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7章探索溶解现象复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凡是无色、澄清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D.溶液和浊液特征的不同主要与物质分散在液体中的颗粒大小有关2.如图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时,饱和溶液 a 比饱和溶液 b 所含的溶质多B.20℃时,100g 水可以溶解 35g 物质 a 和 35g 物质 cC.a 中含有少量 b,可采用蒸发结晶提纯 aD.将 2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象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t1℃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c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B.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高到t2℃时,所得a、b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t1℃时,将a、c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晶体均不含结晶水)D.t1℃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t2℃时,含水量最多的是b物质的饱和溶液4.溶液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组成中一定含有水 B.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C.溶质可为固体、液体或气体 D.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5.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泥沙水中,泥沙是溶质,水是溶剂B.搅拌和升温能加快溶质的溶解,是因为加快了微粒的运动速率C.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D.蔗糖溶解的过程就是在水分子作用下,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到水分子中的过程6.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的是A.氯化亚铁 B.硫酸钡 C.硫酸铜 D.氢氧化钙7.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B.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将t℃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温度降到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8.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配制20g 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不规范的是A.称氯化钠 B.量水 C.溶解 D.装瓶9.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等溶于乙醇并随加热后挥发逸去,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了。下列过程与上面所述原理不相似的是A.用水除去衣服上的汗渍B.用洗发液洗头C.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D.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10.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B.水能灭火,所以电电器一旦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C.蔗糖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蔗糖,也一定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D.经鉴定,某种纯净物含两种元素,该物质一定是化合物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鉴别碘和高锰酸钾,可分别取少量加入水中并振荡,然后观察现象B.通过相互刻划的方法,发现黄铜片的硬度比铜片大C.硬水可用沉降的方法转化成软水D.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因此有能量释放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反应12.已知氯化钠的部分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温度/℃ 20 40 60 80溶解度/g 36.0 36.6 37.3 38.4根据溶解度表和如图操作步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无法判断a中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B.c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8.4%C.a→b过程中,物质的溶解度不变D.a→b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增大13.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有大量黑色固体生成B.为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搅拌滤纸上的悬浊液C.葡萄糖溶液与新制氢氧化铜混合加热至沸,出现红色沉淀D.配制一定体积的稀硫酸时,将水倒入盛有浓硫酸的量筒中,并搅拌二、填空题14.请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餐具上的油污可用洗洁精洗掉,这是利用洗洁精的 (填“A.溶解”或“B.乳化”)作用。(2)矿井下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后,专家提出了注入液氮灭火的方案。液氮可用于矿井灭火的原因是( )A 降温至着火的以下 B 隔绝氧气 C 移出可燃物(3)小芳发现铝制门窗比较耐腐蚀,主要原因是( )A 生成氧化膜 B 铝和氧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4)小芳发现新买的家具带有异味,于是在室内放了几个活性炭包,这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5)铁质的灭火器罐体容易生锈。选出一种适合防止铁质灭火器生锈的方法( )A 涂油漆 B 电镀 C 制成合金(6)常用稀盐酸除铁锈(Fe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点表示t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 。(2)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 。(3)t1℃时,用50g水能配制成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为 。(4)t2℃时,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转化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填一种即可)。(5)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2℃,所得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16.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人们常用铁锅烹煮食物,主要是利用了铁的 性。(2)用洗洁精清洗油腻的碗筷,是利用洗洁精的 作用。(3)古代的字画用墨书写,能保存很长的时间,这是因为 。(4)一种新型材料氮化铝(AlN)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工业上用氧化铝、焦炭和氮气在高温条件下制得氮化铝,并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若要区分硬水和软水,可向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搅拌,若观察到水中有较多泡沫,证明所用的水是 (填“硬水”或“软水”)。17.某同学想制取“叶脉书签”,需要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①需称取氢氧化钠 g。②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氢氧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 。A.调节游码B.添加砝码C.增加适量氢氧化钠固体D.减少适量氢氧化钠固体③若该同学量取水时是仰视读数,则所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若用25%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①需25%的氢氧化钠溶液 g;②该溶液配制过程中,除用到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仪器是 。(3)在混匀步骤中,此处玻璃棒的作用是18.(一)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请回答下列问题。(1)扑灭森林大火时经常开辟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 ;(2)汽车上的钢板往往涂一层漆,其防止生锈的原理是 ;(3)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减小”或“增大”)(4)铝锅、 铝勺等等铝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二)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5)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最大的是 ;(6)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是 (填最简整数比);(7)将t2℃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0℃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8)t1℃时,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甲物质,提纯乙物质的方法是 ;(9)如图2,将放有固体X的试管放入烧杯中,然后向试管中加入液体Y,一段时间后丙溶液中有固体析出,则对应的X和Y物质是 (填序号)。A.氯化钠和水 B.镁条和稀盐酸 C.硝酸铵和水 D.氢氧化钠和水19.回答下列问题:(1)t3℃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A、B、C的饱和溶液,需溶质质量大小为: 。(2)t3℃时,分别用等质量的A、B、C配制成饱和溶液,需溶剂质量大小为 。(3)t3℃时,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所含溶剂的质量大小为: 。【拓展】(4)一定温度时,三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溶解度 的需蒸发的水多。20.实验室欲配制50g5%的NaCl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操作步骤为 、 、 .(2)请分别说明上图中A,B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加以改正.A操作导致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改正: ;B操作导致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改正: .(3)托盘天平称量完毕后,砝码应 ,游码应 .三、科学探究题21.完成下表并回答下列问题。试管编号 溶剂 加入物质 实验现象(填“溶解”“几乎不溶解”或“不溶解”)1 10 mL水 一滴植物油2 10 mL汽油 一滴植物油3 10 mL水 几小粒碘4 10 mL 酒精 几小粒碘(1)上述实验说明同一物质在 的溶剂中溶解性 。(2)汽油可用来清除衣服上的油渍的原因是 。(3)除去衣服上的油渍,用汽油洗和用洗涤剂洗其原理是否相同 ?为什么? 。22.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溶液的导电性实验研究。【查阅资料】(1)溶液的导电性是指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溶液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离子(2)利用图A所示的装置试验溶液的导电性,灯泡越亮,表示溶液的导电性越强。(3)溶液的导电性也可以用电导率仪(如图B)测定出的电导率数值大小进行衡量。电导率数值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强。【提出问题1】溶液是否都能导电?【进行实验1】25℃时,用图A装置进行如下三个实验。实验编号 液体 现象 实验结论与解释 1-1 100mL水 灯泡不亮 水不导电 1-2 100mL 10%的硝酸钾溶液 灯泡亮 硝酸钾溶液能导电 溶解在水中的硝酸钾能够解离出自由移动的k+和NO3- 1-3 100mL 10%的蔗糖溶液 灯泡不亮 蔗糖溶液不导电 溶解在水中的蔗糖不能解离出自由移动,仍以蔗糖分子形式存在【提出问题2】溶液的导电性是否受溶液浓度和温度的影响?【进行实验2-1】30℃时,测定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的电导率,将数据记录下表。氯化钠溶液浓度(%) 1.4 2.8 4.2 5.6 7.0电导率值(S/m) 2.000 3.219 4.533 5.800 7.133【进行实验2-2】【解释与结论】(1)实验1-1的目的是 。(2)通过实验1-2和实验1-3的对比,说明 对溶液的导电性有影响。(3)实验2-1中,溶解在水中的氯化钠解离出的离子是 和 ,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4)根据实验2-2,不能够得出“对于氯化钠溶液来说,温度越高,溶液的导电性越强”原因是 。【反思与交流】(5)完成实验1-3后,有同学认为没有必要做实验1-1,理由是 。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C【详解】A、溶液具有稳定性,故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正确;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正确;C、无色、澄清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比如水,错误;D、溶液和浊液特征的不同主要与物质分散在液体中的颗粒大小有关,正确。故选C。2.B【详解】A、饱和溶液ab中的溶液的质量不知道,故所含溶质的质量多少不能确定,故错误;B、由图可知,20℃时,ac的溶解度都是35g,故100g 水可以溶解 35g 物质 a 和 35g 物质 c,故正确;C、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故a 中含有少量 b,可采用降温结晶提纯 a,故错误;D、20℃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升高温度,c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所以将2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故D错误。故选B。3.C【详解】A、在t1℃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c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B、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高到t2℃时,所得a、b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错误,因为升温后,它们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C、t1℃时,将a、c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正确,因为在该温度下,它们的溶解度相等,故选项正确;D、t1℃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ac含有的水质量相等都小于b,温度升高到t2℃时,含水量最多的是b物质的饱和溶液错误,因为升温后B不饱和,并且升温后,水的质量不变,b的水还是最少,故选项错误。故选C。4.C【详解】A、溶液组成中不一定含有水,如碘酒是由碘和酒精混合而成的,故错误;B、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故错误;C、溶质可为固体、液体或气体,正确;D、饱和溶液是对于某一溶质来说的,可以溶解其他物质,故错误;故选:C5.A【详解】A、泥沙水是悬浊液,分散质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剂是水,没有溶质、溶剂概念,选项错误;B、搅拌和升温能加快分子的运动速率,可以加速溶解,选项正确;C、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固体氢氧化钠溶解会放热,硝酸铵晶体溶解会吸热等,选项正确;D、溶解的过程实际是溶质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均匀的分散到溶剂中的过程,选项正确。故选A。6.D【详解】A、氯化亚铁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浅绿色溶液,不符合题意;B、硫酸钡难溶于水,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不符合题意;C、硫酸铜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蓝色溶液,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无色溶液,符合题意。故选D。7.B【详解】A、没有指明温度,不能确定甲物质的溶解度,故选项A说法错误;B、t℃时,该温度下甲、乙溶解度曲线有交点,则此温度下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选项B说法正确;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可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C说法错误;D、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降到20℃时,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D说法错误;故选:B。8.B【详解】配制20g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20g×10%=2g。A、称氯化钠固体时将氯化钠从试剂瓶中取出时,瓶塞倒放,称量时,使用2g的砝码,天平左右两边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干净纸片,正确;B、量取18mL水的体积应使用能一次量取最小规格的量筒,应选用20mL量筒进行量取,错误;C、溶解时使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氯化钠的溶解,正确;D、装瓶时,瓶塞倒放,用玻璃棒引流,慢慢将配置好的氯化钠溶液注入试剂瓶中,正确。故选B。点睛: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9.B【详解】煮鱼时加些酒,使甲胺等溶于乙醇并随加热后挥发逸去去除鱼腥,利用的原理是溶解:A、氯化钠能溶于水,用水除去衣服上的汗渍其原理是溶解,与上述原理相似,不符合题意;B、洗发液具有乳化功能,用洗发液洗头其原理是乳化,与上述原理不相似,符合题意;C、碘能溶于酒精,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其原理是溶解,与上述原理相似,不符合题意;D、汽油能溶解油污,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其原理是溶解,与上述原理相似,不符合题意。故选:B。10.D【详解】A、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但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B、水能灭火,所但电器一旦失火不能立即用水浇灭,为防止触电,先应切断电源,故选项推理错误。C、蔗糖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蔗糖,但还能再溶解其他物质,故选项推理错误。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经测定,某纯净物含两种元素,则该物质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故选D。11.C【详解】A、碘不溶于水,高锰酸钾可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加水振荡可以鉴别,故正确;B、相互刻划,铜片上会留下划痕,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故正确;C、沉降的方法只能除去固体不溶物,不能将硬水中的钙、镁离子除去,不能转化成软水,故错误;D、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有能量释放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反应,例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但不是化学变化,故正确;故选:C。12.C【详解】A、由表格数据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故在20℃的100g水中加入25g氯化钠能完全溶解,得到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a中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20℃时在100g水中共加入50g氯化钠,加热至80℃得到c中溶液,由表格数据可知8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8.4g,则c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a→b过程中,由于溶液温度没变,所以物质的溶解度不变,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由表格数据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故a→b过程中,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到一定值后不再发生变化,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13.C【详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而不是生成黑色固体,错误;B、过滤操作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漏斗内的液体,容易将滤纸划破,造成过滤失败,错误;C、葡萄糖溶液与新制氢氧化铜混合加热至沸,出现红色沉淀,正确;D、配制一定体积的稀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水中,并且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量筒不能用来配制溶液,也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错误。故选C。14. B AB B 吸附 A或B或C都可以 Fe2O3+6HCl=2FeCl3+3H2O【详解】(1)餐具上的油污可用洗洁精洗掉,这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故填:B;(2)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液氮气化使温度降低且氮气能隔绝氧气;故填:AB;(3)小芳发现铝制门窗比较耐腐蚀,主要原因是铝和氧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故填:B;(4)小芳发现新买的家具带有异味,于是在室内放了几个活性炭包,这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故填:吸附;(5)防止铁生锈就是需要将铁与氧气、水隔绝,如喷漆、电镀或制成合金.故填:A或B或C都可以;(6)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填:Fe2O3+6HCl═2FeCl3+3H2O.15.(1)相等(2)甲(3)70g(4)增加甲物质或恒温蒸发溶剂(5)丙>乙>甲【详解】(1)由图可知,t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a点,故a点表示t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2)由图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甲;(3)t1℃时,丙的溶解度为4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丙,故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0g丙,故能配制成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为:20g+50g=70g;(4)t2℃时,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转化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增加甲物质或恒温蒸发溶剂;(5)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2℃,降温后,甲、乙的溶解度减小,还是饱和溶液,甲、乙均有溶质析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故甲析出的晶体多,丙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降温后,丙的溶液质量不变,故所得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乙>甲。16.(1)导热(2)乳化(3)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4)(5)软水【详解】(1)铁锅能烹煮食物,主要是利用了铁的导热性。(2)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则能除去碗筷上的油污。(3)墨中含有碳单质,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则用墨书写的画能保存很长的时间。(4)氧化铝、焦炭和氮气在高温条件下制得氮化铝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若水中有较多泡沫,则说明该水为软水。17.(1) 5 D 偏小(2) 20 烧杯(3)搅拌,加速溶解【详解】(1)①需要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故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50g×10%=5g;②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先调节天平平衡,再将砝码放在右盘,向左盘中加氯化钠,所以在称量中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说明加入的氯化钠质量多了,应该减少适量的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故选D;③使用量筒读数时,要使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读数小,所取水的体积偏大,则所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会偏小;(2)①浓溶液稀释为稀溶液,溶质的质量不变,设需要25%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则有50g×10%=x×25%,解得x=20g;②该溶液配制过程中,除用到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仪器是烧杯;(3)在混匀步骤中,此处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18.(1)可燃物(2)隔绝了水和氧气(3)减小(4)(5)丙(6)3:8(7)乙>甲>丙(8)蒸发溶剂(9)BD【详解】(1)扑灭森林大火时经常开辟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填:可燃物;(2)金属生锈的条件是水、氧气接触,汽车上的钢板往往涂一层漆,隔绝了水分和氧气,破坏了生锈的条件,其防止生锈的原理是隔绝了水和氧气;故填:隔绝了水和氧气;(3)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其原因是汽水中溶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填:减小;(4)铝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铝,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故铝制品耐腐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5)由图可知,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最大的是丙;故填:丙;(6)t2℃时,甲的溶解度为60g,即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6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是60g:(60g+100g)=3:8;故填:3:8;(7)从t2℃降温到t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都减小,都会析出晶体,都还属于饱和溶液,因为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方法,所以溶解度大的溶质质量分数就大,降温到t0℃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所以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的,因为丙降温后溶解度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因为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丙物质在t2℃时的溶解度,所以降温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故填:乙>甲>丙;(8)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蒸发溶剂,因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t1℃时,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甲物质,提纯乙物质的方法是蒸发溶剂;故填:蒸发溶剂;(9)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放有固体X的试管放入烧杯中,然后向试管中加入液体Y,一段时间后丙溶液中有固体析出,说明此时溶液的温度升高。A、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B、镁条和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故B符合题意;C、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故C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故D符合题意。故选BD。19.(1)A>B>C(2)C>B>A(3)C>B>A(4)小【详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故t3℃时,在三只烧杯中各装入100g水,配制A、B、C的饱和溶液,需溶质质量大小为:A>B>C,故填写:A>B>C。(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即等质量A、B、C三种物质,分别配制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时所需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C>B>A,故填写:C>B>A。(3)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所以等质量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A>B>C,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可知,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C>B>A,故填写:C>B>A。(4)一定温度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分别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溶解度大的需要的水最少,溶解度小的需要的水最多,所以,一定温度时,三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溶解度小的需蒸发的水多,故填写:小。20. 计算 称量和量取 溶解 偏小 应将药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偏小 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放回砝码盒 移回零处【详解】(1)配制50g5%的NaCl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2)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砝码和食盐放反了,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应将药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3)托盘天平称量完毕后,砝码应放回砝码盒,游码应归零。21. 不溶解 溶解 几乎不溶解 溶解 不同 不同 汽油能将油渍中的植物油溶解 不相同 用汽油洗涤是利用了溶解作用,用洗涤剂洗涤利用的是乳化作用【详解】实验:1、向10 mL水中滴入一滴植物油,不溶解;2、向10 mL汽油滴入一滴植物油,溶解;3、向10 mL水加入几小粒碘,几乎不溶解;4、向10 mL 酒精加入几小粒碘,溶解;(1)由上述实验可知,植物油、碘在水中溶解性较弱,在汽油中能溶解,说明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2)汽油可用来清除衣服上的油渍的原因是汽油能将油渍中的植物油溶解;(3)除去衣服上的油渍,用汽油洗和用洗涤剂洗,其原理不相同,用汽油洗涤是利用了溶解作用,用洗涤剂洗涤利用的是乳化作用。22. 探究水是否导电 溶质 Na+和Cl- 温度一定时,氯化钠溶液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 氯化钠溶液浓度较低时,温度升高(改变)对溶液导电性几乎无影响 氯化钠溶液浓度相对较大时,温度越高,溶液导电性越强 由蔗糖溶液不导电,可推知水不导电【详解】【进行实验1】水不导电的原因是:水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解释与结论】(1)实验1-1测定了水的导电性,由灯泡不亮,说明了水不导电,所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水是否导电;(2)通过实验1-2和实验1-3的对比,不同溶质溶液的导电性不同,说明溶质对溶液的导电性有影响;(3)实验2-1中,溶解在水中的氯化钠解离出的离子是Na+和Cl- 和温度一定时,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氯化钠溶液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4)根据实验2-2,不能够得出“对于氯化钠溶液来说,温度越高,溶液的导电性越强”原因是氯化钠溶液浓度较低时,温度升高(改变)对溶液导电性几乎无影响;氯化钠溶液浓度相对较大时,温度越高,溶液导电性越强(或:当溶液浓度达到一定值时,温度越高,导电性越强);【反思与交流】(5)完成实验1-3后,有同学认为没有必要做实验1-1,理由是由蔗糖溶液不导电,可推知水不导电。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