·期末)小鹿进行了“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的研究,实验记录如下:线圈匝数 40圈 80圈 120圈大头针数量 3个 12个 26个24.在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保持不变的条件有 。25.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发现 。26.我们还知道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有 。27.课后,小鹿还开展了电磁铁的磁极研究,将小磁针靠近电磁铁上端,发现与小磁针S极相互吸引,则电磁铁上端的磁极是( )。A.S极 B.N极 C.无法确定28.(23-24·浙江嘉兴·期末)同学们研究电和磁的关系。(1)科技兴趣小组在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时,需改变的条件是( )。线圈匝数 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数量(枚)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10 5 6 4 530 13 14 14 1360 32 35 33 13A.线圈的粗细 B.电流的大小 C.线圈的匝数 D.铁芯的粗细(2)实验时有时会出现异常数据,请你将记录单中异常的数据“圈”出来。(3)当我们在实验中如果发现数据有问题,比较科学的做法是( )。A.直接修改数据 B.分析原因,重新实验获得新数据C.向同学抄数据 D.根据自己的推理,编一个数据(4)根据同学们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得结论是: 。(23-24·浙江嘉兴·期末)实验过程中,两位同学想要让这个地球仪能自动“自转”,于是用橡皮泥、小电动机、两节5号干电池、若干根导线等材料对地球仪进行了改进,如下图所示。29.当华华接通电源后,地球仪“自转”起来了,方向如上图,奇奇认为地球模型自转方向不对,而华华认为是正确的。你认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请在上图中标出你认为的地球自转方向。30.如果要改变地球模型的“自转”方向,你认为可以怎样做?(写1种即可)31.两位同学发现这个地球自转模型转一会儿就不动了,你认为有哪几种可能性?(写出2种可能)32.奇奇和华华在排除所有可能的问题后,还是没找到原因,于是打算拆开电动机观察内部构造,可是华华发现后盖打不开,被锁住了。奇奇用铁棒成功撬开了电动机的外壳,如下图所示。他告诉华华,这个方法与用木棍撬动石头差不多,你知道他用铁钉撬开外壳的原理吗,请在下图空白方框中标出“用力点”和“阻力点”。33.打开电动机后,两位同学发现内部结构如下图所示。请在括号内填写转子的组成部分(分别填“铁芯”“线圈”“换向器”)。经过观察后,他们发现是电刷松动了,于是将其修好。34.奇奇和华华发现这个电动地球自转模型运行时不太稳定,于是想用螺丝将其固定好。他们找来2种螺丝钉,如下图,你认为图( )(填“A”或“B”)用螺丝刀进行固定时更省力,原因是 。(23-24·浙江温州·期末)小科在探索昼夜交替现象时提出了四种假设(如下表):我的假设 能否产生昼夜交替假设一 太阳不动,地球围绕太阳转 能假设二 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转 能假设三 地球自转 能假设四 太阳不动,地球围绕太阳转同时自转 能35.根据模拟实验结果,以上四种假设都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但实际符合的只有一种,接下来寻找证据的方向是( )。①地球上昼夜交替的时间②太阳围绕地球转,还是地球围绕太阳转③地球上一年四季的变化成因A.①② B.②③ C.①③36.请说出你选择的理由(选择其中一个选项说明) 。37.经过科学家们的努力研究和科学计算,我们终于知道,太阳和地球的距离是1.5亿千米。太阳在银河系中的运行速度是每秒250千米,假如绕地球一周,大约要1055小时。分析以上数据,可以排除小科提出的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是( )。A.假设一 B.假设二 C.假设三38.假设一和假设四虽然都能产生昼夜交替,但是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假设 (选“一”或“四”)不合理,理由是: 。(23-24·浙江温州·期末)一、实验名称:用电磁铁搬运螺帽。二、实验器材:①电池1个,②电池盒1个,③铁钉1根,④导线1根,⑤小螺帽1个,⑥大螺帽1个。三、实验要求:根据提供的材料,制作电磁铁,分别将螺帽从卡车处搬运到仓库处。四、具体任务:在我们实际生活中,铁制品的边角料、废弃铁制品都会重新回收,回收后用卡车运到指定仓库,再次加工利用。人们用电磁铁作为搬运工具。今天,我们自制电磁铁模拟铁制品搬运过程。(从起点到终点)检查领取到的材料。39.先制作一个圈数是10圈的电磁铁,分别去吸大小螺帽,尝试将大小螺帽从卡车起点处搬运到仓库终点处(螺帽在搬运过程中需要离开纸面),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如下:40.如果搬运不动,电磁铁的磁力需要 (选填“增强”或“减弱”),以现有的材料, 你的改进方法是 。41.重新设计实验,模拟第二次搬运。我准备选择的线圈圈数: 圈。小螺帽 大螺帽是否搬运成功(成功的打“√”,不成功的打“×”)42.结合以上两个实验,你的发现: 。43.(23-24六年级下·浙江杭州·期末)在课堂上,洋洋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了多种生物的细胞标本。下图是他在显微镜下观察一种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视野,请你根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以上四个操作显微镜在视野里先后看到的图,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 )→( )。(填序号)(2)从上面在视野里看到的图可以知道,洋洋观察的是( )临时装片。A.叶肉细胞 B.人体口腔上皮细胞C.人体神经细胞 D.洋葱表皮细胞(3)用显微镜观察细胞临时装片时,要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在下列目镜和物镜的组合中应选择( )。A.目镜5×,物镜10× B.目镜5×,物镜40×C.目镜10×,物镜40× D.目镜16×,物镜100×(4)利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时,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移动载玻片和更换目镜后,污点都没有移动,该污点最可能在( )上面。A.目镜 B.物镜 C.载玻片 D.反光镜(5)洋洋同学还想用显微镜观察手,却发现它无法在显微镜下成像,其原因是 。参考答案:1.C 2.B 3.D 4.B[解析]1.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是:从外到内厚度逐渐增加,温度逐渐升高,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地幔的厚度约为2800千米,地核的厚度约3400千米。所以制作“地球内部结构”模型时,从内向外模拟的圈层是地核、地幔、地壳,厚度不同,地核最厚、地幔次之、地壳最薄,C符合题意。2.如图所示,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杭州刚好是夏至。故选B。3.黑色圆片在背对阳光的那一面,应该处于黑夜,所以选D。4.做“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时,9名同学围成的圆圈代表地球,故选B。5.B 6.D【分析】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可用于克服垂直提升重物之困难,省力但是费距离。距离比和力比都取决于倾角:斜面与平面的倾角越小,斜面较长,则省力越大,但费距离。斜面与平面的倾角越大,斜面较短,则省力越小,但省距离。5.由图可知,利用斜面推木桶装车,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可用于克服垂直提升重物之困难,将水桶推上车需要的推力,与重力相比,推力会小于重力。故选B。6.斜面与平面的倾角越小,斜面较长,则省力越大;斜面与平面的倾角越大,斜面较短,则省力越小。如果想要省力些,可以增加木板长度,减小斜面坡度。故选D。7.D 8.实验后,数据记录见表格可见: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电流大,磁力大;反之,则磁力小。 9.使用该装置将大头针搬运到另外一个地方,在这个过程中,电能转化为磁能,人体的化学能转化为动能。[解析]7.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电磁铁可以将电能转化为磁能。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线圈的圈数、电流的大小等因素有关。研究磁力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要使用控制变量法,即保持线圈匝数是唯一变量,其他条件不变。8.实验后,数据记录见表格可见: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电流大,磁力大;反之,则磁力小。9.使用该装置将大头针搬运到另外一个地方,在这个过程中,电能转化为磁能,人体的化学能转化为动能。10.C 11.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流大小有关。线圈越多,电流越大,磁力越大。 丙 乙 甲[解析]10.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唯一的变量是电流大小,所以应该选择 乙、丙进行研究。1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流大小、铁芯粗细有关。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线圈圈数少,磁性弱;线圈圈数多,磁性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节数少,则磁性弱;电池节数多,则磁性强。故吸引的大头针个数多的是丙装置,其次是乙装置,少的是甲装置。12.(1) (2)1.1 (3) 斜面坡度 斜面的长度 (4)斜面坡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小。斜面坡度越大,所需的拉力越大。【详解】(1)斜面A第二次数据与其他数据差距较大,可能有误。(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斜面D的第四次数据最有可能的是1.1。(3)根据控制变量法,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斜面的坡度,保持不变的条件是斜面的长度。(4)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斜面坡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小。斜面坡度越大,所需的拉力越大。13.强弱 ①② ①③或④⑤ ⑤ 线圈匝数 电池数量 ①④或③⑤【分析】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电流大小、铁芯粗细有关。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少,磁性弱;线圈匝数多,磁性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节数少,则磁性弱;电池节数多,则磁性强。【小题1】通过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目的多少可以判断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吸引大头针数目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小题2】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结论是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电磁铁的南北极会发生改变,唯一的变量是线圈的缠绕方向,所以应该选择①②进行研究;【小题3】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结论是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唯一的变量是电流强度,所以应该选择①③(或④⑤)进行研究;【小题4】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电流大小、铁芯粗细有关。如果实验材料相同,以上5个电磁铁中,磁性最强的是⑤,因为电池数量最多,线圈圈数最多。【小题5】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所以唯一的变量是线圈匝数,其他条件比如电池节数、线圈缠绕方向等都要保持不变;应该选择①④(或③⑤)进行研究。14.④③①② 气泡 碘酒【分析】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擦、滴(清水)、取(薄而透明的材料)、展、盖、染吸。【详解】(1)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擦、滴(清水)、取(薄而透明的材料)、展、盖、染吸。制作洋葱内表皮细胞玻片标本的正确操作顺序是: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④用镊子把撕下的洋葱内表皮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展平;③盖好盖玻片;①染色;②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正确的操作顺序:④③①②。(2)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该操作主要是为了避免玻片标本中出现气泡。(3)洋葱表皮是无色透明的,为了方便观察,我们制作玻片标本时需要用碘酒对它进行染色,用滴管在盖玻片的一侧滴碘酒,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水完成染色。15.B 16.C 17.物镜 18.左下[解析]15.微镜正确使用的先后顺序是:①安放: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②对光: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③上片: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④调焦: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调节光线使你尽可能地看清标本;⑤观察: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故选B。16.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眼睛看目镜观察时应该两只眼都要睁开,左眼观察,右眼绘图。故选C。17.实验中将镜筒下降时,奇奇的眼睛应该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压破装片。18.读图可以看出,视野①中阴影区偏向左下方,视野②中的阴影区位于中央位置。因为标本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正好是相反的,所以若要使图中视野①转换成视野②,则应向左下方移动标本才能实现。19.C 20.B 21.2.6N 22.斜面可以省力,给人们提供便利。【分析】弹簧测力计是一种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主要由提环、弹簧、指针、挂钩、刻度盘构成,利用弹簧的受力越大,伸得越长的特性工作的。19.使用前,拿起弹簧测力计,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的位置;使用时要让弹簧方向跟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与指针齐平。被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超过弹簧测力计量程的力是不能准确测出的,而且还会损坏测力计。20.表格中“?”处的数值是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即(1.9+2+1.8)÷3=1.9。21.弹簧测力计是一种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图中测力计的量程是5N,一个小格代表0.2N,指针在2和3之间过3个小格,测量的力是2.6N。22.利用弹簧测力计在斜面将物体提升到高处所用的力比利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提升相同物体到高处所用的力要大,所以可知斜面可以省力,给人们提供便利。23.(1)3.6 (2)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3) (4)工具 技术(5)A【分析】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作斜面。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斜面高度相同的时候,斜面越长越省力。【详解】(1)弹簧测力计是一种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图中测力计的量程是5N,一个小格代表0.2N,指针在3和4之间过3个小格,测量的力是3.6N。(2)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作斜面。乙斜面比甲斜面的坡度小,用的力也比甲斜面用的力少,因此可知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3)斜面高度相同的时候,斜面越长越省力。因此,爸爸用手推车推橘子上坡应该走之字形路线,这样更加省力。(4)工具常常是一些物品,有的是任务中用到的物体,不同工具优劣不同;技术常常是一些方法,同一任务中可以用到多种技术。科科回家的路上捡到一颗带刺壳的板栗,他用石头将其砸开。从工具和技术角度来说,在这个过程中“石头”就是科科的工具,用石头“砸”是一种技术。(5)工具使用起来有的省力,如螺丝刀;有的方便,如镊子使用时费力,但能带来方便。因此,并不是所有工具使用起来都省力方便。24.线圈匝数 电流大小、铁芯粗细 25.线圈匝数少,磁性弱;线圈匝数多,磁性强 26.电流大小 27.B【分析】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电流大小、铁芯粗细有关。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少,磁性弱;线圈匝数多,磁性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节数少,则磁性弱;电池节数多,则磁性强。24.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所以唯一的变量是线圈匝数,其他条件比如电流大小、铁芯粗细都要保持不变;25.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少,磁性弱;线圈匝数多,磁性强;26.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电流大小、铁芯粗细有关。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节数少,则磁性弱;电池节数多,则磁性强。27.根据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可知,两块磁铁的磁极相同(如S——S,N——N)靠近时会互相排斥;不同的两个磁极(如S——N,N——S)靠近时会互相吸引。将小磁针靠近电磁铁上端,发现与小磁针S极相互吸引,则电磁铁上端的磁极是N极。28.(1)C (2)(3)B (4)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磁力越强。【分析】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主要与线圈圈数、电流强度、铁芯粗细等因素有关。线圈圈数多,磁性强;导线中的电路强度越大,电磁铁的磁力越强;铁芯越粗,电磁铁的磁力越强。【详解】(1)对比实验中变量只有一个,其他条件完全相同。在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时,控制的变量是线圈的匝数,线圈的粗细、电流的大小、铁芯的粗细等其他条件完全相同。(2)在线圈匝数为60圈的电磁铁,在第四次实验的时候的数据是异常的,因为该数据严重偏离正常数值。(3)如果发现数据有问题,应该分析原因,重新实验获得新数据。不能直接修改数据,也不能向同学抄数据,违背了科学精神。更不能根据自己的推理,编一个数据。(4)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主要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29. 30.改变电流方向或电池正负极 31.电池没电了,卡住了,导线接触不良 32. 33. 34.B 螺丝钉纹路可以看作是斜面,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分析】地球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地球自转运动是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一天,约24小时。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太阳东升西落等。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电磁铁的两极与线圈的缠绕方向和电流的方向有关,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性弱;圈数多,磁性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性弱;电池多,则磁性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还与导线的粗细、铁芯的粗细等因素有一定关系。29.地球自转运动是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如图:30.如果要改变地球模型的“自转”方向,可以改变电流方向或电池正负极。31.地球自转模型转一会儿就不动了,可能原因有电池没电了,卡住了,导线接触不良。32.这个方法与用木棍撬动石头差不多,用的是杠杆的原理,“用力点”和“阻力点”如图所示:33.电动机包括外壳、转子、后盖三部分。外壳内有一对永久磁铁,转子上有铁芯、线圈、换向器,后盖上有电刷。③是一个发电机,这个装置由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外壳上有磁铁,转子中有换向器,后盖上有电刷。转子的组成部分如图:34.图B用螺丝刀进行固定时更省力,原因是螺丝钉纹路可以看作是斜面,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35.C 36.虽然都能产生昼夜现象,但现实生活中昼夜交替的时间基本是固定的,夏天昼夜交替早一些,冬天昼夜交替时间晚一些。 37.B 38.一 太阳不动,地球围绕太阳转,绕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假如地球不自转的话,一年才又一次的昼夜交替,显然不合理。【分析】地球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自转运动是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一天,约24小时。 产生的地理现 象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太阳东升西落等;地球公转运动产生了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35.根据模拟实验结果,以上四种假设都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但实际符合的只有一种,这时需要寻找新的证据:①地球上昼夜交替的时间;③地球上一年四季的变化成因。36.上一题选择①和③的原因是:四种假设虽然都能产生昼夜现象,但实际符合的只有一种。根据生活中昼夜交替的时间基本是固定的,夏天昼夜交替早一些,冬天昼夜交替时间晚一些。说昼夜交替不光与地球的自转有关,而且与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有关。37.科学家研究得知太阳和地球的距离是1.5亿千米。太阳在银河系中的运行速度是每秒250千米,假如绕地球一周,大约要1055小时。如果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转,那么需要1055小时才能有一个昼夜交替。显然是错误的,可以排除假设二。38.假设一和假设四虽然都能产生昼夜交替,但是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太阳不动,地球围绕太阳转,绕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假如地球不自转的话,一年才又一次的昼夜交替,显然不合理。故符合现实情况的只有假设四。40.增强 加入铁钉 41.10 √ √ 4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铁芯有关,有铁芯,磁性更强。【分析】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流大小、铁芯粗细有关。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线圈圈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大;线圈圈数越少,电磁铁的磁力越小。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节数少,则磁性弱;电池节数多,则磁性强。39.40.如果搬运不动,说明电磁铁磁力不够,电磁铁的磁力需要增强,以现有的材料, 你的改进方法是加入铁钉。41.重新设计实验,模拟第二次搬运。根据对比实验,准备选择的线圈圈数:10圈。小螺帽,成功。大螺帽成功。42.结合以上两个实验,根据实验发现: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铁芯有关,有铁芯,磁性更强。43.(1) ④ ② ③ ① (2)D (3)A (4)B(5)被观察的物体不透光,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否则无法在显微镜下成像。[解析]【小题1】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先看见整体的视野,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观察是由整体到局部,由不清晰到清晰,因此顺序为:④②③①。【小题2】由图可知该细胞呈长方形,由细胞核细胞壁细胞液等结构,和洋葱表皮细胞结构一致,故D符合题意。【小题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要使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放小倍数最小的目镜和物镜,在上述答案中,A的放大倍数最小。【小题4】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移动装片,污点移动就在装片,不动就不在装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如果不在目镜和装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故B符合题意。【小题5】利用显微镜观察物体,需要被观察的物体透光,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否则无法在显微镜下成像。因为手是不透明不透光的,因此无法观察。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