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C.青蛙的趾间有蹼利于水中游泳12.候鸟是一种随季节不同周期性进行迁徙的鸟类。很多鸟类具有沿纬度季节迁移的特性,夏D.家鸽每呼吸一次,要在肺和气囊中各进行一次气体交换天的时候这些鸟在纬度较高的温带地区繁殖,冬天的时候则在纬度较低的热带地区过冬7.某自然保护区,首批引进了东北虎、金钱豹、狗熊、鹂鹊、斑马、白袋鼠、金刚鹦鹉等60余种野下列关于迁徙行为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生动物。某同学参观后对上述动物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梳理总结,正确的是(评估范围: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A.长骨中空对北极燕鸡迁徙有重要意义A.从呼吸方式来看,都是双重呼吸B.迁徙是学习行为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B.从生殖上来看.都是胎生C.迁徙是对环境变化的适应1.某生物兴趣小组从滇池采集到的水样中观察到一种生物,身体透明,呈辐射对称,用触手探C.从体温调节上看.题干中提到的儿种动物都属于恒温动物D.迁徙依赖其强大的飞行能力D.从内部结构上看,体内都无脊柱寻和捕获食物。根据以上特征,推测该动物可能是13.【跨学科·语文】“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在唐代诗人杜甫的笔下,动物使大自C.蛔虫D.蚯蚓8.【新情景·生物保护】H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发布了《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4)》,更新版名A.水螅B.涡虫录收录的野生动物种类已经由去年的608种增加至612种,其中鸟类达到了519种。其重要然充满生机。下列关于动物的描述合理的是2.在观察蚯蚓时,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它的体表保持湿润,目的是(原因是近年来北京生态环境好,更多种类的鸟在迁徙中于北京栖息。下列哪项不是鸟类适A.植食性动物对植物的生长总是不利的A.有利于观察蚯蚓的运动应飞行的特征B.节肢动物都生活在陆地上,利用口器获取食物B.有利于观察蚯蚓的环状体节A.体表被羽,前肢特化为翼B.骨骼很轻,胸肌发达C.鸟有视觉发达、食量大、呼吸旺盛、心跳频率快等特征C.有利于蚯蚓进行呼吸C.心脏四个腔,动静脉血完全分开D.有求偶、筑巢等繁殖行为D.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D.有利于观察清楚蚯蚓的刚毛9.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与细菌、真菌接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14.珍妮·古道尔在观察黑猩猩时,发现名为“戈利亚”的黑猩猩地位最高,其它黑猩猩总是让戈3.【新聚熟·生物入侵】我国是全球遭受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外来入侵物种A.细菌能够使食物腐败、伤口红肿化脓,因此细菌都是有害的利亚首先占有食物。这属于严重破坏我国的生态环境、危害农林牧渔业、威胁人的生命健康。福寿螺贝壳的外观与田螺B.细菌细胞和真菌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A.防御行为B.社会行为相似,具有螺旋状纹理。作为食用螺引入我国后,因其适应性强,繁殖迅速,成为危害巨大的C.酿酒、做面包和蒸馒头等离不开真菌中的酵母菌C.攻击行为D.繁殖行为外来入侵物种。下列动物与福寿螺属于同一类型的是D.制作豆酱、腐乳、奶酪等食品离不开真菌中的霉菌15.某草场为保护牛羊大量猎杀狼,狼的减少使野兔数量大增,致使牧草被过度啃食,草场退A.河蚌、水母B.蜗牛、沼虾10.新鲜水果不易储存,下列水果保存方法和原理不正确的是化,牧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威胁。该事例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是C.文蛤、鲍鱼D.缢蛏、螃蟹A.黄桃罐头一高温灭菌,灭菌后需要密封A.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4.下列对部分动物的类群与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B.芒果干一一脱水干燥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A.血吸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C.冷藏榴莲一低温杀死了微生物B.为人类提供食物和毛皮B.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D.杏脯一一除去水分,抑制微生物的繁殖C.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了C.蚯蚓是线虫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11,如图为人体的关节和上肢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D.青蛙和蜥蜴的区别之一是,蜥蜴能终生生活在陆地,而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16.如图是常见的微生物的形态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5.下列动物与特征对应正确的是A.蜗牛一一呼吸器官是气孔B.斯蚓一运动器官是足C.水螅一身体呈两侧对称D.蜘蛛一身体和附肢都分节A.②是关节囊,③是关节腔A.甲、乙的主要区别是甲没有成形的细胞核6.【新素养·生命现念】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B.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肌肉和关节组成B.丙能够用来生产抗生素,抗生素能够杀死细菌A.兔的牙齿有分化,与其植食性相适应C.人在屈时时,a舒张,b收缩C.丁属于大型真菌,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B.鯽鱼体表鳞片上的黏液,有利于水中生活D.完成一个动作至少需要两组肌肉的配合D.甲进行分裂生殖,乙、丙、丁可进行孢子生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