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扎染漂亮小手帕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表 学科 授课年级 学校 教师姓名章节名称 扎染漂亮小手帕 计划学时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了解并描述扎染这一中国传统手工染色工艺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学生能够独立操作,掌握扎染的基本技能,包括折叠、扎结和染色,并运用这些技能创作出个性化的扎染作品。 (3)学生在扎染的实践过程中,培养耐心、细致的劳动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实践创新意识。教学重点 (1)掌握扎染的基本技能,包括折叠、扎结和染色。 (2)培养创新思维,探索不同的扎染折叠方法、扎结方法和染制方法。教学难点 (1)学生对于多种折叠方法的灵活运用与理解。 (2)学生在扎结过程中对橡皮筋空隙大小的精准控制。教学准备 (1)准备扎染所需材料,包括白色棉布手帕、橡皮筋、染料、水盆等。 (2)收集不同扎染方法的图片和示例,以便进行课堂展示和讲解。 (3)制作微课视频,详细示范折叠、扎结、染色等扎染过程。教学过程一、实物导入,引题激趣 展示实物图片:教师在展示台上摆放一系列精美的扎染手帕,或者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花纹、不同色彩的扎染手帕图片,激发学生对扎染手帕的兴趣。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这些手帕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这些手帕上有的像盛开的花朵,有的像展开的扇子,还有的像星星点点的夜空。 提问与互动: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 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漂亮的手帕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部分学生可能会说是手工画上去的,或者贴纸贴的,教师微笑着回应不同的回答,以此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对于回答接近正确的同学,教师可以适当进行表扬,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 教师总结: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进行总结: 这些漂亮的手帕并不是画上去的,而是通过一种叫做‘扎染’的染色工艺制作的。扎染的过程需要我们用一些特别的方式把手帕折叠、扎紧,再染上颜色。 教师可以进一步解释,扎染的特点在于 扎 和 染 ,这是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工艺。教师可以补充: 扎染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它曾被用于制作衣服、包巾等布料,至今仍然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染布艺术。 引入扎染知识:教师通过课件展示 扎染 这一传统技艺的历史背景,可以提到扎染工艺的起源及在不同地区的广泛运用。例如,教师介绍: 扎染起源于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手工艺中,它被称作‘蜡染’或‘夹缬’,在日本则被称为‘绞缬’。我们今天将一起学习如何用这种传统的扎染工艺,自己动手制作一条独一无二的小手帕。 导入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扎染漂亮小手帕》,同时向学生介绍本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今天,我们不仅会了解扎染的基本知识,还要掌握折叠、扎结和染色三个关键技能。最后,每个同学都将亲手制作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扎染小手帕。 二、讲授新课,分步示范操作 (一)劳动准备 展示制作材料和工具:教师展示扎染手帕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包括白色手帕、橡皮筋、染料、手套、塑料布和小容器等。通过实际展示,帮助学生明确每种材料的用途。例如,教师可以举起橡皮筋说: 橡皮筋是用来扎紧手帕的,扎紧的地方染料无法渗透进去,这样我们就能在手帕上设计出空白的花纹。 教师逐一介绍其他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 手套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双手,防止染料沾染皮肤 。 引导思考和提问:教师提问: 扎染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和工具呢? 通过提问和观察,引导学生在心中建立扎染的整体流程。教师鼓励学生总结出 折叠手帕——扎紧——染色——晾干 的基本流程,为后续的实操打下基础。 (二)认识扎染图案的规律 观察扎染图案:教师展示不同图案的扎染手帕,提出问题: 观察这些手帕的图案和花纹,它们有哪些规律和特点呢? 学生观察后,教师引导他们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各个图案的形成原理。教师提示学生关注 对称 、 层次 、 渐变色彩 等特点。 分组讨论与汇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不同折叠方法和扎结方式如何影响图案的样式。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例如 一字形扎结能形成条纹状图案,而四边形扎结法能产生相对对称的效果。 教师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并提示不同的折叠和扎结方法会产生不同的图案。教师解释: 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扎结方法让染料不渗透在某些区域,这样就可以形成对称或不对称的花纹效果。 教师可以进一步展示几张成品手帕,指引学生观察染色图案的变化,激发他们在后续制作中尝试不同的设计。 (三)技能操作示范 掌握技能1:折叠手帕 十字折叠法:教师将手帕对折两次形成一个十字图案。教师边操作边讲解: 这种方法可以让手帕中间的图案呈现放射状,非常适合喜欢对称花纹的同学。 辐射折叠法:教师示范如何从中心向外折叠手帕,解释道: 这种方法可以让图案从中心向外扩展,有一种放射状的效果。 教师可以展示一张已经染色的辐射折叠作品,以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效果。平行折叠法:教师演示如何将手帕多次平行对折,形成条纹状的效果。学生观察后可以讨论这种折叠方式适合哪些颜色搭配,并联想到可能的图案形状。 掌握技能2:扎制手帕 四边形扎结法:教师将手帕四个角分别用橡皮筋扎结起来,形成四个独立的染色区域。教师解释: 扎紧的地方染料无法渗透进去,形成图案的空白区域。 一字形扎结法:教师将手帕中央扎成一条直线,展示这种扎法适合形成条纹状图案。教师提示: 注意橡皮筋的松紧度,太紧可能导致染色不均匀。 三角形扎结法:教师将手帕折成三角形并扎结,讲解该方法可用于形成不规则图案。教师可以通过手帕的不同部位展示扎结方法的变化,使学生理解扎结方式对图案的多样性影响。 掌握技能3:染制手帕 浸染法:教师演示如何将手帕部分浸入染料中,形成均匀的色彩覆盖。教师强调: 颜色搭配是关键,选择相邻的颜色可以产生渐变效果。 点染法:教师用刷子或滴管在手帕的不同部位点染,产生分散的色块效果。学生观察后可以讨论不同的色彩组合如何影响最终的视觉效果。 (四)学生动手操作 分组制作: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折叠、扎结和染色。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在扎结松紧度和染色控制方面的表现,及时帮助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 自主探索和创新: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创新,探索不同的折叠和扎结方式,设计独特的图案和色彩搭配。部分学生可能会尝试多种扎结组合,教师对这些创新行为给予鼓励。 三、课堂展示与交流评价 展示作品:学生将完成的手帕挂在展示区,教师邀请学生观察同学的作品,讨论不同图案和色彩的特点。通过互相欣赏,学生可以获得创意灵感,激发进一步探索扎染的兴趣。 自评与互评:每位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描述,分享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选择和想法。教师鼓励学生在评价他人作品时,采用积极的语言,并提出建议。 教师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表扬每位学生在色彩搭配、图案设计上的优点。同时,针对常见的问题,如 染色过度混合导致颜色模糊 扎结不均匀 等,提出改进建议。 总结经验: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扎染过程中学到的技巧和经验,帮助学生巩固 折叠、扎结、染色 三大技能。 四、课后拓展与小结 鼓励自主创作: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尝试不同的扎染方法,可以用旧布料或衣物进行改造,将所学技能运用于日常生活中,进一步提升动手能力。 课堂整理与劳动习惯培养:在完成手工操作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整理教室,清理工具和材料。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进一步强化他们的劳动素养。 总结与回顾: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扎染手帕的基本方法,还通过亲手制作体验了扎染的乐趣。扎染让我们在劳动中发挥创造力,希望大家能把这种劳动精神带到生活中。 教师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劳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升劳动技能和创新意识。课后作业布置 (1)请学生回家后,尝试使用课堂上学到的至少两种折叠方法,自主设计并折叠一块小手帕,记录折叠过程和遇到的困难。 (2)根据课堂上学习的扎结方法,选择一种进行实践,并尝试用不同的染料对手帕进行染色,第二天课堂上展示作品并分享经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