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课件】第3课 古诗词三首 望湖楼醉书 课件 +教学设计+ 作业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上课件】第3课 古诗词三首 望湖楼醉书 课件 +教学设计+ 作业设计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任务一:
感——古诗韵味
任务二:
品——意境诗情
任务三:
拓——以雨学雨
任务一:
感——古诗韵味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宋代〕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shì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题目大意:六月二十七日登上望湖楼饮醉时写下的作品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遮盖,遮挡
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大意: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便像洒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突然
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指狂风席地卷来。
大意: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凭栏而望,只见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
任务二:
品——意境诗情
1、苏轼笔下的这场雨与杜甫笔下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雨有什么不同呢?
大、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2、诗中哪些景物写出了雨“大”和“急”的特点?
翻墨云
跳珠雨
卷地风
如天水
3、本诗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描写?
雨前
雨中
雨后
4、把这一组短语,根据下雨的过程、观者的心情变化,摆出高低不同来。
心情
时间
雨前
雨中
雨后
翻墨云
跳珠雨
如天水
卷地风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5、 诗人还从哪些方面写出雨“大”和“急”的特点?
黑云
翻墨
白雨
跳珠
描写方法:
比喻
“翻墨”既写出了乌云黑漆漆的样子,又写出了乌云涌动的样子;既让人看到了乌云的形态颜色,又使人联想到轰隆隆的雷声。
“跳珠”用得好,绘形、绘色、绘声,不仅写出了形态颜色,同时还让人联想到声音,生动传神。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5、 诗人还从哪些方面写出雨“大”和“急”的特点?
描写方法:
对比
写出了下雨前天气骤变,乌云压境时的紧张、压抑
突出了“白雨跳珠”后的喜悦、欣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5、 诗人还从哪些方面写出雨“大”和“急”的特点?
描写方法:
夸张
忽然吹来的卷地风真的能把地卷起来吗?
用夸张的写法,写出了风力之大,力量之美,摧枯拉朽,扫除了一切!好一个白茫茫水面真干净!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5、 诗人还从哪些方面写出雨“大”和“急”的特点?
通过动词,写出来雨的自然界强劲的淳朴野性和生命活力。
翻、遮、跳、乱、卷、吹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5、 诗人还从哪些方面写出雨“大”和“急”的特点?
诗人通过这几个字,这场雨的特点——“六月的天,孩子的脸”那种说变就变的场景写得淋漓尽致,把语言文字运用得娴熟自如。
“未”“入”“忽”“散”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1、你如何理解这首诗的诗眼“醉”字的含义?
“醉”
①诗人喝醉了酒
②诗人被西湖夏日骤雨忽晴的迷人风光所深深陶醉。
2、“一切景语皆情语”,你知道当时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吗?
在写下本诗歌之前一年,王安石变法,苏轼不同政见,受官场挤压,无奈乎,自请外任,远离京城,到杭州任杭州通判。与朋友同游西湖,经历夏日骤雨,触景生情,写成此诗。
苏轼
3、大凡诗人失意,总会借酒消愁,吟诗抒怀,而此诗却不见愁情,你从这骤雨中读到了怎样一位诗人?
乐观、豁达,平静,开阔
读到这里,诗中的风雨,还仅仅是写大自然的风雨吗?其实也是在写苏轼所经历的人生的风雨。这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人生漫长,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困境,我们要
遭遇———
心怀———
迎来———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的
人生灾难和挫折时,
“卷地风来忽吹散”的希望,让自己的心胸博大而宽阔,
“望湖楼下水如天”的平静淡然。
任务三:
拓——以雨学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
——陆游《大风雨中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千雨千面,性格因季节、地点、成因、心境而不同,建议课后开展主题为“古诗词中的雨”的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望湖楼醉书
◆课时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 借助注释,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 感受六月西湖忽雨忽晴,变化迅疾的奇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1、解诗题,知作者
1.谈话导入,引出诗题
师:有人说夏季的天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晴空万里,转眼间就乌云滚滚,大雨倾盆。有时雨还在下着,太阳就出来了。这就是夏天阵雨的特点。今天我们来学习北宋文学家苏轼写的一首诗,看看他是如何写夏日里忽雨忽晴的天气的。(板书课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这个诗题告诉我们什么信息?(题目点明了时间、地点及事件。)
3.指导读诗题,相机释义。(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望湖楼:在今浙江杭州西湖边。醉书:指诗人醉酒时写下的作品。
(2)“醉”在诗中仅仅是指喝醉吗?还指什么?
4.简要介绍作者。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等各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取得了独到的成就,在宋代及后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初读释疑,明诗意
1.熟读古诗,读准字音。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同桌互读,纠正字音。(教师强调“卷”和“散”。)
(2)教师出示节奏划分,学生齐读古诗。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对照插图,理解意思。
可以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查阅工具书自学。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注释:翻墨:指打翻的墨水。形容云很黑。白雨:指夏日阵雨。跳珠:指跳动的水珠。诗中指雨点大,杂乱无序。(出示白雨视频)
诗意: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便像洒落的珠子一样纷纷纷乱跳进船舱。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忽吹散:忽然就吹散了,时间很短暂。
水如天:形容雨过天晴,湖水像天空一样清澈明净。
诗意: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凭栏而望,只见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
三、想象画面,悟诗情
1.小组合作学习:有人说,这首诗中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说说你在读这首诗时“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1)指导学生如何想象画面:选择其中一句诗,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指导学生概括画面:找出诗中你最欣赏的字或词是什么?圈画出来。
2.小组展示。出示课件:黑云翻墨遮山
(1)想象画面:我仿佛看到了满天的乌云翻滚而来,似乎听到了隆隆的雷声,想到了这乌云不就像打翻的墨汁吗?
(2)概括画面:我圈画的是“翻墨”这个词,体会到乌云之浓。(黑云翻墨图)
3.出示课件:白雨跳珠乱入船
(1)想象画面:我仿佛看到了大雨倾盆而下,蹦到了船上,跳到了岸边,落在了湖中。我仿佛听到了雨点噼里啪啦的声音,想到了它们真像跳动的珍珠呀。
(2)概括画面:我圈画的是“跳珠”“乱”这个词体会到雨很大。(白雨跳珠图)
师:同学们,诗人苏轼也特别喜欢“跳珠”这个词。15年后,他再次游览西
湖,写下了“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前面我们读到了黑云,现在又读到了白雨,写出了颜色。
4.出示课件:卷地风来忽吹散
①想象画面:我仿佛看到了卷地而来的风,转眼就将乌云吹散,将白雨吹走,似乎听到了狂风呼啸的声音,想到了暴雨忽然而来,又忽然消散的样子。
②概括画面:我圈画的是“忽”这个字,“忽”字准确地写出了暴雨骤来骤
去的动态。也体会到风变化之快。(狂风卷地图)
5.出示课件:望湖楼下水如天
①想象画面:我仿佛看到了大雨过后,望湖楼下水天相接,特别漂亮。我感觉这时候很安静,所以没有听到什么,想到了这时的景色应该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②概括画面:我圈画的是“水如天”,体会到湖面的静。(水天一色图)
6.感受动静变化的美
(1)指导朗读:前三句可用比较轻快的节奏,读出天气骤变时诗人的惊奇之感,最后一句语速可放缓,读出雨后湖面的平静之感。
(2)背诵诗句:此情此景怎能让人不心醉?背诵古诗,把画面留在心间。
四、知人论世,探究总结
1.师:在文中的题目中我们知道“醉”不仅仅指醉酒,还指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1)资料链接: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在官场上受到排挤,无奈自请外任,远离京城,前往杭州任通判。与朋友同游西湖时触景生情,写下五首绝句,本诗是其中的第一首。
(2)这里“醉”,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
(3)你觉得苏轼是一位怎样的诗人?(面对挫折、面对坎坷、面对人生的风雨,依然乐观和豁达。)
2.探究总结。
诗人善于捕捉瞬间变化的情景,像摄影师一样,拍下了黑云、白雨、狂风、湖水等景象,绘声绘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因此,通过仔细观察和发挥想象,诗人就抓住了形、色、声来细致刻画,让整个景物活灵活现。
通过描写西湖盛夏时节忽雨忽晴,变化迅疾的奇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四、拓展古诗
课件出示:描写西湖美景的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古诗词三首
掌握字词 音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宿( )建德( )江 移舟泊( )烟渚( )卷( )地风来忽吹散( ) 路转溪桥忽见( )
形 请写一写这几个字,总结规律。
义 解释下列字词。渚:__________________ 宿:__________________水如天:_______________ 别枝:________________社林:_________________
主题探究 《宿建德建》刻画了______________,写出了诗人的______________之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通过描述西湖盛夏时节____________的奇景,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通过描写乡村夏夜的____________,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4.说说你在读这三首诗词时“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查找资料 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预习反思 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做好标记或在下面写下来。
预习目标
1.熟练掌握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词。
2.能自己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利用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古诗词的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意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