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9.2提高防护能力课件(23张PPT)【2024秋新教材】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精品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9.2提高防护能力课件(23张PPT)【2024秋新教材】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精品课件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2024天有不测风云
2024年1月23日新疆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3人遇难、5人受伤。
2024年第3号台风“格美”,
造成30人遇难、35人失踪
2024年5月1日广东梅大高速路面塌陷。
造成54人死亡,30人受伤。
2024年7月19日陕西柞水县一高速公路桥被洪水冲垮,11人遇难。
2024年7月20日四川新华村发生暴雨泥石流,造成30余人失联、10人遇难。
2024年上半年,我国自然灾害有:洪涝、地质灾害、干旱、风雹、雪灾、地震、台风、沙尘暴和森林草原火灾等。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3238.1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失踪322人。
我们应怎样面对各种自然灾害?
新课导入:
第九课 守护生命安全
第三单元 珍爱我们的生命
9.2 提高防护能力
1.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2.健全人格:了解安全防护知识,提高防护能力,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掌握基本的应对灾害和保护生命安全的技能。
3.责任意识:提高防护能力,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树立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如何提高防护能力?
教学难点:为什么要提高防护能力?
学习目标:
1.为什么要提高防护能力?
2.如何提高防护能力?
生活观察
解析:如患流感后在公共场合佩戴口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公用碗筷要消毒。
通过接种疫苗、戴口罩、消杀、保持社交距离等防护措施有效防止新冠病毒大面积传播。
你还知道哪些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知识和做法?
结合实例,说说在生活中如何提高我们的防护能力。
提高防护能力的重要性
思考:面对上述突发事件,如果我们拥有防护能力,结果会怎样?
▲中新网2024年1月20日电:2023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地震和地质灾害为主,共造成9544.4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失踪691人;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死亡21242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到50万人;2023年全球超4000人死于霍乱。
1.为什么要提高防护能力?
面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我们要掌握有效的应对方法,拥有科学自救和救他的能力,保护自己的生命,救助他人的生命。
某地突降特大暴雨,一条隧道的出口堵了上百辆车。车主们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当雨水开始灌进隧道时,堵在尾部的小侯最早意识到了危险。他知道当水位上涨到一定程度,人会被困在车里,有生命危险。雨水如瀑布般灌进隧道,时间紧迫,他不停拍打车门劝人们弃车逃生。许多人因为小侯的及时提醒而避免了一场灾难。
探究与分享
这个事例给你哪些启示
解析:这个事例中小侯预判了危险,在自救的同时,他还通过及时提醒救助了他人,这启示我们日常生活中要主动学习一些安全知识,提高危险预判能力,这样才能在自然灾害或人为事故发生前,争取宝贵的逃生时间。
2.如何提高防护能力?
与“死神”赛跑:2024年6月16日,广东平远县一位奶奶边跑边喊“快出来!快走了!出!出!出!”就在奶奶领着孙子孙女跑出来的瞬间,屋子后面的山体滑坡,屋子左右两侧的房子瞬间被夷为平地。
①提高危险预判能力。
A.原因:自然灾害发生之前,往往有兆可循,危险大多可以预判;一些人为事故,经过得当考虑,本来可以避免。
B.做法:危险预判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安全知识,见微知著,对潜在的危险作出科学判断,防患于未然。
识别自然灾害前兆
分享交流:你还知道哪些自然灾害的前兆,与同学分享!
▲泥石流前兆:河水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增大,并夹杂柴草树木,沟谷深处变昏暗,并传来轰鸣声,或感受到了地表的轻微震动等。
▲山洪前兆:原本清澈的水流突然变浑浊,水位急速上升,并伴有较多的柴草树木;沟谷传来轰鸣声或闷雷声;山坡变形、鼓包、裂缝。
▲滑坡前兆:滑坡前缘土地出现上涨鼓裂、局部滑塌或规律裂缝,滑坡体上出现大量马刀树、“醉汉林”等。
预测人为事故发生和发展
分享交流:你还能辨识哪些人为事故的苗头,与同学分享!
▲电车、电动车着火:看到电(动)车冒烟、电车发生撞车事故,迅速判断有着火、爆炸的危险。断开电源,撤离人员。如果起火,用适合电气火灾的灭火器进行灭火,同时报警。
▲踩踏:在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如遇节假日、演唱会、体育赛事或学校大型活动,踩踏风险显著增加。触发情况有:摔倒引发连锁反应、人群受到惊吓,产生恐慌 。
▲煤气泄漏:嗅到类似臭鸡蛋的味道,迅速判断附近可能有煤气泄漏的危险。这时,迅速关闭阀门,打开窗户通风,不要使用明火、开关灯、打电话。
解析:平时,我们应当利用多种学习资源,如学校教育、官方媒体等,学习基本的避险方法和逃生技能,丰富知识储备;积极参加安全演练活动,熟悉逃生路线和应对危险方法,提高逃生效率。在危险来临时,保持头脑冷静,就近、快速逃离到安全地带。
你还知道哪些避险方法?
在生活中,我们如何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2.如何提高防护能力?
②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校园踩踏事件:2023年11月13日上午10时许,武陟县兴华中学初一初二部分男生在期中考试间隙如厕时,因上下楼梯发生拥挤摔倒受伤,导致1名学生经全力抢救无效死亡,1名受伤较重学生正在全力救治,4名受轻微伤学生住院观察治疗。家长诉苦:上厕所时间太短了!
平时,我们应当积极参加安全演练活动。在危险来临时,我们要保持头脑冷静,就近、快速逃离到安全地带;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便求救和逃生。
① 上下楼梯、台阶时抓牢扶手;不凑热闹,不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停留;不随意喊叫,不搞恶作剧,不制造恐慌气氛。
② 发现人群蜂拥而来时,不要盲目奔跑或逆流前进,应马上避让到一旁,靠墙或抓住牢固的物体,等待人群过去后,迅速离开现场。
③ 若已经被人流裹挟,无法自主控制前进方向,要展开自我救助:先稳住双脚,保持平衡,用一只手紧握另一只手的手腕,手肘撑开,平放于胸前,微微向前弯腰,形成一定空间,以保持呼吸通畅。
④ 时刻保持警惕,避免被绊倒,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一旦摔倒无法站起,应尽量使身体蜷缩成球状,双手护颈,手臂护头,双膝蜷缩至胸前,护住胸腔和腹腔。
拥挤踩踏事件的预防与自护方法
方法与技能
启思导行:
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或接受专业培训等学习心肺复苏。
你还知道哪些急救常识 查阅相关资料并与同学分享。
心肺复苏具体方法是:1.判断病人有没有心跳骤停,突发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或叹息样呼吸即可认为病人心跳骤停,普通民众不要求一定要去摸颈部的颈动脉判断心跳有无。2.呼救,呼叫120,呼叫周围人帮忙。3.徒手心肺复苏,先胸外心脏按压30次,频率100~120次/分,按压深度5~6cm;接着清除病人口腔鼻腔分泌物、异物、取出活动假牙,畅通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每次吹气1秒钟以上,看到胸廓起伏即为有效。
与死神赛跑,请记住这些急救黄金时间!
2.如何提高防护能力?
③学习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
如果我们能在平时多掌握一些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在需要紧急救护时,就不会束手无策,并可以争分夺秒地施救,为挽救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①提高危险预判能力。
做到: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安全知识,见微知著,
对潜在的危险作出科学判断,防患于未然。
②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做到:保持头脑冷静,就近、快速逃离到安全地带;
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便求救和逃生。
③学习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
在需要紧急救护时,可以争分夺秒地施救,为挽
救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2.如何提高防护能力?
提高防护能力
课堂小结:
为什么要提
高防护能力?
如何提高防护能力?
①提高危险预判能力。
②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③学习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
面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我们要掌握有效的应对方法,拥有科学自救和救他的能力,保护自己的生命,救助他人的生命。
1.2024年3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印发专门通知,决定从3月25日起组织开展“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周”主题活动。响应本次活动号召,我们中学生可以( )
A.组织学生开展心理健康和防欺凌专题教育活动
B.高温时一直待在有空调的教室,防止中暑
C.参与学校的安全演练活动,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D.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做到知行合一
C
课堂练习
2.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地震发生后,距离震中不远的某中学紧急疏散学生,3分钟全部撤离,270名在校学生无一人伤亡。而就在震前两小时,该中学组织了所有在校学生开展地震应急演练。这启示我们在生活中需要( )
①不断增强安全意识 ②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③完全避免遭遇危险 ④掌握自救自护方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课堂练习
3.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强烈的地震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为尽可能避免地震带来的伤害,我们应( )
①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防震疏散演练,熟练掌握防震技能
②地震发生时,可选择躲避在面积小的卫生间、墙角
③地震后不幸被困在废墟中,应保持冷静,保存体力,创造生存条件
④地震发生时,马上寻找电梯,迅速逃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C
课堂练习
4.中学生小海和小伙伴打篮球时,小伙伴突然摔倒,失去了意识。小海用在学校学过的急救知识给他实施了心肺复苏。几分钟后,小伙伴睁开了眼睛。这件事告诉我们( )
A.重视理论知识,确保救护成功
B.平时多掌握急救的知识与技能
C.不学会急救技能就不能打篮球
D.能帮助别人,学习才会有意义
B
课堂练习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地发生5.9级地震,当室内天花板将要掉落时,小洋迅速跑到墙角,躲在冰箱和斗柜之间的安全区域,等到安全后才逃出房间。小洋的学校每年都会进行应急演练,在这次地震中,小洋就是根据演练中学到的方法来避险的。
(1)材料警示我们守护生命安全要提高什么能力?
(2)提高上述能力,在平时和危险来临时,我们应当怎样做?
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平时,我们应当积极参加安全演练活动。在危险来临时,保持头脑冷静,就近、快速逃离到安全地带;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便求救和逃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