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第一课时 法不可违01违法无小事行为规范法律①指引作用②评价作用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③强制作用合法的×非法的一、违法无小事1、法律的作用?为什么法不可违?(1)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和方向。(2)法律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3)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指引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一、违法无小事探究一 为什么法不可违3小勤家里生活比较困难,要强的他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家里的负担。看到捡废品能赚钱,小勤决定试试。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的铁卡子,准备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工地保安发现后,把他送到派出所。思考: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怎么避免?提示:①小勤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勤工俭学,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他选择了一种错误的方式,触犯了法律,其行为已经构成了违法,因此被送到了派出所。②能避免。我们应该学习法律知识,提高遵守法律的意识。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一 为什么法不可违3第七十四条 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①指引作用: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②评价作用:法律是评价人们和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第十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思考法律有什么作用?小勤家里生活比较困难,要强的他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家里的负担。看到捡废品能赚钱,小勤决定试试。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准备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工地保安发现后,把他送到了派出所。思考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小勤虽不是主观故意,但客观上其行为已经违法。思考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可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法律意识,不能违法。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律课堂。请结合七年级所学的法律知识,说一说法律有什么作用呢?你还熟知哪些法律呢?1.法律对社会生活的作用?/法不可违的原因?p46①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指引作用)②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评价作用)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知识总结23230123①民事违法行为 违反 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P48-2民法典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P50-51民事违法行为P51相关链接P48相关链接②行政违法行为 违反 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P48-2治安管理处罚法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P49相关链接即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P48相关链接③刑事违法行为 违反 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法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一、违法无小事2.违法行为的含义:(P48)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3.违法行为的分类: (P48)(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为①民事违法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③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违反 民事法律规范,行政违法行为 违反 行政法律规范,刑事违法行为 违反 刑事法律规范。(如:民法典)(如:治安管理处罚法)(如:刑法)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犯罪)(一般违法行为)违法行为1.酒驾2.醉驾3.欠钱不还4.抢劫他人财物5.拾得别人的钱物不还6.吸毒7.贩毒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判断以下属于哪种违法行为?1324(3)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有哪些?(4)民事权利包括哪些?(1)民事活动有哪些?(2)民法用来规范谁和谁的关系?购置财产签订合同结婚等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人身权和财产权···活动三:辨析民事违法行为阅读教材P50相关内容,理清民事违法行为相关问题。活动三:辨析民事违法行为买卖双方签订合同之后,卖方收款后却只发一半货物。照相馆没有经过他人同意,将其艺术照片展出,以招徕顾客。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根据所学知识,思考上述行为是否违法?属于哪种违法行为?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民事违法行为以上情境启示我们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该怎么做?①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侵犯肖像权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侵犯知识产权停止侵害、赔偿损失、赔礼道歉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损坏公物散布谣言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类似的违法行为?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这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是非不分、法律意识淡薄、不懂得自身的行为是否违法。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警告!罚款!行政拘留!没收违法所得!活动四: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P49笔记区:4.警惕身边哪些常见的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P49-50①②①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②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违法行为是违法治安管理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但尚不构成刑事处罚的行为。小明爸爸在送小明上学途中,为赶时间闯红灯,受到扣3分以及罚款200元的处罚。北京男子韩某乘坐公交不佩戴口罩,不听劝阻还辱骂乘务管理员,被行政拘留。李某在公园游玩时,掏出小刀在公园树上刻字,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以罚款和警告处罚。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第二十五条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有下列第一项至第三项行为之一的,处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有第四项至第七项行为之一的,处5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1.在地下、内水、领海及其他场所中发现文物隐匿不报,不上交国家的;2.刻字业承制公章违反管理规定,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故意污损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损毁公共场所雕塑,尚不够刑事处罚的;3.故意损毁或者擅自移动路牌、交通标志的;4.故意损毁路灯、邮筒、公用电话或者其他公用设施,尚不够刑事处罚的;5.违反规定,破坏草坪、花卉、树木的;6.违反规定,在城镇使用音响器材,音量过大,影响周围居民的工作或者休息,不听制止的。《三国志·蜀志传》重点笔记区:5.如何做到遵章守法?P51①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针对一般违法行为)②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针对行政违法行为)③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针对民事违法行为)课堂小结一、法律的作用(一)含义:是指出于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二)类型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五、学会遵章守法二、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型四、认识一般违法行为法不可违三、违法行为的联系与区别1、北京一女子大闹交管执法站,当众辱骂民警,更是当众嚣张放言称“抽不死你,你给出来,下班我等着你,要不你就别下班了”之类的嚣张话语,最终雷某因阻碍执行职务,被处以行政拘留的处罚。雷某的行为属于( )。A.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C.严重违法行为 D. 民事违法行为B练习与巩固2、下列几种违法行为中,不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的是( )A. 为了寻开心,一中学生多次拨打“119”电话,谎报险情B. 外出旅游,在文化古迹上乱刻乱画C. 王某参与打架斗殴,致人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D. 几位年轻人在广场草地上胡打乱闹,对“勿踏草坪”的牌子视而不见C练习与巩固3、骆某在禁猎区、禁猎期使用禁用的方法,捕获中华蟾蜍209只。经人民法院审理,骆某的行为构成非法狩猎罪,被判处拘役四个月。对此,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①骆某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②骆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③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④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练习与巩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