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单元天气的成因-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科学备考真题分类汇编(人教鄂教版 )一、选择题1.(23-24六年级上·湖北鄂州·期末)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是蒸发的是( )。A.马路上的积水变干 B.湿衣服变干 C. 冰融化成水2.(22-23六年级上·湖北黄冈·期末)下列不属降水的是( )。A.冻雨 B.雨夹雪 C.雾3.(22-23六年级上·湖北黄冈·期末)水烧开后冒出的“白气”是一种( )现象。A.蒸发 B.凝结 C.沸腾4.(21-22六年级上·湖北襄阳·期末)水的三态变化取决于温度的变化。这句话( )。A.正确 B.错误 C.无法判断5.(21-22六年级上·湖北襄阳·期末)下列做法中,不能加快湿衣服晾干速度的是( )。A.将湿衣服放在太阳下晒 B.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处 C.将湿衣服拧成一团6.(21-22六年级上·湖北襄阳·期末)在“霜的形成”模拟实验中,加盐的目的是( )。A.让冰块接触得更紧密 B.制造更低的温度 C.改变冰的密度7.(21-22六年级上·湖北襄阳·期末)气象谚语是指民间流传的关于预测天气变化的词语。其中,与云有关的谚语是( )。A.雷声大,雨点小B.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C.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8.(21-22六年级上·湖北襄阳·期末)同样条件下,温度越低,水蒸气凝结的速度( )。A.越快 B.减缓 C.不变9.(21-22六年级上·湖北襄阳·期末)冰雹产生于( )。A.晴天 B.阴天 C.强对流天气10.(21-22六年级上·湖北襄阳·期末)最容易形成降雨的云是( )。A.卷积云 B.雨层云 C.高积云二、填空题11.(22-23六年级下·湖北恩施·期末)各种各样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雾、露、霜等的形成都与自然界中的 有关。12.(22-23六年级上·湖北黄冈·期末)雾和云的形成是空气中的 遇冷变成 ,云就是 中的雾。13.(22-23六年级上·湖北随州·期中)水在平常温度下,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失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作 。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作 。14.(19-20六年级上·湖北孝感·期末)农业污水主要是由过量使用 和喷洒 引起的,它们会随着农田排水引入江河湖海。15.(23-24六年级上·湖北鄂州·期末)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做 。同样条件下,温度越低,水蒸气出现这种现象的速度 。生活中常见的凝结现象有:眼镜起雾、锅盖上的水珠等。三、判断题16.(23-24六年级上·湖北鄂州·期末)天气是大自然形成的,人工影响天气对人类没有任何好处。( )17.(23-24六年级上·湖北随州·期末)人体的汗液蒸发时会吸收热量,对人体起到降温的作用。( )18.(23-24六年级上·湖北随州·期末)蒸发现象只有在温度高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19.(22-23六年级上·湖北黄冈·期末)露是固体,霜是液体。( )20.(22-23六年级下·湖北恩施·期末)用湿海绵擦拭黑板,水痕很快消失了,这是生活中的蒸发现象。( )21.(22-23六年级上·湖北随州·期末)《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指的是立冬节气。( )22.(22-23六年级上·湖北黄冈·期末)自然界中的水蒸气升到空中,遇冷后形成降水又回到大地。( )23.(22-23六年级上·湖北黄冈·期末)空中有云时不一定会下雨,下雨时空中一定有云。( )四、连线题24.(22-23六年级上·湖北随州·期末)穿针引线。雪 水蒸气在地面凝结成小水滴漂浮在地面附近霜 水蒸气遇冷变成冰晶落到地面上雾 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滴落到地面露 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五、简答题25.(23-24六年级上·湖北黄冈·期末)夏天,当你把啤酒从冰箱中取出后,你会发现酒瓶外壁会出现一些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26.(22-23六年级上·湖北襄阳·期末)露和霜的形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7.(21-22六年级上·湖北襄阳·期末)人工影响天气是指用人为手段使天气现象朝着人们预定的方向转化,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人工影响天气的现象?这样做有什么作用?(请最少写出2种手段及其作用)六、实验题28.(23-24六年级上·湖北黄冈·期末)如图所示是模拟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点燃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当水沸腾时,用一个培养皿盖住烧杯,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培养皿的底部出现 ,这是由水沸腾后产生的水蒸气 (填“遇冷”或“受热”)发生了 而形成的。(2)若要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可以在培养皿内盛放适量的 (填“冰块”或“热水”)。(3)由此可推断,雨的形成原因是:地面上的水蒸发变成 升到天上,遇冷又变成 降到地面,形成雨水。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试卷第2页,共4页试卷第1页,共4页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C B A C B B A C C1.C【详解】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湿衣服变干、马路上的积水变干,都是在常温下,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属于蒸发现象;冰融化成水是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属于融化现象,不属于蒸发现象。2.C【详解】降水是云中的水分以液态或固态的形式降落到地面的现象。它包括雨、雪、雨夹雪、米雪、霜、冰雹、冻雨、冰粒和冰针等降水形式。雾不属降水。3.B【详解】水蒸气是一种白色的气态,我们肉眼是看不到的,而我们看到的白气是由水蒸气遇冷变化而来的小水珠。水烧开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小水珠。4.A【详解】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5.C【详解】加快蒸发的方法是:通风、温度高、增大蒸发面积等。将湿衣服放在太阳下晒、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处能加快湿衣服晾干速度;将湿衣服拧成一团则达不到目的,不能加快湿衣服晾干速度。6.B【详解】在“霜的形成”模拟实验中,往碎冰堆里放食盐,能够加快碎冰的融化,冰融化吸热使得周围温度降低,从而制造更低的温度。7.B【详解】云是由悬浮在大气中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象谚语是指民间流传的关于预测天气变化的词语。与云有关的谚语是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所以B符合题意。8.A【详解】水蒸气遇冷变成看得见的小水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同样条件下,温度越低,水蒸气凝结的速度越快,所以A符合题意。9.C【详解】冰雹是强对流天气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态降水现象,常伴随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具有影响范围小、发展迅速、持续时间短等特点。10.C【详解】积云通常在湿润地区和热带地区出现,但有时也会在干燥地区出现。高积云通常是灰色的,靠近地球表面,往往预示着雨天的来临,C选项符合题意。11.水循环【详解】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雾、云、雨、雪、露、霜等天气。海洋水经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过程,回到陆地上,又经过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回到大海中,水在海洋和陆地之间不断循环运动,使得陆地上的水资源得到不断更新和补充。12. 水蒸气 小水滴 高空【详解】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雾。雾是在低空形成的,接触地面,云就是高空中的雾。而云的底部不接触地面。13. 蒸发 凝结【详解】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14. 化肥 农药【详解】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污水、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由此可见,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农业污水主要是由过量使用化肥和喷洒农药引起的,它们会随着农田排水引入江河湖海。15. 凝结 越快【详解】水在自然界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温度有关。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做凝结。同样条件下,温度越低、水蒸气凝结的速度越快。16.×【详解】天气是指影响人类活动瞬间气象特点的综合状况,即一个地方在某一段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及风等情况。天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工影响天气对人类有益,如人工降雨。17.√【详解】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 人体的汗液蒸发时会吸收热量,所以对人体起到降温的作用。题干正确。18.×【详解】蒸发是水在平常温度下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蒸发在任何温度都能进行,无论是温度低,还是温度高,都能发生蒸发现象。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19.×【详解】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根据水的三态变化的可知,露是液态的水,霜是固态的水。20.√【详解】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蒸发,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使温度下降。用湿海绵擦拭黑板,水痕很快消失了,这是生活中的蒸发现象。21.×【详解】深秋的早晨,地面、花草上有一层白色的霜,霜是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夜间遇到极冷的空气后,迅速放出大量的热量,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里的这句诗描写的是深秋时节芦苇结霜的景象。22.√【详解】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运动着的。它无处不在,通过蒸发、冷凝、降水等方式连续不断地循环。江河湖海里的水通过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形成云、雾、露、霜,回到江河湖海中,这样就构成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题目说法正确。23.√【详解】空中有云时不一定会下雨,晴天、多云天气,空中也都有云。下雨时空中一定有云,一般下雨天气乌云密布。24.【详解】天气就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我们周围大气的变化情况,通常是指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力、风向等。雪是降雨过程中遇到冷空气,雨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冰晶融化成的小水滴落到地面,露是水蒸气在地面的植物上液化成的小水滴,雾是水蒸气在地面液化成小水滴漂浮在地面附近,雹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冰晶落到地面上,霜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25.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详解】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啤酒,温度较低,而冰箱外的温度较高,所以空气中的水蒸气碰到冰冷的啤酒外壁会凝结成小水珠。26.露和霜的形成的相同点:都是水蒸气遇冷放热形成的。不同点:形成露的温度在0℃以上,形成霜的温度在0℃以下;露是液态,霜是固态。【详解】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温度降低后,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会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露。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0℃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霜。露和霜的形成的相同点:都是水蒸气遇冷放热形成的。不同点:形成露的温度在0℃以上,形成霜的温度在0℃以下;露是液态,霜是固态。27.人工增雨:增加降水量;人工防雹:减轻或消除冰雹的危害;人工消雾:使雾中的水汽凝结、沉积;人工防霜冻:防霜冻等。【详解】阴晴雨雪等都是天气现象,天气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天气指的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人工影响天气是指用人为手段使天气现象朝着人们预定的方向转化。比如,人工增雨:增加降水量;人工防雹:减轻或消除冰雹的危害;人工消雾:使雾中的水汽凝结、沉积;人工防霜冻:防霜冻等。28. 水珠 遇冷 凝结(或液化) 冰块 水蒸气 小水滴【详解】(1)在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过程中,点燃酒精灯给烧瓶中的水加热,当水沸腾时,用一个培养皿盖住烧杯,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培养皿的底部出现水珠,这是水蒸气遇冷发生了凝结,而形成液态的水。(2)若要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可以在培养皿内盛放适量的冰块,使温差更大。(3)雨的形成原因是:地面上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到天上,遇冷又变成小水滴降到地面,形成雨水。答案第4页,共4页答案第5页,共5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