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二地理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8页。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0.
5 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
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 50 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 25 题, 每题 2 分, 共 50 分。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下图为经纬网图。读图完成 1~2 题。
1. 地球自转线速度最慢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下列河岸中,冲刷严重的是(箭头表示水流方向,数字表示沿岸)( )
2021 年 10 月 7 日~8 日美国会计金融展览会在美国纽约贾维茨会展中心如期举行。某知名企业财务
经理安娜于北京时间 10 月 6 日 12 时 35 分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出发,在韩国首尔转机一次继续向东飞行,
于纽约 (75°W) 夏令时(当地区时+1) 6 日 21 时到达 (图)。完成 3~4 题。
3. 安娜从北京到达纽约所需时间是 ( )
A. 8 时 25 分 B. 21 时 25 分 C. 20 时 25 分 D. 2 时 35 分
4. 安娜乘坐飞机期间,感觉昼夜交替周期( )
A. 小于 24 时 B. 大于 24 时 C. 等于 24 时 D. 23 时 56 分 4 秒
读地球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面示意图,完成 5~6 题。
5. 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 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是( )
. 23°34' . 23°26° . 36°26' . 66°34'
下图是一位驴友在别德马 (西四区: 64° , 40°30' )拍摄的日出图片,据此完成 7~8 题。
7. 图片拍摄时,别德马所在地的区时是
A. 7: 16 B. 15: 16 C. 19: 16 D. 6: 44
8. 图片拍摄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A. 赤道 B. 北半球 C. 南半球 D. 无法判断
天下的桂林山水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左图为桂林景观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
图,完成 9~10 题。
9. 构成左图中喀斯特地貌的岩石类型是 ( )
A. 喷出岩 B. 侵入岩 C. 变质岩 D. 沉积岩
10. 形成该类岩石的地质作用是右图的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读我国某地区民居图,完成 11~12 题。
11. 该地区的聚落( )
A. 规模较大 B. 多呈团块状
C. 多呈带状 D. 多沿陆路交通分布
12. 有关这类聚落主要分布地区及初夏常常出现的天气,正确的是( )
A. 长江中下游梅雨 B. 华北平原台风
C. 四川盆地伏早 D. 西北地区暴雨
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 13~14 题。
13. 图中最先形成的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4. 有关图示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断层形成于石炭纪地层前 B. 褶皱运动发生在寒武纪时期
C. 丙处接触关系为假整合接触 D. 丁形成时地壳先下降后抬升
一位去巴厘岛的游客在游记中写道:“在乌布行走,常能看到随山势修筑的层层稻田,错落有
致……走着走着,便会毫无预兆地遭遇一场阵雨,于是便在路旁的亭子里停下来听雨赏雨,看到路边
石缝中“吱吱”地冒热气……”。下图为巴厘岛水系分布图。据此完成 15~16 题。
15. 影响乌布稻田分布形态的主导因素是 ( )
A. 土壤肥沃 B. 地势起伏大 C. 河网密布 D. 水热充足
16. 路边石缝中“吱吱”地冒热气,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B. 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作用明显
C. 以平原为主,海拔低,气温高 D. 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
读长江中游某地连续五天的天气情况统计图,完成 17~18 题。
17. 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为 ( )
A. 冷锋 B. 暖锋 C. 气旋 D. 反气旋
1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5 日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 B. 6 日冷暖气团相遇,产生连续性降水
C. 8 日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 D. 9 日暖锋过境后,天气转晴
风向杆用竖线表示出风的来向,风羽用长短划线表示风速大小,一条长划线表示风力 2 级,一条
短划线表示风力 1 级。如“”表示西北风五级。下图为某天气系统示意图,图中两条虚线表示地面锋
线。完成 19~20 题。
19. 该天气系统是
A. 北半球锋面气旋 B. 北半球反气旋
C. 南半球反气旋 D. 南半球锋面气旋
20. 四地中
A. ①地风雨较大 B. ②地气压最低
C. ③地气流下沉 D. ④地吹偏南风
读下图, 完成 21~23 题。
21. 1 月, 图中①地盛行( )
A. 东南季风 B. 西南季风 C. 东北季风 D. 西北季风
22. 关于②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冬季风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B. 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C. 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 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23. 当③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 )
A. ①地高温多雨 B. ②地寒冷干燥 C. ③地形成高压中心 D. 正值 1 月份左右
读北半球四地气温和年降水量变化范围示意图,完成 24~25 题。
24. ①②③④代表的气候类型依次是 ( )
A.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25. 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地所在国家的配对,可能正确的是 ( )
A. ①——巴西 B. ②——印度
C. ③——泰国 D. ④——中国
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 4 道题。
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内。书写的答案如需
改动,请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按题号顺序答题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26. (10 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左图是“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下右图是“二分二至日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表示的是 日(节气名称) 的光照情况。此节气在右图的位置是 (填甲乙丙丁)。此时太阳直射点
所在的地理坐标是 。(3 分)
(2)A 点在 B 点的 方位。(1 分)
(3)该日期下,ACD 三点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左图中 ABCD 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 。(4 分)
(4)左图中 A、C、D 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 。B点的昼长是 小时。(2 分)
27. (10 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亚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和生活带来较大影响。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示意图。
(1)图中表示的是北半球的 (夏季/冬季),此时亚欧大陆上形成 (气压中心名称),该气压中心切
断了 (气压带名称):描述 A 地气候特征 。(4 分)
(2)B 地冬季盛行 季风,其成因与 有关; B 地夏季风的成因与 、
有关。(3 分)
(3)此季节,地中海沿岸地区正在受 (气压带或风带名称) 控制,所表现的气候特征是
。(2 分)
(4)下图是四地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能代表 A地气候特征的是 ( )(单选)(1 分)
28. (17 分) 阅读图文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行山纵贯于河北、河南、山西三省之间,距今 7000 万年前的“燕山运动”使太行山地区发生
了强烈的褶皱和断裂。习惯上,把河南省境内的太行山叫做南太行。下图示意南太行山地质地貌典型结构。
(1)结合示意图,简要描述南太行山的形成过程。(6 分)
材料二:太行山脉东侧为断层构造,相对高差达 1500-2000 米,东冲积扇集中成片分布,但西麓冲积
扇分布很少。下图为太行山东麓冲积扇的分布示意图。
(2)说明太行山东麓冲积扇多且集中成片分布的原因。(5 分)
(3)该区域城市多分布在冲积平原上,分析冲积平原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6 分)
29. (13 分) 读亚洲中纬度局部地区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hPa),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甲天气系统的名称及其控制下该季节的气候特点。(2 分)
(2)说出③④天气系统的名称及其过境时的天气变化。(6 分)
(3) 比较甲、乙两地该日气温昼夜变化的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5 分)
高 二 地 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A A B A B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B C B A A C D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D D D B C
26.(1)夏至(1分) 丁(1分) (23°26′N,45°W)(1分)
(2)西南(1分)
(3)A>C>D(2分) C>A>B>D(2分)
(4)D(1分) 18(1分)
27.(1)夏季(1分) 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1分) 副热带高压带(1分)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
燥(1分)
(2)东北季风(1分)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分) 气压带风带位置季节移动(1分)
(3)副热带高压带(1分) 炎热干燥(1分)
(4)C(1分)
28.(1)地壳运动导致岩层弯曲变形,形成褶皱;(2分)继续受遭受挤压,岩层断裂,西北岩块抬升;(2分)后经
风化、侵蚀作用形成南太行山。(2分)
(2)太行山东侧相对高差大,且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降水量大,冲刷侵蚀能力强,形成众多沟谷;(2分)
同时沟谷洪流携带大量泥沙在太行山东麓出山口地带堆积形成冲积扇;(2分)沟谷多且距离近故冲积扇集中连片
分布。(1分)
(3)河流可以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2分)冲积平原土壤深厚肥沃,利于耕作(或农业发达),可提供丰富的
农副产品;(2分)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利于城市建设。(2分)
29.(1)高压/反气旋。(1分)寒冷干燥。(1分)
(2)③为暖锋;(1分)④为冷锋。(1分)
冷锋过境阴天、大风、降温、下雨,(2分)暖锋过境升温、连续性降水。(2分)
(3)甲地大于乙地。(1分)成因:甲处深居内陆地区,(1分)是高压中心,天气晴朗,(1分)云层水汽少,白天大
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地表气温较高,(1 分)夜晚地表降温快,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差,地表
气温较低。(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