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张家口市2024-2025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思想政治试卷班级 姓名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72年,在邯郸市磁山镇发现了距今7500余年的磁山文化遗址,该遗址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6000余种,为寻找中国更早的农业、畜牧业、制陶业的文明起源,提供了可贵的线索。由此可推断出,这一历史时期①生产力进步,出现了原始畜牧业和农业②人们食物的来源以采集为主,生产为辅③人类的先民们有了相对稳定的定居聚落④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开始出现社会分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结束,是我国的奴隶社会。在奴隶社会①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②奴隶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可以支配少量生活资料③人们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④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私有制是社会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它在国家起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下列关于私有制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个体劳动的盛行推动了私有制的产生②原始社会的解体导致私有制的最终出现③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④劳动产品变为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唐代诗人杜荀鹤在《蚕妇》中写道:“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下列对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理解正确的是①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苛捐杂税②封建社会生产关系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③地主阶级剥削农民并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④封建土地所有制是造成“浑身着苎麻”的根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斯大林说:“农业的生产过剩危机达到了这种地步:为了保持高昂的价格和资产阶级的利润,巴西有两百万袋咖啡抛到海里,美国把玉蜀黍当煤炭烧,德国拿几百万普特黑麦喂猪。如果一种经济制度不知道怎样来处置自己生产出来的‘多余’产品,那么这种经济制度本身就给自己宣判了死刑。”下列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劳动产品的销毁是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②生产过剩是经济危机中商品流通领域供求矛盾的直接表现③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④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矛盾的总爆发,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原始积累,就是以暴力手段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资本主义得以迅速发展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家史是极不光彩的,他们主要通过殖民扩张、侵略战争、黑奴贸易等来实现资本原始积累。这说明A.从根本上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违背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要有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C.资产阶级对社会财富的追求,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D.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是依靠血腥暴力和残酷掠夺建立起来的7.2024年10月1日,由于工资等问题导致新劳动合同谈判破裂,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36个港口约4.5万名码头工人举行罢工。这是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港口近50年来的首次罢工。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罢工的原因在于①罢工能促使资本家采取相关措施,改变剥削关系②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不可缓和③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加大对工人的剥削④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莫尔的《乌托邦》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是近代社会主义先驱反对早期资本主义的最初呐喊。莫尔立足欧洲、特别是英国的社会和经济事实,对刚刚萌芽的资本主义罪恶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并设计了公有的社会制度,但缺乏实践基础和可操作性。据此可知①莫尔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②莫尔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③莫尔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正确途径④莫尔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历史局限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即现代产业工人”。尽管马克思与恩格斯都多次阐述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客观的自然进程,但并没有把这一过程认为是纯粹的自然进化结果、而是人类自我斗争的结果。可见《共产党宣言》A.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B.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C.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D.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人们为实现社会主义而奋斗10.十月革命是俄国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二十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序幕,触发了此后各国社会主义运动在全球范围的扩张、许多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解放运动也因此得到了更多支持。十月革命①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③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④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近代以来,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一直在努力寻找一条救国救民的现代化道路。在器物层面,洋务运动叩开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大门,但没能救中国;在制度层面,戊戌变法改良帝制、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但也没能救中国。这表明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②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违背历史发展潮流③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必须另辟新路④中国革命要成功,必须有先进阶级及其政党领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披荆斩棘、奠基立业、百折不挠,书写了非凡成就,铸就了伟大精神,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谱写了辉煌的篇章。下列事件与其影响对应正确的是①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②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③顺利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④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物质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是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是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②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④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一定程度会自发进入社会主义革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有观点认为“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应该等到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以后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下列不可以驳斥此观点的是A.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阵营转变B.国营经济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C.我国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造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条件15.下表是1952年和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合作社经济 1.5% 53.4%公私合营经济 0.7% 7.3%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个体经济 71.8% 7.1%据此可知,1956年①我国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②如何在中国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崭新的历史课题③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确立,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①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②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③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④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7.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要以苏为鉴,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从各方面考虑如何按照中国的情况办事,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践证明,毛泽东提出的这一探索①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②找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③是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的正确抉择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8.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①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③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④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9.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这次全会上,我们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①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②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③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④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从1978年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这场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伟大变革。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闯出了一条人类文明史上绝无仅有的跨越式发展道路。根据改革开放的进程对下列事件进行排序,正确的是①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②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③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新天地④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A.②→①→④→③ B.②→④→①→③C.④→①→②→③ D.④→②→①→③2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下列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说法正确的是①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②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下列关于“四个自信”说法正确的是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华文明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3.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河北找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中的定位坐标,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坚持创新思路举措,积极主动与京津相关部门沟通对接,形成思想共识,统一政策标准,以改革的思维找到破除障碍的最优路径、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河北坚持改革与创新①意味着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②是河北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③能更好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④表明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4. “神舟”飞天,“天问”探火,“奋斗者”号万米深潜,北斗组网,超算“发威”,中欧班列架起开放新通道……中国式现代化气象万千,前景光明。中国式现代化得以成功推进和拓展,得益于①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③我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中找到了具体的发展措施④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科学指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 小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 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创立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而产生和发展的。以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实践,在此基础上,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思想成果。他们从包括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中,广泛汲取知识、智慧和思想精华,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雄厚的理论基础。材料二 2024年9月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第十四届世界社会主义论坛在北京召开。国内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当前国际形势日益错综复杂,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但人们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信仰愈加坚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巨大成就,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同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不断发展,共同证明了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1)结合材料一,分析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产生的。(8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的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认识。(8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于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5周年华诞。75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国发生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今日的中国,充满生机活力,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1)结合材料,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知识,分析中国人民能够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8分)(2)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阐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0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纵观会后发布的会议公报,“改革”一词被反复提及,出现了50多次,成为“第一热词”。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生机勃勃,离不开改革开放带来源源不断的“活水”。回望75年光辉历程,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推动一个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走出一条通往现代化的全新道路,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舞台。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崭新局面。结合材料,运用伟大的改革开放的知识,分析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生机勃勃,离不开改革开放带来源源不断的“活水”。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从“东方红一号”到“天宫一号”,从“嫦娥”奔月到“北斗”组网,从“神舟”升空到“天舟”穿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始终贯穿于航天事业发展的全过程,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一代代航天人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推动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蓝图绘梦”到“奋斗圆梦”,孕育出“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和探月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书写着“敢上九天揽月”的壮志豪情,航天强国建设步履铿锵。结合材料,运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知识,以“坚定自信再造辉煌”为主题写一篇感悟。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200字左右。主的伟大飞跃。(1分)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1分)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1分)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关好前景和现实道路。(1分)③新中国的诞生,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1分)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1分)解析:第(1)问,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知识,要求分析中国人民能够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作答时,要从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等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依据教材知识作答即可。27.答案: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2分)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1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1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1分)③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1分)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1分)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1分)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2分)④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生机勃勃,离不开改革开放带来源源不断的“活水”。(2分)解析: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知识限定是伟大的改革开放,要求分析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生机勃勃,离不开改革开放带来源源不断的“活水”。此题考查改革开放的意义,依据教材知识作答即可。28答案:略。评分量表:等级水平分值等级描述观点鲜明,能明确表达自己的见解:紧扣主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展A56分开论述: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观点比较明确,能表达自己的见解:能扣住主题展开论述,知识运用B34分比较准确:逻辑性较强,有条理观点不明确:论述不能集中指向主题,知识运用不正确:论述缺乏逻02分辑,条理性差解析:本题属于开放类试题,要求以“坚定自信再造辉煌”为主题写一篇感悟。作答时,可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角度进行撰写。高一思想政治答案第5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政治答案.docx 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