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题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5.5 跨学科实践:制作望远镜导学目标1.物理观念(1) 望远镜的构造和成像原理。(2)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3)了解“中国天眼”在人类探索宇宙中的作用及我国科学家建设“中国天眼”过程中的卓越贡献。2.科学思维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用不同的透镜观察远处的物体。3.科学实验通过自制望远镜,感受物理应用于实际的乐趣。4.科学态度与责任(1)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2)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导学重点应用透镜的性质制作望远镜导学难点用透镜制作成望远镜导学课时 1课时导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望远镜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有一种望远镜是由两组 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叫作 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作 镜。2. 两个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 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镜,用来把这个像 。物镜成像原理:物距大于 倍焦距,通过凸透镜成 立、 的 像,像距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 。目镜成像原理:物距小于 倍焦距,通过凸透镜成 立的、 的 像。3. 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 十分重要。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本身的 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 有关。4.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 ,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 ,再加上目镜的 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 。课堂导学1. 两个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 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镜,用来把这个像 。物镜成像原理:物距大于 倍焦距,通过凸透镜成 立、 的 像,像距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 。目镜成像原理:物距小于 倍焦距,通过凸透镜成 立的、 的 像。2. 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 十分重要。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本身的 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 有关。3.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 ,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 ,再加上目镜的 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 。4.在制作望远镜时,应选择焦距较 、直径较 的 透镜作为物镜,焦距较 、直径较 的 透镜作为目镜。5.调节望远镜,观察最 处的物体时,两块凸透镜间的距离约等于两块凸透镜的焦距之 ;观察较 处的物体时,两块凸透镜间的距离要稍 一些。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达标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科学家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接收来自遥远星系的信息。B. 用望远镜观察的遥远星系是放大的像C. 靠近被观察的物体的透镜为目镜D. 靠近眼睛的透镜为物镜2. 关于望远镜说法正确的是( )A. 望远镜的目镜一定是凸透镜B. 望远镜的物镜一定是凸透镜C. 望远镜的物镜的工作原理是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D. 望远镜的目镜的工作原理是物距大于2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们能不能看清物体,所观察的物体对我们的眼睛所成的“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B.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视角变得很小C.望远镜的物镜的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所成像更明亮D.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4. 自制望远镜时,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应选择焦距较长、直径较大的凸透镜作为物镜B.选择焦距较短、直径较小的凸透镜作为目镜C.观察最远处的物体时,两块凸透镜间的距离约等于两块凸透镜的焦距之和D.观察较近处的物体时,两块凸透镜间的距离要稍小一些。5. 第一个把望远镜指向天空的物理学家是( )A.伽利略B.牛顿C.哥白尼D.开普勒参考答案课前导学1. 凸,目,物。2.焦点,放大,放大,2,倒,缩小,实,之间,1,正,放大,虚。3.大小,大小,距离。4.小,近,放大,大。课堂导学1.焦点,放大,放大,2,倒,缩小,实,之间,1,正,放大,虚。2.大小,大小,距离。3.小,近,放大,大。4.长,大,凸,短,小,凸。5.远,和,近,大。达标练习1.A;2.B;3.B;4.D;5.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