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注意事项:2024-2025 学年度郓城一中文苑校区高一政治月考试题(2024,10)B.土地变成私有财产,私有制逐渐确立C.被统治者只得到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D.国家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4.永州道县玉蟾岩遗址是湖南省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考古专家从该遗址发现的距今1.2 万年—1.4万年的水稻谷壳遗存经鉴定为人工栽培稻,兼有野生稻、籼稻的综合性特征,考古专家还发现答题前在指定位置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将答案正确涂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3、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第 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土地兼并在我国封建王朝的后期表现突出,成为难以治愈的顽疾。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则越来越多地丧失土地沦为佃农。繁重的地租、课征杂税往往使农民难以承受。遇上天灾人祸,社会矛盾加剧,农民战争爆发。这说明( )①封建制政治压迫使农民陷入悲惨境地②封建土地制度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③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不可调和的④封建制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障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英国圈地运动是指发生在英国的一次历时持久、影响深远的土地变革运动。18 至 19 世纪, 圈地运动因得到政府的直接支持,逐渐达到高潮,这一时期被称为“议会圈地”时期,被圈占的土地达到了英格兰总面积的 20%,造成大批农民流离失所。这说明圈地运动( )①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改善了农民生活②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提供了劳动力③暴露出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残暴与肮脏④极大地提高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水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现代考古在战国时期的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 年,河南辉县发掘了 5 座大型魏墓,1 号墓出土铁器 65 件,其中农具占 58 件,包括镢、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这反映了这一时期( )A.农业生产得到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了陶片、打制的石器和骨、角、牙、蚌制品等生产工具,以及大量动物残骸,其中哺乳动物达20 余种。据此可以推断出当时( )A.生产资料开始转归家庭私有 B.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C.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D.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出现分工美国学者丹·席勒指出:“在扩张性市场逻辑的影响下,因特网正在带动政治经济向数字资本主义转变。”数字资本主义时代,信息技术产生了革命性的飞跃,成为当代先进科学技术的代表; 以信息产业为基础的新经济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为表征的网络社会已经到来。由此可以推断出( )①数字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带来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②数字技术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③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将加速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进程(奴隶可以买卖,可以用来抵债;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耳朵就要被割掉。——《汉谟拉比法典》懒惰的土地所有者的地租大都占土地产品的三分之一,忙碌的资本家的利润甚至于两倍于货币利息,而剩余部分工人在最好的情况下挣得的部分,只有这么多;如果他有四个孩子,其中两个必定要饿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数字资本主义时代依然存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对以下论述得出的共同结论是( )A.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剥削产生的根源B.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C.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D.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近年来,英国通货膨胀率呈现下降趋势。有人据此认为,政府重振经济、提升民众生活品质 的承诺已经兑现,通货膨胀高企引发的罢工潮有望结束。该观点( )没有能够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忽视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一切冲突的总根源 C.正确揭示了通货膨胀是英国罢工潮的真正根源 D.表明阶级斗争是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过去 200 多年来,“西方化”几乎是“现代化”的代名词,西方先行者的现代化经验成为一些学者认为的现代化“模板”和很多发展中国家照抄的“范本”。然而在各国现代化的进程中,不仅鲜 有后发国家成功复制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案例,甚至一些发达国家自身也逐步落入阶级对立严重、 经济发展停滞、社会矛盾丛生的“怪圈”。关于西方发达国家“怪圈”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是发达国家落入“怪圈”的根源②科技进步、提高劳工福利等,对缓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毫无效果③生产绝对过剩和需求相对不足,是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停滞的重要原因④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不仅加剧社会矛盾,也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写道,亚当·斯密“在下面这点上是对的:在奴隶劳动、 徭役劳动、雇佣劳动这样一些劳动的历史形式下,劳动始终是令人厌恶的事情,始终表现为外在的强制劳动,而与此相反,不劳动却是‘自由和幸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导致劳动“始终令人厌恶”的根源②劳动只有摆脱了外在的强制性才是“自由和幸福”的③在不同社会形态下,劳动形式的变化带来生产关系的改变④在雇佣劳动形式下,劳动创造的全部财富被雇佣者无偿占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因延长工作日并被削减福利,澳大利亚必和必拓旗下全球最大铜矿埃斯康迪达的工人拒绝了一项新的集体谈判协议,共有 2371 名工人(约占工会成员的 99.75%)投票赞成罢工。工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提议“没有在实现工人目标方面取得合法进展”,工会重申了将 1%的股息平均分配给工人的要求。上述罢工( )①表明无产阶级通过罢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决心②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存在阶级对立③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④证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不可缓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根据所学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知识,对以上四幅图片所反映的社会形态的生产工具按时间 先后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A.②-③-①-④ B.③-②-④-①C.④-③-②-① D.②-④-③-①12、俄国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 义革命。十月革命( )①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③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④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都带来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转折。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 )A.从理论到实践、从梦想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B.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欧洲到世界C.从一国到多国、从理论到实践、从世界到中国D.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14、19 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一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统治摇摇欲坠,民族危机步步加深,笼罩中华民族的是无边的阴霾。因此,近代中国,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①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求得君主立宪的实现②彻底改变贫穷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③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④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20 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1917 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③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16、坐落在陶然亭公园内的慈悲庵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现辟为博物馆, 内设五个展室,展出近百幅历史图片,再现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慈悲庵从事革命活动的历史。观众通过一幅幅历史图片重回那个“觉醒年代”,那时( )①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②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③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是不断壮大的工人阶级队伍④中国共产党成立,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①为近代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指明了方向②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③使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信赖的领导者和主心骨④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创 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完成了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从而为我国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请将这一过程经历的几个阶段按时间顺序进行正确的排列(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②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③“一化三改”④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19、一九五六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实现生产资料 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标志着党领导人民( )①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了先进的工业国③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 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 )①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③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④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1、针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 )①从 1919 年到 1949 年,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②从 1949 年到 1956 年,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③1949 年新中国成立,彻底改变了我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制度得以确立④准确描述了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 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依靠群众,建立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 战争,成功地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独创性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 政权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这体现了该阶段毛泽东思想( )①是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②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③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一次结合”④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3、2023 年 9 月 18 日,为纪念九一八事变爆发 92 周年,东北烈士纪念馆首次展出国家一级文物——侵华日军为战死者建造的碑文铜牌原件,并制作宣传视频线上同时展出。通过讲述文物故事,反映侵华日军在中国东北抗日战场的罪恶行径,警醒人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激励世人珍爱和平,奋进前行!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历史阶段,以下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②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要同时进行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④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干部上的准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4、看图理解,下列表述对应正确的是( )①甲 开启了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②乙 实现了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③丙 确定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④丁 中国人民谋求独立、富强、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 历史课题,并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如同中国革命一样,中国共产党做到了( )①以苏联经验为借鉴,避免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曲折②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③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来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④立足中国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来探索建设道路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6、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取得全国执政地位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党 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党的八大召 开后,我国( )①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成为有影响的大国②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④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先进的工业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7、1954 年 9 月 20 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下列选项对该法表述正确的是( )①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②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③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④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28、邮票承载着历史记忆,传递着精神火炬。方寸之间,忠实镌刻时代前进的足迹。下列对邮 票中的历史事件认识正确的是( )①图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有了主心骨②图 2:中国共产党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民主革命道路③图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④图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图1 中共一大会址: 上海望志路 106 号 图 2 红船:中共一大南湖会址 图 3 革命圣地:延安 图 4 开国大典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9、“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的话振聋发聩。“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1978 年 12 月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此次会议( )①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②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③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④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0、某学校高一年级围绕“改革开放初期”开展研究性学习,围绕主题制作下列展板,合理的 是( )①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 ②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③特区先行,南下深圳开窗口 ④治理整顿,南方谈话春风再出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1、改革开放的浪潮不断“刷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力量不断创造奇迹。下列对改革开放的发 展历程排序正确的是( )①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②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④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⑤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完成A.①→②→③→④→⑤ B.③→①→②→④→⑤C.③→④→⑤→②→① D.③→④→②→⑤→①32、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 )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④使中国人民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33、2023 年是改革开放 45 周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人民生活质量大大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逐步增强,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理解 正 确 的 是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②完成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④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34、在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时间里,东莞从一个地区生产总值仅 6 亿元的农业县,发展成经济总量 2021 年达 10855.35 亿元的现代制造业名城,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巨变的生动缩影。某学习小组的 4 位同学以改革开放为主题进行了综合探究,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①甲: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②乙: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③丙: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人民同步富裕的关键一招④丁:改革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5、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我国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捷报频传,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由此可见,改革开放( )①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②消除了我国长期存在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③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④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30 分)3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他们除掉自己的劳动力,除掉劳动的手和头,再没有别的东西可卖了。”这是对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 系的形象描述。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推翻旧社会建立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并以崭新的姿态向着新的梦想出发。材料二 恩格斯指出,“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古代文化的繁荣,即为希腊文化创造了条件。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奴隶制,就没有罗马帝国。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他充分肯定奴隶制这种残酷的剥削制度的历史作用,甚至认为在一定意义上,“没有古代的奴隶制,就没有现代的社会主义。”(1)结合材料一,分析新中国与前面两种社会的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有何不同 (9 分) (2)相比较原始社会,奴隶制是一种残酷的剥削制度,这是否意味着是历史的倒退 为什么说没有古代的奴隶制,就没有现代的社会主义 请结合材料二,运用“阶级社会的演进”的知识加以分析。(6 分)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4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抚今追昔,继往开来。1921 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开展救亡斗争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逐步探索出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 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七十多年的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回望历史,我们看到的是一条中华民族从独立到富强的复兴之路,是中国人民改天换地创造人间奇迹的辉煌之路。1840 年鸦片战争后的 100 多年里,中国频遭侵略和蹂躏之害、饱受战祸和动乱之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 75 年,是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 75 年,是沿着民族复兴之路奋勇前行的 75 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筚路蓝缕,辟除榛莽,一路走来, 走向辉煌,走向复兴。结合材料,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中国 的意义。(8 分)请以“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主题写一篇短评。(7 分)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 150 个左右。生产力的发展将加速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进程,③正确。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2024-2025 学年度郓城一中文苑校区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数字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生产高一政治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社会化和生产力的大发展,但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因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数字资本主义时代依然存在,④正确。故本题选 D。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 6.A【详解】A:材料中“奴隶可以买卖,可以用来抵债”“懒惰的土地所有者的地租大都1.C【详解】①:材料侧重于经济基础层面的封建剥削,封建制政治压迫则侧重于上层建 占土地产品的三分之一,忙碌的资本家的利润甚至于两倍于货币利息,而剩余部分工人在筑层面,①不符合题意。②: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则越来越多 最好的情况下挣得的部分,只有这么多;如果他有四个孩子,其中两个必定要饿死”,说明地丧失土地沦为佃农。繁重的地租、课征杂税往往使农民难以承受。这说明封建土地制度 奴隶主和资本家都占有生产资料,因此,对以上论述得出的共同结论是生产资料私有制是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②正确。③:在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是两个基本阶级, 剥削产生的根源,A正确。B:材料中强调奴隶主和资本家都占有生产资料,这是剥削产生这两个基本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面对地主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 的根源,未体现出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不选。 C: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农民阶级的防抗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土地兼并在我国封建王朝的后期表现突出,成为难 度的生活资料,这个选项描述了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对奴隶的一种剥削方式,即仅提供维持以治愈的顽疾。遇上天灾人祸,社会矛盾加剧,农民战争爆发。这说明封建社会的主要矛 奴隶基本生存所需的生活资料。只反映了奴隶社会下的剥削方式,与题干要求的共同结论盾是不可调和的,③正确。④:早期的封建制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到了封建 不符,C不选。D: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这个选项描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社会后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封建制生产关系却成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巨 式下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方式,即资本家通过支付工资获取工人的全部劳动,但只支付了大障碍,④错误。故本题选 C。 其中的一部分,而无偿占有了剩余部分的劳动成果。只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下的剥削方式,2.C 【详解】①:圈地运动造成大批农民流离失所,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 与题干要求的共同结论不符,D不选。故选 A。①排除。②:正是因为圈地运动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无地可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 7.B 【详解】A:材料观点认为是通货膨胀高企引发的罢工潮,没有正确认识到通货膨胀提供了劳动力,②正确。③:被圈占的土地达到了英格兰总面积的 20%,造成大批农民流离 的根源及引发罢工潮的真正原因,不涉及没有能够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A与题意失所,暴露出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残暴与肮脏,③正确。④:圈地运动并没有提高资本主 不符。B:英国通货膨胀率呈现下降趋势就据此认为政府重振经济、提升民众生活品质的承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④排除。故本题选C。 诺已经兑现,通货膨胀高企引发的罢工潮有望结束。该观点忽视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一3.A【详解】A:材料中在战国时期的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以及 1号 切冲突的总根源,B符合题意。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英国罢工潮的真正根源,而且材料墓出土铁器 65 件其中农具占 58件,包括镰、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说明当 中的观点没有正确揭示英国罢工潮的真正根源,C错误。 D:材料观点认为英国政府通过重时农业生产得到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A符合题意。B:原始社会末期,土地变成私有财 振经济、提升民众生活品质而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并据此认为是通货膨胀高企引发的罢工产,私有制逐渐确立,材料中强调的是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B不符合题意。C:封建社会中, 潮,没有正确认识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引发通货膨胀和罢工潮的真正原因,不涉及阶级农民的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C不符合题意。D:材料中强调 斗争是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 B。的是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没有涉及国家的显著特征,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A。 8.B【详解】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4.C【详解】A:根据材料中的信息描述,该时期应该是属于新石器时期,是原始社会,生 矛盾,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各种矛盾及其表现的总根源,①正确。②: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工产资料是公有的,A不选。B:人类迈入稳定时代的门槛是在奴隶社会,材料体现的是原始 福利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②错误。③:生产相对过剩,社会,B不选。C:考古专家从该遗址发现的距今 1.2 万年—1.4 万年的水稻谷壳遗存经鉴 而非生产绝对过剩,③错误。④:在发达国家的“怪圈”中,经济停滞会加剧无产阶级与定为人工栽培稻,兼有野生稻、籼稻的综合性特征,考古专家还发现了陶片、打制的石器 资产阶级的对立,而阶级对立又会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加剧社会矛盾,④正确。和骨、角、牙、蚌制品等生产工具,以及大量动物残骸,其中哺乳动物达 20 余种,这表明 9.A【详解】①②:在奴隶劳动、徭役劳动、雇佣劳动这样一些劳动的历史形式下,劳动该时期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C入选。D:奴隶社会逐步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始终是令人厌恶的事情,始终表现为外在的强制劳动,而与此相反,不劳动却是‘自由和的分工,该时期仍然处于原始社会,D不选。故本题选 C。 幸福’”,这说明劳动只有摆脱了外在的强制性才是“自由和幸福”的,而生产资料私有制5.D【详解】①: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并没 压迫和剥削存在的根源,也是导致劳动“始终令人厌恶”的根源,①②正确。③:材料强有提到数字技术带来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也没有提到数字技术改变了资本 调不同社会形态的劳动形式始终表现为外在的强制劳动,而且在不同社会形态下,生产关主义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①②排除。③:社会形态的更替最终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 系的改变带来劳动形式的变化,③说法错误。④:在雇佣劳动形式下,劳动创造的剩余价的。因特网正在带动政治经济向数字资本主义转变,信息技术产生了革命性的飞跃,先进第 7页,共 10页{#{QQABCYKAggAoABBAAQgCEQGyCEGQkgGACSgGxBAAsAABSRFABAA=}#}值被雇佣者无偿占有,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 A。 题意。④:五四运动,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④表述错误。10.C【详解】①:无产阶级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罢工只是争取自 17、【答案】B【详解】①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信赖的领身权利的途径之一,①排除。②: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存在阶级对立,必然引发无产阶级与 导者和主心骨,为近代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指明了方向,①③符合题意。②:资产阶级的矛盾,从而出现罢工,②正确。 ③:工人阶级举行罢工,反映了无产阶级与资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②错误。④:1949 年中华产阶级的对立,这一对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③正确。④: 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但特定条件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和, ④错误。④错误。故选 C。 18、【答案】A ①: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①排在第一位,③:1953 年11、B ③:图三显示的是石器工具,这属于原始社会的产物,故③排在第一位。②:图二 12 月,党中央提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显示的是青铜器,这属于奴隶社会时期的产物,故②排在第二位。④:图四显示的是铁犁 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牛耕,这属于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故④排在第三位。①:图一显示的是火车的运行,这 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革命后的产物,故①排在第四位。故本题选 B。 ③排在第二位,④:到 1956 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12、【答案】D ①:巴黎公社运动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①说法错误。②④: 初步确立,④排在第三位。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我国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建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②④符合 设。②排在第四位,故本题选 A。题意。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历史性飞跃,③ 19、【答案】D【详解】③④:1956 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说法错误。 造,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标志着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起社会主义13、【答案】D 在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中,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 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④正确。①:中国特来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唯物史观和剩 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才开创的,①与题意不符。②: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 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了先进的工业国是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而不是当时大飞跃。十月革命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已经实现,②与题意不符。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D符合题 20、【答案】C【详解】①③: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意,ABC 排除。 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14、【答案】C ①: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是中国近代的历史任务,但实现君主立宪不是中 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故①③正确。②:国近代的历史任务,①错误。②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 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不属于党的八大提出的国内的主要矛盾,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②④符合题意。③:该选项中促进民 故②错误。④: 在我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成功后就基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是中华民族的复兴面临历史任务,③错误。 本被消灭了,这一矛盾不属于党的八大提出的国内的主要矛盾,故④错误。15、【答案】A【详解】③:1917 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21、【答案】B 【详解】①④: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在党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③排第一位。 的领导下,到 1949 年建立新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 年到 1956 年,经①:随着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 年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 过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①④入选。②:从 1949 年到 1956 年,是过渡时期,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①排第二位。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 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在中国确立,②不选。③: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彻底改变了我国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1921 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④排第三位。②:中国共产党成 的社会性质,确立社会主义制度,③不选。立后,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1949 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2、【答案】C【详解】①④:材料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故①④不符合题意;②:②排第四位。故正确排序是③→①→④→②。 依靠群众,建立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成功地把党的工16、【答案】C【详解】①: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①表述错 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独创性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误。②③:材料中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历史资料,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是 这体现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故②符合题意;③:不断壮大的工人阶级队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②③符合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体现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第 8页,共 10页{#{QQABCYKAggAoABBAAQgCEQGyCEGQkgGACSgGxBAAsAABSRFABAA=}#}具体实际的“第一次结合”,故③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C。 开国大典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23、【答案】B 【详解】①③: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④胜利建立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①③符合题意。 正确。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的革命必须分为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 29、【答案】D 【知识点】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的标志主义革命两个步骤,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 【详解】①:2001 年,我国成功加入 WTO,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①不衔接,②说法错误。④: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干部上的准备,④错误。 符合题意;②:1993 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②24、【答案】B【详解】①: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人民谋求独立、 不选;③④: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富强、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①排除。②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封建专制 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③④符合题意。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党的八大确定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0、【答案】D【详解】①:新时代是从党的十八大开启的,①不符合题意。②:人有多大②③正确。④: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 胆,地有多大产出现的时间应该是大跃进时期,②不符合题意。③④:1980 年,深圳、珠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排除。 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邓小平南方谈话25、【答案】D【详解】①:避免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曲折,说法错误,①排除。③: 发生在 1992 年。可见,“特区先行,南下深圳开窗口”“治理整顿,南方谈话春风再出发”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来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③错误。②④: 都是符合改革开放初期的标语,③④正确。故本题选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 31、【答案】B【详解】③排第一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历史课题,并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如同中国革命一样,中国共产党做到了坚持马克 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①排第二位,1993 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立足中国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来探索 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②排第三位,2001 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建设道路,②④正确。 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进入了一个新阶段;④排第四位,2002 年党的十26、【答案】B【详解】①④:党的八大召开后,我国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六大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⑤排第五位,2018 年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深化把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先进的工业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成为有影响的大国,①④符合题意。②:党在社会主义革命 改革全面完成;故本题正确的排序是③→①→②→④→⑤。和建设时期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 32、【答案】B【详解】①③: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也是党和人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不是在党的八大召开后,②不符合题意。③:新民主主 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①③应选。②: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 的发展方向,②不选。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且我国目前尚未实现强起来 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的伟大飞跃,③排除。 跃,④不选。27、【答案】C【详解】②④:1954 年 9 月 20 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 33、【答案】D【详解】①: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该法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明 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①不符合题意。②:1956 年,生产资确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②④正确。①: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在中国 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①错误。③: 泛而深刻的变革,②不符合题意。③:邓小平曾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1954 年宪法肯定了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不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对外开放也是改革,所以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主义制会主义转变的标志,③排除。 度的自我完善,③符合题意。④:实践发展永远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28、【答案】B【详解】①:图 1中反映了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使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 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①正确。②:图 2中共一大表示成立 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④符合题意。了中国共产党。而中国共产党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民主革命道路是在新 34、【答案】A【详解】①②: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使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②错误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对生 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①②符合题意。③: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才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③表述错误。④:图 4 中国人民要实现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③说法错误。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第 9页,共 10页{#{QQABCYKAggAoABBAAQgCEQGyCEGQkgGACSgGxBAAsAABSRFABAA=}#}完善,不是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④说法错误。 分)35、【答案】B 【详解】①③:我国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取得的成就证明改革开放极大地改 37、【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变了中国的面貌,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 意义类主观题,可把握知识指向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进行定位,结合材料进行分析。一招,①③符合题意。②:矛盾具有普遍性,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不会因为改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中国革开放而消除,②错误。④: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 的意义→可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不符合题意。 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第 II 卷(非选择题,36、37 题各 15 分,共 30 分) 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36、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 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关键词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中国的意义→要调用各种社会生产关系的有关知识,从不同角度分析作答。 可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 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封建社会生产关系下,农民生活很困苦→可联系封建社会生产关 路;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系知识。关键词②:他们除掉自己的劳动力,除掉劳动的手和头,再没有别的东西可卖了, 合。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不占有生产资料,只能出卖劳动力→可联系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开放类主观系知识。 题,可把握知识指向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进行定位,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关键词③: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促进了我国社会的极大发展→可联系社会主义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1921 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生产关系的知识。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可联系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设问为与原始社 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关键词②:中国共产党逐步探索出会相比,奴隶制剥削显得残酷,但为什么说没有古代的奴隶制,就没有现代的社会主义。 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属于原因分析类主观题,需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关键信息,并调用奴隶社会有关知识,从 命的伟大胜利→可联系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 28 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终于奴隶社会相对原始社会的进步性等角度来说明设问。 在 1949 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关键词③:没有中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有效信息:农业和工业的分工,文化的繁 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可联系历史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荣,希腊的艺术和科学的进步,肯定奴隶社会剥削制度的历史作用→可联系奴隶社会金属 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工具,文字发明和应用,脑力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生产力发展。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等相结合。 【答案】(1)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答案】(1)①封建社会: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和少量土地,农 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地主阶级通过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的劳动 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成果除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3分) 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5分)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②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 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3 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3分)分) (2)答案示例:1921 年,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③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建立起互助合作 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2分)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3分) 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2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 28 年浴血(2)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 奋战和顽强奋斗,终于在 1949 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文 国。历史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3分)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5分)由此可见,一种社会形态替代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志,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1第 10页,共 10页{#{QQABCYKAggAoABBAAQgCEQGyCEGQkgGACSgGxBAAsAABSRFA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docx 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