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2 以礼待人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1.礼的含义和表现? ( 是什么) 2.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 为什么) 3.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怎么做) 自主阅读课本P37-40页,并思考下列问题。 自主学习 总议题:扬学礼之风,做有礼之人 环节一:礼之初体悟 环节二:礼之再探寻 环节三:礼之我践行 核心素养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礼让他人,使学生认识到礼貌待人、文明礼仪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道德修养 通过礼仪活动,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礼仪和规则,树立以礼待人的处事原则和态度。 责任意识 通过撰写文明倡议书活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并能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以礼待人。 环节一 礼之初体悟 环节一:礼之初体悟 议一议 当中出现了“礼”这个字,①提到“礼”字,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礼”?②请你说说什么是“礼”? 议学提示:①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②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 1.礼的含义和表现? ①礼的含义: 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②礼的表现: 语言文明 仪表端庄 举止文明 环节一:礼之初体悟 环节二 礼之再探寻 环节二:礼之再探寻 议学活动 我是礼仪评论员 你认为这样做正确吗?你怎样评价他们的行为? 议学提示:不正确,是不文明的体现。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2.为什么要文明有礼? (意义和作用)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环节二:礼之再探寻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环节二:礼之再探寻 议一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 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 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 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 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 目前斑马线前未礼让行人抓拍遵循一个原则,即行人所在车道和行经方向相邻车道的机动车需要让行。 ①国家这样立法的目的何在?②如果不用法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社会或者国家会出现怎样的现象? 议学提示:规范人们的行为,促进社会和谐。 2.为什么要文明有礼? (意义和作用) 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环节二:礼之再探寻 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往来,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2.为什么要文明有礼? (意义和作用) ③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环节二:礼之再探寻 > 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 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 > 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环节三:礼之我践行 议学活动 我是礼仪志愿者 现在你所在的城市要评选文明城市,面对下列情况你会怎么做? 3.如何做到文明有礼? ①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环节三:礼之我践行 3.如何做到文明有礼? 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环节三:礼之我践行 3.如何做到文明有礼? ③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环节三:礼之我践行 我们是交通秩序的参与者也是交通安全的受益者,守法礼让,文明出行,需要你我共同参与。现请你以“礼让斑马线,文明我先行”为题,写一篇200字的倡议书。 环节三:礼之我践行 做文明有礼的人 待人礼为先 要态度廉和,用语文明 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国家)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个人) 人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社会) 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礼的含义及表现 以礼待人 1.(2024·湖南·中考真题)2023年9月4日,某市发布了文明行为“十小事”,在尊老爱幼、友善待人、讲究卫生、勤俭节约、垃圾分类、排队礼让、文明出行、爱护公物、绿色上网、健康阳光十个方面,对全市中小学生提出要求。此举有利于(???) ①优化文明有礼行为养成机制 ②培养中小学生文明有礼的好习惯 ③夯实中小学生各学科的基础 ④推进文明素养提升行动不断深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题干这一举措主要侧重于学生的文明素养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而非学科知识的学习。 2.(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表明(???) ①我们要注重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②自我评价是认识自己的唯一途径 ③他人评价是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 ④我们要重视书本知识更注重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自我评价不是认识自己的唯一途径,我们还可以通过他人评价、与他人的比较等途径认识自己。 题干中的话语未涉及重视书本知识更注重实践的内容。 3.(2024·山东临沂·中考真题)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沟通桥梁。也许好好说话不一定会直接让事情变好,但一定不会让事情变坏,是选择雪中送炭还是雪上加霜,有时就是一句话的事。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 A.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B.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C.孤则易折,众则难摧 D.良言一句,温暖如春 D 与题干主旨不符。 重点在于相互了解,而非关于语言的作用。 与题干语言的重要性无关。 4.(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近年来,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热情持续升温。让文明与美景一路相携相伴,是每名游客应该展现出来的文明素养。下列行为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拍照打卡,攀爬文物 B.主动礼让,用语文明 C.穿着舒适,不修边幅 D.插队购票,乘车霸座 B 拍照打卡攀爬文物是对文物的破坏,是不文明的行为。 不符合文明素养的要求。 缺乏文明素养的表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