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以礼待人 课件(共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以礼待人 课件(共23张PPT)

资源简介

4.2 以礼待人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1.礼的含义和表现? ( 是什么)
2.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 为什么)
3.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怎么做)
自主阅读课本P37-40页,并思考下列问题。
自主学习
总议题:扬学礼之风,做有礼之人
环节一:礼之初体悟
环节二:礼之再探寻
环节三:礼之我践行
核心素养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礼让他人,使学生认识到礼貌待人、文明礼仪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道德修养
通过礼仪活动,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礼仪和规则,树立以礼待人的处事原则和态度。
责任意识
通过撰写文明倡议书活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并能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以礼待人。
环节一
礼之初体悟
环节一:礼之初体悟
议一议
当中出现了“礼”这个字,①提到“礼”字,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礼”?②请你说说什么是“礼”?
议学提示:①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②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
1.礼的含义和表现?
①礼的含义:
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②礼的表现:
语言文明 仪表端庄 举止文明
环节一:礼之初体悟
环节二
礼之再探寻
环节二:礼之再探寻
议学活动
我是礼仪评论员
你认为这样做正确吗?你怎样评价他们的行为?
议学提示:不正确,是不文明的体现。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2.为什么要文明有礼? (意义和作用)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环节二:礼之再探寻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环节二:礼之再探寻
议一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
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
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
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 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
目前斑马线前未礼让行人抓拍遵循一个原则,即行人所在车道和行经方向相邻车道的机动车需要让行。
①国家这样立法的目的何在?②如果不用法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社会或者国家会出现怎样的现象?
议学提示:规范人们的行为,促进社会和谐。
2.为什么要文明有礼? (意义和作用)
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环节二:礼之再探寻
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往来,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2.为什么要文明有礼? (意义和作用)
③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环节二:礼之再探寻
> 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 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
> 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环节三:礼之我践行
议学活动
我是礼仪志愿者
现在你所在的城市要评选文明城市,面对下列情况你会怎么做?
3.如何做到文明有礼?
①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环节三:礼之我践行
3.如何做到文明有礼?
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环节三:礼之我践行
3.如何做到文明有礼?
③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环节三:礼之我践行
我们是交通秩序的参与者也是交通安全的受益者,守法礼让,文明出行,需要你我共同参与。现请你以“礼让斑马线,文明我先行”为题,写一篇200字的倡议书。
环节三:礼之我践行
做文明有礼的人
待人礼为先
要态度廉和,用语文明
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国家)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个人)
人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社会)
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礼的含义及表现
以礼待人
1.(2024·湖南·中考真题)2023年9月4日,某市发布了文明行为“十小事”,在尊老爱幼、友善待人、讲究卫生、勤俭节约、垃圾分类、排队礼让、文明出行、爱护公物、绿色上网、健康阳光十个方面,对全市中小学生提出要求。此举有利于(???)
①优化文明有礼行为养成机制
②培养中小学生文明有礼的好习惯
③夯实中小学生各学科的基础
④推进文明素养提升行动不断深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题干这一举措主要侧重于学生的文明素养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而非学科知识的学习。
2.(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表明(???)
①我们要注重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②自我评价是认识自己的唯一途径
③他人评价是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
④我们要重视书本知识更注重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自我评价不是认识自己的唯一途径,我们还可以通过他人评价、与他人的比较等途径认识自己。
题干中的话语未涉及重视书本知识更注重实践的内容。
3.(2024·山东临沂·中考真题)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沟通桥梁。也许好好说话不一定会直接让事情变好,但一定不会让事情变坏,是选择雪中送炭还是雪上加霜,有时就是一句话的事。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
A.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B.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C.孤则易折,众则难摧
D.良言一句,温暖如春
D
与题干主旨不符。
重点在于相互了解,而非关于语言的作用。
与题干语言的重要性无关。
4.(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近年来,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热情持续升温。让文明与美景一路相携相伴,是每名游客应该展现出来的文明素养。下列行为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拍照打卡,攀爬文物
B.主动礼让,用语文明
C.穿着舒适,不修边幅
D.插队购票,乘车霸座
B
拍照打卡攀爬文物是对文物的破坏,是不文明的行为。
不符合文明素养的要求。
缺乏文明素养的表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