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一 第1课《天府之国——成都平原》课件+素材-【川教版】《可爱的四川》7至8年级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主题一 第1课《天府之国——成都平原》课件+素材-【川教版】《可爱的四川》7至8年级

资源简介

(共52张PPT)
第一课时
天府之国——成都平原
(川教版)七至八年级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
07
板书设计
04
知识拓展
课后作业
08
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成都平原独特地理环境对农业的促进,探索山脉环绕带来的自然资源如何增进水稻等作物的生长。
01
02
03
04
学习都江堰水利工程如何有效控制洪水和提供灌溉,示范古代智慧与现代需求之间的技术融合。
了解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如何实施野生动物保护策略,探讨保护措施对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
讨论成都如何在推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平衡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双重需求。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成都平原环境宜人,经济发达,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你可知道成都平原为什么会有此“美誉”?都江堰水利工程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成都在“国宝”大熊猫的保护研究方面有哪些贡献?
探究新知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活动一
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的西部,包括成都、德阳、眉山以及绵阳、雅安、乐山等地的部分区域。
探究新知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活动一
成都平原四周群山环抱,西面是龙门山脉和邛崃山脉,东面是龙泉山脉,山脉南、北两端向盆周山地延伸。平原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南北长约200千米,东西宽约90千米,大部分地区海拔600米左右。
探究新知
议一议
活动一
1、为什么成都平原会形成一个盆地?盆地的形成对当地的农业和居住条件有什么优势?
(1)成都平原之所以形成盆地,是由多种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板块碰撞、抬升和侵蚀。
(2)盆地内部由于长期河流的沉积作用,形成了厚重的沉积层,这些沉积物富含有机物和矿物质,为农作物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环境。
(3)山脉环绕使得成都平原相对其他地区有更加稳定和温和的气候条件。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农作物,尤其是水稻的生长。
(4)平坦的地形使得城市建设和交通规划更加便捷。成都平原因此成为四川最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一
1、在“成都平原及周边的地形”图上找出龙门山脉、龙泉山脉以及位于平原上的主要城市。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一
2、阅读“四川省行政区划”图,说说你所在的(州)位于成都平原的什么方位,或与成都平原的相对位置。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一
2、阅读“四川省行政区划”图,说说你所在的(州)位于成都平原的什么方位,或与成都平原的相对位置。
内江市位于四川省东南部,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的西部。由内江市到成都平原的大致方向是西北方向。相对于成都平原,内江市不在平原区内,而是处于四川盆地的更东南一些的位置。虽然内江市不在成都平原上,但由于四川盆地整体地势较为平坦,内江市与成都平原之间交通便捷,可以通过高速公路和铁路快速到达。
探究新知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活动一
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主要景观有飞来峰群、峰丛溶洞、冰川遗迹等。飞来峰群是世所罕有的地质奇观,具有科学考察价值。
探究新知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活动一
龙泉山脉位于成都平原的东侧,是岷江与沱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成都平原与川中丘陵的自然分界线。主要树种有柏木、桤木、马尾松、栎树等。
探究新知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活动一
青城山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素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主要植被类型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阔叶混交林和暖性针叶林。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发祥地。
探究新知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活动一
成都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约16℃,7月平均气温约26℃,1月平均气温约5℃,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降水集中在6~9月份。
探究新知
议一议
活动一
1、龙泉山脉如何影响了成都平原和川中丘陵之间的自然景观和气候条件?
(1)气候调节:龙泉山脉阻挡来自东方的冷空气,帮助成都平原保持相对较温暖的气候,同时也减少了来自东方的降水,使得成都平原的气候更加温暖湿润。
(2)雨影效应:山脉的存在导致成都平原侧接收更多的降水,而山脉的另一侧,即川中丘陵,由于处于雨影区降水量相对较少,导致两侧的自然景观和农业活动存在差异。
(3)水资源分布:作为岷江和沱江的分水岭,龙泉山脉影响了这两大水系的流域划分,这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影响着两侧地区的农业灌溉和供水情况。
探究新知
议一议
活动一
2、成都平原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如何影响当地农业种植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的?
(1)农业种植: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来的温暖湿润环境非常适合水稻以及其他水果和蔬菜的生长。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使得该地区能够进行多种多样的农作物种植,如茶叶、水果等。
(2)节气调整:成都平原的农民通常会根据季风气候的变化来调整种植时间和方式,尤其是在雨水较多的季节选择适合的作物种植,以适应高湿度和充足的水源。
(3)日常生活的影响:亚热带季风气候造成的夏季高温多湿,通常需要居民采用适合通风和遮阳的住房设计,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更多使用空调等降温设备来适应夏季的气候条件。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一
1、成都与上海(1月均温4.7℃)、武汉(1月均温3℃)纬度大致相同,冬季却较两城市暖和,你知道其主要原因吗?
成都在冬季比上海和武汉暖和的主要原因是它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虽然成都与上海和武汉的纬度大致相同,但是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内部,周围被高山环绕。这些高山像是一个屏障,可以挡住冷空气的侵袭,特别是来自北方的寒流。因此,成都平原的冬天不会受到太多外界冷空气的影响,所以相对比较暖和。
此外,成都还受到来自西南方向的暖湿气流的影响,这些暖湿气流带来的热量也帮助提高了当地的冬季温度,使得成都的冬天比同纬度的上海和武汉要温暖一些。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一
2、阅读“成都、德阳、眉山气候资料”图,描述成都平原的气候特征,说说优越的气候条件对成都平原生产、生活的有利影响。
成都平原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这使得这里的冬天不太冷,而夏天虽然热,却因为雨水充足,很适合农作物生长,比如水稻和各种蔬菜。这样的气候让成都平原的农业很发达,一年可以种植多次丰收。同时,这里的气候也很适合人们居住,因为不需要承受太极端的气温。更重要的是,成都的温暖冬天和凉爽的春秋吸引了许多游客来这里旅游,帮助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所以,成都平原的气候对当地生活和经济都有很大的帮助。
探究新知
水润天府
活动一
岷江是长江上游水量最大的一条支流,成都平原位于岷江的中游地区。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前,成都平原饱受岷江水患之苦,每当岷江洪水泛滥,则一片汪洋;一遇旱灾,又是赤地千里,颗粒无收,是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方。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一
1、在“成都平原及周边的主要水系”图上,找到岷江、沱江;从地形、气候的角度,想想古代的成都平原为什么会经常发生水旱灾害。
古代的成都平原因其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经常发生水旱灾害。首先,成都平原位于山脉环绕的盆地中,这种地形使得周边山区的雨水容易汇集到平原中,而平原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容易造成洪水。其次,成都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而集中,一旦降雨超出常态就可能导致河流泛滥,引发洪水灾害。同时,如果季风不稳定或延迟,就会影响到正常的雨季,可能会导致旱灾。这些因素都使得古代的成都平原常常面临水旱灾害的挑战。
探究新知
水润天府
活动一
约公元前三世纪中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成都平原从此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
探究新知
水润天府
活动一
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部分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为都江堰灌区兴水之利、避水之害发挥了巨大作用。
探究新知
水润天府
活动一
如今,都江堰水利工程灌溉总面积为1133.2万亩( 1亩约为666.7平方米),涵盖成都市在内的7市40县(市、区),为2800万人提供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服务。
探究新知
水润天府
活动一
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仍是四川省重要的水利设施它以历史跨度久、工程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灌区范围广、综合效益好而闻名中外。2000年,都江堰一青城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探究新知
水润天府
活动一
人们为了纪念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伟大功绩,在都江堰玉垒山麓修建了二王庙。
探究新知
议一议
活动一
1、为什么都江堰水利工程能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历史和技术创新: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无坝引水工程,其设计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展现了古人在水利工程方面的高超技巧和智慧。
(2)持续功能:都江堰不仅在建成后的两千多年间持续有效地控制水资源,避免洪水灾害,而且至今仍在使用,提供了一个持久的、生态友好的灌溉系统。
(3)广泛影响:该工程的成功极大地改善了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使之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天府之国”。
探究新知
议一议
活动一
2、人们是如何纪念李冰父子的,二王庙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1)纪念建筑:人们为了纪念李冰父子在都江堰水利工程中的贡献,特地在都江堰附近建立了二王庙。李冰和他的父亲被尊称为水利工程的“二王”,庙宇就是为了纪念他们的伟大功绩。
(2)文化象征:二王庙不仅是一个纪念场所,它也成为了成都平原水利文化的象征,展示了古代中国在水利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成就,并促进了后代对这些技术的学习和尊重。
(3)旅游和教育基地:二王庙现在是一个旅游景点,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它不仅是参观的地方,也是了解古代水利科技和历史的教育基地。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一
1、通过查阅资料,设计从你所在学校去都江堰参观的研学方案,包括交通线路、研学内容、行程安排等。
作为一个成都市的中学生,我为我们学校的同学设计了去都江堰参观的研学旅行方案。首先,我们将采用公共交通方式前往都江堰,可以乘坐从成都市中心出发的地铁线路到都江堰站,大约需要一个小时的车程。
到达都江堰后,我们的研学内容将围绕水利工程知识、古代科技创新及环境保护等主题展开。我们会在专业导游的带领下参观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引水口,了解这些结构的设计原理和工作方式。导游还会讲解都江堰如何调节水量、防止洪水和为农田提供灌溉水。
此外,我们将参观二王庙,了解李冰父子的历史贡献以及都江堰给成都平原带来的变化。这里,我们也会进行现场绘画或摄影,让同学们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对这次研学体验的感受。这次研学旅行不仅让同学们亲身体验历史与现代工程技术的结合,还能提高他们对古代人文智慧和科技成就的认识,同时加深对自然资源保护和环境持续利用的理解。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一
2、查一查你所在市(州)有哪些水利工程,并说一说它们的主要功能。
(1)我们成都市有都江堰和宝珠寺水电站。都江堰主要用来防洪和灌溉,宝珠寺水电站主要是用来发电的。
(2)我们眉山市有岷江绿道,主要是用来美化环境和防洪的。
(3)我们绵阳市有九寨沟水利枢纽工程,用于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同时也可以防洪。
(4)我们乐山市有青衣江水利枢纽工程,用来发电和调节河流水量。
探究新知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活动一
四川盆地的西部山地是世界野生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
探究新知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活动一
大熊猫生活在海拔约1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里常年云雾缭绕,气温低于20℃。
探究新知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活动一
大熊猫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沟地等缓坡地形。这些地方有充足的竹子,地形和水源的分布利于大熊猫建巢藏身和哺育幼仔。大熊猫善于爬树,也爱嬉戏。
探究新知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活动一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我国乃至全球知名的集大熊猫科研繁育保护宣传、教育旅游、熊猫文化建设为一体的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研究机构。
探究新知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活动一
基地以20世纪80年代抢救留下的6只病、饿大熊猫为基础,通过繁育研究、技术创新,截至2020年,已繁育大熊猫206胎、309崽,现存活215只,形成全球最大的圈养大熊猫种群。
探究新知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活动一
基地在开展大熊猫繁育研究的同时,建设了大熊猫博物馆、熊猫活体与环境展示场、园区说明牌、互动讲解站、熊猫魅力剧场等游览和宣传教育设施,并开通了互联网服务平台。
探究新知
议一议
活动一
1、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采取了哪些措施教育公众并宣传大熊猫保护?
(1)建设了大熊猫博物馆,通过展览大熊猫的生活习性、食性和繁育信息,提供科学知识教育。
(2)设立了熊猫活体与环境展示场,让游客可以直观地看到大熊猫在仿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状态,增加公众对大熊猫的了解和爱护。
(3)园区内有多个互动讲解站,专门的讲解员会向游客解释大熊猫保护的重要性和当前的科研进展,提高公众参与保护的意识。
(4)开通了互联网服务平台,通过网络直播、在线教育课程和互动活动等形式,拓宽教育渠道,让更多远方的人也能参与到大熊猫保护的行动中来。
探究新知
议一议
活动一
2、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在保护其他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
(1)通过对大熊猫繁育和保护技术的研究,积累了珍稀濒危动物保护的宝贵经验,并应用这些经验于其他濒危物种的保护。
(2)基地同时也关注其他濒危动物的保护,进行相关物种的研究和繁育工作,帮助恢复它们的种群数量。
(3)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所有珍稀濒危动物保护的意识,从而获得更广泛的支持和参与。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一
1、如果你见过大熊猫,请将你对大熊猫的参观感悟分享给同学们。
作为成都的一名中学生,我有幸参观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在那里,我看到了大熊猫憨态可掬的样子,它们或在睡觉,或在悠闲地吃着竹子。通过导游的讲解,我了解到大熊猫虽然看起来很可爱,但实际上它们面临着诸多生存的挑战。这次参观让我深刻意识到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性,也让我感受到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中来。我们不只是守护大熊猫,更是守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
探究新知
现代城市发展与规划
活动一
成都平原在城市发展中注重历史遗迹的保护,多数古老建筑得到了精心保护和有效利用。
探究新知
现代城市发展与规划
活动一
本地传统文化,如茶文化和四川戏剧,被有机融入到城市公园和社区中心,为居民的日常生活增添了更多地方特色。
探究新知
现代城市发展与规划
活动一
成都高新技术区集中了大量国内外科技企业,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探究新知
现代城市发展与规划
活动一
这些科技公司不仅为成都城市创造了众多就业机会,同时也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全面提升。
探究新知
现代城市发展与规划
活动一
在城市规划方面,成都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和低碳技术的使用,致力于实现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目标。
探究新知
现代城市发展与规划
活动一
通过扩大城市绿化面积和增建多个公园,成都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显著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探究新知
议一议
活动一
1、成都是如何结合现代科技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的?
(1)成都通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古迹进行数字化保护和修复,确保了古建筑的完整性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使得更多人通过网络能够了解和访问这些文化遗产。
(2)城市开发中,成都将传统文化元素如茶文化和四川戏剧融入到公共空间设计中,比如在公园和社区中心设置茶馆和戏剧舞台,将传统文化与市民的日常生活相结合。
(3)成都还鼓励科技企业参与传统文化的推广,比如使用增强现实或虚拟现实技术来重新演绎传统戏剧,使之更加吸引年轻一代。
探究新知
议一议
活动一
2、成都在推广绿色建筑和低碳技术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1)在新建的住宅区和商业建筑中,成都推广使用节能材料和太阳能技术,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效。
(2)成都市政府设立了绿色建筑标准和激励机制,比如对达到一定环保标准的建筑项目提供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
(3)推广电动车和公共交通系统使用,减少碳排放,同时在城市规划中加大绿地比例,增建公园和绿化带,改善城市微气候,吸收二氧化碳。
课堂总结
1
理解独特亚热带季风气候
天府之国——成都平原
2
掌握古代水利工程的智慧
3
学习传统与现代文化融合
4
感受成都平原的自然优势
板书设计
开展问卷调查活动
开展问卷调查活动
了解敬老爱老美德
认识需要帮助的老人
熟悉问卷调查的方法
劳动之识——设计问卷需注意问题
劳动之行——能合作完善问卷设计
天府之国——成都平原
1、理解独特亚热带季风气候
2、掌握古代水利工程的智慧
3、学习传统与现代文化融合
4、感受成都平原的自然优势
课后作业:
1、说明成都平原在现代城市规划中是如何融合传统文化的。
课后作业
1、说明成都平原在现代城市规划中是如何融合传统文化的。
设计风格:成都新建的区域经常使用传统的四川建筑风格,保持历史感。
公共场所:公园和广场有茶馆和戏台,人们可以在这里观看四川戏。
保护遗址:成都保护如宽窄巷子这样的老街区,并在那里举办文化活动。
节日庆典:成都有很多传统节日活动,比如春节的花灯会,让大家感受传统文化。
文化教育:学校和社区教授书法和茶艺等传统技艺,帮助大家了解本地文化。
51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