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诫子书》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知识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6《诫子书》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知识点

资源简介

诫子书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9分)
【甲】《诫子书》全文。
【乙】吾生 乱世,长于戎马①”,流离播越②,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③,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 ,何况操履④艺能,较明易习者 !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于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⑤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节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慕贤》,有删改)
【注释】①戎马:借指军队,战争。②流离播越:失散流亡。③款狎:亲近,亲密。④操履:操行,品行。⑤颜、闵:指孔子的弟子颜回、闵损。
1. 下列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静以修身(修:修养)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险:危险)
③所值名贤(值:遇,遇到) ④如入鲍鱼之肆(肆:店铺)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 请将“之”“于”“也”三个虚词准确还原到文中的方框内。(3分)
(1)吾生 乱世 (2)自然似 (3)较明易习者
3.请根据小贴士中的提示,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小贴士
芳:①草香,花草的香气。②香草。泛指花卉。 ③比喻贤才。④比喻美好的名声。
4.【甲】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信,旨在劝诫、劝勉。请结合加点词赏析下列句子,分析诸葛亮的语气和情感。(3分)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5.【乙】文与【链接材料】所传达出的观点是否一致?请说明理由。(3分)
【链接材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一《增广贤文 下集》
同为写给子孙后辈的劝勉之文,【甲】乙】两文分别强调了什么道理?(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间题。(22分)
【甲】《诫子书》全文。
【乙】读书用功,最要专一,无间断。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者又去月余矣。若夏秋有科考,则忙忙碌碌又过一年,如何是好?今特谕尔:自二月初一日起,将每日功课按月各写一小本寄京一次,便我查阅。如先生是日未在馆,亦即注明,使我知之。屋前街道屋后菜园不准擅出行走。如奉母命出外,亦须速出速归。出必告,反必面,断不可任意往来。
同学之友,如果诚实发愤,无妄言妄动,固宜引为同类;倘或不然,则同斋割席",勿与亲昵为要。
(节选自左宗棠《与孝威孝宽》,有删改)
【注释】①割席:用刀把座席割开,此处指朋友绝交。
参考表格中的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划横线字的意思。
文言词句 方法提示 解释
非学无以广才 词性转换法:形容词用作动词。
年与时驰 语境推断法:联系下一句“意与日去”。 (2)
如先生是日未在馆 查阅词典法:①直,正。 ②认为正确,肯定。③正确。 ④指示代词,此。 (填序号)
出必告,反必面 文言现象:通假字,同“返”。
2.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俭以养德 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三章》)
B.淫慢则不能励精 则是无信(《陈太丘与友期行》)
C.同学之友 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D.固宜引为同类 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十二章》)
3.请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甸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屋前街道屋后菜园不准擅出行走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倘或不然,则同斋割席,勿与亲昵为要。
5.【乙】文左宗棠在《与孝威孝宽》这封信中写这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3分)
6. 下面是某同学阅读选文后摘取的部分句子,请分析其语气的表达效果,完成表格。(3分)
语气 相关句 分析
感叹语气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疑问语气 用疑问语气,强调不能虛度时光,应该珍惜时间准备考试。
陈述语气 自二月初一日起,将每日功课按月各写一小本寄京一次,便我查阅。
7.【甲】【乙】两封家书分别具有怎样的语言特色?(4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乙】 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①者凡百余。”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曾生于青梁②,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诸子皆诺。 (《李存审戒子》)
【丙】 张友正自少学书,常居一小阁上,杜门不治他事,积三十年不辍。有别馆,直三百万,尽鬻③以买纸。其书笔迹高简,有晋宋人风味。 (选自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有删改)
【注释】①镞zú:箭头。②膏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饭菜。③鬻:卖
27.解释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 (2)出于寒微 出: (3)位极将相 极:
28.选出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
A.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 B.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
C.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 D.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
29.翻译句子。
(1)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2)杜门不治他事,积三十年不辍。
30.说说你对甲文中“学须静也”这句话的理解。
31.有人为子孙留下丰厚家财,李存审却把自己身上所中的百余箭头留给孩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1、2题略超纲)
【甲】《诫子书》
【乙】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选自《诸葛亮集·诫外甥书》)
【注释】①疑滞:心思局限于某个范围,拘泥。②庶几之志:近似于先贤的志向。嫌吝:怨恨耻辱。淹留:德才不显于世。窜伏:逃避,藏匿。下流:低下的地位。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非学无以广才 ②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B.①淫慢则不能励精 ②若夫淫雨霏霏
C.①慕先贤,绝情欲 ②益慕圣贤之道
D.①意与日去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夫君子之行 ②甚矣,汝之不急
B.①俭以养德 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①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①徒碌碌滞于俗 ②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4.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晚辈的,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 ,乙文则要求外甥 (用原文回答)
(五)文言文阅读 《诫子书》
【链接材料一】
余固恐弟之焦灼也。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总宜平心静气,稳稳办去。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链接材料二】
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舆马仆从习惯不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释】①日:一天天地。②朴陋:粗俗鄙陋。③颐指气使: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用“/”给链接材料二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尔与诸弟戒之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意与日去 去: ②余固恐弟之焦灼也 固:
③静以修身 以: 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 其:
3.下面对选文和链接材料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诫”是劝诫、劝勉之义。诫子书,即劝诫、劝勉儿子的信。在选文中,诸葛亮告诫儿子,要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
B.在材料一中,曾国藩以他人因“焦躁”而“废弛”为例劝诫弟弟,做事情应该“平心静气”,不要着急,需稳妥办好。
C.在材料二中,曾国藩主张节约,力戒“奢”“傲”,告诫儿子做人要俭朴,而且能够平易近人。如此,才是持家为人之道。
D.选文指出了急躁的危害;材料一也认为“焦躁”会导致“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两文的作者都劝诫家人宜“静”勿“躁”。
4.把选文和链接材料一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5.《左传》中云:“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请你结合材料二的内容,谈谈如何在生活中做到“俭以养德”。
四、诫子书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9分)
【甲】《诫子书》全文。
【乙】吾生 乱世,长于戎马①”,流离播越②,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
我生在乱世,长在战争之中,(经历)失散流亡,所见所闻已经非常丰富,所遇到的有德行、有才能的人,(我)不曾不感到心神陶醉,灵魂迷醉,对他们心生向往和仰慕之情。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③,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 ,何况操履④艺能,较明易习者 !
人在年少时候,心神情感尚未稳定,和他们交往亲密,受到他们的影响和熏陶,(无论是)言谈举止(还是)行为习惯,即使无心去学习,也会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影响),自然(会变得与)他们相似,更何况是品行和技艺才能这些更加明显和容易学习的方面呢!
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因此和行为善良的人在一起,就如同进入满是芝兰的屋子,时间一久自己也就会变得芳香;而和坏人相处,就如同进入卖鲍鱼的店铺,时间一久自己也就会沾染上臭味。
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⑤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墨子曾为丝能染色而悲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君子在结交朋友时一定要慎重。孔子曾说:“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像颜回、闵损那样的人,世间哪里能轻易找到啊!只要有胜过我的地方,就值得我去尊敬和珍视。
(节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慕贤》,有删改)
【注释】①戎马:借指军队,战争。②流离播越:失散流亡。③款狎:亲近,亲密。④操履:操行,品行。⑤颜、闵:指孔子的弟子颜回、闵损。
1. 下列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D )
①静以修身(修:修养)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险:危险) 险:轻薄
③所值名贤(值:遇,遇到) ④如入鲍鱼之肆(肆:店铺)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 请将“之”“于”“也”三个虚词准确还原到文中的方框内。(3分)
(1)吾生 乱世 于 (2)自然似 之 (3)较明易习者 也
3.请根据小贴士中的提示,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是以=已是=由是=是故 都翻译为因此,所以)
因此和行为善良的人在一起,就如同进人满是芝兰的屋子,时间一久自己也会变得芳香。 小贴士
芳:①草香,花草的香气。②香草。泛指花卉。
③比喻贤才。④比喻美好的名声。
《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
4.【甲】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信,旨在劝诫、劝勉。请结合加点词赏析下列句子,分析诸葛亮的语气和情感。(3分)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非… 无以 ”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性,表现出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淳淳教诲和殷切期望。(语气和情感分析正确即可)
5.【乙】文与【链接材料】所传达出的观点是否一致?请说明理由。(3分)
【链接材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一《增广贤文 下集》
一致。 【乙】文中“与善人居,如人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表明结交的朋友对自己的品行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是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也强调了结交的友人对自身的影响。【乙】文与【链接材料】都强调了交往对象对个人成长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一致。(答出“一致”1分,具体分析2分)
同为写给子孙后辈的劝勉之文,【甲】乙】两文分别强调了什么道理?(4分)
【甲】文强调了成才的三个条件:立志、学习、惜时,阐述了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道理;【乙】文强调了应该谨慎选择交往对象,以避免受到不良影响,同时应积极向善良正直的人学习,以提升自己。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间题。(22分)
【甲/《诫子书》全文。
【乙】读书用功,最要专一,无间断。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者又去月余矣。若夏秋有科考,则忙忙碌碌又过一年,如何是好?
读书要用功,最需要专心致志,不闻断。所说的“一年之计在于春”又过去一个多月了。如果夏秋有科举考试,就忙忙碌碌又过了一年,怎么做才好呢?
今特谕尔:自二月初一日起,将每日功课按月各写一小本寄京一次,便我查阅。如先生是日未在馆,亦即注明,使我知之。
现在特意告诉你们:从二月初一开始,将每天学习的课业按月各写一本往京城寄一回,方便我检查阅读。如果先生此日不在学馆,也立即标注明白,好让我知道这事。
屋前街道屋后菜园不准擅出行走。如奉母命出外,亦须速出速归。出必告,反必面,断不可任意往来。
屋子前面的街道,屋子后面的菜园,不允许擅自出去乱跑。如果是奉母亲的命令外出,也应该快速外出快速回来。出门一定要告知(母亲),回到家一定要面见(母亲),一定不能随意(跟外面的人)往来。
同学之友,如果诚实发愤,无妄言妄动,固宜引为同类;倘或不然,则同斋割席",勿与亲昵为要。
一起学习的朋友,如果(他)真正的发愤苦读,不乱说乱动,本来就应该引为同类;如果有的人不是这样,(即使)在同一个房间也要(跟他)绝交,不要跟他亲密交往才是关键。
(节选自左宗棠《与孝威孝宽》,有删改)
【注释】①割席:用刀把座席割开,此处指朋友绝交。
参考表格中的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划横线字的意思。
文言词句 方法提示 解释
非学无以广才 词性转换法:形容词用作动词。 (1)增长
年与时驰 语境推断法:联系下一句“意与日去”。 (2) 疾行,指迅速逝去
如先生是日未在馆 查阅词典法:①直,正。 ②认为正确,肯定。③正确。 ④指示代词,此。 ④ (填序号)
出必告,反必面 文言现象:通假字,同“返”。 (4)返回,回到
2.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B )
A.俭以养德 连词,表目的,来 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三章》)介词,凭借、凭、靠。
B.淫慢则不能励精 “则”都为连词,表承接,就,那么。 则是无信(《陈太丘与友期行》)
C.同学之友 结构助词,的; 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第三人称代词,它,指学过的知识。
D.固宜引为同类 动词,当作,作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十二章》)介词,替,给。
3.请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甸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屋前街道屋后菜园不准擅出行走 屋前街道/屋后菜园/不准擅出行走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只能悲衰地坐守着那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又怎么来得及!
倘或不然,则同斋割席,勿与亲昵为要。
如果有的人不是这样,(即使)在同一个房间也要(跟他)绝交,不要跟他亲密交往才是关键。
5.【乙】文左宗棠在《与孝威孝宽》这封信中写这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3分)
告诫儿子们珍惜时间、用功读书、不要随便外出、交友须谨慎。(每点1分,任答三点即可)
6. 下面是某同学阅读选文后摘取的部分句子,请分析其语气的表达效果,完成表格。(3分)
语气 相关句 分析
感叹语气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用感叹句,阐明流年似水,蹉跎时光,必将老大徒伤悲,于事无补。
疑问语气 若夏秋有科考,则忙忙碌碌又过一年,如何是好? 用疑问语气,强调不能虛度时光,应该珍惜时间准备考试。
陈述语气 自二月初一日起,将每日功课按月各写一小本寄京一次,便我查阅。 用陈述句,直言要求,表明左宗棠对儿子们的要求之严。
7.【甲】【乙】两封家书分别具有怎样的语言特色?(4分) (每点2分)
【甲】文言简意赅,说理透彻;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乙】文家书事无巨细,多用白话口语,读来严肃而自然。
【2024·河北沧州·一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诫子书》
【乙】
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①者凡百余。”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曾生于青梁②,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诸子皆诺。(《李存审戒子》)
李存审出身贫穷卑贱,他曾经训诫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带一把剑离开家乡,四十年里,地位到达将相之高,在这中间,九死一生的情况绝不止一次,剖开骨头从中取出箭头的情况有上百余次。”于是,他把所取出的箭头拿出给孩子们,令他们收藏起来,说:“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应该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孩子们都答应了。
【丙】
张友正自少学书,常居一小阁上,杜门不治他事,积三十年不辍。有别馆,直三百万,尽鬻③以买纸。其书笔迹高简,有晋宋人风味。
张友正从小学习书法,常常待在一个小阁楼上,闭门不做其他的事,坚持三十年不停止。有一个别墅,价值三百万,全卖了来买纸。他的书法笔迹高简,有晋宋人的风格味道。
(选自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有删改)
【注释】①镞zú:箭头。②膏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饭菜。③:卖
27.解释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振奋 (2)出于寒微 出:出生,出身 (3)位极将相 极:达到顶点
28.选出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A )
A.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 B.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
C.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 D.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
29.翻译句子。
(1)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应该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
(2)杜门不治他事,积三十年不辍。
闭门不做其他的事,坚持三十年不停止。
30.说说你对甲文中“学须静也”这句话的理解。
这是强调“静”是学习的前提,“静”指一种除去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才可以心无旁骛地学习。
31.有人为子孙留下丰厚家财,李存审却把自己身上所中的百余箭头留给孩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示例:教育孩子富贵来之不易,须知创业艰难;在安逸的生活中不可丧失斗志,应多多磨炼,有所作为。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集·文集》)
【乙】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一个人应该怀有远大的理想,仰慕先贤,断绝情欲,抛开疑难困惑的羁绊,使自己发奋成才的志向,显露崛起而有所依存,诚恳笃行而感动他人。
文章一开篇,诸葛亮便开宗明义地指出“志当存高远”,即做人应当抱有远大的志向。具有远大的志向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围绕着“志向”,诸葛亮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如何做到“志存高远”进行了论述。首先,“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这几句说的是如何“立志”:“慕先贤”即要以古圣先贤作为榜样,向他们看齐,才可以树立自己的志向和提高自己的信心;“绝情欲”即不要沉湎于情欲;“弃疑滞”即摒弃不必要的滞留之念。做到以上三点,才能为实现理想抱负真正有所行动,即使身处逆境,也能“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要能够适应顺逆不同境遇的考验,摒弃琐碎事务的纠缠,广泛地向贤人请教,除去个人仇怨和贪财吝啬之情,这样,即使也有可能在事业上暂时停留,怎么会损毁自己美好的志趣,又何必担心事业会不成功呢!
有了上面立志的方法,就应了解实现志向的措施,即“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这些是在实践抱负的过程中的手段和方法的运用。人只有能屈能伸,才可以成就大业。就诸葛亮自身而言,正因为善于坚忍、耐心,才能躬耕田亩之间,以“不求闻达于诸侯”的闲情逸致,阅世达变、冷静洞察,最终借好友徐庶的力荐,出山助刘备成就一番霸业。而成大事者,治学不应沉迷于琐碎、拘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可学以致用。不耻下问、礼贤勤思也是学习中重要的手段和必要的途径,这样才可开阔眼界、集思广益,学识才会更加渊博。不仅要“广咨问”,还不应“藏私”,也要有问必答,和他人交流、切磋、探讨,这样才会互为促进、互相砥砺。
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如果志向不坚强果断,意气不慷慨高昂,就只会在凡俗庸习中被牵制而碌碌无为,被私情邪欲束缚而默默无闻,永远混杂在平庸的人群之中,难免就会沦落为地位卑贱的人。
最后,诸葛亮又从反面进行论述,“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这句话更是对后辈的鞭策和激励。如果志向不坚韧果毅,意气不慷慨激越,只会碌碌无为如同凡夫俗子,默然存世局限于私情,永远只能在世俗中随波逐流,在平庸中耗尽一生。这样的话语,是长辈对后人的殷殷期望,更是诸葛亮平生志向的体现以及身体力行的经验总结。
这篇文章阐述了“立志做人”的重要性,不光要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还必须有实现理想志向的具体可行措施和战胜困难、排除干扰的毅力,不然理想就可能会成为一种空想,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沦为平庸下流。一个人如果志向高远、意志坚定、心思缜密、富行动力,就很有可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开创出一番事业。
(选自《诸葛亮集·诫外甥书》)
【注释】①疑滞:心思局限于某个范围,拘泥。②庶几之志:近似于先贤的志向。嫌吝:怨恨耻辱。淹留:德才不显于世。窜伏:逃避,藏匿。下流:低下的地位。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①非学无以广才 ②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A.广:增长/宽广;
B.①淫慢则不能励精 ②若夫淫雨霏霏 淫:放纵/连绵不停;
C.①慕先贤,绝情欲 ②益慕圣贤之道 仰慕/仰慕;
D.①意与日去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意志/神情;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①夫君子之行 ②甚矣,汝之不惠 之:结构助词,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B.①俭以养德 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介词,来/介词,因为;
C.①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连词,表承接,“就”/连词,表假设关系,假如
D.①徒碌碌滞于俗 ②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于:介词,在/介词,在;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2)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即使因受到挫折而停步不前,怎么会损毁自己美好的志趣,又何必担心事业会不成功呢!
4.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晚辈的,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乙文则要求外甥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用原文回答)
文言文阅读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链接材料一】
余固恐弟之焦灼也。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总宜平心静气,稳稳办去。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我本来就怕弟弟心中过于焦虑。如果焦躁不安,就会心绪不宁,办事也会纷乱无序,不够妥当。前些年我之所以虚度了光阴,浪费了很多大好机会,也都是焦躁的原因。无论发生了多大的变故,一定还是要平心静气、稳妥地办事。
【链接材料二】
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舆马仆从习惯不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世家子弟,最容易犯奢侈、骄傲的毛病,并不是说锦衣玉食才算是奢侈,只要皮袍呢褂多得俯拾皆是,车马仆人习以为常,这样就一天天接近奢侈了;
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见到乡下人就讥笑他们粗俗鄙陋,见到雇工就颐指气使,不可一世,这样就一天天习惯于骄傲了。京城子弟道德败坏,没有一个不是因为奢、傲二字所引起的,你和各位兄弟一定要引以为戒。再三叮嘱,再三叮嘱。
【注释】①日:一天天地。②朴陋:粗俗鄙陋。③颐指气使: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用“/”给链接材料二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尔与诸弟戒之
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尔与诸弟戒之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意与日去 去:消失、消逝 ②余固恐弟之焦灼也 固:本来
③静以修身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 其: 代词,他们
3.下面对选文和链接材料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诫”是劝诫、劝勉之义。诫子书,即劝诫、劝勉儿子的信。在选文中,诸葛亮告诫儿子,要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
B.在材料一中,曾国藩以他人因“焦躁”而“废弛”为例劝诫弟弟,做事情应该“平心静气”,不要着急,需稳妥办好。
C.在材料二中,曾国藩主张节约,力戒“奢”“傲”,告诫儿子做人要俭朴,而且能够平易近人。如此,才是持家为人之道。
D.选文指出了急躁的危害;材料一也认为“焦躁”会导致“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两文的作者都劝诫家人宜“静”勿“躁”。
B.理解分析有误。根据【链接材料一】“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可知,曾国藩以自己因“废弛”而“焦躁”为例劝诫弟弟,而非“以他人因‘焦躁’而‘废弛’为例劝诫弟弟”。故选B。
4.把选文和链接材料一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2)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前些年我之所以虚度了光阴,浪费了很多大好机会,也都是焦躁的原因。
5.《左传》中云:“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请你结合材料二的内容,谈谈如何在生活中做到“俭以养德”。
如材料二所说,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如果“皮袍呢褂”随处都是,“车马仆从”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奢而远离俭了。所以要做到“俭以养德”,必须从日常小事中培养俭的习惯,在衣、食、行等生活方面时时注意节俭,不盲目攀比,不过度消费。四、诫子书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9分)
【甲】《诫子书》全文。
【乙】吾生 乱世,长于戎马①”,流离播越②,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
我生在乱世,长在战争之中,(经历)失散流亡,所见所闻已经非常丰富,所遇到的有德行、有才能的人,(我)不曾不感到心神陶醉,灵魂迷醉,对他们心生向往和仰慕之情。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③,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 ,何况操履④艺能,较明易习者 !
人在年少时候,心神情感尚未稳定,和他们交往亲密,受到他们的影响和熏陶,(无论是)言谈举止(还是)行为习惯,即使无心去学习,也会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影响),自然(会变得与)他们相似,更何况是品行和技艺才能这些更加明显和容易学习的方面呢!
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因此和行为善良的人在一起,就如同进入满是芝兰的屋子,时间一久自己也就会变得芳香;而和坏人相处,就如同进入卖鲍鱼的店铺,时间一久自己也就会沾染上臭味。
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⑤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墨子曾为丝能染色而悲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君子在结交朋友时一定要慎重。孔子曾说:“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像颜回、闵损那样的人,世间哪里能轻易找到啊!只要有胜过我的地方,就值得我去尊敬和珍视。
(节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慕贤》,有删改)
【注释】①戎马:借指军队,战争。②流离播越:失散流亡。③款狎:亲近,亲密。④操履:操行,品行。⑤颜、闵:指孔子的弟子颜回、闵损。
1. 下列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D )
①静以修身(修:修养)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险:危险) 险:轻薄
③所值名贤(值:遇,遇到) ④如入鲍鱼之肆(肆:店铺)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 请将“之”“于”“也”三个虚词准确还原到文中的方框内。(3分)
(1)吾生 乱世 于 (2)自然似 之 (3)较明易习者 也
3.请根据小贴士中的提示,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是以=已是=由是=是故 都翻译为因此,所以)
因此和行为善良的人在一起,就如同进人满是芝兰的屋子,时间一久自己也会变得芳香。 小贴士
芳:①草香,花草的香气。②香草。泛指花卉。
③比喻贤才。④比喻美好的名声。
《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
4.【甲】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信,旨在劝诫、劝勉。请结合加点词赏析下列句子,分析诸葛亮的语气和情感。(3分)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非… 无以 ”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性,表现出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淳淳教诲和殷切期望。(语气和情感分析正确即可)
5.【乙】文与【链接材料】所传达出的观点是否一致?请说明理由。(3分)
【链接材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一《增广贤文 下集》
一致。 【乙】文中“与善人居,如人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表明结交的朋友对自己的品行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是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也强调了结交的友人对自身的影响。【乙】文与【链接材料】都强调了交往对象对个人成长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一致。(答出“一致”1分,具体分析2分)
同为写给子孙后辈的劝勉之文,【甲】乙】两文分别强调了什么道理?(4分)
【甲】文强调了成才的三个条件:立志、学习、惜时,阐述了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道理;【乙】文强调了应该谨慎选择交往对象,以避免受到不良影响,同时应积极向善良正直的人学习,以提升自己。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间题。(22分)
【甲/《诫子书》全文。
【乙】读书用功,最要专一,无间断。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者又去月余矣。若夏秋有科考,则忙忙碌碌又过一年,如何是好?
读书要用功,最需要专心致志,不闻断。所说的“一年之计在于春”又过去一个多月了。如果夏秋有科举考试,就忙忙碌碌又过了一年,怎么做才好呢?
今特谕尔:自二月初一日起,将每日功课按月各写一小本寄京一次,便我查阅。如先生是日未在馆,亦即注明,使我知之。
现在特意告诉你们:从二月初一开始,将每天学习的课业按月各写一本往京城寄一回,方便我检查阅读。如果先生此日不在学馆,也立即标注明白,好让我知道这事。
屋前街道屋后菜园不准擅出行走。如奉母命出外,亦须速出速归。出必告,反必面,断不可任意往来。
屋子前面的街道,屋子后面的菜园,不允许擅自出去乱跑。如果是奉母亲的命令外出,也应该快速外出快速回来。出门一定要告知(母亲),回到家一定要面见(母亲),一定不能随意(跟外面的人)往来。
同学之友,如果诚实发愤,无妄言妄动,固宜引为同类;倘或不然,则同斋割席",勿与亲昵为要。
一起学习的朋友,如果(他)真正的发愤苦读,不乱说乱动,本来就应该引为同类;如果有的人不是这样,(即使)在同一个房间也要(跟他)绝交,不要跟他亲密交往才是关键。
(节选自左宗棠《与孝威孝宽》,有删改)
【注释】①割席:用刀把座席割开,此处指朋友绝交。
参考表格中的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划横线字的意思。
文言词句 方法提示 解释
非学无以广才 词性转换法:形容词用作动词。 (1)增长
年与时驰 语境推断法:联系下一句“意与日去”。 (2) 疾行,指迅速逝去
如先生是日未在馆 查阅词典法:①直,正。 ②认为正确,肯定。③正确。 ④指示代词,此。 ④ (填序号)
出必告,反必面 文言现象:通假字,同“返”。 (4)返回,回到
2.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B )
A.俭以养德 连词,表目的,来 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三章》)介词,凭借、凭、靠。
B.淫慢则不能励精 “则”都为连词,表承接,就,那么。 则是无信(《陈太丘与友期行》)
C.同学之友 结构助词,的; 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第三人称代词,它,指学过的知识。
D.固宜引为同类 动词,当作,作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十二章》)介词,替,给。
3.请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甸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屋前街道屋后菜园不准擅出行走 屋前街道/屋后菜园/不准擅出行走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只能悲衰地坐守着那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又怎么来得及!
倘或不然,则同斋割席,勿与亲昵为要。
如果有的人不是这样,(即使)在同一个房间也要(跟他)绝交,不要跟他亲密交往才是关键。
5.【乙】文左宗棠在《与孝威孝宽》这封信中写这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3分)
告诫儿子们珍惜时间、用功读书、不要随便外出、交友须谨慎。(每点1分,任答三点即可)
6. 下面是某同学阅读选文后摘取的部分句子,请分析其语气的表达效果,完成表格。(3分)
语气 相关句 分析
感叹语气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用感叹句,阐明流年似水,蹉跎时光,必将老大徒伤悲,于事无补。
疑问语气 若夏秋有科考,则忙忙碌碌又过一年,如何是好? 用疑问语气,强调不能虛度时光,应该珍惜时间准备考试。
陈述语气 自二月初一日起,将每日功课按月各写一小本寄京一次,便我查阅。 用陈述句,直言要求,表明左宗棠对儿子们的要求之严。
7.【甲】【乙】两封家书分别具有怎样的语言特色?(4分) (每点2分)
【甲】文言简意赅,说理透彻;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乙】文家书事无巨细,多用白话口语,读来严肃而自然。
【2024·河北沧州·一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诫子书》
【乙】
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①者凡百余。”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曾生于青梁②,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诸子皆诺。(《李存审戒子》)
李存审出身贫穷卑贱,他曾经训诫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带一把剑离开家乡,四十年里,地位到达将相之高,在这中间,九死一生的情况绝不止一次,剖开骨头从中取出箭头的情况有上百余次。”于是,他把所取出的箭头拿出给孩子们,令他们收藏起来,说:“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应该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孩子们都答应了。
【丙】
张友正自少学书,常居一小阁上,杜门不治他事,积三十年不辍。有别馆,直三百万,尽鬻③以买纸。其书笔迹高简,有晋宋人风味。
张友正从小学习书法,常常待在一个小阁楼上,闭门不做其他的事,坚持三十年不停止。有一个别墅,价值三百万,全卖了来买纸。他的书法笔迹高简,有晋宋人的风格味道。
(选自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有删改)
【注释】①镞zú:箭头。②膏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饭菜。③:卖
27.解释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振奋 (2)出于寒微 出:出生,出身 (3)位极将相 极:达到顶点
28.选出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A )
A.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 B.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
C.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 D.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
29.翻译句子。
(1)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应该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
(2)杜门不治他事,积三十年不辍。
闭门不做其他的事,坚持三十年不停止。
30.说说你对甲文中“学须静也”这句话的理解。
这是强调“静”是学习的前提,“静”指一种除去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才可以心无旁骛地学习。
31.有人为子孙留下丰厚家财,李存审却把自己身上所中的百余箭头留给孩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示例:教育孩子富贵来之不易,须知创业艰难;在安逸的生活中不可丧失斗志,应多多磨炼,有所作为。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集·文集》)
【乙】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一个人应该怀有远大的理想,仰慕先贤,断绝情欲,抛开疑难困惑的羁绊,使自己发奋成才的志向,显露崛起而有所依存,诚恳笃行而感动他人。
文章一开篇,诸葛亮便开宗明义地指出“志当存高远”,即做人应当抱有远大的志向。具有远大的志向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围绕着“志向”,诸葛亮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如何做到“志存高远”进行了论述。首先,“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这几句说的是如何“立志”:“慕先贤”即要以古圣先贤作为榜样,向他们看齐,才可以树立自己的志向和提高自己的信心;“绝情欲”即不要沉湎于情欲;“弃疑滞”即摒弃不必要的滞留之念。做到以上三点,才能为实现理想抱负真正有所行动,即使身处逆境,也能“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要能够适应顺逆不同境遇的考验,摒弃琐碎事务的纠缠,广泛地向贤人请教,除去个人仇怨和贪财吝啬之情,这样,即使也有可能在事业上暂时停留,怎么会损毁自己美好的志趣,又何必担心事业会不成功呢!
有了上面立志的方法,就应了解实现志向的措施,即“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这些是在实践抱负的过程中的手段和方法的运用。人只有能屈能伸,才可以成就大业。就诸葛亮自身而言,正因为善于坚忍、耐心,才能躬耕田亩之间,以“不求闻达于诸侯”的闲情逸致,阅世达变、冷静洞察,最终借好友徐庶的力荐,出山助刘备成就一番霸业。而成大事者,治学不应沉迷于琐碎、拘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可学以致用。不耻下问、礼贤勤思也是学习中重要的手段和必要的途径,这样才可开阔眼界、集思广益,学识才会更加渊博。不仅要“广咨问”,还不应“藏私”,也要有问必答,和他人交流、切磋、探讨,这样才会互为促进、互相砥砺。
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如果志向不坚强果断,意气不慷慨高昂,就只会在凡俗庸习中被牵制而碌碌无为,被私情邪欲束缚而默默无闻,永远混杂在平庸的人群之中,难免就会沦落为地位卑贱的人。
最后,诸葛亮又从反面进行论述,“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这句话更是对后辈的鞭策和激励。如果志向不坚韧果毅,意气不慷慨激越,只会碌碌无为如同凡夫俗子,默然存世局限于私情,永远只能在世俗中随波逐流,在平庸中耗尽一生。这样的话语,是长辈对后人的殷殷期望,更是诸葛亮平生志向的体现以及身体力行的经验总结。
这篇文章阐述了“立志做人”的重要性,不光要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还必须有实现理想志向的具体可行措施和战胜困难、排除干扰的毅力,不然理想就可能会成为一种空想,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沦为平庸下流。一个人如果志向高远、意志坚定、心思缜密、富行动力,就很有可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开创出一番事业。
(选自《诸葛亮集·诫外甥书》)
【注释】①疑滞:心思局限于某个范围,拘泥。②庶几之志:近似于先贤的志向。嫌吝:怨恨耻辱。淹留:德才不显于世。窜伏:逃避,藏匿。下流:低下的地位。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①非学无以广才 ②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A.广:增长/宽广;
B.①淫慢则不能励精 ②若夫淫雨霏霏 淫:放纵/连绵不停;
C.①慕先贤,绝情欲 ②益慕圣贤之道 仰慕/仰慕;
D.①意与日去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意志/神情;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①夫君子之行 ②甚矣,汝之不惠 之:结构助词,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B.①俭以养德 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介词,来/介词,因为;
C.①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连词,表承接,“就”/连词,表假设关系,假如
D.①徒碌碌滞于俗 ②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于:介词,在/介词,在;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2)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即使因受到挫折而停步不前,怎么会损毁自己美好的志趣,又何必担心事业会不成功呢!
4.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晚辈的,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乙文则要求外甥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用原文回答)
文言文阅读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链接材料一】
余固恐弟之焦灼也。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总宜平心静气,稳稳办去。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我本来就怕弟弟心中过于焦虑。如果焦躁不安,就会心绪不宁,办事也会纷乱无序,不够妥当。前些年我之所以虚度了光阴,浪费了很多大好机会,也都是焦躁的原因。无论发生了多大的变故,一定还是要平心静气、稳妥地办事。
【链接材料二】
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舆马仆从习惯不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世家子弟,最容易犯奢侈、骄傲的毛病,并不是说锦衣玉食才算是奢侈,只要皮袍呢褂多得俯拾皆是,车马仆人习以为常,这样就一天天接近奢侈了;
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见到乡下人就讥笑他们粗俗鄙陋,见到雇工就颐指气使,不可一世,这样就一天天习惯于骄傲了。京城子弟道德败坏,没有一个不是因为奢、傲二字所引起的,你和各位兄弟一定要引以为戒。再三叮嘱,再三叮嘱。
【注释】①日:一天天地。②朴陋:粗俗鄙陋。③颐指气使: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用“/”给链接材料二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尔与诸弟戒之
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尔与诸弟戒之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意与日去 去:消失、消逝 ②余固恐弟之焦灼也 固:本来
③静以修身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 其: 代词,他们
3.下面对选文和链接材料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诫”是劝诫、劝勉之义。诫子书,即劝诫、劝勉儿子的信。在选文中,诸葛亮告诫儿子,要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
B.在材料一中,曾国藩以他人因“焦躁”而“废弛”为例劝诫弟弟,做事情应该“平心静气”,不要着急,需稳妥办好。
C.在材料二中,曾国藩主张节约,力戒“奢”“傲”,告诫儿子做人要俭朴,而且能够平易近人。如此,才是持家为人之道。
D.选文指出了急躁的危害;材料一也认为“焦躁”会导致“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两文的作者都劝诫家人宜“静”勿“躁”。
B.理解分析有误。根据【链接材料一】“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可知,曾国藩以自己因“废弛”而“焦躁”为例劝诫弟弟,而非“以他人因‘焦躁’而‘废弛’为例劝诫弟弟”。故选B。
4.把选文和链接材料一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2)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前些年我之所以虚度了光阴,浪费了很多大好机会,也都是焦躁的原因。
5.《左传》中云:“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请你结合材料二的内容,谈谈如何在生活中做到“俭以养德”。
如材料二所说,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如果“皮袍呢褂”随处都是,“车马仆从”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奢而远离俭了。所以要做到“俭以养德”,必须从日常小事中培养俭的习惯,在衣、食、行等生活方面时时注意节俭,不盲目攀比,不过度消费。《诫子书》知识点整理
基础知识
【文题解读】选自《诸葛亮集·文集》卷一。“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本文当作于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北伐途中放心不下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劝勉诸葛瞻。
【作家作品】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为了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雄韬伟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善于治国,备受后世尊崇;民间推其为“智慧化身”,以“智圣”誉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写作背景】这篇文章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一生效忠刘氏父子,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政权日夜操劳,对儿子,他寄予厚望,又不大放心,故写下这篇《诚子书》,对他加以教诲、训诫。
【课文原文及朗读节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助词,的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来。
夫君子 之 行, 静 以 修 身,俭以养德。
品行,操守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修养
译:君子的品行操守,以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志向 形容词作名词,远大目标
非 淡泊 无以 明 志,非宁静无以致 远。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形容词作动词,明确、坚定 达到
译: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必须 形容词作动词,增长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 广 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源于学习。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没办法学有所成
放纵懈怠 振奋 精神 修养 性情
4.淫慢 则 不能 励 精,险 躁 则不能冶 性。
连词,表承接,就 轻薄 浮躁
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疾行,指迅速逝去 凋落衰残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又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 穷庐 , 将 复 何 及!
文言副词,又 怎么 来得及
译:年纪随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陋室,那么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呢!
内容分析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开篇提出中心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即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并指出修身养德的具体途径。
作者开篇即以“君子之行”这种高标准的道德规范来要求其子,并以此告诫他:人生在世首先要修身养德,这是为人的根本、做事的基础。“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专一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养的关键性作用。
如何才能修身养德呢?方法是“静”与“俭”。
“静”就是淡泊、宁静,是一种摒除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只有内心宁静,方能自省、自察。“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
“俭”就是节俭、俭朴。“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养的关键性作用。
诸葛亮年轻时隐居田园,躬自耕植,深知物力维艰,所以一生俭朴,为官廉洁。“俭以养德”是诸葛亮人生智慧的总结,更是诸葛亮严以自律的人生写照。一说“俭”当训为“节制,约束”,即不仅在物质生活上简约自守,而且在思想行为上约束自己,不因为过多的欲望而影响自身品德的养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指不为名利所动、能安贫乐道,守道不移,“宁静”则指心情安宁,内心澄净。不受世俗的影响,淡泊宁静中方能明确内心真实所想,才会坚定自己的志向,进而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所以“淡泊”“宁静”是“明志”的前提。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那么怎样才能成才呢?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要想有才学必须通过学习,而在古人看来,求学的过程是孤独寂寞之旅,只有心无旁骛,潜心专一,才能深入思考,精研学问。“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可能学有所成。诸葛亮将立志、学习、成才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告诫儿子要志存高近,勤学成才。
治学:志、静→学→才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学习时要心境清净,精力集中,同时学习态度也要端正,“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好高骛远、博而不精、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态度都不会有好的学习结果;急于求成、深躁不专,不仅对学习进步无益,而且有害于品格的培养,达不到陶治品格的目的。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最后一句是殷殷叮咛:流年似水,蹉跎时光。必将老大徒伤悲,于事无补。所以更应惜时勤学,学习的目的是成才,而成才是为了奉献于社会,为社会所用。诸葛亮的教子之心是非常明确的。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言文,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在当下,物欲纷呈,尘世喧嚣,各种诱惑,各种干扰;对学生来说,如何做到立定志向、专心向学,是一个大课题。从这个角度来说,文章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虽然有些内容七年级的孩子未必全能领悟。但读了这篇文章,可在他们的内心埋下一粒宁静淡泊的种子,对他们的未来会有神益。
思维导图
①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修身养德的要求、途径
②阐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阐发“淡泊”“宁静”的重要性(对“静”的价值的阐发)
诫子书 ③先正后反 ——“静、学、才、志”的关系 治学:志、静→学→才
论证 ④反面说明——“淫慢”和“险躁”的害处
⑤反面论述——惜时勤学,奉献社会
问题探究
1.本文篇幅短小,句与句之间衔接紧密,想一想,各句论述的重点是什么?句与句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
第一句,明确提出想要成为“君子”就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是全文的总纲。
第二句,通过“非......无以”的句式,强化“淡泊” “宁静”的重要性。也是对“静”的价值的阐发,指出唯有宁静专一,才能明确志向、达成志向;
第三句从“静”出发,先正后反,论述“学、静、志、才”的关系,“静”和“志”是“学”的条件,“学”又是“广才”的条件,而上文中“志”又与内心的恬静息息相关。几个关键词之间,关联紧密。
第四句,从反面说明不“静”,即“淫慢”和“险躁”的害处,实际还是彰显“静”的价值。
第五句,从反面论述,表达时光易逝、意志易失的慨叹,教育儿子要惜时、“接世”。前四句主要是以理服人,这句则有以情动人的成分。全文只有五句话,从提出观点,到正面阐发、深入论述,再从反面论述,最后以慨叹收束,论述严谨又情理结合,非常具有说服力。
2.怎样理解文中的“静”?
“静”是《诫子书》中的一个关键词语。“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静以修身”意为修身要清静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静是学习的前提。“静”指的是一种摒除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可以心无旁骛的学习,可以静静地沉思、可以安静地反思自己的作为。要做到“静”、自然要摒除名利的束缚和干扰,这就是“淡泊”。只有做到“淡泊”和“宁静”,才能使志向坚定、明确(明志),并最终实现远大目标(致远)。若心不静、陷人“险躁”,则不能专心学习,也就不能增长才干,更谈不上修养心性了。
3. “俭以养德”的“俭”如何理解?
有节俭的意思,但在文中宜理解为约束、节制之义。《说文解字》:“俭、约也,以人声。”段玉赖注曰:“约者,缠束也:俭者,不敢放告之意。“俭”可以是钱财上的约束,也可以是思想、行为等方面的约束。但在描述人的自我修养、道德要求时,“约束节制”的本义使用较为普遍。如“故适身行义,俭约以率下”就 本文来说,“静”是内心的修养,“俭”是行力的约束,二者均为内敛,节制的修养路径,也都是诸葛光对聪明而“早成”的诸葛瞻的期待。
4.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诚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成才要具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者的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5.“静”是本文的关键词,在文中出现了三处:“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这三句中的“静”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静”的三层含义:一为修身之本(“静以修身”),二为明志之根(“非宁静无以致远”),三为治学之基(“学须静也”)。“静”指的是排除杂念干扰、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可以心无旁骛地学习,可以静静地沉思,可以安静地反思自己的作为,这样才能最终实现远大目标(“致远”)。
四、古今异义
1.淫慢则不能励精 古义:懈怠 今义:速度缓慢,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
2.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修养 今义:治理
3.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轻薄 今义:地势险要复杂,不易通过。
4.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义:安静,精力集中 今义:指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
5.夫君子之行 古义: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今义:丈夫
6.夫君子之行 古义: 名词,操守、品行 今义:行为、行动
7.年与时驰 古义:疾行,指迅速逝去 今义:奔驰,奔跑
五、词类活用
1.非学无以广才 广:(形容词做动词,增长)
2.非宁静无以致远 远:(形容词做名词,远大目标)
3.非淡泊无以明志 明:(形容词做动词,明确,坚定)
六、一词多义
虚词
1.以 静以修身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来,用来
可以为师矣 介词,凭借
实词:
2.学 夫学须静也 动词,学习 3.成 非志无以成学 动词,达成,成就
非志无以成学 名词,学问、学业 遂成枯落 动词,形成,变为
4.去 相委而去 离开 5.时 年与时驰 时光
意与日去 丧失 时年七岁 当时
相去数十步 距离 学而时习之 按时
6.日 意与日去 时间
日中不知 太阳
吾日三省吾身 每天
寒雪日内集 天,有一天
六、知识拓展
文体知识
诫体文 诫体文是古代实用文体之一,有诫某、诫某书、诫某诏(敕)、家诫、女诫等不同称谓。诫体文大都含有叮嘱、规劝、告诫、警诫、命令等内容,其施用对象多为子侄后辈和下属臣吏。诫子书和家诫类文章的主旨,基本上是对子弟后辈进行警诫、教诲;内容多为谨言慎行、修身养性、慎独守志、择友严交等。 文体特点:①求“真”,说真话,用真情。②尚“简”,文字简洁,形式简朴。朴实无华,文笔明快。③用“比”,运用对比手法,表明去就取舍。
书信体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dú)”或“信札(zh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它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可以写景,比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谈论政事;还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等等。
默写
1、【新考法 情境式命题】 小语与小文学习了《诫子书》后颇受启发,下面是他们的对话,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将其补充完整。
小语:我平时有点心浮气躁、铺张浪费,应该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自勉。
小文:是啊,我平时在学习上不太用功,将时间白白浪费了,难怪老师经常用“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批评我,说我将来后悔也来不及!
小语:是的,老师说得对,从现在起我们就要明确志向,努力学习,因为“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1)《诫子书》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2)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主要阐述的观点(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会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诫子书》中强调要惜时勤学,不要蹉跎时光的句子: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