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历史八上第9课 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历史八上第9课 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9课 辛亥革命
教学内容
教材第44~47页。
教材分析
辛亥革命是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所导致的一次革命能量的大规模释放,是社会矛盾激化、内忧外患加重的必然结果,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本课主要从革命前的儿次起义和革命经过及评价几方面介绍了这次革命。第一部分“革命志士的奋斗”,讲述了辛亥革命前.革命志士在各地组织的几次较小规模的起义,这些起义均以失败告终,却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可以说辛亥革命的成功奠定了群众和思想基础。第二部分“武昌起义”,介绍了武起义的经过以及起义性利后各地纷纷响应并取得硕果的史实。这些发生在1911年的一系列起义被称为辛亥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课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理解革命爆发的背景和发展经过: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辛亥革命的影响及评价。
核心素养
梳理革命党人的奋斗历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培养历史解释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的基本史实,认识革命过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体会革命成果的来之不易(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阅读史料,知道徐锡麟、秋瑾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学习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3.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的历史价值。(历史解释)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的经过、人物。
难点
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教学突破
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材有明确阐述,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对教材所述进行阐释,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并能大胆讲出自己的感受。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站在历史的、全局的角度去看待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可引导学生先问忆三民主义的内容,然后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梳理在三民主义的影响下、  辛亥革命前革命志士为了理想听发起的几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可以先让学生用表格归纳出来.再对其进行补充介绍,通过人物事迹感受人物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关于武昌起义,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置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把握起义的经过和结果。辛亥革命的意义是本课重点,可以让学生结合教材介绍,分组探讨.从而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师:《辛丑条约》签订岳,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革命团纷纷出现,为了推动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孙中山把各个革命团体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并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关于三民主义,你能说说它的具体内容吗
学生回顾
2.师: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于协和医院,在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十几万民众自发前去悼念,更有数万群众护送其灵柩一路步行到西山下葬,充分表达了各界对孙先生的高度拥戴,孙中山之所以受人如此崇敬,仅仅是因为他提出三民主义吗 当“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惨败,“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遇挫,“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被剿杀后,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的资产阶级革命能完成对中国腐朽肌体脱胎换骨般的改造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辛亥革命,聆听1911年在中国武昌打响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枪声。
二、教授新课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师:同盟会成立后领导了哪些革命起义 结果如何
学生阅读教材,利用表格来归纳1911年前的几次起义
时间 领导者 起义
1906年 刘道一、蔡绍南 萍浏醴起义
1907年 徐锡麟、秋瑾 安庆起义
1907年 孙中山、黄兴 广西起义
1910年 孙中山、黄兴、赵声 广州起义
2.教师对上述起义稍做补充介绍,点出重点。
(1)萍浏醴起义
1906年冬,同盟会会贞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结果:奋战一个多月后失败,刘道一遇害。强调:萍浏醴起义呈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2)安庆起义
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因寡不敌众而失败。秋瑾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则被告密而被捕遇准。
此处的徐锡麟和秋瑾教材给出了人物图片,教师可对此进行简单介绍:
徐锡鳞是浙江绍兴山阴东浦镇人,1901年任绍兴府学堂教师,后升副监督。1903年应乡试,名列副榜。同年以参观大阪博览会名义赴日本,东京结识陶成章、龚宝铨,积极参加营救因反清入狱的章炳麟的活动,回国后先在绍兴创设书局,传播新译书报,宣传反清革命。1904年在上海加入光复会。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率领学生军起义,攻占军械所,激战4小时,失败被捕,次日慷慨就义。
秋瑾是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肴,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她是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她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07年7|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3)广西起义
1907年,孙中山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袭取镇南关,奋斗七昼夜,因弹药缺乏,最终失败。
此处可付黄兴进行简要介绍
黄兴(1874-1916)汉族,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高塘乡(今长沙县黄兴镇凉塘)人,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孙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
黄兴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先驱和领袖,以字克强闻名当时,与孙中山常被时人以“孙黄”并称。  
1916年10月31日,黄兴病故于上海。1917年移柩长沙,同年4月15日,受民国元老尊以国葬于湖南长沙岳麓山。
(4)广州起义
1910年,孙中山同黄兴、赵声等人商讨在广州举行起义。1911年,由于情况发生变化,黄兴临时决定提前举事:结果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后来将收殓到的七十二具烈上遗骸,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七”,历史上也将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
教帅可简要介绍这次起义并播放相关影像资料供学生观看了解:
1910年11月孙中山、黄兴赵声等革命党人在乌来半岛的槟榔屿召开庇能会议,决定再次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黄兴担任总指挥,在越华路小东营五号设立起义总指挥部。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手3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中国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敢死队突入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走,起义军焚毁总督署后,在东辕门外与水师提督李准派来弹压起义的清军短兵相接,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起义失败后,黄兴负伤撤回香港,喻培伦、方占洞和林觉民等革命志士牺牲,牺牲的中国同盟会会员有名可考者八十六人,其中七十二人的遗体由潘达做寻获安葬于广州红花岗。潘达儆将红花岗改名为 “黄花岗”,这次起义因此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在学生了解起义的经过后,可出示“黄兴绝笔书”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的图片,由此带领学生体会革命志士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图片中黄兴的绝命书是写给为此次起义募捐的南洋华侨邓泽如的信中的内容、大致是即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不敢有负诸贤之期望……绝笔于此、不胜系恋。
3.组织学生讨论“材料研读”中的内容,在理解孙中山作的序的基础上,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亏武昌,大革命以成!刚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点拨:黄花岗起义是革命的先进分子和清政府之间的战役,旨在准翻清政府腐败的统治。在起义部队得不到接应、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各路队伍和清军开展了激烈的巷战,彻夜不休,虽然惨败,却输得轰轰烈烈,在人民的心中留下了浓重的印象,几十名烈上的壮烈牺牲震撼了国人,革命党人不屈下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民主革命精神被推到了一个高潮,加速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二)武昌起义
1.师:请同学们阅读致材,回答并完成下题
(1)武昌起义的革命组织和三要力量是什么
(2)简述武昌起义的过程。
2在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思考问题,有所感知的情况下,与学生一起通过对问题的探讨来把握武昌起义的概况。
(1)武昌起义的革命组织和主要力量是什么 什么事情造成了起义的提前举行
革命组织是文学社和共进会,它们得到了同盟会的帮助,起义的主要力量是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共进会负责人孙武制造炸弹,不慎爆炸,引发全城大搜捕,紧急情况下,起义提前发生。
此处可指导阅读“相关史事”的内帘,帮助学生了解起义前形势的紧迫性,并简要介绍一下“湖北新军”
湖北新军为清末张之洞于湖北训练的“新式”军队,编成张彪任统制的陆军第8镇(“镇”相当于“师”)与黎元共任协统的第21混成协(“混成协”相当于旅”),成为仅次于袁世凯北洋军的军事力量。1907年,湖北新军第8镇有七兵10502人,军官702人,第21混成协有士兵4612人,军官288人,全军官兵合计16104人。
由于湖北新军将领多选自武备学堂学生和军事留学生,七兵大部分系新招寡,因而士兵相对质朴,将领比较开明,又加上有相对宽松的环境,湖北新军在清末成为革命党人开展宣传与组织活动的良好舞台,换言之,胡北新军没有“军阀”习气,容易为革命党人所争取,这也是湖北新军成为最早觉悟的清朝进步军人的原因。
至辛亥武昌首义前夕,湖北新军直接加入革命组织(三要是共进会与文学社)的已达2000多人,受其影向的4000多人,站在清方一边的不足千人。武昌起义成为向清王朝打响“第一枪”的首义之师绝非偶然。
张之洞编练新军本是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湖北新军后来反而成为清王朝的掘墓人之一。
(2)简述武昌起义的过程。
发动起义——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武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成立。
可结合教材内容,播放影视片段,帮助学生直观感受那次战争。
3.出示湖北军政府的图片,结合“知识拓展”的内容,了解黎元洪当都督的经过。
4.师:1911年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军政府总督,而黎元洪并不是革命党人,并且还反对革命。请谈谈你付革命党人推举黎元洪为总统的看法。
学生通过探讨认识到这一举动让革命潜伏着危机。
5.师:武昌起义胜利昏,各省纷纷响,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出示“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示意图”,指导学生从地图上观察到宣布独立的省已遍布全国。
6.师: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 请大家分组讨论。
学生结合教材上的阐述,分组讨论辛亥革命的意义。关于推翻清朝统治,本课没有说明,教师可简要提及,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与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交涉,袁以让清帝退位为条件当上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清朝就这样覆灭了
7.学生齐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三、巩固新知
(一)教材习题
1.教材第47页“课后活动”第1题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使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D.黄花岗起义
【讲评】以上四个选项中,以辛亥革命影响最大,且它发生在武汉。
【答案】B
2.教材第47页“课后活动”第2题:课外阅读一些关于革命党人事迹的书籍,讲述一个革命党人为革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
【讲评】注意题中提到的是“革命党人”。中国清朝末年对于兴中会、共进会、文学社、华兴会、光复会、同盟会等一系列以发动革命推翻清朝建立共和政体为目标的团体总称为“革命党”,参加这些组织的人就被称为“革命党人”。
【答案】略。
(二)同步课堂
1.2011年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请以“辛亥革命”为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做如下探究:
(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辛亥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
(3)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飞跃.它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4)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孙中山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讲评】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功绩之—就是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因而说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飞跃。
【答案】(1)三民主义。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靠,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4)热爱祖国、救国救民等精神,言之有理亦可
2.“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肴,天下共击之”这—现象说明辛亥革命( )。
A.推翻了帝制 B.使民上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建立了中华民国 D.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讲评】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史实。“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意思是从此再敢有复辟称帝的人,必然遭到天下人的反对。这一现象说明了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选B。
【答案】B
3.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共同成果是( ).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D.实现了民族独立
【讲评】戊戌变法没有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而B和D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未能做到。
【答案】C
四、课堂小结
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最终辛亥革命的一声炮响,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打破了在中国沿袭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转折点,它对于封建体制的冲击、社会生产力的推动、进步意识的弘扬和风俗习惯的革新都是空前的。
板书设计
辛亥革命
革命志士的奋斗
时间 领导者 起义
1906年 刘道一、蔡绍南 萍浏醴起义
1907年 徐锡麟、秋瑾 安庆起义
1907年 孙中山、黄兴 广西起义
1910年 孙中山、黄兴、赵声 广州起义
武昌起义:发动起义——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武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成立。
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人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同盟会成立之后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最终在武昌起义中取得成功,通过教学能让学生知晓革命的曲折性和复杂性,知道革命烈士为了自已的革命理想,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发动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通过图片资料的展示和诱导式教学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理解知识点,同时强化学生分析史料解答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提高的地方,比如可以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英雄人物的精神,从而进行情感上的教育。
补充资料
孙武与辛亥革命
孙武是清朝末年革命党在华中一个重要的革命团体共进会的负责人之一
1911年10月9日,武汉的天气已经很凉了。俄租借宝善里14号,一群年轻人正在忙碌着:孙武靠香窗户,仔细地用洗验盆检验着炸药;丁立中李作栋在一个圆桌上加盖钞票印章;王伯雨则正在清理文件;邓玉麟出去了,买表还没有回来。
引起爆炸的那个“冒失鬼”并不是革命党,而是武昌革命党人推举的总理刘公之弟刘同,在这个机关要地,刘同常来常往、那一天,刘同漫不经心地在旁边看孙武检验炸药,结果,他吸的香烟烟灰,落在了炸药上。
顿时,一声巨响,孙武的头部和脸部都受了伤,王伯雨的右眼也被飞溅的炸药灼到,李作栋连忙取下长衫,蒙住孙武的头,与丁立中一起将他扶往同仁医院。
危急中,人们准备将文件和名册带走。但钥匙不在,无法打开柜锁,很快,俄国巡捕从四面八方赶来,刘同被抓,刘同被捕后,供出了他所知道的各革命机关的地址,随后,湖北地区三位革命党领袖刘复基、彭楚藩、杨洪胜先后被捕,英勇就义。
此时,同仁医院里的孙武捶胸顿足、矢志复仇。15天前,由孙武在武昌胭脂巷主持的秘密会议上,制定起义总行动计划的人正是刘复基。
意外爆炸使起义的准备再也无法从容进行。孙武对邓玉麟说:“宝善里失事,机密全泄,名单抄去,清吏必按名搜捕。只有马上动手,还可死里求生。”
此后,一声枪响。武昌起义,推翻了腐朽的清廷。
而孙武因为养病没有参加起义壮举,他本是革命党内定的武昌都督,因为他不在,群龙无首,方推举与革命党毫无关系的黎元洪。但孙武的大名仍是武昌起义初期响当当的人物,当时大家都知道革命党的领袖是孙文,以为孙武是孙文的兄弟,这对当时革命士气有很大帮助,后来他任军政府的军务部长,蒋翊武和张振武都是副部长。
- 1 -
- 1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