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下
第八单元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2课时)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分层作业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通过常见金属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01
02
通过初步预测常见金属的主要性质,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
03
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和具体应用。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比较常见的活动性强弱。
新知导入
1.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或剧烈程度。
根据金属与酸能否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
温故知新
新知导入
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Fe +CuSO4 = Cu+FeSO4
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
一、金属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探究新知
如何设计实验,探究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问题】:
(1)将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如图8-11),过一会儿取出,观察现象。
(2)将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如图8-12),过一会儿取出,观察现象。
(3)将另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现象。
【实验】:
实验前要将金属丝打磨,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探究新知
一、金属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探究新知
一、金属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实验 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光亮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
铝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
无
结论:金属活动性顺序______________
Al>Cu>Ag
2Al+3CuCl2=3Cu+2AlCl3
Cu+2AgNO3=2Ag+Cu(NO3)2
探究新知
一、金属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2Al + 3CuCl2 = 3Cu + 2AlCl3
Cu + 2AgNO3= 2Ag + Cu(NO3)2
下列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是什么 它们属于哪种反应类型
特点: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 置换反应
单质
化合物
探究新知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弱
强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 ______ ,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靠前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 ____ 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
盐酸、稀硫酸中的_____。
氢
氢
二、金属活动顺序表
氢指的是氢元素不是氢气,因为酸中没有氢气。
探究新知
二、金属活动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弱
强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_____ 的金属能把位于____ 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的_____里置换出来。
后面
溶液
前面
(K、Ca、Na除外!)
必须是溶液
与氢没关系
探究新知
二、金属活动顺序表
判断常见金属活泼性的方法
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
2.金属与酸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3.金属能否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探究新知
三、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
1.判断物质间能否发生应
1.工人师傅在切割钢板时,常用硫酸铜溶液画线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2.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反应
(1)银与稀盐酸
(2)锌与硫酸铜溶液
(3)铜与硫酸锌溶液
(4)铝与硝酸银溶液
Fe+CuSO4=Cu+FeSO4
(1)×
(2)Zn+CuS04 =Cu+ZnSO4
(3)×
(4)AI+3AgNO3=3Ag+AI(NO3)3
探究新知
三、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
1.黄铜(铜、锌合金)外观和黄金极为相似,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你能用什么方法鉴别真假黄金吗
①取少量金属块在火焰上加热,若金属表面发黑( ),则原试样为黄铜,若无变化,则为真金。
②将样品放入稀盐酸或稀硫酸中,戒指表面如有气泡产生,就是假戒指
③将戒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戒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生成的,就是假戒指
2Cu + O2 △ 2CuO
2.鉴别
探究新知
三、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
3.判断金属活动性
1.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 ZYX B. XYZ C. YXZ D. XZY
B
探究新知
三、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探究Zn、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四组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A.在两支试管中各装入少许CuSO4溶液,分别加入锌片和银片
B.在两支试管中各装入少许ZnSO4溶液,分别加入铜片和银片
C.向盛稀盐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锌片和铜片,再向盛AgNO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铜片
D.向盛有ZnSO4溶液和AgNO3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铜片
B
4.设计实验比较金属活动性
探究新知
比较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设计
方法一:“两金夹一液”
即选用三种金属活动性最强和最弱的两种金属的单质及活动性介于两种金属之间的金属的盐溶液作为试剂,根据两种金属单质分别与盐溶液反应的情况进行判断。
方法二:“两液夹一金”
即选用三种金属中活动性排在中间的金属单质及其他两种金属的盐溶液作为试剂,根据金属单质分别与两种盐溶液反应的情况判断。
三、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
三、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
探究新知
实验方案 判定依据
两金夹一液
两液夹一金
需要酸帮忙
Zn、FeSO4、Cu
ZnSO4、Fe、CuSO4
ZnSO4、Fe、Cu、HCl
Zn+FeSO4=Fe+ZnSO4 → Zn>Fe
Cu+FeSO4=不反应 → Fe>Cu
Fe+ZnSO4=不反应 → Zn>Fe
Fe+CuSO4=Cu+FeSO4 → Fe>Cu
Fe/Cu+ZnSO4=不反应 → Zn>Fe/Cu
Fe+2HCl=FeCl2+H2↑
Cu+2HCl=不反应
→ Fe>Cu
判断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先排序再选药品
三、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
探究新知
填写下列表格(混合物栏中括号内为杂质)
混合物 除去杂质的化学方程式 除杂试剂和方法
铜粉(铁粉)
FeCI2溶液(CuCl2)
Fe+2HCI=FeCl2+H2↑
或Fe+CuS04=Cu+FeSO4
物理方法:磁铁吸引
化学方法:
足量稀酸(硫酸或稀盐酸)或硫酸铜溶液、过滤
Fe+CuCI2=Cu+FeCl2
过量铁粉、过滤
5.物质除杂
预测是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依据一定规律和方法对未知事物所进行的一种推测。
在化学研究中,可以通过化学实验等方法来验证所作预测的合理性,其思路可用右图表示。
预测
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我们可以预测某种金属是否能与稀盐酸、稀硫酸或其他金属的化合物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课堂练习
1.有X、Y、Z三种金属,X+H2SO4 =XSO4+H2↑, Y与H2SO4不反应,Y+ AgNO3=YNO3+Ag, Z与AgNO3 不反应,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
A. XC. YD
课堂练习
2.探究铁和铜金属活动性实验,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铁钉需用砂纸打磨
B .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C .金属活动性强弱: Fe>Cu
D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 =Cu+ FeSO4
B
课堂总结
1
2
金属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金属活动顺序表
课题2(第2课时)
金属的化学性质
3
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类型
分层作业
【基础培优】:
1.我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有“石硫黄能化金银铜铁,奇物”的记载,描述了硫与金属的反应。金、银、铜、铁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 )
A.铁 B.铜 C.银 D.金
分层作业
【能力提升】:
1.为证明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将Fe、Cu、Ag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B.将Cu分别放入FeCl2、AgNO3溶液中
C.将Cu、Ag分别放入FeSO4溶液中
D.将Fe放入稀盐酸、Cu放入AgNO3溶液中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的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有常见金属的三点化学性质及置换反应的定义。本课题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较为深入、系统地学习,这样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更加完整。它侧重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获得提高,而且学好本课题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铝箔、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基于学生的已有的基础知识,采用实验事实→归纳的方法,归纳出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在第五单元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学习过铁可以与硫酸铜反应,可引导学生推测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然后设计实验验证。
【教学目标】
1.通过常见金属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2.通过初步预测常见金属的主要性质,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
3.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和具体应用。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比较常见的活动性强弱。
【教学重点】
常见金属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引导─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砂纸、稀HCl、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铜丝、试管。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一___________;
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二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
【新知探究】
金属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铁和硫酸铜的反应实验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实验结论: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实验探究】
【问题】:如何设计实验,探究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实验步骤】:
(1)将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如图8-11),过一会儿取出,观察现象。
(2)将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如图8-12),过一会儿取出,观察现象。
(3)将另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现象。
强调:实验前要将金属丝打磨,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活动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 ______ ,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 ____ 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_____。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_____ 的金属能把位于____ 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的_____里置换出来。
判断常见金属活泼性的方法:
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
金属与酸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金属能否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三、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
1.判断物质间能否发生应;
2.鉴别;
3.判断金属活动性;
4.设计实验比较金属活动性;
比较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设计:
方法一:“两金夹一液”即选用三种金属活动性最强和最弱的两种金属的单质及活动性介于两种金属之间的金属的盐溶液作为试剂,根据两种金属单质分别与盐溶液反应的情况进行判断。
方法二:“两液夹一金”即选用三种金属中活动性排在中间的金属单质及其他两种金属的盐溶液作为试剂,根据金属单质分别与两种盐溶液反应的情况判断。
【注意:】先排序再选药品。
物质除杂。
【方法导引】
预测: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我们可以预测某种金属是否能与稀盐酸、稀硫酸或其他金属的化合物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预测是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依据一定规律和方法对未知事物所进行的一种推测。
在化学研究中,可以通过化学实验等方法来验证所作预测的合理性,其思路可用下图表示。
【学完本课你知道了什么?】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根据金属与另一种金属化合物的反应,可判断出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用来预测常见金属的某些化学性质,并解释有关的实验现象和实际应用。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练习与应用
2.同步练习
【教学反思】
亮点:本节内容知识贴近生活,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多次进行过实验探究,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做过镁条、铁丝等与氧气反应的实验,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法,接触过锌和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知识和方法基础。学生对本节内容比较感兴趣,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比较容易被调动起来,可轻松学习并应用知识。
不足: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
教学建议:教学的重心不能只倾向于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了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教师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才不会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初中科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同步分层练习
【基础篇】
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物质的性质。下列试剂中,能验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
A.硫酸锌溶液 B.蒸馏水 C.硫酸铜溶液 D.澄清石灰水
2.金属镍在制造钱币、不锈钢、催化剂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探究镍(Ni)、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发现A试管中镍丝表面无现象,B试管中镍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Ni、Zn、Cu B.Zn、Cu、Ni C.Zn、Ni、Cu D.Cu、Ni、Zn
3.向一定量CuCl2、Fe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滤渣中只有一种金属,则滤液中溶质一定有三种
B.若滤渣中有两种金属,则滤液中溶质一定有两种
C.若滤液中只有一种溶质,则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D.若滤液中有两种溶质,则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不可能有气泡产生
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在空气中加热一定量的铜粉
B.向一定量氢氧化钾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C.分别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逐渐加入铁粉和锌粉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5.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
A.CuFe B.PP2O5
C.CO2O2 D.NaOH溶液NaCl溶液
【能力篇】
一、单选题: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能反应的是( )
A.Ag和稀H2SO4溶液 B. Fe和CuSO4溶液
C.Ag和FeSO4 D.Cu和稀H2SO4溶液
2.把等质量的X、Y、Z、M四种金属分别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再把X加入Z(NO3)2溶液中,M加入YNO3溶液中。反应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Z>X>M>Y B.X>Z>M>Y C.X> Z>Y>M D.Y>M>Z>X
3.将过量的铁粉放入硝酸银和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固体物质是( )
A.Zn B.Ag C.Ag和Fe D.Zn和Ag
4.金属锰与氯化亚铁溶液可发生如下反应: Mn+ FeCl2=MnCl2+F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
C.锰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 D.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都不变
5.将一定质量的铁粉放入硝酸锌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滤液呈浅绿色,则滤液中只含有硝酸亚铁
B.若滤渣中的成分能被磁铁吸引,则滤渣中一定含有两种金属
C.若向滤液中加入锌片,有固体析出,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银
D.将所得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可能与所加铁粉的质量相等
填空探究题:
1.可否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
2.欲除去铜粉中的铁粉有多种方法。
(1)最简单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混合物加入盛有足量的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然后______、洗涤、烘干即得到纯净的铜。
(3)将混合物加入盛有足量的氯化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反应方程式为:____,然后______、洗涤、烘干即得到纯净的铜。
3.(1)将铁钉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铁丝放入ZnSO4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____________。
(3)上述两个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
【拔高篇】
1.化学课堂上,老师为同学们演示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铜丝插入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两个现象分别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时,试管内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
2.在日常生活中能看到很多精美的金属蚀刻画。兴趣小组利用废弃的金属片进行制作金属蚀刻画的项目活动,请你一起参与下列任务。
【任务一】到垃圾回收站筛选金属底板
(1)区分铝片和铁片的物理方法是 (写1种)。
【任务二】预处理金属底板
(2)用砂纸打磨掉铝片表面的氧化膜。用化学方法除去铁片表面的铁锈,可以用 (写1种物质名称)。
【任务三】选择蚀刻液进行蚀刻
(3)首先将有镂空图案的不干胶保护膜(能隔绝蚀刻液与金属底板接触)分别贴到处理好的铝片和铁片上,然后将铝片浸入足量的甲蚀刻液中,将铁片浸入足量的乙蚀刻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小组同学看到铝片上有凹陷图案,没有附着物;铁片上出现红色附着物图案。则他们选择的甲蚀刻液、乙蚀刻液分别是下列中的 、 (填序号)。
①硫酸铜溶液 ②硝酸银溶液 ③稀盐酸 ④氯化亚铁溶液 ⑤氯化钠溶液
【任务四】金属蚀刻画的后处理
(4)将蚀刻好的金属片清洗掉废液,去掉不干胶保护膜,进行装饰。为防止铁片蚀刻画生锈,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1种合理的方法)。
【任务五】废液回收利用
(5)铝片蚀刻废液处理,可加入足量铝片,得到 溶液,回收保存。
(6)铁片蚀刻废液处理,如下图所示:
过程①加入的物质X是 ,过程②加入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同步分层练习答案
【基础篇】:
C 2.C 3.C 4.D 5.A
【能力篇】:
一、选择题:
1.B 2. B 3.C 4.D 5.B
二、填空探究题:
1.不可以。因为铁会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而损坏铁桶。
Fe+CuSO4=FeSO4+Cu
2.(1)用磁铁吸
(2) Fe + 2HCl=FeCl2 + H2↑ 过滤
(3) Fe + CuCl2 = FeCl2+ Cu 过滤
3.(1)铁钉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固体,溶液变成浅绿色
Fe+ 2AgNO3 =Fe(NO3)2+ 2Ag
(2)无明显变化
(3)置换反应
【拔高篇】:
1.(1) 铜丝表面出现银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2)硝酸铝
2.(1)用磁铁吸引;(2)稀盐酸;(3)③ ; ①
(4)保持铁片蚀刻画表面清洁干燥;(5)氯化铝/AlCl3
(6)铁粉 ; Fe + H2SO4 = FeSO4 + H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