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记叙顺序” 要点梳理+真题演练(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记叙顺序” 要点梳理+真题演练(含解析)

资源简介

『四上』第五单元主题阅读
知识点:记叙顺序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学会判断记叙顺序,并分析其作用。
单元概览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把事情写清楚”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麻雀》《爬天都峰》两篇课文和《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两篇习作例文组成。 《麻雀》写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赞扬了母爱的无私、伟大。 《爬天都峰》叙述了“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告诉我们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本单元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爱能战胜一切思想感情以及相互鼓励、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勇气。 在《麻雀》一文中,拼死救子的老麻雀,新颖的构思,精练、优美的语言文字,热情地歌颂了“亲子”“母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 在《爬天都峰》一文中,“我”与老爷爷相互鼓励,互相学习,最终战胜了自己。
阅读要素 在学习时,我们还要学习根据事情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交代清楚,让读者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怎样的事以及事件的过程等。 通过这个单元的两篇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我们还学到了将事情写清楚的好方法: 首先就是要“按顺序”,你可以按时间的推移的顺序写,也可以按地点转移的顺序写,还可以根据人物心情的变化的顺序写,能按一定的顺序写,习作就成功了一半。 另一半就是要把事情“写完整”,要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才能让读这篇习作的人读懂这件事。做到“按顺序”“写完整”,这件事还有什么写不清楚的呢!
拓展提升 初步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 本单元中的《麻雀》和《爬天都峰》都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描述事情的记叙文。 《麻雀》一课按照猎狗要攻击小麻雀、老麻雀拯救小麻雀、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吓退的顺序记叙故事。《爬天都峰》一课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和爬上峰顶后的顺序进行记叙的。记叙文的记叙顺序也是现代文阅读中经常涉及的考点。 常见的记叙顺序: 1.顺叙:按事情发展或者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让人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平板和结构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叙事的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中心。 4.补叙:对叙述的人物、事件、情节等进行简短的补充说明。 作用:补充情节,使文章内容更充实、中心更鲜明。 如何解答记叙顺序类试题 先判断文章运用了哪一种记叙顺序,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文章是如何运用该记叙顺序叙事的,最后指出运用该记叙顺序有什么好处。
一、(22-23四年级上·黑龙江牡丹江·期末)群文阅读,完成后面的习题。
选文一
麻雀(节选)
屠格涅夫
①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②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它准备着一场搏斗,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③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选文二
麻雀(节选)
赵丽宏
①对我来说,没有一种鸟比麻雀更亲近了。
②少年时,我有过一次养麻雀的经历。将一只刚孵化出不久的小麻雀,从一个小小的粉红色肉球,喂养成一只羽毛丰满的麻雀。这是一个不简单的过程。为了给小麻雀寻找食物,我曾无数次爬到树上捉皮虫。喂食时,小麻雀扬起脑袋大张着黄口,发出急切的呼叫,我才懂得了什么叫作“嗷嗷待哺”。在麻雀还没有真正学会飞翔时,我和它有过最美妙的相处。我将它扔到天上,它会拍打着翅膀飞回到我的手掌上。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不可思议的景象。然而等它完全掌握了飞行的本领,就再也不甘心被我圈养。一次,我将它扔上天空,它展翅远去,消失在天空中,再也没有回来。那时,我也懂得了,对于这些成群结队在人间周围飞翔的小鸟来说,自由比什么都重要。
1.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要注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屠格涅夫的《麻雀》起因是: →经过是: →结果是: 。
2.这两篇选文围绕麻雀分别写了哪个内容?请你选择序号填空。
屠格涅夫《麻雀》( ) 赵丽宏《麻雀》( )
A.“我”养麻雀的经过 B.麻雀与猎狗的搏斗
3.作者笔下的麻雀是多面的:屠格涅夫笔下的麻雀是 的,赵丽宏笔下的麻雀是 的。
4.根据内容提出问题: ?
5.在选文中自选一处做批注。
6.阅读选文,摘录能打动你的关键词填表格。
选 文 作者看到的(描写麻雀动作的词语) (至少三个) 作者想到的 (至少1个)
屠格涅夫《麻雀》
赵丽宏《麻雀》
1.猎狗攻击小麻雀 老麻雀拯救小麻雀 猎狗退缩
2.B A
3.勇敢无畏 向往自由
4.“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
5.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这样写更能表现老麻雀的勇敢坚定和果断。
6.飞、落、挓挲、尖叫 绝望 、强大的力量 扬、张、飞、呼叫、拍打、展翅 嗷嗷待哺、不可思议、自由比什么都重要
【难度】0.4
1.考查对选文内容的概括。
结合选文一第①自然段“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可知,故事的起因:猎狗盯上了小麻雀。
由第②自然段“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它准备着一场搏斗,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可知,经过可概括为:老麻雀不顾危险保护小麻雀。
由第③自然段“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可知,结果可概括为:猎狗被吓退。
2.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选文一描写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其免受伤害的故事。故选B项。
选文二写了作者小时候喂养小麻雀,与小麻雀亲密互动,等麻雀羽毛丰满后,放回天空的经历。故A项说法符合。
3.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选文一第②自然段“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它准备着一场搏斗,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可知,老麻雀虽然害怕,但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还是勇敢地冲上前。突出了它的勇敢无畏。
选文二中第②自然段“那时,我也懂得了,对于这些成群结队在人间周围飞翔的小鸟来说,自由比什么都重要。”作者最终放飞了麻雀,是他懂得了鸟儿对自由的向往。
4.考查了提出问题的能力。
结合选文内容。找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提出问题即可。如问题可以是:赵丽宏《麻雀》中,作者为什么最终把麻雀放回天空。
5.考查做批注的能力。
结合选文中的画线句,选择一句分析句子,写出批注即可。如:选文一中“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把“老麻雀”比喻成“一块石头”,从中可以体会到老麻雀飞落时用力之猛。动作之快,充分反映了老麻雀着急、紧张的心情,同时也充分表现了它的勇敢。
6.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提取。
结合选文一第①自然段“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它挖挲起全身的羽毛”第②自然段“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可知,这是作者看到的景象,故中间描写麻雀动作的词语是:飞下来、挖挲、浑身发抖。由“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知,这是作者想到的,麻雀面对的敌人是猎狗,十分“庞大”,但它为了保护孩子依然选择冲上前。故打动人的关键词:绝望 、强大的力量。
选文二中第②自然段“扬起脑袋大张着黄口”“它会拍打着翅膀飞回到我的手掌上”“它展翅远去,消失在天空中”可知,这是作者看到的景象,故中间描写麻雀动作的词语是:扬起、拍打、展翅远去。由“对于这些成群结队在人间周围飞翔的小鸟来说,自由比什么都重要”可知,作者虽然喜爱麻雀,但因为懂得了“自由”对鸟儿的重要,故选择放飞它。此处打动人的关键词是:自由。
二、(23-24四年级上·全国·单元测试)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大雪封不住有希望的心
包利民
①有一年冬天,我和表弟徒步去离村几十里外的荒野中抓兔子。在白茫茫的雪野中走了许久,也不见那一行令我们欣喜的印迹。中午的时候,起了暴风雪,漫天的狂风,无边的大雪,原野上的积雪被风吹得像波涛一样滚动,继而消失在白茫茫的前方。我和表弟躲在树下,满心的恐慌。
②过了近两个小时,风停了,雪也小了,我和表弟忙着往回赶。可走了好一会儿,发现周围仍是无边的雪原,雪虽然没有刚才下得大,可我们的足迹还是很快被湮灭。我们心里一惊,知道是迷了路。本来在冬天很少会在野外迷路,至少有来时的脚印能引领我们回家。可是现在,周围除了雪还是雪,没有路。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
③每走到一棵树下,表弟便爬上树去向远处张望,可是这么大的暴风雪过后,很难见到村庄的影子,仿佛大地上的印迹都被大雪埋没。就这样一路走着,心里焦急万分。我们本想朝着一个方向走,可是满天风雪,根本无从辨别方向。当表弟再一次爬上一棵树时,他大声喊道:“哥,前边的雪地上有个黑点!”我们精神一振,奋力迈着疲惫的双腿向前方走去。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
④终于走到了那个黑点所处的位置,却原来是一口极深的水井,表弟失望至极。我心里忽然一动,说:“既然这里有井,附近一定有村子!”表弟闻言又来了精神,飞快地爬上一棵最高的树,观望良久,忽然大喊:“哥,我看见那边有一缕缕的烟,可能是个村子!”我们立刻向那边出发。当时已是傍晚,表弟看到的烟定是村庄的炊烟。又走了近一个小时,一个村子真的出现在视野里。天已擦黑,那一刻,我们都躺倒在雪地上,大口地喘着气,放下了心中的巨石。
⑤到了那个村子,我们在老乡家休息了一会儿,便抄近路回到了家,才几里路的距离。
⑥许多年以后,当我再次回想往事,心中忽然就多了一份感悟。如果把人心当成一眼水井,那么就算生命中的风雪再大,也无法锁住心里的热情。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能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带来希望!
(选文有删改)
7.阅读文章,简要梳理文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语文要素: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事件(按时间顺序) 心情变化
遭遇暴风雪 (1)
意识到迷路 震惊无助
无法辨别方向 (2)
发现雪中黑点 (3)
看到水井时 心存希望
看到村子时 如释重负
8.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文章第①段的画线句子。
9.文章第④段中的加点词语“巨石”是指什么?请简要分析。
10.本文用“大雪封不住有希望的心”为题,有什么好处?
7.满心恐慌 焦急万分 精神振奋
8.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风吹动积雪的样子”比作“波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外暴风雪来势凶猛的状况。
9.“巨石”在文中是指“我”和表弟在雪野中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时焦急、沉重的心情。
10.“大雪封不住有希望的心”中“大雪”一词既指自然界的雪,又指人生的困难,能够揭示文章的主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难度】0.4
7.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我们梳理文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仔细阅读文章,找出与“我”心情变化相关的描述。
第①自然段“中午的时候,起了暴风雪,漫天的狂风,无边的大雪,原野上的积雪被风吹得像波涛一样滚动,继而消失在白茫茫的前方。我和表弟躲在树下,满心的恐慌。”这些句子可以得知“我”在遇到暴风雪的时候心情是满心恐慌的。故表格中①处填满心恐慌。
第③自然段“每走到一棵树下,表弟便爬上树去向远处张望,可是这么大的暴风雪过后,很难见到村庄的影子,仿佛大地上的印迹都被大雪埋没。就这样一路走着,心里焦急万分。我们本想朝着一个方向走,可是满天风雪,根本无从辨别方向。”这些句子可以得知“我”在遇到暴风雪的时无法辨别方向时的心情是焦急万分的。故表格中②处填焦急万分。“当表弟再一次爬上一棵树时,他大声喊道:“哥,前边的雪地上有个黑点!”我们精神一振,奋力迈着疲惫的双腿向前方走去。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这些句子可以得知我在树林里发现雪中黑点的时候心情是精神振奋的。故表格中③处填精神振奋。
8.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第①自然段“原野上的积雪被风吹得像波涛一样滚动,继而消失在白茫茫的前方。”这个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原野上的积雪被风吹动的样子”比喻为“波涛”,生动地描绘了雪原上大风吹过,雪浪翻滚的壮观景象。同时,“继而消失在白茫茫的前方”一句也寓含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力,突显出人类面对大自然力量的无奈和无力感。这种修辞手法增强了句子的视觉效果,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风雪的狂暴和自然的力量。
9.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
阅读短文内容可知,作者和表弟他们在雪地中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面临着被大雪困住、无法找到村庄的危险。这种担忧和恐惧就像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他们的心上,让他们感到非常不安和无助。当他们最终找到了村庄并放下心中的负担时,这块“巨石”也就随之被放下。这些内容分析可知这个文段中的“巨石”指的是作者和表弟心中的担忧和恐惧。
10.本题考查标题的拟写含义及作用。
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一种深刻的内涵,而后明确标题的风格特点和作用。
“大雪封不住有希望的心”这个标题中的“大雪”一词既指自然界的雪,也虚指人生的困难;“封”字将人心化抽象为具体。整句话写出困难掩藏、阻挡不了希望,具体生动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23-24四年级上·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末)阅读课外短文《颤抖的羽毛》,完成后面的习题。
①记得是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学校里流行踢毽子的游戏。我踢毽子的技巧在班上属于中等,所以我决心要在制作毽子上超过别人。
②我家养了一只大公鸡,它尾巴上的毛颜色鲜亮,我准备用它的羽毛做一只漂亮的毽子。这天。我约了几个同学,我们摆好包围圈,慢慢地缩小着、缩小着。大公鸡似乎预感到了危险,它伸长了脖子,竖起了羽毛,好像要和我们决斗一场。当我们扑向它的时候,它腾空而起,从我们的头顶飞了过去,逃出了包围圈。它惊惶地回过头来,好像在说:“好险!”
③我们再次摆开了阵势。当我们慢慢地缩小包围圈的时候。那只公鸡还想像第一次那样腾空飞起。但是我们一窝蜂扑了上去,终于擒住了它,七手八脚地拔着它的翎毛。公鸡咯咯地叫着,它再也忍受不住疼痛,一下子就挣脱了我们,又一次腾空飞起。大概是因为它的冲动过猛,竟然冲进了一个很深、很大的水池。我们找来了长长的竹竿,想让它攀着爬上来。谁知它一见我们的竹竿,以为我们要打它,吓得逃到了池子的另一个角落。我们又找来一根绳子,系上一个活扣儿,打算套住公鸡把它拽上来。可是我们刚把绳子放下去,它就吓得扑腾起来。
④我们在心里暗暗央求着那只大公鸡,请它飞上来,保证不再拔它的毛。可是它浮在水面上,向我们眨着不信任的眼睛。那只大公鸡在水里泡了很久,浑身的羽毛都湿透了。它有气无力地闭上了眼睛,眼看着就要被淹死了。它再也无力反抗了。我们找来一根铁钩子才把它打捞上来。它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微微喘着气。同学们见它要死了,很害怕,都悄悄地走了。我独自一人守护着我的公鸡,给它端来食物和水,可是它连眼睛都不睁。
⑤第二天一早,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带着新制作的毽子来到学校。同学们都围了上来,纷纷夸奖我的毽子最漂亮。可我望着手中的毽子,感觉到它在瑟瑟地颤抖着。
⑥后来,我家的那只大公鸡还是慢慢地站了起来。我总是很偏爱它,常常单独喂它一些好吃的。开始它总是躲着我,好像对我很有戒备心,不肯凑上来吃我喂的蚂炸。渐渐地,它又恢复了对我的信任,一见到我放学回家,就“咯咯”地叫着跑过来。但是,我从来没有让它看见过我那只漂亮的毽子。
(作者:金波,选文有删改)
11.“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养成批注的习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请你用“﹏﹏﹏”画出体会较深的语句,将批注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2.第2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把大公鸡的反抗写清楚的?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通过描写大公鸡的动作,突出了它虽然有点紧张,但决斗的气势十足。
B.“腾空”“飞”写出了大公鸡逃出包用圈的方式,表现了它的机智灵活。
C.作者不仅把看到公鸡飞逃的情景写了下来,还写了听到的和想到的内容。
D.作者是按照“公鸡预感到危险→作出决斗状→飞出包围圈”的顺序写的。
13.“我”的行为中藏着丰富的心情变化,阅读短文,结合下图中的关键词句,写出“我”的心情。
14.读了文章,有人提出了“为什么用‘颤抖的羽毛’而不用‘美丽的羽毛’作题目”的疑问,对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请你补充完整。
同学甲:我是从公鸡的角度来理解的:
同学乙:我是从“我”的角度来理解的:
11.我们在心里暗暗央求着那只大公鸡,请它飞上来,保证不再拔它的毛。
这句话中的“暗暗央求”写出了“我们”当时希望大公鸡赶快飞上来的迫切心情,以及内心的愧疚。
12.C
13.兴奋、急切 自责、担忧 愧疚、悔恨
14.为了那几根羽毛,公鸡差点淹死,它的内心充满了恐惧,“颤抖的羽毛”体现了它的害怕。
“我”为了得到羽毛,伤害了公鸡,“颤抖的羽毛”体现了“我”内心的自责。
【难度】0.4
11.本题考查作批注的能力。
完成本题,要仔细阅读全文,用本单元学到的方法来作批注。体会深的地方可以从词语理解、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内心情感和文章主题等多方面深入感悟。
示例:但是我们一窝蜂地扑了上去,终于擒住了它,七手八脚地拔着它的翎毛。
这句话用“一窝蜂”形容“我们”捉公鸡的状态,写出了“我们”急切的心情。
12.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掌握。
C.有误。从第③段的句子“大公鸡似乎预感到了危险,它伸长了脖子,竖起了羽毛,好像要和我们决斗一场。当我们扑向它的时候,它腾空而起,从我们的头顶飞了过去,逃出了包围圈。它惊惶地回过头来,好像在说:‘好险!’”可知并没有写“我”听到的。故选C。
13.本题考查体会人物心情的能力。
分析人物心情,要结合与人物有关的具体言行进行理解。刚开始,“我”一心想要做漂亮的健子,所以打起了公鸡的主意。在第③自然段中“我们”一窝蜂扑了上去,一心想要拔下公鸡的羽毛,此时“我”的心情是非常兴奋、急切的。
从第④自然段可知,公鸡忍受不住疼痛,冲进了水池,由于之前的惊吓,它把“我们”的施救当成了伤害,最后差点被淹死,所以从“我独自一人守护着我的公鸡”可以感受到“我”当时的心情是自责、担忧的。
第⑥自然段写的是“我”单独喂大公鸡的情节,“我”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觉得对不起大公鸡,所以“我”才单独喂它好吃的,此时“我”的心情是愧疚、悔恨的。
14.本题考查评价鉴赏的能力。
完成本题,要反复阅读文章,思考题目与文章内容、主题和人物内心情感之间的关联。从公鸡的角度是被拔毛了,很害怕;文中“颤抖的羽毛”是文章的叙事线索,“颤抖”反映了“我”因伤害大公鸡而产生的无比自责、内疚的心情,而“漂亮的毽子”只是“我”伤害大公鸡的结果,远不如“颤抖的羽毛”更能反映文章的内容、主题和人物情感。
示例:
从公鸡的角度来理解的:被拔毛了,很害怕;以“颤抖的羽毛”为题,暗示了文章的叙事线索。
我是从“我”的角度来理解的:“颤抖的羽毛”中“颤抖”一词巧妙地揭示了我们对公鸡的伤害,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自责。
四、(23-24四年级上·河南郑州·期末)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冰淇淋的眼泪
①我就读于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去了县城的中心小学。日子过得平平淡淡,倒也有滋有味。可是渐渐地我对那种平淡的生活失去了兴趣,我不想再过   的生活,我想过得更为激情、更为精彩,于是就在一个青年志愿者协会发起的支援西部的活动中报了名,置亲朋好友的劝告于不顾,要求到西部支教。
②我被安置到甘肃西部的一个小山村里,第二天就正式讲课了,三、四、五年级在一起上课,讲得匆匆忙忙的。A我每天累得   ,时常望着远山发呆、叹气。不久后,我给父亲写了一封信,说到这里条件艰苦,工作也累,不像想象中的那样,有了回去的想法。
③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我的想法。
④那天,班上最小的一个孩子问我:“老师,书本上说的冰淇淋是什么东西?为什么城里的孩子都喜欢吃冰淇淋?”
⑤“冰淇淋是一种冰做的食物,里面放有奶油、巧克力等物,吃着凉凉的、甜甜的,在夏天可食用,可消暑、增加人体能量……”“老师,巧克力是什么呀?”我刚刚顿住,另一个孩子就  地问道。B面对一群瞪大眼睛的孩子,我一下子愣住了,忽然感到自己的解说是那样苍白无力,只好匆匆应付了几句,逃离了现场。
⑥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到县城去领一个邮包,正打算回去时,却无意中发现了那个县城唯一的冷饮店,决定为班上的二十几个学生每人买一个冰淇淋带回去。好在那天天气还不是很热,我向老板要了一个塑料盒子,又找来一些棉花、布片,包裹着装有冰淇淋的食品袋。赶了近二十里的山路,我才回到了山村,还好冰淇淋才稍微化了一点。C我将冰淇淋分给了孩子们、看到他们   的样子,心里才稍稍多了一些安适。
⑦第二个星期,我看到了一个孩子的作文:“我们都很爱我们的老师,他是一个好人,给我们每个人买了一个冰淇淋,很好吃。我们以前谁都没有吃过冰淇淋。那时我们感动得流泪了,冰淇淋也很感动,它流着白色的泪……”D看着孩子的作文,我不知不觉也流下了眼泪。
15.把下列词语填在文中合适的横线内。(只填序号)
A.迫不及待 B.手舞足蹈 C.精疲力竭 D.随遇而安
16.默读短文第④至⑦自然段,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这件事的主要内容。
17.读一读文中四处画线的句子,想一想“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 →B →C(欣慰)→D
18.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你对题目“冰淇淋的眼泪”的理解。
19.“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我的想法。”让我改变想法的真正原因是    
A.一个孩子的作文写得很精彩,打动了我。
B.我被孩子们的纯朴、可爱、懂事、善良所触动。
C.孩子们吃了“我”买的冰淇淋,很爱“我”这个老师。
15.D C A B
16.本文记叙了一位置亲朋好友的劝告于不顾而支援西部,到小山村里教学的老师,去县城办事的时候,买回了孩子们没有吃过的冰淇淋,孩子们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因此也改变了这位老师知难而退的想法。
17.灰心 伤心 感动
18.冰淇淋流“眼泪”表面上指冰淇淋融化后流出的白色奶液,像是在流泪的样子,实际上是孩子们对老师的无限感激之情。
19.B
【难度】0.4
15.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A.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B.手舞足蹈: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C.精疲力竭:精神、力气消耗殆尽,形容极度疲劳,不想动的样子。
D.随遇而安: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结合句子语境,可是渐渐地我对那种平淡的生活失去了兴趣,我不想再过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的生活,故选“随遇而安”,故选D。
结合句子语境,我每天累得不想动,故选“精疲力竭”,故选C;
结合句子语境,我刚刚顿住,另一个孩子就心情急切地问道,故选“迫不及待”,故选A;
结合句子语境,我将冰淇淋分给了孩子们、看到他们高兴到了极点的样子,心里才稍稍多了一些安适。故选“手舞足蹈”,故选B。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结合文章第④自然段句子“那天,班上最小的一个孩子问我:‘老师,书本上说的冰淇淋是什么东西?为什么城里的孩子都喜欢吃冰淇淋?’”可知有一天一个孩子问我冰淇淋是什么,这是故事的起因;
结合文章第⑥自然段句子“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到县城去领一个邮包,正打算回去时,却无意中发现了那个县城唯一的冷饮店,决定为班上的二十几个学生每人买一个冰淇淋带回去。”“我将冰淇淋分给了孩子们、看到他们手舞足蹈的样子,心里才稍稍多了一些安适。”可知一次,我去县城,发现冷饮店,决定给班上的孩子每人买一个冰淇淋,孩子们拿到冰淇淋十分高兴,这是故事的经过;
结合文章第⑦自然段句子“看着孩子的作文,我不知不觉也流下了眼泪。”孩子们把这件事写进了作文,我被感动了,这是事情的结果;
因此文章主要写的是一个孩子问我什么是冰淇淋,我不知如何回答,后来我去县城,发现了冷饮店,决定为每个孩子买一个冰淇淋,孩子们高兴地手舞足蹈,并写进了作文里,我也被感动了。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我每天累得精疲力竭,时常望着远山发呆、叹气”,抓住关键词“发呆、叹气”克制我对现在的日子十分地失望、十分灰心;
结合文章第⑤自然段句子“面对一群瞪大眼睛的孩子,我一下子愣住了,忽然感到自己的解说是那样苍白无力,只好匆匆应付了几句,逃离了现场。”,抓住关键词“我一下子愣住了”可知面对贫困地区见识很少的孩子,我的内心十分伤心;
结合文章第⑦自然段句子“看着孩子的作文,我不知不觉也流下了眼泪。”,抓住关键词“不知不觉也流下了眼泪”可知表达了我看到孩子们的作文时的感动。
18.本题考查分析题目的含义和作用。
结合文章第⑦自然段句子“第二个星期,我看到了一个孩子的作文:‘我们都很爱我们的老师,他是一个好人,给我们每个人买了一个冰淇淋,很好吃。我们以前谁都没有吃过冰淇淋。那时我们感动得流泪了,冰淇淋也很感动,它流着白色的泪……’看着孩子的作文,我不知不觉也流下了眼泪。”其实冰激凌是不会被感动的,更不会留下白色的眼泪,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师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同学们,大家都留下了激动的眼泪。在同学们看来,就连冰激凌好像也被老师的行为感动得流泪了,题目表面上在写冰激凌,实际上是在写同学们被老师买冰激凌的事情感动了。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⑦自然段句子“第二个星期,我看到了一个孩子的作文:‘我们都很爱我们的老师,他是一个好人,给我们每个人买了一个冰淇淋,很好吃。我们以前谁都没有吃过冰淇淋。那时我们感动得流泪了,冰淇淋也很感动,它流着白色的泪……’看着孩子的作文,我不知不觉也流下了眼泪。”可知我被孩子们的纯真、可爱、懂事所感动,流下了泪,也改变了想法,
故选B。
五、(23-24四年级下·湖北随州·期末)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小时候,我很内向,同学们都叫我“木瓜”,连老师也认为我是个不怎么聪明的孩子。
②上四年级时,我们班换了一位班主任。同学们都很喜欢她,我也很想得到她亲切的微笑。于是每当老师提问时,我也像其他同学一样,高高地举起手,虽然很多时候我并不知道问题的答案。
③有一次,老师叫到了我。我站了起来,脸涨得通红,却说不出半句话来。这时同学们已经窃窃私语起来,有人又在背后叫我“木瓜”了。我站在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老师显然注意到了我的窘(jiǒng)态,友善地提醒同学们不要嘲笑我。
④后来,这样的事又发生了几次,不过老师并没有为难我。
⑤有一天放学后,老师把我留了下来。她和蔼( i)可亲地问我:“为什么举了手却回答不出问题来呢 ”我告诉老师,我举手的目的,是为了让老师觉得我并不笨……
⑥老师听了我的话,想了想,说:“咱俩订立一个秘密约定吧!以后,如果你不知道答案,就举右手;如果知道答案,就举左手。这样老师就心中有数了。”
⑦这真是一个绝妙的主意。一开始,我只能举右手,每当此时,老师便和我交换一个会意的眼神。有一次,当老师提问时,我终于举起了左手,而且举得高高的,人都几乎要站起来了。生怕老师看不见!终于,老师的视线落在了我的身上,目光忽然一亮,露出了一丝笑意。她果然让我回答问题。这一次,我流利地回答完问题,老师给了我热情的赞扬,同学们也向我投来惊奇的目光。这使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从此我更加用功,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再也没人叫我“木瓜”了,后来还考上了县里最好的中学。
⑧现在,每当回忆起那一段“举手的秘密”时,我都会在心中感激我的老师。
20.请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标题,填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
21.根据下面的解释,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背地里小声说话。( )
(2)说话或待人的态度很和气,使人感到很亲近。( )
22.老师和“我”的秘密约定是什么?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
23.读句子,体会句子描写人物的方法并感受人物的心情。
(1)有一次,当老师提问时,我终于举起了左手,而且举得高高的,人都几乎要站起来了。
这句话是对“我”的 描写,从中可以感受到“我” 的心情。
(2)终于,老师的视线落在了我的身上,目光忽然一亮,露出了一丝笑意。
这句话是对老师的 描写,从中可以感受到老师 的心情。
24.阅读时,我们经常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一些不懂的问题。以下属于针对文章的写法提问的一项是( )
A.老师为什么要跟我订立举手的秘密约定?
B.第七自然段中“绝妙的主意”指的是什么?
C.这篇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吗?
D.文中的“我”后来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转变呢?
25.读完这篇短文,你喜欢文中这位班主任老师吗?谈谈你的理由。
20.举手的秘密(或:举手、秘密约定、我的老师)
21.窃窃私语 和蔼可亲
22.以后,如果你不知道答案,就举右手;如果知道答案,就举左手。
23.动作 急切 神态 欣喜
24.C
25.喜欢,因为文中的班主任老师是一位善良、有同情心、善于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有着巧妙独特的教学方法的人。
【难度】0.65
20.本题考查拟题。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本文讲的是“我”上课不知道答案举手,被同学嘲笑。后来老师跟“我”立了个秘密约定,“我”受到了鼓舞,因此成绩提高了。“秘密约定”推动文章情节发展,可以“秘密约定”为题。
2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结合第3段内容“我站了起来,脸涨得通红,却说不出半句话来。这时同学们已经窃窃私语起来,有人又在背后叫我‘木瓜’了。”可知,“我”回答不出,同学们在课堂上小声说话,故“窃窃私语”指背地里小声说话。
(2)结合第5段内容“有一天放学后,老师把我留了下来。她和蔼可亲地问我:‘为什么举了手却回答不出问题来呢?’”可知,老师很亲切地跟我讲话,故“和蔼可亲”指说话或待人的态度很和气,使人感到很亲近。
2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6段内容“咱俩订立一个秘密约定吧!以后,如果你不知道答案,就举右手;如果知道答案,就举左手。这样老师就心中有数了。”可知,老师和“我”的秘密约定是:以后,如果你不知道答案,就举右手;如果知道答案,就举左手。
23.本题考查句子理解与人物描写。
(1)从“举”看出,这句话是对“我”的动作描写。从“举得高高的,人都几乎要站起来了”看出,“我”非常想回答问题,感受到“我”急切的心境。
(2)从“目光忽然一亮,露出了一丝笑意”看出,这是神态描写。从老师的笑意看出,老师知道“我”想回答问题,非常欣喜的心情。
24.本题考查文章写法与阅读策略。
A.这是针对文章内容提问的;
B.这是针对文章第七段内容提问的;
C.这是针对文章写作顺序提问的,属于写法提问;
D.这是针对文章第七段内容提问的;故选C。
2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与语言表达。
先说观点再讲理由。文中的老师,通过与“我”立秘密约定的方式,鼓励了“我”,让“我”成绩也提高了,也自信了。如:我喜欢这位老师。这位老师用独特的方式让“我”有了自信心,有提高了成绩。她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
六、(23-24四年级上·全国·单元测试)现代文阅读。
观秦兵马俑
季羡林
①转眼之间我们到了秦兵马俑馆。
②我们先参观了大厅旁边的一间小厅。中间陈列着一辆铜车、四匹铜马。,四匹铜马神采奕奕,仿佛正在努力拉着铜车奔驰。一个铜军官坐在车上,驾着这四匹马。看到这样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人们都不禁啧啧称叹,我心中那一点骄傲的意味不由得浓烈起来了。
③走进大厅,那真是硕大无比,至少有几个足球场大。站在栏杆旁边向下面的大坑里望去,那兵俑和马俑都成排成行地站在那里。将军俑、铠甲武士俑、骑马俑等,好像都聚精会神地站在那里,静候命令,一个个秩序井然,纪律严明,身体笔直,纹丝不动。兵俑中间间杂着一些马俑,也都严肃整齐,伫立待命。我原以为,这些兵俑都是一个模子里塑制出来的,千篇一律。但是仔细一看才发现,他们的面部表情几乎都不相同:有的像是在微笑,有的像是在说话,有的光着下颌,有的留着胡子,个个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没有发现一个愁眉苦脸的。我简直难以想象当年的艺术家是怎样塑制这些兵马俑的。这不叫它是宇宙间一大奇迹又叫它什么呢?
④我的思潮又腾涌起来,眼前幻象浮动,心头波浪翻滚。我仿佛看到前排坑道里的兵俑和马俑一齐跳动起来。兵俑跑在前面,马俑紧紧地跟在后面,有的兵俑骑上马俑,他们都在将军俑的率领下,奋勇前进。后排坑道里那些还没被完全挖出来的兵俑和马俑,有的只露出了头,有的露出了半身,有的直着身子,有的歪着身子,也都在那里活动起来。那高低不平的地面此时在我眼中忽然变成了海浪,汹涌澎湃。兵俑和马俑正从海浪中挣扎出来,奋勇地向前奔去。他们一飞出大厅,看到河山大地花团锦簇,人们意气风发,都大为惊诧与兴奋。他们边说边飞,浩浩荡荡,飞向骊山,飞向天空。
⑤这八百里秦川可真是一块宝地啊!几千年来,我们多少代人在这里胼手胝足[注],辛勤耕耘,才收拾出如今这样的锦绣河山。现在秦俑馆内,外国朋友,男女老幼,穿着五光十色的衣服,说着稀奇古怪的语言,其数目远超过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我,那油然而生的骄傲感与幸福感,现在更加浓烈起来了。
⑥我依依不舍地离开秦俑馆。此时天色渐晚,骊山山顶隐入薄薄的暮霭中,周围一片宁静。那浩浩荡荡的兵马俑队伍大概已经飞越了骊山,伴随我的心飞掠那八百里秦川。
(选文有删改)
【注】胼手胝足:手和脚都磨出老茧,形容十分辛勤劳苦。
26.文章是怎么把“我”参观兵马俑馆的过程写清楚的?(语文要素: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27.文章分别介绍了秦兵马俑馆的小厅和大厅两个地方。在小厅中,作者看到了 和 ,联想到 的景象。进入大厅后,作者看到了排列整齐的秦兵马俑,由此引发了 的想象。
28.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9.文中多次写到作者内心的骄傲,其骄傲的原因是什么呢?
26.作者按照参观的空间顺序展开叙述,描写了作者到秦兵马俑馆,进入小厅、大厅,最后走出场馆的经过,以及在两厅中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想的内容,把整个过程写得很细致。
27.一辆铜车 四匹铜马 铜军官坐在铜车上,四匹铜马拉着铜车奔驰 秦兵马俑纷纷跳动起来,在将军俑的指挥下,奋勇前进,飞出大厅,飞向骊山,飞向天空
28.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兵俑的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也流露出作者的自豪之情。
29.①为秦兵马俑的精致绝伦和栩栩如生感到骄傲;②为八百里秦川的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感到骄傲;③为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繁荣昌盛感到骄傲。
【难度】0.4
26.本题考查写作顺序。
常见的五种写作顺序分别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倒叙、插叙等等。
结合文章第①段“转眼之间我们到了秦兵马俑馆。”第②自然段“我们先参观了大厅旁边的一间小厅。”第③自然段“走进大厅”第⑥段“我依依不舍地离开秦俑馆。”可知,作者按照参观的空间顺序展开叙述,描写了作者到秦兵马俑馆,进入小厅、大厅,最后走出场馆的经过,通过空间顺序将秦兵马俑馆中看见的、想到的内容写的很清楚。
27.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由文章第②自然段“中间陈列着一辆铜车、四匹铜马。”可知,本段描写了小厅的一辆铜车,四匹铜马;
由“一个铜军官坐在车上,驾着这四匹马。”可以看出作者联想到,铜军官坐在铜车上,四匹铜马拉着铜车奔驰;
由文章第④自然段“我仿佛看到前排坑道里的兵俑和马俑一齐跳动起来。”“他们边说边飞,浩浩荡荡,飞向骊山,飞向天空。”等可以看出作者联想到秦兵马俑纷纷跳动起来,在将军俑的指挥下,奋勇前进,飞出大厅,飞向骊山,飞向天空
28.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从划线句子中连续用了四个“有的”可以看出本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排比的修辞手法作用是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本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兵俑的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也流露出作者的自豪之情。
29.本题考查了文章主旨。
文章第②自然段写了作者看到小厅中的陈列物栩栩如生,作者产生自豪的感情;
文章第⑤自然段写了作者看到人们辛劳耕作才创造出“锦绣河山”“五光十色的衣服”让作者感到自豪;
文章最后一自然段作者为自己有大好河山而感到骄傲自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