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年级上册3.9《这些是大家的》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3.9《这些是大家的》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这些是大家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学校常见公物的具体种类,包括但不限于课桌椅、黑板、图书角的图书、体育器材、多媒体设备等,并详细阐述每种公物在学习和校园生活中的功能,如课桌椅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坐姿支撑和书写平面,黑板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展示平台等。
2. 熟练掌握正确使用学校公物的方法,如正确使用桌椅(轻拉轻推,不摇晃)、爱护图书(阅读时保持手部清洁,不折页、不乱涂乱画)、正确使用体育器材(按规定操作,使用后放回原处)等,并能在实际场景中准确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1. 观察能力培养
在观察学校公物图片或实物时,能迅速捕捉到公物的外观特征、细节部分,并通过对比不同公物,发现其独特之处,例如通过观察不同教室的课桌椅,发现其在颜色、款式、新旧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进而思考这些差异可能产生的原因。
在实践活动中,如清洁教室、整理图书时,能观察到公物的现有状况(是否有损坏、污渍等),并将观察结果反馈给小组同学,共同制定针对性的爱护措施。
2. 合作能力提升
在分组讨论学校公物种类、作用以及使用情况调查时,每个小组成员都能积极参与讨论,明确分工,如有的同学负责记录、有的同学负责引导话题、有的同学负责收集不同成员的观点,共同完成小组任务,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小组成员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清洁教室的任务,如有的同学负责扫地、有的同学负责擦黑板和桌椅、有的同学负责整理图书角,学会在团队中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合作效率。
3. 问题解决能力锻炼
在讨论学校公物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如公物损坏、丢失等情况)时,能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如部分同学爱护公物意识淡薄、使用方法不当或者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等。
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如开展爱护公物宣传活动、加强对学生使用公物的指导、建立公物损坏登记和维修制度等,并在后续的学习生活中能够积极参与和推动这些方案的实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树立强烈的爱护公物意识,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公物是为全体师生服务的公共资源,每一件公物都承载着校园生活的点滴,尊重和爱护公物是每个学生应尽的责任。
2. 增强集体荣誉感,理解爱护公物是维护学校良好形象和集体利益的重要体现,个人对公物的爱护行为有助于营造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进而为整个班级和学校增光添彩。
3. 培养社会责任感,明白爱护公物是一种社会美德的体现,从校园内爱护公物延伸到爱护社会公共设施,如公园的长椅、公交站的站牌等,形成关心公共环境、爱护公共资源的良好品德。
二、教学重点
1. 利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如图片展示、实物观察、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全面深入地认识学校公物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性,如没有课桌椅,学生无法正常上课;没有体育器材,体育课程将无法顺利开展等。
2. 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行为规范讲解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掌握爱护公物的具体方法和行为准则,包括爱护公物的行为规范(轻拿轻放、正确使用)和面对公物损坏情况的正确处理方式(及时报告老师或相关部门)等,并在日常校园生活中养成自觉爱护公物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
1. 深入了解学生心理,挖掘影响学生爱护公物行为转化为自觉行动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如部分学生可能因缺乏对公物价值的深刻理解、从众心理、贪图方便等原因而出现不爱护公物的行为。
2. 针对上述影响因素,设计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持续性的教育策略和引导方法,如开展长期的爱护公物主题活动、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设立爱护公物小标兵评选等),逐步引导学生将爱护公物从知识和意识层面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在没有外部监督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主动爱护公物。
四、教学准备
1. 学校公物图片或实物
收集涵盖学校各个区域(教室、图书馆、操场、体育馆等)的公物高清图片,包括崭新和有轻微损坏对比的图片,每种公物准备多张不同角度和使用场景的照片。
准备一些小型的学校公物实物,如破旧的文具、损坏的小型体育器材(羽毛球拍、跳绳等)和完好的实物进行对比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公物的状况。
2. 学校公物调查表
设计详细的学校公物调查表,内容包括公物的种类、所在位置、使用频率、是否损坏、损坏程度、损坏原因(可多选,如正常损耗、人为破坏、使用不当等)、使用者反馈等项目。
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份调查表,并预留足够的空间供学生填写观察和调查结果,同时准备一些备用表,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如小组讨论需要额外表格记录等)。
3. 爱护公物的宣传材料
制作生动有趣的爱护公物宣传视频,视频内容包括公物在校园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展示、公物被破坏后的不良影响(如影响正常教学、破坏校园美观等)、爱护公物的正面案例(如同学主动修复损坏的公物)和反面案例(如故意破坏公物受到批评)等情节,视频时长控制在 5 8 分钟左右,确保内容紧凑且有吸引力。
准备一些爱护公物的宣传海报,海报设计色彩鲜艳、图案形象,内容包括爱护公物的标语(如“爱护公物,从我做起”“公物是我们的朋友,请珍惜”)、漫画形式的正确和错误使用公物对比图等,张贴在教室、走廊等显眼位置,营造爱护公物的氛围。
收集一些与爱护公物相关的小故事、儿歌、短文等文字资料,打印成册,分发给学生阅读和讨论,加深对爱护公物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1. 活动
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示一系列学校公物的精美图片,包括学生在明亮教室里使用课桌椅认真学习、在图书馆借阅图书、在操场上使用体育器材快乐运动、在多媒体教室利用先进设备上课等场景。同时,在讲台上摆放一些学校公物的实物,如崭新的篮球、跳绳、图书等。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和实物,然后提问:“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些熟悉的画面和东西时,你们有什么想法呢?这些东西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它们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和快乐呢?”让学生们前后桌四人一组,进行简短的讨论(约 3 分钟)。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
2. 目的
通过视觉上的冲击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学校公物的关注和兴趣,唤起他们在日常使用公物过程中的美好回忆,从而引发学生对公物的爱护之情,为后续的教学内容铺垫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探索新知(20 分钟)
1. 活动一:分组讨论学校公物的种类和作用(10 分钟)
实施步骤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5 6 人),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以促进小组讨论的多样性。
向每个小组发放一张大白纸和一支笔,要求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学校里的公物有哪些,并将讨论结果写在大白纸上。同时,针对每种公物,详细阐述它们在学校生活中的作用。例如,对于课桌椅,要写出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工具,还能保证学生的坐姿正确,有利于身体健康;对于黑板,它是教师传递知识的重要媒介,方便教师书写讲解,也便于学生记录等。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各个小组,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公物(如走廊的消防器材、楼梯的扶手等),并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公物的作用(如文化传承方面,图书馆的古籍文献)。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讲解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可以提问、补充或发表不同意见。
目的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自主探索学校公物的种类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加深对学校公物的全面认识。
2. 活动二:填写学校公物调查表(10 分钟)
实施步骤
给每个学生发放学校公物调查表,向学生详细讲解调查表中各项内容的含义和填写要求,确保学生理解如何进行调查和记录。
安排学生在校园内(教室、图书馆、操场、走廊等区域)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行动,也可以独自进行,但要注意安全和文明礼貌。在调查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观察每种公物的使用情况,包括是否损坏、损坏程度、使用频率等,并将观察结果准确记录在调查表中。例如,如果发现课桌椅有划痕或松动,要在调查表中详细记录课桌椅的位置、损坏情况和可能的原因。
在学生完成调查后,组织学生回到教室,每个小组内部先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和整理,分析调查数据中反映出的问题(如某些公物损坏率较高的区域、公物损坏的主要类型等)。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的调查结果和分析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讨论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法。
目的
通过实际的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亲身体验学校公物的使用现状,进一步加深对公物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教学内容提供数据支持和问题导向。
(三)情感体验(15 分钟)
活动三:分享“我和公物的故事”(15 分钟)
实施步骤
让学生回忆自己在学校生活中与公物之间发生的小故事,可以是有趣的、感人的、难忘的经历。例如,有的同学可能会分享自己在图书馆发现一本喜欢的书,但发现书有一点破损,于是主动用胶带修补好;或者有的同学在操场使用体育器材时不小心摔倒,但还是小心翼翼地保护器材不被摔坏等故事。
给学生 3 5 分钟的时间准备自己的故事,然后鼓励学生自愿上台分享。在学生分享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注和鼓励,同时引导其他学生仔细聆听,并通过提问、点头、微笑等方式与分享者互动。
每分享完一个故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如询问其他同学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对故事中主人公的行为有什么评价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故事所传达的爱护公物的情感。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多邀请几位同学分享,确保大部分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这个活动中,充分激发学生对公物的情感联系。
目的
通过分享个人与公物的故事,拉近学生与公物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从自身经历中深刻体会到公物在校园生活中的特殊意义,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公物的情感,激发学生爱护公物的情感共鸣,使爱护公物的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四)行为指导(20 分钟)
1. 活动四:讨论如何爱护公物,提出具体做法(10 分钟)
实施步骤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爱护公物,我们可以怎么做?”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再次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爱护公物的具体做法,鼓励学生结合之前的讨论内容(公物的种类、作用和现状)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例如,对于课桌椅,提出每天放学后检查桌椅是否摆放整齐,发现松动及时报告老师;对于图书,建议阅读前洗手,使用书签代替折页;对于体育器材,使用后用干净的布擦拭并放回指定位置等。
每个小组将讨论结果写在便利贴上,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将便利贴贴在黑板上相应的区域(可以根据公物的类型划分区域,如教室公物、图书馆公物、操场公物等)。
贴完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对黑板上的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将类似的建议合并,去除一些不太合理或难以操作的建议,形成一份较为完整的爱护公物具体做法清单。
目的
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爱护公物的具体行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通过集体智慧的汇聚,形成全面且具有针对性的爱护公物方法,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爱护公物提供明确的指导。
2. 活动五:观看爱护公物的宣传材料,讨论视频中的做法是否正确,我们还能做些什么(10 分钟)
实施步骤
播放之前准备好的爱护公物宣传视频,要求学生认真观看,注意视频中展示的各种爱护公物和破坏公物的行为场景。
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针对视频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如“视频中那位同学在黑板上乱涂乱画的行为对不对?为什么?”“当看到有同学在破坏公物时,我们应该怎么做?”“视频中爱护公物的同学采取的方法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
鼓励学生结合视频内容和之前讨论的爱护公物具体做法,进一步思考我们还能在日常生活中为爱护公物做些什么,是否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或创意。例如,是否可以成立爱护公物志愿者小组,定期检查公物情况;是否可以制作爱护公物的手抄报在校园内展示等。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补充,鼓励学生在今后的校园生活中积极尝试新的爱护公物方法,同时强调爱护公物是每个同学的责任,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目的
通过观看生动形象的宣传视频,强化学生对爱护公物正确行为和错误行为的认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爱护公物重要性的理解。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更多角度思考爱护公物的行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实践活动(20 分钟)
活动六: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爱护公物的实际行动,如清洁教室、整理图书等(20 分钟)
实施步骤
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和教室、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明确每个小组的任务。例如,有的小组负责清洁教室,包括擦拭黑板、课桌椅、窗台等;有的小组负责整理图书角,对图书进行分类整理、修补破损的图书封面等;有的小组负责检查教室和走廊的其他公物(如灯具、消防器材等)是否完好,并进行简单的维护(如拧紧松动的螺丝等)。
在每个小组开始行动之前,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解清洁和整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使用清洁工具的正确姿势、不同类型图书的分类标准、如何安全地检查和维护电器设备等,确保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安全、有效地完成任务。
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在各个小组之间巡视,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纠正学生的一些不当操作,鼓励学生认真细致地完成任务。同时,观察学生的表现,对表现积极、认真负责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如发现了哪些公物损坏问题、采取了哪些解决方法、在活动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以及是如何克服的等。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再次强调爱护公物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这种爱护公物的行为转化为日常的自觉行动。
目的
通过实际行动,让学生将爱护公物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行为,亲身体验爱护公物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实践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公物的状况,增强爱护公物的意识,同时通过总结反思,加深学生对爱护公物行为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学生将爱护公物内化为自觉的行动习惯。
六、作业布置(5 分钟)
1. 任务内容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讨论家中的公物(如家具、电器、生活用品等),并制定一份家庭公物爱护计划。计划内容包括家庭公物的清单、对每种公物的爱护方法(如定期清洁家具、正确使用电器等)、家庭成员的责任分工(如谁负责检查电器安全、谁负责整理生活用品等)以及监督和评估机制(如每周进行一次家庭公物检查,对爱护公物表现好的成员给予奖励等)。
2. 要求
要求学生用 A4 纸书写或打印家庭公物爱护计划,内容要详细、具体、可操作,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使计划更具特色和吸引力。同时,提醒学生在与家长讨论过程中,要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完成计划的制定。下节课将邀请部分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公物爱护计划。
七、板书设计
《这些是大家的》
一、学校公物的种类和作用
1. 教室:课桌椅(学习支撑、保持坐姿)、黑板(知识传授)、多媒体设备(丰富教学)
2. 图书馆:图书(知识获取)、书架(存放图书)、桌椅(阅读空间)
3. 操场:体育器材(体育锻炼)、看台(观看比赛)
4. 其他:消防器材(安全保障)、楼梯扶手(安全辅助) 二、学校公物的现状调查
1. 损坏情况
课桌椅:划痕、松动、涂鸦。
图书:缺页、破损封面、污渍。
体育器材:磨损、零件丢失、损坏。
2. 使用频率与损耗关系
使用频繁区域公物受损较多,如教室前门附近课桌椅、操场热门体育器材。
图书馆常借阅图书损坏率高于少借阅图书。
三、我和公物的故事
1. 爱护公物的故事
主动修补图书角破旧书籍,感受知识传递的责任。
课间提醒同学正确使用体育器材,避免损坏。
2. 公物带来的美好回忆
在教室里用多媒体设备观看精彩教育影片,拓展视野。
坐在操场上看台为运动会上同学加油,留下欢乐瞬间。
四、爱护公物的具体做法
1. 日常使用规范
课桌椅:轻拉轻推,不摇晃,定期检查。
图书:洗手后阅读,用书签,轻翻页,借阅及时归还。
体育器材:按说明使用,使用后擦拭、整理、归位。
2. 损坏处理
及时报告老师或相关人员。
若力所能及,简单修复(如拧紧桌椅螺丝)。
3. 宣传与监督
制作爱护公物标语、手抄报,张贴展示。
成立班级爱护公物小组,定期检查、督促。
八、教学反思
1.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活动参与中的表现,大部分学生对学校公物的种类、作用有了清晰认识。如在讨论学校公物种类时,学生能详细列举出各个角落的公物,且对其功能描述准确。在分享“我和公物的故事”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明他们对公物有了情感连接。
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行为来看,多数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爱护公物方法。例如在清洁教室环节,学生能按照要求认真擦拭课桌椅、整理图书,并且在整理体育器材时知道正确的摆放方式。然而,仍有个别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指导。
2.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分析
导入环节利用图片展示和问题引导的方式,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小组讨论的形式在探索新知、行为指导等环节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思维碰撞。例如在讨论爱护公物的具体做法时,小组讨论产生了很多新颖实用的建议。
实践活动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爱护公物的行为,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但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发现部分小组分工不够合理,导致效率不高。在今后教学中,需提前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分工协作。
3. 对教学内容的改进思考
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进一步拓展对公物价值的深入探讨,如公物对学校文化传承的意义。可以引入一些案例,讲述学校历史悠久的公物如何见证学校发展,让学生从更深刻的层面理解爱护公物的重要性。
在作业布置上,可以增加一些实践类的拓展作业,如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参与社区公共设施的爱护活动,并记录过程和感受。这样能更好地将爱护公物的意识从校园延伸到社会,培养学生更广泛的社会责任感。
4. 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学生个体在爱护公物意识和行为能力上存在差异。对于那些爱护公物意识较强的学生,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责任,如担任爱护公物小组的组长,发挥榜样作用。而对于意识较薄弱的学生,需要更多的关注和鼓励,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及时提醒和引导,逐步培养他们爱护公物的习惯。
在小组分配时,应更加注重成员的多样性,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便在活动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同时,针对个别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如使用清洁工具不熟练等问题,教师应在课后进行单独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