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北京师大附中2024一2025学年(上)初二期中考试生物试卷班级:姓名:学号:考1.本试卷有2道大题,共10页。考试时长60分钟,满分100分。生须2.考生务必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知3.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答题纸交回。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海葵如右图所示,被称为水中之花,其实它是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种食肉动物,它和植物的根本区别是:A.是否由细胞构成B.是否能进行呼吸C.是否能进行光合作用D.是否能生长繁殖2.关于海葵和水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属于腔肠动物B.身体呈辐射对称C.体表有刺细胞D.食物残渣从肛门排出3.关于扁形动物,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B.有较完整的消化道,如口、咽、食道、胃、肠和肛门C.体表有刺细胞,有角质层切成著干段,培养,部分段的生长情况D.身体分节,运动能力强】4.涡虫有较强的再生能力,被称为“刀锋下永生”的生物。右图为1898年进行的涡虫再生实验手稿。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9A.祸虫是线虫动物的代表e@9B.涡虫的生活方式是寄生March.19 伊C.切成的每个碎片都发育成了新祸虫D是c20.an.4、Jan.11.Jen.17.Feh5.Feb39.D.涡虫再生是细胞分裂分化的结果培养时间5.蛔虫、绦虫等线虫动物适应寄生生活的特点不包括A.有角质层B.感觉器官发达C.生殖器官发达D.消化器官简单北京师大附中2024一2025学年(上)初二期中考试生物试卷第1页(共10页)6.判断水蛭属于环节动物的主要依据是A.在水中生活B.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C.有口有肛门D.身体细长7.蚯蚓生活在潮湿、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蚯蚓以土壤中的枯枝烂叶为食,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B.蚯蚓身体分节,靠近环带一端为口,远离环带一端为肛门C.蚯蚓以体壁肌肉和四肢配合完成运动D.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疏松土壤8.大雨后,蚯蚓常会爬到地面上来;天晴后若不及时回到泥土,蚯蚓往往也会死亡,对于上述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雨水带来大量有机物,蚯蚓爬到地面寻找食物B.雨后土壤中氧气不足,蚯蚓爬到地面利于呼吸C.天晴后阳光照射,蚯蚓被其中的紫外线杀死D.天晴后地面缺少营养物质,蚯蚓因饥饿而死9.章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但无贝壳。下列动物和章鱼属于同一类群的是A.蛔虫B。鲫鱼C.蜘蛛D.河蚌10.马陆是北京常见的一种生物,由于具有多对足,常被称为“千足虫”。如右图所示,马陆的身体、触角和足都分节,其体表坚韧的“盔甲”可以保护内部结构和减少水分蒸发。据此推测马陆属于A.环节动物B.软体动物C.节肢动物D.爬行动物11.蝉蜕是一味中药,它是蝉发育过程中蜕掉的外骨骼。有关蝉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的器官B.会限制虫体的生长发育C.覆盖在体表保持恒定的体温D.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12.下列蝗虫的特征中,与适于陆地生活相关的是①气门和气管参与呼吸②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③有外骨骼④视力发达,有一对复眼,三只单眼⑤雌、雄异体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北京师大附中2024一2025学年(上)初二期中考试生物试卷第2页(共10页)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答案1. C2. D3. A4. D5. B6. B7. C8. B9. D10. C11. C12. A13. A14. D15. D16. A17. D18. D19. B20. A21. C22. B23. A24. B25. C26. C27. D28. C29. D30. A31. (1)使运动更加灵活,利于转向和掉头等。(2分)(2)河蚌;外套膜。(2分)(3)蝗虫、蟹;身体和附肢;蝗虫;鳃。(3分)(4)示例:“蜗牛赴宴——不速之客”。蜗牛行动缓慢,在赴宴时肯定会迟到,所以被称为“不速之客”。这反映了蜗牛运动速度慢的特点,其运动缓慢是因为蜗牛通过腹足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缓慢爬行。(1分)32. (1)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受精卵;完全变态发育。(3分)(2)1、2;激素。(2分)(3)利用其趋光性,用黑光灯诱捕成虫;在幼虫发生期,人工摘除带卵叶片;保护和利用其天敌等。(1分)33. (1)鳞片;不做任何处理的鱼(或不捆扎鱼鳍的鱼)。(2分)(2)控制前进方向,产生前进动力。(1分)(3)维持鱼体平衡;臀鳍。(2分)(4)身体呈流线型,减少水中运动阻力;体表有黏液,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能在水中获取氧气等。(1分)(5)潜水艇,模拟了鱼的外形和鳔的功能。潜水艇的外形呈流线型,减少在水中的阻力;通过水舱的吸水和排水来控制沉浮,类似于鱼鳔调节鱼体的沉浮。(1分)34. (1)体外;变态发育;卵壳。(3分)(2)竞争;捕食;破坏生态平衡(或威胁本地物种生存等)。(2分)(3)养殖逃逸、错误放生、宠物丢弃。(1分)35. (1)流线;A。(2分)(2)气孔;5.56% 8.00%;③胚盘。(3分)(3)食物转换、飞行能力、警戒能力等;求偶、筑巢等繁殖行为。(2分)36. (1)示例:我对腔肠动物的主题感兴趣。收获是了解到腔肠动物是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如水螅、海葵等。它们通过刺细胞捕食和防御,生活在水中,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这让我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也明白了不同动物的生存方式和特点。(2分)(2)主题:“鸟类的飞行奥秘”。展板内容排布:上部:展示各种鸟类飞行的图片,吸引观众注意力。中部左侧:画出鸟类的身体结构示意图,标注与飞行相关的结构,如翅膀、羽毛、骨骼等,并详细介绍这些结构如何适应飞行,如骨骼轻且中空减轻体重,胸肌发达提供动力,羽毛有多种类型利于飞行等。中部右侧:列举一些鸟类飞行的有趣现象,如迁徙时的队形、长途飞行不迷路等,并解释其原理。下部:介绍鸟类飞行与人类的关系,如人类根据鸟类飞行发明飞机等,以及保护鸟类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3分)(设计内容合理即可)北京师大附中2024—2025 学年 (上) 初二期中考试生 物 试 卷班级: 姓名: 学号:考生须知 1. 本试卷有2道大题, 共10页。考试时长60分钟, 满分100分。 2. 考生务必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 考试结束后, 考生应将答题纸交回。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 海葵如右图所示,被称为水中之花,其实它是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种食肉动物,它和植物的根本区别是:A. 是否由细胞构成 B. 是否能进行呼吸C. 是否能进行光合作用 D. 是否能生长繁殖2. 关于海葵和水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属于腔肠动物 B. 身体呈辐射对称C. 体表有刺细胞 D. 食物残渣从肛门排出3. 关于扁形动物,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B. 有较完整的消化道,如口、咽、食道、胃、肠和肛门C. 体表有刺细胞,有角质层D. 身体分节,运动能力强4.涡虫有较强的再生能力,被称为“刀锋下永生”的生物。右图为1898年进行的涡虫再生实验手稿。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涡虫是线虫动物的代表B. 涡虫的生活方式是寄生C. 切成的每个碎片都发育成了新涡虫D. 涡虫再生是细胞分裂分化的结果5. 蛔虫、绦虫等线虫动物适应寄生生活的特点不包括A. 有角质层 B. 感觉器官发达C. 生殖器官发达 D. 消化器官简单6. 判断水蛭属于环节动物的主要依据是A. 在水中生活 B. 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C. 有口有肛门 D. 身体细长7. 蚯蚓生活在潮湿、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蚯蚓以土壤中的枯枝烂叶为食,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B. 蚯蚓身体分节,靠近环带一端为口,远离环带一端为肛门C. 蚯蚓以体壁肌肉和四肢配合完成运动D.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疏松土壤8. 大雨后,蚯蚓常会爬到地面上来; 天晴后若不及时回到泥土,蚯蚓往往也会死亡,对于上述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 雨水带来大量有机物,蚯蚓爬到地面寻找食物B. 雨后土壤中氧气不足,蚯蚓爬到地面利于呼吸C. 天晴后阳光照射,蚯蚓被其中的紫外线杀死D. 天晴后地面缺少营养物质,蚯蚓因饥饿而死9. 章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但无贝壳。下列动物和章鱼属于同一类群的是10. 马陆是北京常见的一种生物,由于具有多对足,常被称为“千足虫”。如右图所示,马陆的身体、触角和足都分节,其体表坚韧的“盔甲”可以保护内部结构和减少水分蒸发。据此推测马陆属于A. 环节动物 B. 软体动物C. 节肢动物 D. 爬行动物11. 蝉蜕是一味中药,它是蝉发育过程中蜕掉的外骨骼。有关蝉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的器官 B. 会限制虫体的生长发育C. 覆盖在体表保持恒定的体温 D. 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12. 下列蝗虫的特征中,与适于陆地生活相关的是①气门和气管参与呼吸 ②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 ③有外骨骼 ④视力发达,有一对复眼,三只单眼 ⑤雌、雄异体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④⑤13. 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掌握了养蚕、编织丝绸等技术。其中有一道工序是将蚕茧用热水浸泡后缫丝,此时茧内的家蚕发育到哪一阶段A. 蛹 B. 幼虫 C. 卵 D. 成虫14 下列动物类群,形态结构从简单到复杂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腔肠动物 ②扁形动物 ③节肢动物 ④线虫动物 ⑤环节动物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④③⑤ C. ①②④⑤③ D. ④①②⑤③15. 下列关于脊柱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由许多块脊椎骨组成 B. 是脊椎动物共有的结构C. 具有支撑和保护作用 D. 脊柱不参与身体的运动16.海马如右图所示,生活在水中,体内有脊柱,体表没有鳞片,用鳃呼吸,靠背鳍和胸鳍帮助游泳。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判断海马属于A. 鱼 B. 两栖动物C. 爬行动物 D. 哺乳动物17. 右图是鱼在水中呼吸的示意图,a和 b 代表结构,①和②代表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鱼呼吸时,水从口流进,由a后缘排出B. 从②处流出的水与从①处流入的水相比,氧气减少C. b主要是由鳃丝构成,其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D. 鱼在水中呼吸时,口和鳃盖同时张合18. 同学们在家中观察鳃在水中和空气中的状态,以分析鱼为什么离不开水,下列关于观察和分析不正确的是A. 新鲜的鳃为鲜红色,触感黏滑,上有粘液B. 鳃丝在水中分散,在空气中鳃丝彼此粘连C. 鳃丝在水中表面积更大,更利于气体交换D. 空气中氧含量较水中高,鱼更易获得氧气19. 为了保护珍稀鱼类以及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相继推出一系列“禁渔”措施。下列不是禁渔的主要目的的是A. 指定渔网规格,有效控制对幼鱼的捕捞B. 使渔船、渔民得到休整,为捕捞做好准备C. 设置禁渔区,保护该区水生动物的多样性D. 设置禁渔期,确保鱼类在特定季节的繁殖20. 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蝾螈、大鲵是两栖动物 B. 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C. 可以在水中和陆地产卵 D. 既可以用肺呼吸又可以用鳃呼吸的动物21. 右图为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A代表受精卵,是青蛙发育的起点B. C外形像鱼,主要靠尾部摆动来运动C. 由C到F变化中先长出前腿再长出后腿D. 幼体和成体形态结构差异大,为变态发育22. 以下动物的卵能在陆地环境发育的是A. 蝙蝠的卵 B. 扬子鳄的卵 C. 中华鲟的卵 D.青蛙的卵23. 中华石龙子是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的低危爬行动物。它常见于田间或石块旁,伺机捕食。下列不属于其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的是A. 体表覆盖粘液,可起到保护身体的作用B. 有四肢可支撑身体,便于运动C. 头部后面有颈,便于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D. 肺较发达,可从空气中获得充足的氧气24. 陶然亭公园是鸳鸯热衷的栖息地,一年四季均可见其身影,下列关于鸳鸯的叙述正确的是A. 有牙齿利于摄取和消化食物 B. 有龙骨突,胸肌发达C. 骨骼轻,可增加飞行的动力 D. 前肢变为翼,适于划水25. 北京雨燕的体温高而恒定的原因之一是体内能产生较多热量。下列与其体内产生热量多无关的是A. 呼吸作用旺盛 B. 体表被覆羽毛 C. 心跳频率快 D. 食量大,消化能力强26. 蓝鲸与鲨鱼属于不同的类群,但与海豚是相近的类群,主要的判断依据是A. 具有脊柱 B. 生活在水中 C. 胎生哺乳 D. 体表不被毛27. 雪豹是生活在雪原上的肉食性动物,雪豹皮毛的底色为灰白色,体侧布满深色的斑点,拥有一条约等于身长的毛茸茸的大尾巴,既可以帮助雪豹在攀爬奔跑中保持平衡,睡觉时还可以用来盖住口鼻,防寒保暖。下列有关雪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雪豹牙齿具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B. 雪豹的毛色与其生活环境颜色相近,可起到保护色作用C. 雪豹尾巴长且毛发多,既可防寒保暖,又利于运动中保持平衡D. 雪豹感觉器官不够发达,尾巴过长,不利于在野外捕食28. 恒定的体温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下列动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A. 海龟 B. 海蛇 C. 海豹 D. 海马29. 右图是脊椎动物消化系统部分结构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脊椎动物的消化系统具有消化道和消化腺B. 与鱼类、两栖类相比,鸟类和哺乳类的胃能容纳更多食物C. 与两栖类相比,哺乳类的消化道逐渐变长且复杂D. 从鱼类到哺乳类,脊椎动物对食物的消化能力逐渐变弱30. “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家鸽有气囊,在飞行时可增加气体交换的面积B. 蜥蜴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利于陆地生活C. 青蛙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辅助肺呼吸D. 牛等食草动物的臼齿较发达,与其植食性相适应二、简答题 (共40分)31. (8分) 观察下图,分析回答问题:(1) 蚯蚓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其意义是 。(2) 图中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该类动物的贝壳是由 分泌的,珍珠的形成就与河蚌的该结构有关。(3) 图中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 都分节。节肢动物种类多,分布广,呼吸方式多样,如陆地生活的通过气门和气管呼吸,生活在水中的往往依靠 呼吸。(4)歇后语的背后往往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如“蚯蚓打呵欠——土里土气”背后有生物学依据,即蚯蚓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内外均沾染土壤,自然打的哈欠都有“土”气。这样的歇后语还有许多,“蜗牛赴宴——不速之客”、 “蝗虫打喷嚏——满嘴庄稼气”“河里的螃蟹——都有夹(家) ”等,既有趣味性又富含哲理。请你任选一个歇后语,说明其背后的生物学依据: 。32. (6分) 槐尺蛾俗称“吊死鬼”,是北京地区常见的害虫,请分析回答。(1) 槐尺蛾是昆虫,判断所依据的形态结构特征是 ;槐尺蛾发育的起点是 ,其发育方式为 (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 。(2) 为探究蛹发育的秘密,科学家针对蛹进行了系列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组别 实验处理 蛹示意图 实验结果1组 正常蛹, 未处理 正常发育2组 破坏蛹的脑、胸腺 (胸腺可分泌激素) 不发育组 拦腰切断蛹, 保证上、下半身分别愈合 上半身发育为成虫的上半身, 下半身不发育4组 拦腰切断蛹, 上、下半身之间连接透明管, 蛹内营养物质能自由流通 上半身发育为成虫上半身,下半身也发育为成虫的下半身由 组实验结果对比可知,控制蛹发育的结构是脑和胸腺; 分析3、4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可以推测蛹下半身的发育受 调节。(3) 每年四月中旬,槐尺蛾越冬的蛹发育为成虫,白天潜伏在灌木丛等处,夜晚出来活动,具有明显的趋光性。成虫将卵产在叶片背侧,繁殖力强。4月底至9月是幼虫发生期,幼虫食量大,常在短时间内将叶片吃光,幼虫在食物匮乏时吐丝随风飘荡,扩散到其它乔木。9月中旬-10月中旬幼虫入土,开始化蛹越冬。请你依据上述信息,提出防治槐尺蛾的办法。 (至少写出一种办法) 。33.(7分) 生物兴趣小组利用捆扎鱼鳍的方法来研究鱼运动。请分析回答:(1) 鱼的体表覆盖 ,非常光滑,给捆扎鱼鳍带来了难度,捆扎方式见下图A、B,该实验中还应该设置对照组,即 。(2) 实验中看到A处理的鱼体能保持平衡,转向和前进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变慢,说明尾部(包括尾鳍) 在游泳中的作用是 。(3) 实验中看到B处理的鱼体会左右摇晃,失去平衡,说明背鳍有 的作用,观察鱼的形态,推测起类似作用的鱼鳍还有 。(4) 除此之外,你还知道鱼有哪些适于水中运动的形态结构特征:(5) 鱼在水中行动迅速,人类模仿鱼运动的形态特征完成了很多设计发明,请你举一例并说明其模拟的鱼哪些特征: 。34.(7分)《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是我国政府发布的在中国危害较大的入侵物种名单,2023年的名单中牛蛙、巴西龟榜上有名。他们的入侵情况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牛蛙 巴西龟扩 散原 因 因营养、美味被引入养殖, 逃逸或错误放生导致在自然界扩散 养殖逃逸、错误放生、宠物丢弃导致我国成为巴西龟最多的国家优 势特 征 现存最大的蛙类,以昆虫、虾、蟹、鱼、其他蛙甚至以水鸟为食; 生长速度快, 繁殖能力强, 雌蛙一次产卵 1-2万枚 适应能力强; 食性杂, 耐饥饿;在繁殖季节, 雌龟可产卵多次,每次产卵最多可达20枚;活泼好动, 反应灵敏入 侵危 害 大量捕食本土蛙和其它生物;是致病菌蛙弧菌的主要宿主之一 _____(1)牛蛙和巴西龟分别属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两者在生殖上的主要差异是前者是 受精、水中发育,发育过程为 ;后者体内受精,卵表面有坚韧的 ,生殖和发育摆脱了水的限制,真正适应了陆地环境。(2) 牛蛙和入侵地的本地蛙之间具有 和 关系,导致本地蛙数量下降甚至灭绝。推测巴西龟入侵危害主要涉及 。(3) 文中介绍导致两种动物在自然界扩散的原因有 ,这些都是可以人为避免的。35. (7分)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翩翩兮朱鹭,来泛春塘栖绿树”这是唐代诗人张籍诗中描绘的景象。朱鹭就是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东亚和俄罗斯,被称为“东方宝石”。进入20世纪,由于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野生朱鹮在朝鲜、日本等地相继绝迹,直到1981年,朱鹮才重新在秦岭被发现。40多年来,人们为了保护这种美丽的鸟不遗余力,先后建立了若干个国家级朱鹮自然保护区、繁育基地、野生动物保护中心等,对朱鹮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繁殖行为等进行系列的研究和种群复壮等工作。人工繁育和野化训练是朱鹮种群复壮的关键环节。朱鹮孵化期为27-28天,研究发现受精卵的失水率对受精卵的成功孵化有影响(如图),人工巢的深度、材料、所处的环境不仅影响失水率也影响亲鸟的孵卵和育雏行为。经过一系列的观察和实验,科研人员终于摸索出能够满足朱鹮野外自然繁育需求的条件,突破了朱鹮由极危到濒危这个最难的阶段。人工繁育的朱鹮还需经过野化训练才能放归自然。在繁育中心野化训练场,需要对朱鹮进行诸如食物转换、飞行能力、警戒能力等的训练,经过训练合格的才发给“毕业证”。合格的朱鹮还需经过体检,确保没有病菌的感染,记录体重、翼和喙的长度。野外放归并不意味着“一放了之”,放归的朱鹮还要背上一个“小书包”——环志和北斗卫星跟踪器,以及时掌握朱鹮的后续信息,了解野外生存能力,进行跟踪管理。野化放归的成功使朱鹮野生种群的栖息地从刚开始时的不足5平方公里到现在的1.6万平方公里,全球数量达万余只,实现了朱鹮的“孤羽重生”。(1) 飞行中的朱鹮身体大致呈 型,可减少空气的阻力,朱鹮与苍鹭食性大致相同,根据图中朱鹮的喙,推测下图 为苍鹭的喙。(2)右图为朱鹮受精卵示意图,失水与鸟卵的[④] 和卵壳膜有关,孵化的最佳失水区间是 ,发育为雏鸟的结构是[ ] 。(3) 放归前,对朱鹮进行的野化训练有 ,放归成功的标志是朱鹮实现野外繁殖,因此放归前还需要进行的训练有 。36.(5分)我们在第一单元动物多样性的学习中,向大家布置了向同学们进行动物科普的项目。10月我校科技人文节中,我们以班级为单位设计并制作了无脊椎动物的展板,向同学们科普无脊椎动物。你参观过程中最感兴趣的主题是什么 你有何收获 (1) 请选择一个主题(或某个主题的某个角度) ,谈一谈你的收获。 (2分)(2)如果让你设计一个脊椎动物的展板,你将选择的主题是什么 你的展板上将介绍哪些内容 如何排布这些内容 请在下面方框中呈现你的展板设计并详细写出其中某一部分(如该动物的结构图、主要特征、有趣的现象、与人类的关系等) 。 (3分)(提示:1.图文结合 2.文字无科学性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pdf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答案.docx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初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