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姓名_______ ____班级考场座位号准考证号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正中教育集团麒麟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高三年级(地理)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时,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黑色签字笔把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答案如需改正,请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2023年12月15日,中山站(69°22′S,76°22′E)第40次越冬队与第39次越冬队举行了交接仪式。期间,某科研人员每间隔4小时对太阳拍摄一张照片,并合成了太阳视运动轨迹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拍摄甲位置太阳时,该科研人员面朝( )A.西北方 B.东北方 C.西南方 D.东南方2.拍摄甲位置太阳时,北京时间约为( )A.7时 B.11时 C.13时 D.17时南迦巴瓦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构造运动强烈,以陡峭险峻著称,被评为“中国最美山峰”。在雪线之下、林线之上的地带,被誉为“雪山之王”的雪豹在此活动。下图示意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层地貌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关于该地区的正确表述是( )A.南迦巴瓦峰属于背斜山 B.多雄拉适宜建设隧道C.乃彭峰是地垒形成的断块山 D.那木拉错适宜修建水库4.雪豹在南迦巴瓦峰北坡的活动范围比南坡大,这是因为北坡( )A.雪线低、林线低 B.雪线高、林线高 C.雪线低、林线高 D.雪线高、林线低珊瑚藻主要生长在温暖石质海岸潮间带(高潮水位和低潮水位之间的地带),且海浪作用相对较弱的环境,其所在位置代表生长时期的海平面。北大西洋东部的某岛屿(图左)目前不存在珊瑚藻,但存在珊瑚藻化石。该岛甲、乙两地出露于海平面之上的地层剖面(图右)中,砂岩层含有海洋生物化石,乙地珊瑚藻化石层水平连续性比甲地好。完成下面小题。5.该岛的主导风向描述正确的是( )A.夏季少风,冬季西北风 B.夏季西北风,冬季少风C.夏季西南风,冬季西北风 D.全年西北风6.甲、乙两地海浪作用相对大小及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海浪作用比乙地大,甲地海平面低B.甲地海浪作用比乙地大,甲地珊瑚藻化石层水平连续性较差C.甲地海浪作用比乙地小,甲地砂岩层厚度较小D.甲地海浪作用比乙地小,甲地风力较小7.该岛从珊瑚藻时期到砂岩时期,再到现阶段的海平面升降情况是( )A.持续上升 B.持续下降 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某河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洪水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河流的水沙形势,受洪水干扰之后经历若干年的循环,某河段水沙形势逐渐恢复(如图),图中河段水沙形势循环时常无法完整进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在阶段 Ⅱ,河床中形成大量沙塞体的主要原因是沙塞体附近( )A.流量增大,挟沙能力增强 B.水流分散,主槽流速降低C.土壤肥沃,抗蚀能力较弱 D.植被冲毁,河岸侵蚀增强9.与阶段Ⅱ相比,阶段Ⅲ该河段沙塞体面积减小,主要得益于径流( )A.流速更快 B.流量更大C.水位较低 D.含沙量较低10.该河段水沙形势在一个循环过程完成之前,可能重新回到阶段Ⅱ,说明河流( )A.降水量季节波动大 B.含沙量年际波动小C.旱涝交替频繁 D.河段侵蚀力差异大2022年末,热带气旋“艾利”登陆澳大利亚西北部,减弱为热带低压之后,折向西北,在澳大利亚陆地上停留较长时间,给当地造成严重灾情。读热带气旋“艾利”的移动路径图,完成下题。11.以下关于台风“艾利”说法正确的是( )A.台风过境前后,达尔文的气压先升高,后降低B.垂直方向上,气流做下沉运动C.移动路径发生改变可能是受东南信风的影响D.近地面水平气流逆时针辐合12.“艾利”登陆之后,势力减弱的直接原因可能是( )①纬度位置 ②海陆分布 ③地形 ④盛行风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3.“艾利”在澳大利亚陆地上停留时间较长,可能给当地带来的灾害有( )①风暴潮②海啸③洪涝④狂风⑤暴雨⑥海水倒灌A.①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⑥ D.①③④⑤⑥下图为美国圣胡安河某处河床在一次暴雨洪水泛滥过程中河床变化示意图。该地气候干旱,上游植被覆盖率较低,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河床有深厚的沉积物层。P为此次暴雨洪水泛滥过程中河床最大深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对于时段Ⅲ河床a、b两侧说法正确的是( )A.a侧侵蚀强,坡度较陡 B.a侧可能原沉积物硬度较大,不易被侵蚀C.a可能为凹岸,以沉积为主 D.b侧可能为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15.对三个时段河床的变化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Ⅰ时段河流径流量变大,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B.Ⅱ时段河流径流量进一步增大以流水侧蚀作用为主C.Ⅲ时段河流径流量变小,冲刷大于淤积D.由Ⅰ至Ⅲ时段河床经历了淤积——冲刷——淤积的过程下图为某地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沉积地层在地表出露情况的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16.从奥陶纪到二叠纪,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为( )A.下降沉积、抬升侵蚀、下降沉积 B.抬升侵蚀、下降沉积、水平挤压C.下降沉积、水平挤压、抬升侵蚀 D.抬升侵蚀、下降沉积、抬升侵蚀17.该地区三叠纪地层中发育有落水洞、天坑等地貌。关于该地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可找到被子植物化石 B.岩石受到水的溶蚀作用C.明显受到过风力侵蚀 D.位于背斜构造中心部位18.该区域( )A.土壤肥沃,为我国粮食主产区 B.河流径流量大,可能有凌汛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发育大气边界层位于对流层中下部,是地球表面与大气之间水热、能量交换的重要空间。地面受热之后,通过热量传导、促进对流等形式加厚大气边界层。在河西走廊某气象站的观测表明,该地大气边界层在5月达到最厚。完成下面小题。19.与6~7月相比,该地5月大气边界层更厚,主要因为( )A.土壤较为干燥 B.平均气温更高 C.太阳高度较小 D.平均风速较小20.推测世界上大气边界层最厚的区域为( )A.西欧平原 B.格陵兰冰盖 C.塔里木盆地 D.撒哈拉沙漠与普通黄色沙滩不同,黑色沙滩的形成与火山活动有关,在某些地区当地居民会利用黑色沙滩晒盐制盐。下图示意黑色沙滩景观。完成下面小题。21.推测黑色沙滩的形成过程是( )A.火山喷发—熔岩冷却—海浪与风力侵蚀作用—沙粒堆积B.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地壳抬升—冰川侵蚀、搬运、堆积C.火山喷发—岩浆涌出—熔岩覆盖冷却—冻融风化、堆积D.海浪与风力侵蚀作用—熔岩破碎—冰川侵蚀、搬运、堆积22.相较普通黄色沙滩,黑色沙滩晒盐制盐( )A.更易推广 B.成本更低 C.品质更高 D.效率更高智利科金博大区地处29°S~32°S南美大陆西海岸,常年存在暖空气夹在上下冷层之间的现象。下图示意该地夏季白天暖空气夹层出现时的气流形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该地白天暖空气夹层形成原因是( )①冷锋降温 ②气流下沉增温 ③寒流降温 ④焚风效应增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4.暖空气夹层的存在,导致中央谷地( )A.污染物易扩散 B.多雾降水少 C.空气对流旺盛 D.多大风天气二、综合题(共3题,计52分)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门多萨位于安第斯山东侧,其周边地区是世界典型的焚风多发区。门多萨拥有阿根廷最大的葡萄酒产区,也是安第斯山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下图为2012年12月24日当地时间12:00南美洲局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1)判断锋线①的类型,并说明依据。(6分)(2)读等压线分布图,说明当日门多萨焚风显著的原因。(4分)(3)评价焚风对门多萨地区生产生活的影响。(8分)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瑞士位于欧洲中南部的多山内陆国,地处北温带,受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交替影响,气候变化较大,年平均气温9℃。瑞士高山水库湖图勒湖上建有世界上首个位于海拔1810米的漂浮式太阳能发电站。图勒湖的太阳能电站由2240平方米的双面太阳能电池板组成,整个项目的前期投资额高达235万瑞郎,电站占地不到湖面的2%,但是其发电效率更高,建成后冬季输电量最大。左图为瑞士的地形图,右图为图勒湖漂浮式光伏发电站景观图。(1)说明地形对瑞士太阳能资源开发的不利影响。(6分)(2)分析图勒湖漂浮式光伏发电装置发电效率高的原因。(6分)(3)说明图勒湖漂浮式光伏发电站建成后冬季输电量最大的原因。(4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Z国家公园(113°W,37.2°N)地处美国西部科罗拉多高原。研究发现,Z国家公园的砂岩红层沉积于三叠纪末由板块碰撞形成的大型内陆盆地。之后,在内外力作用下,Z国家公园由最初的构造盆地逐渐演化成高原一峡谷群地貌。下图示意Z国家公园地理位置及地质、地貌状况。(1)说明Zion国家公园曾经位于北美西部大型内陆盆地的理由。(4分)(2)砂岩红层2是形成于侏罗纪时期的内陆沙漠。分析该地沙漠形成的地形和气候条件。(8分)(3)从内外力作用角度阐释该地从盆地到高原一峡谷群的演化过程。(8分)一、单选题2023年12月15日,中山站(69°22′S,76°22′E)第40次越冬队与第39次越冬队举行了交接仪式。期间,某科研人员每间隔4小时对太阳拍摄一张照片,并合成了太阳视运动轨迹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拍摄甲位置太阳时,该科研人员面朝( )A.西北方 B.东北方 C.西南方 D.东南方2.拍摄甲位置太阳时,北京时间约为( )A.7时 B.11时 C.13时 D.17时【答案】1.A 2.D【解析】1.由图示甲的位置和太阳视运动方向可以看出,甲与前一次拍摄位置的太阳高度基本相同且邻近最大太阳高度,结合材料可知,相邻两次拍摄间隔4小时,所以甲位于当地正午之后2小时,中山站位于南极地区,正午太阳位于观测者的正北方,正午过后太阳视运动向西偏移,所以拍摄甲位置太阳时该科研人员面朝西北方,A正确,排除BCD。故选A。2.结合分析可知,拍摄甲位置太阳时为中山站当地时间正午之后2小时,即当地时间14时,中山站经度约为76°E,与北京时间所在时区的中央经度(120°E)相差44°,时间相差约3个小时,因北京时间早于中山站时间,故北京时间约为14+3=17时,D正确,排除ABC。故选D。南迦巴瓦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构造运动强烈,以陡峭险峻著称,被评为“中国最美山峰”。在雪线之下、林线之上的地带,被誉为“雪山之王”的雪豹在此活动。下图示意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层地貌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关于该地区的正确表述是( )A.南迦巴瓦峰属于背斜山 B.多雄拉适宜建设隧道C.乃彭峰是地垒形成的断块山 D.那木拉错适宜修建水库4.雪豹在南迦巴瓦峰北坡的活动范围比南坡大,这是因为北坡( )A.雪线低、林线低 B.雪线高、林线高 C.雪线低、林线高 D.雪线高、林线低【答案】3.B 4.D【分析】3.图中显示,南迦巴瓦峰岩层向下弯曲,属于向斜山,A错误。多雄拉所在地岩层向上弯曲,所以所属地质构造为背斜,适宜建设隧道,B正确。乃彭峰所处岩层相对两侧岩块来说呈下降趋势,属于地堑,C错误。那木拉错地处断层线处,岩层不稳定,不适宜修建水库,D错误。故选B。4.材料指出,“在雪线之下、林线之上的地带,被誉为“雪山之王”的雪豹在此活动”。根据所学可知,喜马拉雅山南坡虽然为阳坡,但同时也为迎风坡,所以南坡雪线低,北坡雪线高。南迦巴瓦峰海拔高,气温低,林线比较低。北坡雪线高、林线低,才使得雪豹在南迦巴瓦峰北坡的活动范围比南坡大,故选D。珊瑚藻主要生长在温暖石质海岸潮间带(高潮水位和低潮水位之间的地带),且海浪作用相对较弱的环境,其所在位置代表生长时期的海平面。北大西洋东部的某岛屿(图左)目前不存在珊瑚藻,但存在珊瑚藻化石。该岛甲、乙两地出露于海平面之上的地层剖面(图右)中,砂岩层含有海洋生物化石,乙地珊瑚藻化石层水平连续性比甲地好。完成下面小题。5.该岛的主导风向描述正确的是( )A.夏季少风,冬季西北风B.夏季西北风,冬季少风C.夏季西南风,冬季西北风D.全年西北风6.甲、乙两地海浪作用相对大小及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海浪作用比乙地大,甲地海平面低B.甲地海浪作用比乙地大,甲地珊瑚藻化石层水平连续性较差C.甲地海浪作用比乙地小,甲地砂岩层厚度较小D.甲地海浪作用比乙地小,甲地风力较小7.该岛从珊瑚藻时期到砂岩时期,再到现阶段的海平面升降情况是( )A.持续上升 B.持续下降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答案】5.A 6.B 7.C【解析】5.根据材料信息,该地为北大西洋东部的某岛屿,读图,该岛位于30°—40°N,根据已学知识和该岛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可知,该岛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结合岛屿上山脉的走向和风频玫瑰图信息提示,该岛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为主,夏季无盛行风向,A选项正确,BCD错误。故选A。6.甲乙两地海平面是一样的,A错误;从图甲及上一问可知甲地位于迎风海岸,风力较大因此甲地的海浪作用较强,CD错误;从图乙可以看到甲地珊瑚藻化石层水平连续性较差,同样说明侵蚀作用较强,B正确。故选B。7.结合材料和读图乙,甲、乙两地出露于海平面之上的地层剖面中,最上层砂岩层含有海洋生物化石,岩层往下出现含珊瑚藻化石的石灰岩,珊瑚藻所在位置代表生长时期的海平面,可知,甲、乙两地出露于海平面之上的地层,从珊瑚藻时期到砂岩时期是处于海洋环境的,推测海平面先上升;再到现阶段地层出露于当前海平面之上,推测海平面后下降。故该岛从珊瑚藻时期到砂岩时期,再到现阶段的海平面先上升后下降,C正确,ABD错误。故选C。某河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洪水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河流的水沙形势,受洪水干扰之后经历若干年的循环,某河段水沙形势逐渐恢复(如图),图中河段水沙形势循环时常无法完整进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在阶段 Ⅱ,河床中形成大量沙塞体的主要原因是沙塞体附近( )A.流量增大,挟沙能力增强 B.水流分散,主槽流速降低C.土壤肥沃,抗蚀能力较弱 D.植被冲毁,河岸侵蚀增强9.与阶段Ⅱ相比,阶段Ⅲ该河段沙塞体面积减小,主要得益于径流( )A.流速更快 B.流量更大C.水位较低 D.含沙量较低10.该河段水沙形势在一个循环过程完成之前,可能重新回到阶段Ⅱ,说明河流( )A.降水量季节波动大 B.含沙量年际波动小C.旱涝交替频繁 D.河段侵蚀力差异大【答案】8.B 9.D 10.C【分析】8.阶段Ⅱ,在沙塞体出现的河段两岸堆积了大量的漫滩沙,说明此时洪水水流分散,漫溢到河流两岸,降低河道中的流速,从上游侵蚀、搬运来的泥沙大量在河道中堆积,形成沙塞体,B正确。流量增大,挟沙能力增强,泥沙会被搬运走,不会在河床形成大量沙塞体,A错误。形成沙塞体的物质不一定来自附近地区的土壤,也可能来自河流上游地区,C错误。在沙塞体出现的河段两岸堆积了大量的漫滩沙,表明河岸附近堆积作用增强,D错误。故选B。9.与阶段Ⅱ的洪水期相比,阶段Ⅲ的流量较小、流速较慢、水位较低、含沙量较低,排除AB,但只有含沙量较低这一项才能直接导致沙塞体面积减小,D正确,C错误。故选D。10.该河段水沙形势循环经常很难完整地进行一个周期性的变化,而是被中途暴发的洪水推演到阶段Ⅱ,表明流域内旱涝交替现象频繁,河流径流量、输沙率的年际波动大,B错误,C正确。结合材料“受洪水干扰之后经历若干年的循环,某河段水沙形势逐渐恢复”和图示,可知,该循环经历时间长达几年,与降水量的年际波动有关,与降水量的季节波动关系不大,A错误。河段侵蚀力差异大对循环过程的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C。2022年末,热带气旋“艾利”登陆澳大利亚西北部,减弱为热带低压之后,折向西北,在澳大利亚陆地上停留较长时间,给当地造成严重灾情。读热带气旋“艾利”的移动路径图,完成下列小题。11.以下关于台风“艾利”说法正确的是( )A.台风过境前后,达尔文的气压先升高,后降低B.垂直方向上,气流做下沉运动C.移动路径发生改变可能是受东南信风的影响D.近地面水平气流逆时针辐合12.“艾利”登陆之后,势力减弱的直接原因可能是( )①纬度位置②海陆分布③地形④盛行风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3.“艾利”在澳大利亚陆地上停留时间较长,可能给当地带来的灾害有( )①风暴潮②海啸③洪涝④狂风⑤暴雨⑥海水倒灌A.①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⑥ D.①③④⑤⑥【答案】11.C 12.B 13.D【解析】11.台风属于热带低压,气压值由中心向四周升高,故台风过境,达尔文的气压值先降低,后升高,A错;垂直方向上,气流做上升运动,B错;由图中纬度可知,当地位于东南信风带,“艾利”减弱为热带低压之后,折向西北,可能是受东南信风影响,C对;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偏,呈顺时针辐合状态,D错。故选C。12.台风登陆之后,受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摩擦力加大,水汽和热量供应不足,空气上升的动力减弱,导致势力明显减弱,②③正确;台风登陆后减弱与纬度位置无直接原因,盛行风影响台风走向,①④错。故选B。13.台风登陆能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在地势低洼地区易产生洪涝,台风一般不会引发海啸,海啸多为海底地震或火山喷发造成的,②错误;台风带来的风暴潮会使海水潮位提高,导致海水倒灌,①③④⑤⑥正确。故选D。下图为美国圣胡安河某处河床在一次暴雨洪水泛滥过程中河床变化示意图。该地气候干旱,上游植被覆盖率较低,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河床有深厚的沉积物层。P为此次暴雨洪水泛滥过程中河床最大深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对于时段Ⅲ河床a、b两侧说法正确的是( )A.a侧侵蚀强,坡度较陡 B.a侧可能原沉积物硬度较大,不易被侵蚀C.a可能为凹岸,以沉积为主 D.b侧可能为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15.对三个时段河床的变化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Ⅰ时段河流径流量变大,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B.Ⅱ时段河流径流量进一步增大以流水侧蚀作用为主C.Ⅲ时段河流径流量变小,冲刷大于淤积D.由Ⅰ至Ⅲ时段河床经历了淤积——冲刷——淤积的过程【答案】14.B 15.D【解析】14.读图可知,此处河床底部没有坚硬的基岩,而是沉积物,物质较松软。读图可知,Ⅲ时段a侧沉积物较多,可能的原因有a侧为河流凸岸,流速较慢,侵蚀较弱,沉积物沉积较多;或者a侧为河流左岸(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左岸为堆积岸),以沉积为主,沉积物较多,也可能是a侧沉积物硬度较大,不容易被侵蚀,使a侧河床沉积物剩余较多,ACD错误,B正确。15.Ⅰ时段,河流水位升高,河流径流量变大,携沙能力强,带来大量泥沙,在该河段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泥沙大量堆积,河床抬升,A错误。Ⅱ阶段,河流径流量进一步增大,河流流速加快,流水侵蚀搬运能力增强,外力作用转变为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下切侵蚀,河床加深,B错误。Ⅲ时段,河流水位下降,河流径流量变小,流速减慢,流水搬运泥沙的能力减弱,泥沙在该河段堆积,河床再一次抬升,同时可以得出,由Ⅰ至Ⅲ时段河床经历了淤积——冲刷——淤积的过程,C错误,D正确。下图为某地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沉积地层在地表出露情况的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16.从奥陶纪到二叠纪,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为( )A.下降沉积、抬升侵蚀、下降沉积 B.抬升侵蚀、下降沉积、水平挤压C.下降沉积、水平挤压、抬升侵蚀 D.抬升侵蚀、下降沉积、抬升侵蚀17.该地区三叠纪地层中发育有落水洞、天坑等地貌。关于该地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可找到被子植物化石 B.岩石受到水的溶蚀作用C.明显受到过风力侵蚀 D.位于背斜构造中心部位【答案】16.A 17.B【解析】16.奥陶纪时,该区开始接受沉积,到泥盆纪,该区一直接受沉积,泥盆纪之后,该区地壳整体抬升,缺失石炭系地层,到二叠纪,该区地壳整体下降接受沉积,沉积了二叠纪地层、三叠纪地层,之后该区地壳发生水平运动,地层褶皱并隆起,遭受剥蚀,再之后该区地壳又整体下沉,接受沉积物的沉积,A正确,BCD错误。故选A。被子植物繁盛的地质时代是新生代,并不在三叠纪,所以不可能找到被子植物化石,A错误;落水洞、天坑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地貌,B正确;喀斯特地貌发育在较湿润地区,风力侵蚀作用相对较弱,C错误;三叠纪岩层是图中最新的岩层,而背斜中心岩层相对最老,D错误。故选B。据图可知: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且有水稻种植,应该位于较湿润的我国南方地区,我国南方地区红壤广布,土壤以酸瘦为基本特征,A错误,喀斯特地貌区怪石林立,地表崎岖,D正确;南方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河流没有凌汛现象,B错误;南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C错误。故选大气边界层位于对流层中下部,是地球表面与大气之间水热、能量交换的重要空间。地面受热之后,通过热量传导、促进对流等形式加厚大气边界层。在河西走廊某气象站的观测表明,该地大气边界层在5月达到最厚。完成下面小题。19.与6~7月相比,该地5月大气边界层更厚,主要因为( )A.土壤较为干燥 B.平均气温更高C.太阳高度较小 D.平均风速较小20.推测世界上大气边界层最厚的区域为( )A.西欧平原 B.格陵兰冰盖 C.塔里木盆地 D.撒哈拉沙漠【答案】19.A 20.D【解析】19.5月气温回升快,降水少,蒸发旺盛,土壤干燥,地面升温更快,更易加厚大气边界层,A正确;太阳高度较小,温度低,由材料可知,气温低,对流弱,大气层边界薄,C错误;大陆7月平均温度更高,B错误;由于河西走廊的峡管效应,5月(春季)平均风速大,D错误。故选C。20.撒哈拉沙漠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地面干燥,比热容小,升温快,对流旺盛,大气边界层最厚,D正确;西欧平原、格陵兰冰盖、塔里木盆地都没有撒哈拉沙漠气温高,对流运动较撒哈拉沙漠弱,大气层边界没有撒哈拉沙漠厚,ABC错误。故选D。与普通黄色沙滩不同,黑色沙滩的形成与火山活动有关,在某些地区当地居民会利用黑色沙滩晒盐制盐。下图示意黑色沙滩景观。完成下面小题。21.推测黑色沙滩的形成过程是( )A.火山喷发—熔岩冷却—海浪与风力侵蚀作用—沙粒堆积B.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地壳抬升—冰川侵蚀、搬运、堆积C.火山喷发—岩浆涌出—熔岩覆盖冷却—冻融风化、堆积D.海浪与风力侵蚀作用—熔岩破碎—冰川侵蚀、搬运、堆积22.相较普通黄色沙滩,黑色沙滩晒盐制盐( )A.更易推广 B.成本更低 C.品质更高 D.效率更高【答案】21.A 22.D【解析】21.根据材料信息“ 黑色沙滩的形成与火山活动有关”可知,黑色沙滩沙粒主要由岩浆岩碎屑以及火山灰等物质构成,因而呈现黑色。由于火山喷发,大量熔岩涌出,冷却凝固后形成岩浆岩,后在海浪、风力的侵蚀作用下体积不断变小,并逐渐与火山灰糅合堆积成沙滩。黑色沙滩形成与冰川侵蚀以及冻融风化无明显关系。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22.相较于普通黄色沙滩,黑色沙滩更容易吸收太阳辐射,升温快,海水蒸发更旺盛,晒盐制盐效率更高,D正确;黑色沙滩分布相对更少,不易推广,A错误;其成本、品质与晒盐制盐工艺有关,与沙滩颜色关联性较小,BC错误。故选D。智利科金博大区地处29°S~32°S南美大陆西海岸,常年存在暖空气夹在上下冷层之间的现象。下图示意该地夏季白天暖空气夹层出现时的气流形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该地白天暖空气夹层形成原因是( )①冷锋降温 ②气流下沉增温 ③寒流降温 ④焚风效应增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4.暖空气夹层的存在,导致中央谷地( )A.污染物易扩散 B.多雾降水少C.空气对流旺盛 D.多大风天气【答案】23.C 24.B【解析】23.根据所学知识,科金博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增温,而海岸山脉西侧近地面因秘鲁寒流的降温作用,气温较低,从而在上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暖空气夹层,②③正确;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锋称为冷锋,由此产生的降温现象即冷锋降温,这与材料中暖空气夹层形成无关,①错误;焚风效应是由于空气作绝热下沉运动时,因温度升高湿度降低而形成的一种干热风,与暖空气夹层形成原因不一致,④错误;故选C。24.根据所学知识,暖空气夹层的存在会抑制空气的垂直对流,使得近地面空气湿度较高,容易形成雾,但由于对流受抑制,降水较少,因此中央谷地多雾降水少,B正确、C错误;由于暖空气夹层使得对流受抑制,使得污染物难以扩散,容易在近地面聚集,导致空气质量下降,A错误;由于对流受抑制,所以大风天气较少,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门多萨位于安第斯山东侧,其周边地区是世界典型的焚风多发区。门多萨拥有阿根廷最大的葡萄酒产区,也是安第斯山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下图为2012年12月24日当地时间12:00南美洲局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1)判断锋线①的类型,并说明依据。(2)读等压线分布图,说明当日门多萨焚风显著的原因。(3)评价焚风对门多萨地区生产生活的影响。【答案】(1)冷锋。依据:南半球气旋顺时针辐合,①处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或大气自较高纬向较低纬运动),形成冷锋。(2)①冷锋向东北方移动,推动海上暖湿气流向安第斯山区流动,在东侧背风坡下沉形成焚风效应(或在安第斯山西侧,从海洋到内陆气压由高到低变化,偏西风在安第斯山东侧背风坡下沉形成焚风效应);②安第斯山区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风速强,加大翻越安第斯山的气流强度,焚风效应显著。(3)有利影响:①改善山区热量条件,增加光照,利于葡萄种植;②增大山区融雪量,增加河流水量,利于农业种植;③加快山区地表积雪消融,利于高山牧草返青,利于畜牧业。不利影响:①加剧干旱,不利于葡萄生长;②干热天气威胁居民的身体健康;③大风对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产生干扰;④干热风易引发火灾风险。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瑞士位于欧洲中南部的多山内陆国,地处北温带,受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交替影响,气候变化较大,年平均气温9℃。瑞士高山水库湖图勒湖上建有世界上首个位于海拔1810米的漂浮式太阳能发电站。图勒湖的太阳能电站由2240平方米的双面太阳能电池板组成,整个项目的前期投资额高达235万瑞郎,电站占地不到湖面的2%,但是其发电效率更高,建成后冬季输电量最大。左图为瑞士的地形图,右图为图勒湖漂浮式光伏发电站景观图。(1)说明地形对瑞士太阳能资源开发的不利影响。(2)分析图勒湖漂浮式光伏发电装置发电效率高的原因。(3)说明图勒湖漂浮式光伏发电站建成后冬季输电量最大的原因。【答案】(1)以山地为主,地形起伏大,平地少,制约大型光伏电站建设;地形崎岖造成施工难度和输电难度大;西风受地形抬升多阴雨天气,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减弱。(2)发电站位于高海拔地区,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海拔高,气温低,太阳能电池板在低温下发电的效益会更高;双面都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利用水面的反射光,使得产生的电力更高。(3)图勒湖漂浮式光伏发电站受强太阳辐射、低气温和湖面积雪等因素影响,冬季发电量依然很大;瑞士冬季气温低,在冬季消耗的电量远超过其发电量,发电需求量大。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Zion国家公园(113°W,37.2°N)地处美国西部科罗拉多高原。研究发现,Zion国家公园的砂岩红层沉积于三叠纪末由板块碰撞形成的大型内陆盆地。之后,在内外力作用下,Zion国家公园由最初的构造盆地逐渐演化成高原一峡谷群地貌。下图示意Zion国家公园地理位置及地质、地貌状况。(1)说明Zion国家公园曾经位于北美西部大型内陆盆地的理由。(2)砂岩红层2是形成于侏罗纪时期的内陆沙漠。分析该地沙漠环境形成的地形和气候条件。(3)从内外力作用角度阐释该地从盆地到高原一峡谷群的演化过程。【答案】(1)砂岩属于沉积岩,说明该地曾经地势低洼;该地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大型弧后盆地。(2)侏罗纪时期,北美大陆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俯冲碰撞;北美大陆西部(造山运动)山脉隆起;(公园所在的)弧后盆地位于山脉的背风坡;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降水少,蒸发强。(3)内力挤压,地壳下陷,形成盆地;外力沉积形成系列砂岩红层;地壳抬升,砂岩红层出露、断裂;在流水、风力等外力侵蚀下,发育成高原—峡谷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河北省石家庄市麒麟私立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答案.docx 河北省石家庄市麒麟私立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