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法不可违课件(共22张PPT)+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法不可违课件(共22张PPT)+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公民
5.1 法不可违
学习重点
1、为什么说“法不可违”?
2、什么是违法行为?
3、违法行为的分类
4、如何遵章守法?
5、一般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的区别及联系。
小勤家里生活比较困难,要强的他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家里的负担。看到捡废品能赚钱,小勤决定试试。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准备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工地保安发现后,把他送到了派出所。
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法律意识淡薄,不知法、不懂法,致使在不经意间违了法。
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可以避免,那就是了解法律,不做违反法律的事。
观看视频:生活中这些小事可能违法
含义:
产生原因:
分类: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个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轻微)
严重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①根据
违反法律的类别分
②根据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分
2.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
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
判断下列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四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第三百一十六条规定,“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 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所属违法类别
较轻
民事法律规范(民法典)
民事责任(赔偿)
民事违法行为
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体育馆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
判断下列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扰乱文化、体育等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 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所属违法类别
较轻
行政法律规范
(治安管理处罚法)
行政处分
行政处罚
行政违法行为
陈某为牟取非法利益,介绍杨某向吴某等人(均另案审理)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I类濒危野生动物)。经人民法院审理,陈某构成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判断下列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
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 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所属违法类别
最严重
刑事法律规范
(刑法)
刑罚处罚
(拘役、有/无期徒刑、罚金)
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违法就是犯罪,这种说法对吗?
违法
犯罪
犯罪一定违法,违法不一定犯罪。
违法无小事
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事法、刑法)
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
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
(1)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
(2)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开除、记过
(3)刑事违法行为:拘役、罚金、有期徒刑、死刑。。。。
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
小王因疫情期间散步谣言被公安机关予以行政拘留。
持刀抢劫他人财物。
聂某某因醉驾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处拘役并处罚金。
甲把乙打成重伤,丧失劳动能力,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李某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四五盏,被公安机关处以200元罚款。
某公司因擅用李某照片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偿500元。
小强的爸爸因酒后驾驶被交警依法处以200元罚款。
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2022年9月23日,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人民法院依法对“唐山烧烤店打人案”案件公开宣判。判决被告人陈继志犯寻衅滋事罪、抢劫罪、聚众斗殴罪、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等犯罪活动,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2万元;对其余27名被告人依法判处11至6个月有期徒刑不等的刑罚,另对其中19名被告人并处人民币13万5千元至3千元不等的罚金。
陈继志被判有期徒刑属于哪类违法行为,我们身边还存在哪些违法行为?
“唐山烧烤店打人案”一审公开宣判
刑事违法行为
下列行为是哪类违法行为?
  谎报险情、传播谣言、殴打他人、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镜头一:买卖双方签订合同之后,卖方收款却只发放一半货物。
合同违约行为
侵犯肖像权
侵犯著作权
镜头二:未经他人允许,将其照片放到网站使用。
镜头三: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思考:以下行为违法吗?属于哪种违法行为?
相关链接:民法规定民事权利是公民享有的重要权利。它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继承权等,人身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
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
3.我们应该警惕身边的哪些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 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4、如何遵章守法?
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针对行政违法行为))
③依法从事民法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针对民事违法行为)
任务二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活动四 如何遵章守法?
一、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本课课堂小结
法不可违
违法
无小事
2.违法行为的含义、产生原因、
分类?P48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法律的作用?P46
3.身边常见的违法行为?
P49-50
4.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P51
下列行为不属于违法行为的是( )
A.李某在电影院看电影时,起哄、打闹、吹口哨
B.家长为教育孩子将孩子打成肋骨骨折
C.某出租车司机将乘客遗忘在车上的价值万元的笔记本电脑据为己有并拒不返还
D.课间休息时中学生王某与同学在楼道内追逐打闹
D
2022年9月22日,南充一网友黄某在微博上发布村民吃大盘鸡感染H7N9死亡,参与抢救的村委会书记已被隔离……5 570头家禽已被感染的信息。经调查,该信息为谣言。警方在及时辟谣后将黄某抓获。这一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②每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
③不良行为一定会发展为违法犯罪
④要理性利用传播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D
黄某在公园游玩时,掏出小刀,在园内一棵树上刻下“xx到此一游”几个字,结果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而受到了相应的处罚。他的行为( )
①是违纪行力 ②是一般违法行为
③是犯罪行为 ④是严重违法行为
⑤是行政违法行为 ⑥是民事违法行为
⑦应受刑罚处罚 ⑧应受行政制裁
⑨应承担民事责任 ⑩比较严重
A.①⑩ B. ③④⑤⑦ C. ②⑥⑨ D②⑤⑧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